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日本精銳”的關東軍,為什麼無法抵擋蘇聯軍隊的進攻?

我在做畢設


一些人在看到蘇聯僅僅用了很短的時間,就消滅70萬關東軍的時候,不由得感嘆蘇聯軍隊的戰鬥力強大。其實蘇聯在二戰後期攻擊的日本關東軍,和我們熟悉的日本精銳關東軍,並不是同一支部隊。如果蘇聯軍隊面對的是真正的關東軍的話,那麼蘇聯軍隊付出的代價肯定會十分慘重。在蘇聯對日宣戰之前,蘇軍和關東軍不止一次在邊境上交過手,蘇軍每一次都憑藉著人數和裝備優勢取得了勝利,但是蘇軍的傷亡人數和彈藥消耗總是要遠遠的高過日軍。

從九一八事變到太平洋戰爭爆發,關東軍一直都是日軍精銳中的精銳,日本的幾個主力師團都在關東軍的序列裡面。但是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認為蘇聯和德國打得不可開交,不可能威脅到關東軍駐紮的東北,而華北和華南地區又都在日本人的控制之下,東北的戰略位置已經非常安全。在這種背景下,日本關東軍的幾個精銳師團都被調離了東北,調到了太平洋戰場作戰。

在精銳師團調走後,補充過來的部隊大多都是日本國內戰鬥力較弱的預備役師團。隨著日本在太平洋戰場的局勢惡化,大量的關東軍都被派遣到了東南亞作戰,到了1945年的時候,關東軍已經從日本最精銳的部隊,變成了一隻可有可無的預備役部隊。這時候的關東軍不僅缺乏經驗豐富的老兵,就連最基本的武器彈藥都配備不全。日本人甚至將很多普通僑民進行簡單的軍事訓練,編入了關東軍的序列裡面,這些人連最基本的步槍都沒有配備,戰鬥力和民兵沒有多少區別。

說完了蘇聯對日宣戰時期的關東軍,我們再來看一下被稱為“皇軍之花”的關東軍。太平洋戰爭爆發前,關東軍是日軍精銳中的精銳,被譽為“皇軍之花”。1939年蘇聯和日本爆發了諾門罕之戰,關東軍的參戰人數只有25000人,裝備著簡陋的步槍和迫擊炮,而蘇聯軍隊出動了數百架戰機和數百輛坦克,人數是日本關東軍的四倍。雖然諾門罕之戰以蘇聯軍隊的勝利告終,但是蘇聯軍隊在這一場戰役中消耗的彈藥數量幾乎達到我國8年抗戰消耗彈藥的總和。

而且諾門罕戰役蘇聯軍隊付出了25000人的代價,卻沒能全殲25000人的日本關東軍。諾門罕戰役的結果說明,在二戰正式爆發前,日本關東軍的單兵素質明顯高於蘇聯軍隊,如果這一時期蘇聯軍隊向日本關東軍發動進攻的話,除非蘇聯人數佔據絕對優勢,否則蘇軍很難能夠擊敗訓練有素的關東軍。

在1945年蘇聯對日宣戰的時候,蘇聯調動了兩百多萬戰鬥經驗豐富的二戰老兵,武器裝備和人員素質比諾門罕之戰時期更強。即使是原來的關東軍駐紮在東北,也肯定無法抵擋蘇聯的鋼鐵洪流,更何況1945年的關東軍已經是一支弱旅,蘇聯憑藉著巨大的人數優勢,肯定能夠手到擒來。這樣看來,蘇聯軍隊能夠短時間內擊敗關東軍,不僅是因為蘇聯的實力太強,同時也因為關東軍的實力已經大大削弱。


歷史總探長


八月風暴,一個星期蘇軍就全面擊潰了日本的關東軍。

日本關東軍都知道在中國戰場上幾乎是沒有遇到對手,也是日本號稱最能打的日本陸軍。當時在中國東北駐紮的也有70萬之多,但是蘇軍一到幾乎就是全面崩潰。為什麼呢?

首先來說就是實力差距太大了。先從人數上來說,當時蘇軍出動了大概150萬人,日本的關東軍只有70萬,2比1的對比。

其次就是武器方面,當時蘇軍光是子彈就準備了4億發,還有數千輛坦克,飛機,裝甲車等等,比如光是坦克就有5000輛,超過28000門火炮,還有4300架飛機,海軍方面,包括12艘水面艦艇,78艘潛水艇、數艘水陸兩棲船,以及黑龍江小型艦隊,蘇軍是全面的機械化部隊,而日本呢,在中國戰場上從1931年算起已經消耗了14年了,即使從1937年全面戰爭爆發算起也已經消耗了8年了,日本的關東軍武器裝備在中國軍隊面前是有優勢,但是面對全面機械化的蘇軍那簡直就是不夠看的。

再就是士氣方面,蘇軍當時在歐洲戰場上剛剛打贏了不可一世的德軍,士氣正盛。而日本戰敗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不管是中國戰場,還是太平洋戰場上都是節節敗退,美軍都已經要登陸日本本土了,每天都在轟炸日本本土,加上美國已經投下原子彈了。這個時候的日軍士氣早就已經跌到谷底了。

還有戰鬥力方面,蘇軍都是剛剛經過了蘇德戰爭的考驗,而日本方面經過幾年的戰爭消耗,很多士兵都是剛剛補充上面的新兵,有的甚至還是十四五歲的孩子。根本沒有辦法和蘇軍相比。

再加上後來日本宣佈投降,大部分的日軍也是隻能投降,沒有和蘇軍發起多少抵抗。

所以蘇軍進入戰場之後一路就是勢如破竹,即使日本宣佈投降之後,蘇軍也是一路南下一直打到了北方四島才停下來,這個時候距離日本宣佈投降已經過去了半個月了。


中國歷史研究所


號稱“日本精銳”的關東軍,為什麼無法抵擋蘇聯軍隊的進攻?我是以史鑑今朝我來回答你這個問題。

說實話日本的關東軍確實算得上是日本的精銳,曾對外號稱有百萬之眾實則只有70萬。為什麼日本眼中如此精銳的部隊卻抵擋不了蘇聯的進攻,我覺得有以下原因。

當時的蘇聯軍隊剛剛取得了對德作戰的勝利士氣高昂,蘇聯在經受了對德作戰的洗禮之後各軍種之間的配合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且蘇聯在戰爭中還有大量的新式武器裝備如T—34坦克、IS—2重型坦克還有火力強勁的波波沙衝鋒槍。而日本之所以會抵擋不住蘇聯的進攻是因為蘇軍光在人數上就達150萬之眾而日軍只有區區70萬,在武器裝備上日軍就更不是蘇軍的對手了,蘇軍裝備大量新式武器而日軍武器停滯不前還是那三八大蓋、歪把子機槍、九二式重機槍以及一些薄皮坦克。這些在蘇軍的波波沙衝鋒槍和T—34坦克面前完全是不夠看的。所以日軍根本就抵擋不住蘇軍的大規模進攻,日軍戰敗也就是意料之內的事了。

戰爭拼的是一個國家的工業、經濟、科技、人口,日本縱使在戰爭初期嚐到了一點甜頭但也隨著戰線的拉長和國內資源的逐漸枯竭而不得不選擇投降。日本就是一隻亞洲的臭蟲丈著自己有點軍事實力就肆意侵略別國,野心不足蛇吞象到最後還是隻能乖乖投降






以史鑑今朝


120萬精銳關東軍,為何會在21天內被蘇軍全殲?蘇聯的謀略太厲害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殲滅日軍最多的戰役是那一場?不是百團大戰,也不是第三次長沙會戰,也不是什麼中途島或者硫磺島,殲滅日軍最多的一場戰役是蘇聯發動的全殲關東軍的戰役。

日本關東軍,抗日戰爭中最為臭名昭著的一支侵略軍。從挑起戰爭的九一八事變,再到瘋狂虐殺東北抗日聯軍,再到做人體試驗的細菌部隊,都是這支部隊的手筆。相比較於華北日軍華中日軍和華東日軍無休止的"治安站",這支部隊居然徹底驅逐了東北抗聯。不得不說,這支部隊客觀上成了日本軍國主義的頂樑柱。

甚至,日本天皇及其追隨者,在日本本土受到威脅時,謀劃遷都長春,在中國東北建立新日本。然而,蘇聯軍隊的雷霆一擊,把日本人這個美夢徹底擊碎。

日本關東軍總司令部設置在長春,總兵力包含了3個方面軍,7個軍,2個航空軍,31個師團,14個旅團,總兵力約97萬。如果再加上其他預備役部隊,關東軍總兵力達到了120萬。這是日軍最後的底氣所在,這支日軍存在一天,日本人不會踏踏實實投降。即便是投降,也會想方設法再次挑起戰爭。

可是,蘇聯紅軍從8月9日發動殲滅關東軍的戰役,到8月30日最後一支日軍投降,這場大規模殲滅戰,僅僅用了21天。

我們不禁想問一句,蘇聯紅軍為什麼能這麼快殲滅120萬的精銳日本關東軍?

我分析原因有這樣幾點:

1,國際局勢變化,日軍抵抗意志薄弱。

1945年8月9日,美國已經在日本丟下了兩顆原子彈,日本本土還在承受著美國空軍無休止的轟炸。近在咫尺的關東軍,恐怕一直聽著日本老家的慘狀,所以軍心動搖是肯定的。正因為如此,當蘇聯紅軍對日軍發動雷霆一擊時,日本關東軍當局,用了一個星期時間在討論是抵抗還是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在電臺中宣佈無條件投降,到這裡實際上已經宣佈了關東軍投降。可是,日軍的抵抗並未停止,虎頭要塞日軍到8月26日才被全殲,通化等地的日軍則抵抗到最晚30日才全部投降。

所以,蘇聯出兵東北,在國際大環境上是絕對優勢的,而因此,120萬日軍中大部分部隊,實際上沒有進行有效抵抗,就放下武器了。

2,蘇聯兵力和裝備絕對優勢,形成碾壓態勢。

日本關東軍有120萬,去除預備役和一些非主戰部隊,實際上能打的也就70多萬。可是這70多萬中,還有不少不滿編的部隊。裝備上看,關東軍只有5400門火炮,1200輛坦克和1800架飛機。

反觀蘇聯,調集了158萬紅軍參與對關東軍的進攻,13.6萬節火車皮日夜兼程把源源不斷的部隊、武器彈藥、燃料糧食從歐洲運來。到戰役發動時,參加戰役的蘇軍有2.6萬門火炮,5500坦克和3800架飛機。

蘇軍相對日軍,不管是人員還是裝備,都有著絕對優勢。日軍的抵抗,最多隻能延緩滅亡而已。以綏芬河、東寧等地的炮火來講,1公里正面的炮火數量達到250門,炮火準備時間長達4小時20分鐘。日軍還沒見到敵人,就大部分被震死在了工事裡。

3,蘇聯採用閃擊戰,戰術戰略極其有效。

蘇軍對日本關東軍的打擊,有當年德國閃擊波蘭的特點,也是典型的閃擊戰戰術。蘇軍從東西北三面進攻,以第二方面軍的北線為例,10日攻佔撫遠、同江等地,11日攻佔黑河愛輝,14日攻佔寶清,狂飆突進的行軍方式,讓機械化不足的日軍目瞪口呆。

戰略部署上,蘇聯軍隊呈現了全方位立體化的現代化戰爭形式。長達3個月的周密準備,就是為了這最後一擊!蘇軍總指揮部妥善解決了總體戰役設計、後勤供應、通訊聯絡、戰時保密等問題,各軍種、各兵種、各方面軍的協調指揮也達到了最有的效果。

4,抗聯、八路等部隊配合,讓蘇軍作戰更加有效。

抗聯之前在日軍打擊下撤往蘇聯,這次參戰,被變為一個旅,執行特殊戰鬥任務。周保中、李兆麟配合蘇軍作戰的同時,也迅速擴張起來。八路軍方面,呂正操、張學思、萬毅、李運昌等將軍率軍挺進東北,對日軍形成了兩面夾擊的態勢。

蘇聯出兵東北當然不是做善事當菩薩,蘇聯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來的。可是從客觀上講,蘇聯出兵東北,打破了日本不投降的最後一絲希望,讓最後不願意投降的日軍徹底死心了。


歷史知事


小雪微鑑:古人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縱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上所向披靡,戰無不勝,但是在強大的蘇聯鋼鐵洪流面前,還是逃不過一個死字。日本關東軍在侵華戰爭期間,囂張的程度,可以和美國駐太平洋司令麥克阿瑟相提並論了。日本關東軍,作為日本侵華戰爭的先遣隊和排頭兵,一直以來,由日本軍國主義政府所控制,但是在戰爭後期,已經不受其管制,可謂囂張至極。

日本關東軍,是九一八事變的兇手,是中華民族第一個敵人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司令部在本莊繁的命令下,對我國東北發起侵略戰爭,他們的部隊,可號稱日本最精銳的部隊。

九一八事變後,關東軍的地位一下子就起來了,他們作為日本侵華的中轉站,迅速成為對華侵略的樞紐。

他們的武器配備是當時最先進的,軍官很多都是受過專業訓練,並且出國留學回來的。

我們在若干年以後,依然要記得這些人,他們是中華民族一直的敵人,九一八事變的兇手。

日本戰敗後,日本關東軍依然負隅頑抗,最終成為蘇聯鋼鐵洪流下的槍下之魂

1945年,日本投降,但是當時的日本關東軍卻不這麼認為。在蘇聯準備進攻日本關東軍以後,雖然在邊境吞併百萬,但是依然抵擋不了蘇聯紅軍的步伐。

你要知道,這個時候,蘇聯工業化程度已經大大加強,他們剛剛經歷了二戰的洗禮,在各兵種的配合、對敵單兵作戰、武器裝備等等方面,都有質的飛躍,而當時的日本,卻依然籠罩在戰敗的陰霾之下,因此,打敗仗也是在情理之中。

不同的是,雖然日本宣佈投降,但是斯大林還是不依不饒,希望可以奪回北方四島之外,還用攻擊日本本土,如果不是當時的麥克阿瑟捷足先登,恐怕日本這個國家已經成為歷史,不復存在了。

文/小雪歷史微鑑,古事新說,快意江湖!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小雪歷史微鑑


日本關東軍,曾經的名聲很大,被日本軍部稱為“帝國之花”,但是這朵花,是邪惡的花,嬌豔的背後是無數白骨做成的肥料。

從1919年開始關東軍成立,到最鼎盛時期,有120萬士兵。這是一支龐大的力量。

但是,在1945年,蘇聯啟動“八月風暴”計劃後,所謂的日本精銳成了“渣”,很快被蘇聯摧古拉朽般拿下。

這到底是為什麼,曾經無比兇悍的關東軍到頭來如此不堪一擊?

蘇聯的準備工作更足

在1945年初,在“雅爾塔會議”上,經過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三人的商議,擊敗德國後,下一個目標就是日本,而進攻日本關東軍的主要軍隊確定為蘇聯紅軍,承諾給斯大林的是“庫頁島”以及“千葉群島”。

從那個時候起,蘇聯就開始做準備了。在1945年5月德國投降後,蘇聯開始大幅度運兵運設備,往東線開進。

而日本的判斷,就是本土會被盟軍進攻,因此日本製定了所謂的“玉碎計劃”,準備拼個你死我活。因此,大量的偽滿洲國土地上的軍事設備往日本本土運送,而且包括部分關東軍士兵,也被送到了日本本土,再加上之前日本關東軍被抽出精銳南下和東進,如此一來,日本的關東軍必然虛弱。

難道日本人沒有對蘇聯起防範之心?有,防範之心不大。日本人的判斷是:大敵是美英聯軍和中國軍人。

二戰期間,日本和蘇聯沒有大的摩擦,日本人天真地以為蘇聯人不會下狠手。這種判斷也有來自於和斯大林的交涉,斯大林並沒有表現出明顯和日本撕破臉的意思。

所以,日本還在指望蘇聯進行調停,多做做美英兩國的工作。

當8月6、9日,美國扔了兩顆超級糖果後,日本人知道蘇聯根本靠不住。美國扔了原子彈,蘇聯知道不能再等了,8月8日,蘇聯直接派軍隊南下,這讓日本人非常氣憤。但這些又有何用?誰叫自己判斷失誤?

所以,蘇聯能快速拿下日本關東軍,原因之一就是準備工作做得很充分。

蘇聯從人數、戰鬥力、裝備等方面完全碾壓日本關東軍

蘇聯紅軍南下人數是150萬人,分成三路南下進攻日本關東軍,而日本關東軍有多少人呢?也是號稱百萬,但 軍人質量並不高,很多是新補充的日本軍人,而且還有20萬的偽滿洲軍。並且,關東軍還有6萬在千葉群島做守衛工作。

從人數看,蘇聯和日本是1.5:1。日本不佔人數優勢。

從裝備來看,蘇聯出動三千多架飛機,而日本能派上用場的就是百八十架。坦克,蘇聯有三千多輛,日本有一千二百多輛,又是個大差距。火炮,蘇聯帶了近三萬門,而日本只有六千多。

總之,從人數、戰鬥力、裝備來看,日本都是完敗。這是關東軍無法抵擋蘇聯紅軍的另一個原因。

蘇聯的戰術更合理,策略更對頭

蘇聯分兵三路,同時向日本關東軍所在的偽滿洲國前進。

首先是利用空中優勢進行轟炸,破壞日本的通訊設施和重要交通設施,這讓日本很快變成了沒頭的蒼蠅。

其後,在佔據空中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用飛機運送突擊隊人員和裝備,快速形成陸空兩軍同時進攻的態勢。

指揮不當,協調不力,日本關東軍被衝擊得一塌糊塗。

但是,這些並沒有讓日本關東軍徹底倒下,日本關東軍在挫折面前,還在堅持。

天皇的投降,才是日本軍隊心理崩潰的重要原因

戰爭初期,日本人確實被蘇聯紅軍打的摸不著頭腦,但更大的衝擊來自於日本天皇的投降書。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投降了,併發了詔書給日本關東軍。

有意思的是,日本關東軍雖然接到了“放下武器”的命令,但在中高級會議中,日本關東軍的指揮官們竟然大部分表示要死幹到底,不惜一死。

實際當中,日本關東軍已經洩氣了,口號雖然喊得兇,但天皇投降了,他們拼命的意義在哪裡呢?

果不其然,對抗了三天後,18日,日本關東軍基本上都投降了,只有極小一部分不要命的死扛,不過那個別部隊並不影響大局,被蘇聯紅軍全殲。

最終的結果是,不算偽滿洲軍(情況不對大多散了),日本關東軍死了十萬左右的軍人,被俘虜了大約60萬左右。如果按日本以前的打法,只要不是天皇投降,不會有如此數量的軍人投降。

這60萬關東軍,最後被運送到了蘇聯的西伯利亞當苦力,十年之後,被蘇聯放還的日本軍人只剩40萬左右了。

綜合說來,蘇聯紅軍能夠徹底擊垮日本關東軍,主要是這幾個原因:一是蘇聯的準備工作更充分;二是蘇聯的人力、裝備等更強;三是蘇聯的策略更對頭;四是天皇投降對日本軍人的心理影響很大。


藍風破曉


因為到蘇聯出兵的時候,曾經號稱日本精銳的關東軍早就虛有其表,變成死狗了。而且日本根本不適應蘇聯的大突擊戰術,部署錯誤,結果就是一遍倒。

日俄戰爭以後,日本從沙俄手中奪取了旅順和大連的租借權,並將其命名為關東州,設立了關東都督府進行殖民統治。1919年,關東都督府被改名為關東廳,其下屬軍事機構陸軍部也被提升為關東軍司令部,這也是關東軍的由來。

關東軍除了旅大地區日本駐軍外,還管轄滿鐵的守備隊。日本把旅大地區、滿鐵視為侵略中國的橋頭堡,因此對於關東軍也非常重視。像918事變時,關東軍下轄第2師團、滿鐵守備隊6個大隊,加上駐守旅順的重炮兵大隊,其總兵力有18000人。

在918事變以後,關東軍的兵力也大幅度增加,不過關東軍真正膨脹,是要到諾門坎戰役以後,為了對付遠東蘇軍,關東軍一度擴充到31個師團、1個裝甲軍和22個守備隊,總兵力約有百萬。此時的關東軍所屬師團不少都是日本的甲等師團,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堪稱精銳。

不過隨著日本的戰略改為南下,發起太平洋戰爭以後,關東軍的定位就比較尷尬了。日本畢竟是個小國,在維持侵華戰爭的同時發起太平洋戰爭已經有些力不從心,自然不可能發起對蘇聯的戰爭。而蘇聯也忙於蘇德戰爭,不可能攻打關東軍,所以這百萬大軍就沒了用武之地。

日本國力有限,當然不可能讓這麼大一支精銳部隊閒著,於是不斷抽調關東軍下屬部隊前往太平洋戰場。雖然後來關東軍也補充了一些部隊,人數得以維持在70萬左右,但是這些部隊大多是新組建的部隊,兵源素質差,武器不足,甚至不得不收繳偽滿軍的武器來補充,戰鬥力和當年的關東軍已經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了。

更糟糕的是日本陸軍沒有現代裝甲部隊作戰經驗,他們眼裡的陸戰還是和一戰一樣,雙方在預設陣地上展開戰鬥。因此在雙方關係日益緊張時,關東軍首先考慮的是加強邊境守備力量,根本沒考慮應對對方的大縱深突破。

這個結果自然是悲劇性的,開戰以後蘇軍撕開日本防線以後,裝甲部隊就向縱深突擊,關東軍根本沒有能力組建新的防線阻止蘇軍的突擊,所以很快就北蘇軍徹底打蒙。對蘇軍來說,進攻中最大的麻煩不是日軍的抵抗,而是突進速度太快,補給跟不上。

訓練、武器、兵力都不如對方,在指揮上又落後於時代,關東軍被蘇軍用各種姿勢在地上摩擦也就不奇怪了。不過好消息是因為蘇軍打的太順利,傷亡不大,所以戰後日本戰俘的待遇比德軍戰俘要好的多,算是因禍得福吧。


不沉的經遠


二戰中,日軍的戰鬥力並沒有抗日神劇裡的那麼不堪,其戰鬥力還是挺強的,而有“皇軍之花”稱號的關東軍,更是其中的精銳。

可是,1945年8月9日零時,當蘇軍向盤踞在中國東北的關東軍發動進攻時,只用了十幾天就將關東軍打得落花流水。那麼,戰鬥力並不弱的日本關東軍,在面對蘇聯軍隊的進攻時,為何突然間變得不堪一擊呢?

說起來,關東軍之所以無法抵禦蘇軍,主要就是關東軍和蘇聯軍隊的差距過大。

這裡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人數上的差距。

在進攻關東軍時,蘇聯出動的兵力超過150萬,反觀關東軍,雖說其鼎盛時期的兵力超過了120萬,但此時的關東軍,其總人數還不到70萬,其中有一部分還被抽調到其他戰場,所以在面對蘇聯的進攻時,日本關東軍滿打滿算也就只有50萬左右的兵力。

蘇聯的總兵力是關東軍的兩三倍,這是蘇聯軍隊能迅速擊潰關東軍的重要原因。

第二,裝備上的差距。


關東軍的主要單兵武器是三八式步槍和九九式步槍,這兩款步槍都不具備連發功能,而蘇軍卻裝備了大量的自動、半自動武器。比如蘇軍的波波沙衝鋒槍、SVT-38和SVT-40半自動步槍,就直接碾壓了日本關東軍不具備連發功能的三八式步槍和九九式步槍。

在火炮上,關東軍用的是迫擊炮、野戰火炮和山炮,而蘇聯軍隊使用的火力值爆表的喀秋莎火箭炮,也同樣碾壓日本關東軍。

此外,蘇聯還有T-34坦克等其他武器。

總之,蘇軍的裝備幾乎全方位碾壓關東軍。

第三,士氣上的差距。


蘇聯對日本宣戰時,德國已經投降,蘇聯軍隊剛經歷了蘇德戰爭的洗禮,活下來的幾乎都是精銳,士氣高漲;反觀此時的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失利,在中國戰場上處處受挫,美國人還在日本投了兩顆原子彈。

可以說,這時候日本的關東軍,其士氣普遍低下,要不是靠武士道精神的洗腦,估計關東軍的官兵們早就堅持不下去了。

第四,參戰人員的素質差距。


日本關東軍戰鬥力強確實不假,但那是戰爭前中期的事情,可戰爭後期,關東軍的實際戰鬥力卻在不斷下降,其原因也很簡單。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

次日,美國正式向日本宣戰。

而到1943年,日本海軍已經處於下風,兵員損失極為嚴重,為了挽回敗局,日本就不斷抽調關東軍的精銳前往太平洋的各個島嶼參戰,還有一部分關東軍被調往華北戰場乃至東南亞戰場。因此,到二戰末期,關東軍的總兵力也由原來的120萬縮減至70萬。

這其中,有近20萬是新徵召的日本僑民,這些新兵的戰鬥力自然無法和原來久經沙場的關東軍老兵相提並論。此時參戰的蘇聯軍隊剛剛經歷了蘇德戰場的洗禮,而能從蘇德戰場上活下來的士兵,幾乎都是精銳。



也就是說,關東軍的人數、武器裝備、士氣和參戰人員的素質均不如蘇聯,因此,蘇聯軍隊能在短短十幾天之內擊敗號稱日本精銳的關東軍,實際上也就不足為奇了。


金兔歷史


日本關東軍的兵力是打算進攻蘇聯而準備的,到日本偷襲珍珠港前,關東軍達到鼎盛,總兵力有31個師團,85萬人。到1942年10月,關東軍的級別從方面軍升格為總軍。因此,此時的日本關東軍確實是精銳,號稱日軍的帝國之花。


隨著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的節節敗退,為了挽救日軍的失敗,從1943年起,日本大本營先是從關東軍抽調了13個師團和一支特設的高度機械化師團到太平洋戰場,後又抽調7個師團調回本土防禦。

在蘇聯出兵東北之前,關東軍將在東北的25萬退伍軍人重新徵召入伍。經過補充,關東軍的兵力達到了24個師團,9個混成旅團,總兵力約70萬人。根據日本原始檔案記載:

1945年8月,東北日本關東軍有步槍30萬支,大小炮1千幾百門,坦克250輛,機槍1萬幾千挺。



此時關東軍的武器裝備和戰鬥力只相當於以前的8.5個師團。而出兵東北的蘇軍總兵力有150萬人,幾乎是關東軍的2倍。蘇軍剛剛接受了二戰的洗禮,大戰略縱深的戰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加上蘇軍士氣高漲,已是明日黃花的關東軍哪裡是蘇軍的對手。


歷史軍魂


小日本的關東軍為什麼無法阻擋蘇聯紅軍進攻,個人理解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號稱小日本精銳部隊的關東軍只是在當時中國人眼裡感覺非常強大,還有就是小日本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是無敵的,自大慣了。要是拿去跟蘇聯軍隊比,它也就是個渣渣,完全不在一個檔次。

第二、蘇聯軍隊的戰鬥力絕對是沒話說,蘇聯軍民在斯大林的領導下硬是將德國的裝甲集群耗光,並在反擊作戰中贏得了長達數年的衛國戰爭。連德國軍隊都能打敗,收拾你小日本也不在話下。

第三、當時進攻日軍的蘇聯軍隊達到了160多萬人,還有大批的火炮,坦克,飛機,以及兩支作戰艦隊。在軍事實力方面蘇聯紅軍完勝75萬人的日本關東軍,直接碾壓小日本。

日本關東軍慘敗於蘇聯紅軍也是必然的結果,而且進攻關東軍還是蘇軍的精銳大兵團機械化部隊。到現如今日本還是很畏懼俄羅斯,就是被打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