一左一右,用途各不相同,长安街地名由此而来


天安门广场大家都不陌生,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等人精心设计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广场上具有标志性的建筑物,不仅是一座表彰人民英雄千古不朽的丰碑,也是一座精美的艺术品。广场周围还有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从毛主席纪念堂往南,就是天安门广场最南端,可以看到高大的正阳门城楼。

一左一右,用途各不相同,长安街地名由此而来

天安门城楼和广场之间的这条马路叫长安街,分为东西两段,据资料记载,这条路上曾经有个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长安左门的位置在太庙(今天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前面的长安街大道上,长安右门在社稷坛(今中山公园)前面的长安街大道上。

长安左门俗称龙门,明清两代,由于实行科举制度,所以就出现了每三年一次在京都举行科考。地方各省进京应考的举人,必须首先集中在内城南面的正阳门之内的大清门内东侧的千步廊,待朝廷礼部经会试考中为贡士之后,再由贡士经殿试考中者才能被皇帝赐为进士。凡是经殿试考中,上了金榜的,统一给美称为“登龙门”,此后便身价百倍,高官厚禄,因此老百姓将“长安左门”又称“龙门”。


一左一右,用途各不相同,长安街地名由此而来

但大清门内西侧的千步廊和长安右门的用途,就与东侧的千步廊和长安左门截然不同。朝廷规定,每年各省在秋季以前将平时判定死刑并未立即执行的案件,必须上报京都,也就是北京朝廷的刑部。但各省上报的案件,必须首先集中于大清门内西侧的千步廊,由刑部会同负责审查案件的官署大理寺等进行审核之后,奏请皇帝裁决。

然后由朝廷将皇帝的裁决经天安门送出长安右门,公布于众,叫“秋审”。也就是将胆敢侵犯王法的重犯,押出长安右门宣明正法,再难生还,因此老百姓给长安右门取了个绰号叫“虎门”。

说起北京的龙门,就会联系到进士题名碑,早在汉唐时期,就有选拔、考核官吏的制度,而且还有一定的标准要求。


一左一右,用途各不相同,长安街地名由此而来

明清两代,经殿试考取为进士的究竟有多少人呢?在今日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成贤街,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庙大成门及先师门两侧的进士题名碑上有记载:明清两代先后举行进士考试二百零一科,考中进士共五万一千六百二十四人,这么多进士在题名碑上均有铭刻。

在北京孔庙保存下来的进士题名碑,是“永乐十四年丙申科起至崇祯十年两碑”,以及“清顺治三年(1646年)丙戍科起至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止共一百一十八块”,明永乐十年(1412年)以前的题名碑在南京国学。这些进士题名碑,对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来说,是重要的文献资料。

老北京人习惯将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称为“东三座门”和“西三座门”。1949年10月1日国庆大典新闻纪录片里,还可以看到天安门前长安街大道上的“东三座门”和“西三座门”。后来城市改造时,被拆除了,只保留下了“长安”二字,这就是北京长安街地名的由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