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䜣能文能武,咸丰身体残疾资质愚钝,为何道光反而选了咸丰?

贺宇宇


奕䜣能文能武,咸丰身体残疾资质愚钝,为何道光反而选了咸丰?

  外人看来,奕訢能文能武,比奕詝(咸丰)要好很多,但是道光不这么看,在他眼里,咸丰比奕訢合适太多了。

  首先是道光的出身。咱们都清楚,满清入关后,全方位汉化(当然少数地方保留着固执),汉家礼仪一套套下来,学得很认真,尤其是继承人的选择上,努力学习嫡长子继承制,奈何不是皇后们不争气生不出嫡子,就是嫡子们不争气,早死的,找死的,别说嫡长子做皇帝的没有,就是嫡子也没几个,到了道光这里,总算是突破零了(他虽是嘉庆第二子,但哥早逝),所以,他选择接班人,也很看重出身。

  这一点,咸丰比奕訢优势要大得多。虽然咸丰出生时,他的生母还不是皇后,但是不久后她就是皇后了,所以,咸丰是嫡子。他出生那年,他前面三个哥哥,也都挂了,因此,他就是实际上的嫡长子了。(剧照图)

  其次,是子凭母贵。咸丰的生母是道光最宠爱的妃嫔。咸丰的生母从道光二年进宫,初封为全嫔,看看这号,才智貌全有,第二年事实上是三个月后就晋为全妃,进宫第三年进为全贵妃,她那年才17岁,超越了所有老资格,成为皇后之下的第一人,似乎这样还不够,九年后,她被后晋为皇贵妃,当时她只有26岁,27岁那年,孝慎成皇后死去,道光立即册她为皇后……她死后,道光再未立皇后……这样的一份宠爱,谁比得上呢?道光对她留下的儿子,比之任何人,都要疼惜,大位传于咸丰,未尝不是安慰亡妻的意思。

  再者说了,相对于奕訢,咸丰给道光的印象要更好。奕訢呢,骑马习武是比咸丰好太多,条陈时政也很不错,但是情商不太够,咱们看啊,咸丰死后,他是怎么被慈禧一个妇人玩弄于股掌之中的?一个月就被人家踢出了军机处,后来连议政王的名头都没了,这玩权术的水平,真的不服不行,慈禧并没有多厉害,实在是奕訢太窝囊,当然了,说他窝囊有点过,但他的政治驾驭能力,实在有待提高。治理天下,得有权术,奕訢显然被他父亲看穿了,不行。

  咸丰呢?强一些。

  比如打猎事件,他就懂得听老师的话,以仁孝之心取悦父亲。当时的情况是这么的:道光帝领诸皇子狩猎,奕詝故意一箭不发,“上问之,对曰:‘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宣宗(道光帝庙号)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储遂密定。

  还有一次是这样的:在道光病重而召见奕詝和奕欣时,杜受田要他在皇上若自言病老将不久于世,问起有何安邦治国大计时,“你只管俯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诚”。老六奕訢呢,老实巴交的,把所能想到的治国方略全部都对着父亲说了。这下子好了,文韬武略的,老六的确在行啊,可是不对道光的口味啊:你小子,合着老子还没死,你就想接班等着推翻我的方略啊?在人心的把握上,咸丰的确好太多了(虽然是杜受田的想法,但也得咸丰听)。

  这么一来,有母上大人的加持,有嫡长子的光环,又有老师教得好,他自己做得好,咸丰的位置就妥了。

巴拉几句抛砖引玉,期待朋友们的关注。


叶之秋


谁说咸丰身体残疾资质愚钝?

咸丰皇帝奕詝继承大统时身体健康,没有任何疾病或残障,只是与奕訢比较起来有点文弱而已。从个人资质的角度评价,他在骑射、刀枪和拳脚方面的确不如奕訢,但他有奕訢所不及的强项,那就是心机、文采和沉稳的性格。


传说奕詝的腿有残疾,不见于正史。

有史料载奕詝少年时曾在围猎时摔坏了腿,但应该是无大碍的轻微伤,至少不影响走路。咸丰皇帝在位时已经是鸦片战争以后的晚清社会了,除了清实录等官方史外,还有皇帝近臣的日记和各种笔记等,都没有提到奕詝的腿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外部观瞻。而记载咸丰皇帝腿有残疾,甚至是个陂子的说法是《国朝野史大观》一类的杂书,里面大多是市井小民茶余饭后的谈资,不足为信。

咸丰皇帝最突出的特质是书读得好,文采斐然。恭亲王奕訢三十岁以后也喜欢与好友吟诗唱和,但他的诗句多是政坛感怀,乏味而平淡,远不及咸丰皇帝。咸丰皇帝的文学艺术修养很高,尤其是词曲功夫,在皇帝中属于一流,比乾隆皇帝的半瓶子醋强的太多。咸丰皇帝最喜欢昆曲皮黄,他曾把清宫升平署里流传的戏本都重新整理了一遍,弄了好多出“样板戏”,并亲自教导太监们。

道光皇帝选奕詝作为储君,其实无大错。

现在我们作为历史的旁观者,觉得奕訢更适合当皇帝,那是我们作为后来人,具备了上帝视角。历史不能假设,也不能像穿越小说那样重来一遍。换句话说,如果让今天的人们处在道光皇帝那样的情势下,大多数人还是会选奕詝。

奕詝是个有心机的人

奕詝和奕訢两人年龄相差不到两岁,但性格迥异。奕詝显得成熟,沉稳而有心机,奕訢当时则是个懵懂少年,甚至有点心浮气躁。

道光皇帝确立储君时大约在道光二十八年前后,那个时候奕詝十七岁,奕訢不到十六岁。

奕詝十岁丧母,在行错一步就可能送掉小命的深宫里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练就了他善于察言观色和讨好长辈的人格特征,因此小小年纪就比较有心机。这一点他的师傅杜受田功不可没。杜受田虽然是个儒士,但一心以宰相为己任,他教导奕詝无所不有其极,其中不乏小人伎俩。

反观奕訢则阳光而健康,在父母的宠爱中长大。他没有心机,他的师傅都是贾桢那样的当代大儒,他最亲近的授业恩师卓秉恬则是今天孔繁森那样的模范官员,为人比曾国藩还方正,这样的人根本不屑于阴谋诡计。

所以,兄弟俩在道光皇帝面前表现迴异。比如道光皇帝生病时,奕訢只是照例问安,而奕詝则亲视汤药,衣不解带,并且表现出悲痛和关切的神情。因此,正史里记载,奕詝“孺慕”、“纯孝”。中国自西汉以来就以孝为最高道德准绳,奕詝善于讨巧的性格为他赢得了道光皇帝的好感。

但奕訢毕竟也很优秀,以至于道光皇帝在奕詝和奕訢之间左右摇摆,拿不定主意。而二位皇子的师傅们心知肚明,但杜受田善谋,卓秉恬阔达,结果自然不一样。

《清史稿,杜受田传》记载,道光皇帝有意利用西苑秋狝考察二人。在狩猎时奕訢大获全胜,满载而归,道光皇帝大大夸奖一番。而自知骑射功夫不敌奕訢的奕詝却故意一箭不发,毫无所获。道光皇帝感到奇怪,就诘问奕詝何以无所获。奕詝从容应对: “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

这个回答表明了奕詝是在为天下苍生而计,宁愿放弃皇帝的奖赏。杜受田把道光皇帝琢磨透了,道光皇帝最喜欢搞形式,以道德君子自诩,所以,杜受田平日里教导奕詝都是专心迎合上意。史载道光皇帝闻言脱口而出:“此真帝者言欤!”大统遂定。

奕詝子以母贵

奕詝的生母是孝全成皇后,而奕訢的生母是静贵妃,俩人生母的身份虽然是一步之差,但却有天壤之别。

孝全成皇后是清宫中的奇女子。

她出身豪门,父亲、祖父和曾祖三人都是清廷高官,父亲颐龄长期担任苏州驻防将军,其地位和级别相当于当时的两江总督,而她和家人一起追随父亲的宦辙,从小在苏州长大。孝全成皇后不仅人长得美,还养成了姑苏女孩娴静聪慧的性格,入宫之前她曾拜当时著名的女词人、贝勒奕绘的夫人西林太清春为师,旗下人家称之为“苏州格格”。


孝全成皇后17岁入宫,很快赢得道光皇帝的宠爱,成为皇贵妃。当孝慎成皇后去世后,道光皇帝毫不犹豫立她为新后。

她是道光皇帝最希望与之生孩子的人,可惜却子息单薄,只生了一子二女。她的三个孩子都不长寿,最年长的寿安公主活了三十五岁,比奕詝多活四年。

她的三个孩子中,儿子奕詝成为皇帝,两个女儿都是固伦公主,是清宫中公主的最高封号,道光皇帝十分宠爱这两个女儿。可惜孝全成皇后只活到三十三岁,她死后,道光皇帝非常怀念她,再也没有立后。

中国古代皇帝立储的原则是立嫡立长立贤,而这三者中,最优先的是立嫡。清朝虽然以立贤为主,但康雍乾三代皇帝都有立嫡的愿望,只是不太好实现而已。而清入关以后,唯一嫡出的皇帝就是道光皇帝,因此,道光皇帝希望立一个与自己一样嫡出的储君就不奇怪了。

奕訢当时的确不成熟

我们今天比较奕詝和奕訢哥俩,认为奕訢更适合当储君是基于以下理由:1.奕訢在辛酉政变以后是朝廷开明派官员,并主导了洋务运动。2.奕訢贤良,有能力。3.奕訢长寿,他如果当皇帝肯定不会有慈禧时代。

但在道光二十九年前后,奕訢除了表现出一些天资卓越以外,就是一个普通的少年,确实不如奕詝沉稳和成熟。

作为一个政治家,奕訢的成长和成熟,要到咸丰五年被罢黜军机大臣,历经磨难以后才真正成长。尤其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临危受命,与入侵的英法联军周旋,参与《中英北京条约》谈判,亲眼目睹了洋枪洋炮以及洋人的嚣张气焰,才开始成熟,懂得了睁开眼睛看世界。

奕訢初登政治舞台,性格冲动,甚至有些鲁莽。

咸丰皇帝登基时,由于道光皇帝的安排,奕訢以亲王之尊成为军机领班,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大多数情况下,他能够尽心尽力辅佐皇帝哥哥,但在一些关键时刻,他往往任性,常与咸丰皇帝产生分歧,令咸丰皇帝反感。

咸丰五年,奕訢生母静贵妃辞世,奕訢在咸丰皇帝面前为生母争皇太后的身份。

平心而论,静贵妃的确有封皇太后的资格,因为孝全成皇后去世时,道光皇帝命静贵妃抚养才十岁的咸丰皇帝,对咸丰皇帝就有了养育之恩。

但咸丰皇帝不买账。他心里的想法是,静贵妃虽然养育了我,但我登基后以皇太后的礼仪奉养了她,已经够了。他生母孝全成皇后才是皇后,也是先皇最宠爱的人,不能再弄一个与自己生母并列的人。而且先皇生前在他母亲后没有再立皇后,这也算是先皇的遗愿。

但奕訢很冲动,他利用自己首席军机大臣的特殊身份,故意造成既成事实,在咸丰皇帝没有明确表示时向外界宣布,册封他的生母为康慈皇太后,并葬于道光皇帝陵寝旁。

这让咸丰皇帝十分恼火,当时就罢黜了奕訢首席军机大臣的职务,令大好年华的奕訢赋闲好几年,而且导致兄弟失和,奕訢失去了皇帝的信任,给肃顺制造了垄断皇权的机会。

奕訢这个易冲动的性格一直伴随着他。同治二年,已经是议政王身份的他,又一次因为冲动顶撞慈禧太后被罢黜。而且这一次损失更惨重,不仅断送辛酉政变辛苦得来的“太后垂帘、亲王秉政”的体制,还让慈禧顺势掌握了更大的权柄。

奕訢在教育子女方面是道光皇帝所有儿子里最失败的。

他有四个儿子,但活到成年的只有两个。长子载澄是著名纨绔,他是同治小皇帝载淳的伴读和侍卫,带着堂弟捉弄师傅、逛八大胡同,最终导致同治皇帝染上“天花”而亡。他的次子载滢则是庚子之乱的罪魁祸首之一,《辛丑条约》签订后被夺爵。如果奕訢当了皇帝,他的儿子们照样会断送大清江山,很可能还不如留在慈禧手里。

奕詝这个皇帝不见得很差

现在大家都觉得咸丰皇帝很糟糕,大清国断送在他手里。但情况不见得就是那样。

咸丰皇帝真正是生于忧患死于忧患,他这个皇帝当的,一天好日子也没过。

奕詝登基时,太平天国起事。一场糜烂东南半壁河山、裹挟江南膏腴之地、损失两千万人民的大乱,始终贯穿咸丰朝,到他死时也未见到洪秀全垮台。而他临死前又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他只能带着近臣和嫔妃逃难到热河,最后死在宫外。



公平地说,与他的祖先相比,奕詝这个皇帝当的窝囊,能力也明显不足。但与他的父亲相比,与明朝的大部分皇帝相比,奕詝其实还算及格。

他的治下也不是乏善可陈,他最大的功绩就是发掘了肃顺这个人才并重用了他。

他与肃顺甫一相见就恨晚,一下子就被肃顺折服。他把肃顺从奉宸院和粘杆处那样的冷衙中提拔至朝廷重臣,甚至对他言听计从,让肃顺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并大放异彩。

在肃顺的主持下,咸丰朝整顿朝纲,打击腐败,重用汉人,消弭满汉畛域,扶持曾国藩左胡林翼为首的湘淮武装集团,在太平天国掌握先机的不利局面下如愿翻盘,力挽狂澜于不倒,实在是非常不易。

辛酉政变以后,恭亲王奕訢实际上是萧规曹随,他全面接管了肃顺留下的人脉资源,也是全面继承了整个咸丰朝的政治遗产,这才有了后面的同治中兴和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而这一切都与咸丰皇帝密不可分。


国史馆


道光时期有句话:老四居长,老六贤德。不难看出。在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道光皇帝也很是头疼。正史上没有记载,只有野史可以参考,最后据说是因为奕詝的仁爱之心打动了道光皇帝。


一次,宫中组织了一次狩猎,道光皇帝顺便看看两个儿子的本事。其实也不用看,奕詝肯定不如奕䜣。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奕詝是个残废啊。有一次南苑打猎,他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落下了后遗症,从此走路就瘸了。果不其然,身体强壮奕䜣的斩获颇丰,带回来许多战利品;而奕詝却两手空空,什么都没有。

道光很纳闷,奕詝就算再不行,打几只野兔总可以吧?就算自己不行,让侍卫出手,也不能空手而归啊!所以道光对奕詝非常失望。奕詝呢,也不着急,说道:“现在是春天,万物生长的季节,儿臣实在是不忍心杀害生灵,与兄弟们争个高下。”道光一听,大喜,没想到我儿如此仁爱,倘若以后继承了大统,也一定是爱护子民的好皇帝。



还有一件事,道光晚年,身体有恙经常卧病在床。有一次把奕詝和奕䜣叫到床前,想考验一下他俩的文治。考题是假如我驾崩了,你们将如何治理天下?奕䜣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很快说出了一大堆办法。道光一听,好小子是治理国家那块料。不过道光也有些不爽,我还没死呢,你就开始谋划将来,这是计划了多久啊!轮到奕詝了,进门之后就是哭。道光问他什么问题也权当听不见。道光十分不理解,就问奕詝为什么哭啊?原来,奕詝听到父皇要驾崩这句话,就十分忧伤。最后奕詝握住道光的手说:“父皇您万寿无疆,不会有事的。”道光听了后非常感动,还是奕詝孝顺我啊!



结果不用我说了,最后道光皇帝选择了奕詝。


史之鉴


咸丰在清朝皇帝中资质不能算愚钝,应该在中上吧。而民间所说的鬼子六奕訢文武双全也确实不假。但是皇帝在立储传位时,会受到多方面的左右和影响。在以咸丰为长的几个儿子中,道光皇帝最看重的主要是皇四子和皇六子。

我们仅做以下几方面的浅谈

论出身咸丰更有优势

咸丰,奕詝,排行老四,亦訢排行老六。老大奕纬在道光十一年早死,老二老三刚出生不久就夭折。奕詝一出生就成了庶长子,(据说是全妃逼迫太医为自己用药,使她比祥妃早几天产下了咸丰)帝位继承顺序也会起到了重要作用吧。

(影视图片)

追思忆孝全皇后而施恩其子。咸丰的生母孝全成皇后,道光帝非常宠爱,由贵妃晋升为皇后不久,就突然暴死。据传说道光帝万分悲痛,决定不再立皇后,这等情分是其他嫔妃比不了的。也许是爱屋及乌,不再立其他妃嫔的儿子,而立孝全皇后之子咸丰,以此告慰孝全成皇后的亡灵。

论情商和治国的能力理念,咸丰也更是超出奕忻?

咸丰知道自己不是绝顶聪明,但绝不会承认自己不够当皇帝的资格,太多当皇帝的规则、机谋、策略已了然于心,学习了太多的成功和失败的治国经验。他认为只要按照恩师杜受田的教诲,只要遵循先辈创造的祖制,必然治理好国家。他严惩贪污腐败,改革力度超过了嘉庆、道光。但历史让他搭上了这艘已经行驶了两百多年的千疮百孔破船,再努力也无力回天。

(影视图片)

可亦訢就差劲了,在和慈禧交手过程中无招架之攻,几招就一败涂地。这玩政治手段的水平能力,真的不行,政治驾驭能力,治理天下的能力,实在有待提高。

最后,在晚年的道光眼里,啥最重要,仁孝。 《清史稿·杜受田传》记载故事:至宣宗(道光)晚年,以文宗(咸丰)长且贤,欲付大业,犹未决。会校猎南苑,诸皇子皆从,恭亲王奕訢获禽最多,文宗未发一矢。问之,对曰:“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人和。”宣宗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储遂密定,受田辅导之力也。


布衣淘史


咸丰虽然是当时道光的长子,但是咸丰从小就无才能,奕䜣则聪明好学,举一反三,这个道光都看在眼睛里面,他自己也很喜欢奕䜣,接班人的选择就在咸丰和奕䜣之间角逐了。为此,道光安排了两次“考试”。

第一次考试是带他们出去围猎,因为咸丰不学无术,身体孱弱,所以他压根就没办法骑射,奕䜣则不一样,他身体强壮,并且精通骑射,获得无数的猎物。道光很看好奕䜣,随口质问了一句咸丰为何不射猎物,咸丰对答道:“现在刚刚春天,万物复苏,鸟兽都出来了,我不忍伤害生命啊。”

道光一听很高兴,这就是君主的仁爱之心啊,其实咸丰懂什么?这都是他老师教给他的,知道他打猎不如奕䜣,干脆就装成一个仁君。

不过道光依然在两人之间艰难的抉择着,直到道光快死的那一刻,他开始了第二次考试,就是把两个人拉倒跟前问军国大事,结果奕䜣对答如流,但是咸丰却只是哭,什么也不说,哭的特别伤心。

道光一看,孝子啊,于是就立咸丰为太子,继承大统,奕䜣则被封为恭亲王。这也是唯一一份既封了太子,也封了亲王的诏书,可见道光帝内心的挣扎,他最终选择了孝,而不是才,害了整个大清国。



一米八2022




第一,道光皇帝是个中规中矩的人,做事比较讲规矩,讲套路,按部就班。不是康熙皇帝那种有个性、敢干事的人。奕䜣人称鬼子六,头脑灵活,套路多,道光很喜欢,虽然最后没有选奕䜣继位,但是遗诏直接封他为亲王,皇子直接封为亲王在清朝独此一例。



第二,咸丰皇帝作为道光皇帝皇后生的嫡子,在身份上有优势,年龄也比奕䜣大两岁,这是咸丰皇帝天然的优势。此外,从传统观点来看,咸丰皇帝也是个中规中矩的人,虽然才智不突出,但也不是废材。所以,道光皇帝权衡再三,还是选择了咸丰继位。


坐看东南了


这是各利益集团的共同选择,不是道光一个人就能说了算的!利益格局固化后,利益集团各位代表都希望维持现状,不希望上来一个魄力大、能力强、善折腾的强势领导人。好比前苏联,长期和平后,各位大佬都喜欢一把手是勃列日涅夫,大家都好。


读出历史中的不得已


古代汉族皇帝继位,讲究嫡长子继位。但是到了满清皇帝这儿,却好像没有这么讲究。满清的人是在草原上长大的,所以选拔人才看的都是能干,还有就是德行。

咸丰和奕訢本是从小就很要好的两兄弟,小时候两个人的关系简直是不要太好了,但是长大后,因为争夺权位,两个人也渐渐疏远了。轮才能,奕訢比咸丰要更胜一筹,骑马射箭样样厉害。但是为什么最后却是咸丰当上了皇帝呢。

先论其出身,奕訢的生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死了,奕訢是在咸丰的母亲钮枯禄氏,是道光生前最后一任皇后。所以在出身上,咸丰就略胜一筹。

其次是咸丰的情商。咸丰指导自己的才能在自己的兄弟当中,算不上是起眼的,但是他抓住了道光的胃口。道光是一个极注重德行的人,正是抓住他的软肋,咸丰经常在道光面前展现的很有孝心和悲悯之心。

有一次道光带众人一同去狩猎,奕訢极力表现,收获猎物。但是咸丰却出其不意,他没有猎物,但是在道光面前哭了起来,说万物复苏的好时候,怎么忍心杀害嗷嗷待哺的幼鹿呢。道光听后一顿感慨,夸他“天下至仁莫过于此啊!”

咸丰一直知道道光看中的是什么,所以他讲自己塑造成道光喜欢的类型,不需要自己多有才干,只要赢得道光的心,比什么都重要。而这些奕訢却没有学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