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杨、田阳:继续携手前进 不负韶华

赵杨、田阳:继续携手前进 不负韶华

No.1

赵杨日记


武汉日记

樱花将灿,雾尽风暖

- 那是一个凌晨四点的夜晚 -

那是一个凌晨4点的夜晚,滴滴滴滴……

监护仪的报警声急促而又响亮的弥漫着整个病房,患者心率直线下降,呼叫值班医生、快速准备用物、触摸颈动脉搏动、降低床头、拔掉气垫床、摆放患者体位、开始胸外按压。

赵杨、田阳:继续携手前进 不负韶华

严实的防护服及N95口罩已经让人处于水火之中,考验着每个人的耐力,但此时早已顾不上这些,脑海里只有两个字“抢人”。我立刻冲过去开始了胸外按压,几十分钟的抢救过去了,尽管所有人都竭尽全力,但还是未能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新冠患者的尸体需要用一个很大的袋子将患者严严实实的包裹起来,拉上拉链,整个人的皮肤不能有一处暴露在外。患者去世以后,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将尸体进行封存。

我将他推出监护室,走在50米长的病房过道里,迈着沉重的脚步,这50米我走了整整五分钟。尽管自己一直工作在ICU病房,也时常经历着生离死别,但这一次在武汉支援时所遇见的一切与往常不同。

赵杨、田阳:继续携手前进 不负韶华

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着整个家庭,许许多多原本和睦的家庭,被这场疫情弄的已是面目全非,使在春节期间原本可以团聚的家庭只能通过手机对视,使想拥抱问好的人们,只能隔空相拥。母亲在监护室进行治疗,女儿住在方舱医院。亲人们只能用电话为在床的新冠患者加油打气。每一位医护人员在每一次抢救中,总是竭尽全力。多想在最后一道生命的防线中留住每一条生命,和死神去做强有力的斗争。每一次尽力之后,都迟迟不愿从患者身体上移开双手,多么希望会有奇迹的发生。


病房门口等待着家属以及殡仪馆的人陆陆续续的到来,死亡的患者被放进一个较为封闭的盒子中,永隔亲人,此时的家属是多么想再见见他最后一眼,但这一切也只能想,而不能做到了。

稍作休息,正坐下写抢救记录,主任在忙碌完抢救之后,开始了交班前的查房。此时,6床患者的经皮指脉氧饱和度很不乐观,几位医生商量以后决定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我起身走到患者床旁,有序的准备好所有用物,自告奋勇担任床旁协助护士。虽然我知道气管插管时,气溶胶及飞沫的大量涌出,使得这项操作极其危险,但无论我是不是该患者的责任护士,我始终会冲在最前面来承担这项操作,因为我是重症一组唯一一位男护士,体能各方面我都可以比其他老师坚持的更久一些。这是我,一位ICU护士该具备的使命感,我责无旁贷。

赵杨、田阳:继续携手前进 不负韶华

来到武汉的这45天里,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和对我们医务人员的支持关怀,此时我们还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忙碌的工作依然还在进行。但我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总有一天会战胜这场疫情。我也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安全回家。


No.2

田阳日记

“休舱之后,按照安排,

我们将原地休整,等待新的命令”

赵杨、田阳:继续携手前进 不负韶华

3月6日,武汉天气多云转晴,春风和煦。

赵杨、田阳:继续携手前进 不负韶华

援鄂第21天,我们陕西医疗队和其他四省医疗队共同负责的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方舱医院宣布休舱。从2月17日开始收治病人到休舱,累计收治860余名患者,并且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零感染。


目送最后一批患者离去,心里满满的成就感。回想起这些日子,除了紧张、充实和责任之外,还有许多点点滴滴的感动,不时的涌上心头,激励着我努力前行。

赵杨、田阳:继续携手前进 不负韶华

记得那天刚给一位叔叔抽完血准备离开,也许是叔叔看到了我防护服后面的名字,他叫了我一声,“姑娘,你是英雄,谢谢你们来支援武汉,你们是最棒的!”说着他向我竖起了大拇指,我也向他竖起大拇指,不约而同说了句,加油!

赵杨、田阳:继续携手前进 不负韶华

一位阿姨给我们每个医护人员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我老家在三亚海边,诚挚欢迎你们任务结束后去三亚度假休息,我会把最美的海景房给你们住。

······

在武汉的二十多天,听到最多的,是患者真诚的谢谢;看到最多的,是武汉当地人感激的眼神;感动最多的,是志愿者们关怀备至的各个瞬间。严寒之后,这两天的天气变得格外晴朗,真希望可以慵懒地坐在椅子上享受这温暖的阳光,但是疫情还没有结束,这场战“疫”还将继续。我知道,我的使命还没有结束,作为医务工作者,在疫情到来时就应该冲在最前面,没有国家的安稳,哪有小家的幸福安康?

赵杨、田阳:继续携手前进 不负韶华

休舱之后,按照安排,我们将原地休整,等待新的命令。通过这些天的锻炼,我坚信,我们一定会继续携手前进,共赴新战场,一定会不负韶华,用自己的青春、热血与专业特长努力奋斗,坚决打赢这场阻击战、攻坚战,平安归来!

赵杨、田阳:继续携手前进 不负韶华


审核:张朝清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