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父之名命名的中山舰,服役25年,为国贡献一生战斗至最后一刻

中山舰原名“永丰”,它的建造是晚清为了弥补甲午海战的损失,重组北洋水师而向国外订购的战舰,让人意外的是北洋水师居然向打败自己的对手日本下的订单,1910年由日本三菱长崎造船所设计建造。

以国父之名命名的中山舰,服役25年,为国贡献一生战斗至最后一刻

孙中山历史照片

该舰在1913年建造完成来到中国,在它接下来的岁月中,见证了我国近代史上最动乱的时代,一直处在时代变迁的前沿,最后为国战沉,一生充满了传奇也见证了弱国的无奈。

并不先进的永丰舰

订购永丰舰的时候,北洋水师已经拿不出什么钱了,因此永丰舰只是两艘炮舰订单中的一艘,单艘造价68万银元,舰体为钢木结构,在那个世界海军已经进入无畏舰的时代,永丰舰的战斗力低到可怜,在主力战舰面前连承受一轮齐射的能力都没有。

以国父之名命名的中山舰,服役25年,为国贡献一生战斗至最后一刻

修复的中山舰

舰长62.1米,宽8.9米,吃水2.4米,排水量仅为780吨,发动机输出功率1350马力,最大航速13.5海里每小时。火力上前主炮为一门阿姆斯特朗式105毫米炮,后主炮为一门76.2毫米炮,另外还有4门3磅副炮分布在舰体两边。舰员104人,船上可以搭载150吨燃煤和16吨淡水,没有远洋能力。

以永丰舰的作战能力,只能进行一些低烈度的战备巡逻之类的,连炮击陆地这种活都不见的能够胜任。在它生命的最后几年接受了一定的改装,主要是安装了几座20毫米防空炮用来增加防空能力。

一生颠沛的永丰号

永丰号还在建造的时候,1911年清王朝的道路走到了尽头,建造了一半的永丰号一时陷入无主的地步,幸好北洋政府同意买单继续建造,1913年1月,永丰号和它的姊妹舰永翔号一起来到中国。

以国父之名命名的中山舰,服役25年,为国贡献一生战斗至最后一刻

中山舰

此时的中国面临着道路的选择,为了中国的独立与进步,孙中山先生执起了革命的大旗。1917年孙中山先生等人制定了海军南下的策略,8月5日,永丰等10艘军舰南下抵达黄埔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队伍,并一度将永丰舰作为总指挥部,至此结下了深刻的情谊。

1925年国父孙中山先生逝世,为了纪念这位伟人,永丰舰在广东省省长胡汉民的授意下更名为中山舰,之后中山舰一直在为国家的独立和自强奔波,先后辗转多地,也曾被迫做了一些违背初衷的事情。

以国父之名命名的中山舰,服役25年,为国贡献一生战斗至最后一刻

打捞修复的中山舰

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山舰和其他四十几艘军舰被以“拱卫京畿”的名义调入长江,然而这些战舰基本都老旧失修,缺乏防空能力,面对日军的航空兵很被动。1938年,日军的铁蹄直逼武汉,为了保卫这座长江流域上的重要城市,中山舰奉命加入到战区中相机行事。

该舰主要担任嘉鱼、新堤到金口镇江段的警戒运输等任务,因为日军战机的威胁,中山舰的主炮和副炮被拆下布置在岸边的要塞内,舰上只有少量防空武器。在10月24日下午,航行在金口镇江面的中山舰突然遭遇6架日机的攻击,全体舰员英勇战斗,包括舰长等25人战死,舰体多处中弹,其中舰尾一要害中弹进水,抢救无望之后沉入波涛,在战斗中结束了它的一生。

以国父之名命名的中山舰,服役25年,为国贡献一生战斗至最后一刻

​ 悲壮的江阴沉船

1988年,潜水员确认了中山舰的残骸,1995年开始组织打捞中山舰残骸,1997年舰体出水重见天日,随后被修复成1925年左右的样子,成立了中山舰博物馆并对外开放,让世人可以一观这艘传奇战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