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栓‖宅裡宅外(十三)


張貴栓‖宅裡宅外(十三)


“停課不停學”具有多重意義,學生不停學,教師不停學,家長怎麼學?這裡不是說家長的自主學習,而是指指導孩子學。殊不知,有些地方,寒假期間,部編版教材還沒有發放到學生手中,怎麼辦?我想分享交流有關類閱讀的一個閱讀理念,與家長、孩子共勉。

拓寬閱讀空間,用好搜索引擎。現在是智能時代,無論是手機,還是電腦,都具有分門別類的功能,只要百度一下,或是搜索一下,同類的閱讀內容就會顯示出來。比如:輸入“冰心散文”,百度一下,你會看到所有的文章。電子版的,不用打印,直接閱讀。這叫智能類閱讀。

類閱讀就是建構同類文章體系,實施策略閱讀的一種閱讀模式。

先給老師、家長談談閱讀的相關理念和性質,以便形成正確的、有效的閱讀觀。

張貴栓‖宅裡宅外(十三)


首先,閱讀是有開放性的。閱讀無界限不僅是指閱讀的專題,還有閱讀的空間。我們知道:在學校,教材一個單元一個專題,每個專題就是一個類別的文章。因此,教材本身就體現了閱讀的開放性。開放性是指閱讀專題的開放,包括全學科的閱讀,更包括類閱讀中的其它閱讀類別,比如:歷史類的、哲學類的、文學類的。教師博覽群書,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掌握較多知識,教學生時都會用到的。閱讀的開放性,這些歸類的書不僅教師要讀,而且學生也要讀。

閱讀方式是類閱讀的關鍵。學生可以利用手機百度一下,手機馬上就能夠按類顯示文章。比如:工具類的書籍就有語言類、寫作類等,其他書籍類較少。學生閱讀,主要是運用老師指導的圍繞專題閱讀的方法。百度內容也是一個開放的讀書場所。

其次,閱讀是有基礎性的。2011年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性質”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簡稱“語用”。

大家都說“語文為王的時代到來了”,這句話一聽了厲害,但是,仔細想一想,語文怎麼稱之為“王”呢?是獨立的嗎?再想一想,不對的。好多人在各種場合講到語文為“王”的時代時,都在列舉讀書“量”的觀點,說是大量閱讀就是語文為“王”,這在強調語文學科的重要性,但是,我覺得“文霸”不能為王,“文用”才是“王”的基礎,這樣強調了語文的基礎“工具性”。

談到“語用 ”並不能只談語文學科的“語用”,要談全學科的“語用”。“全學科閱讀”就是強調語文在其它學科中的基礎作用。我寫過一篇文章《我們離語文為王的時代到底還有多遠?》語文課堂上學“左右’、“順序”、“大小”,可是到了數學課上,學生分不清“左右”和“順序”和“大小”;語文課堂上學生學“高低”、“前後”,體育課上學生卻不會把隊列站整齊,不分“前後”和“高低”;語文課上學生讀古詩詞按“節奏”讀,到了音樂課上,學生卻不知道按節排讀歌詞。

類閱讀是以閱讀理解為基礎,融會貫通其他學科,落實“語用”的實踐性和綜合性,真正體現全學科中語文的重要性,這才是“王”的基礎,語文起到統領的作用,才能稱之為“王”。

建議學生宅家閱讀需要抓實效,可摘抄優美詞句,寫讀書筆記等。

張貴栓‖宅裡宅外(十三)


其三,閱讀是有統整性的。語文的基本功能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人文性是通過工具性滲透出來的,工具性是通過人文性表現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這種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形成了類閱讀的統整性。

統整性要堅持形式與內容的融合統一,形式服務於內容,內容決定於形式。類閱讀是在圍繞主題閱讀之時,就可以把兩者統一到一個專題上來,不必特殊地分為兩個主題。

其四,閱讀是有系列性的。類閱讀是圍繞專題組織學生閱讀的。每一個專題可以鏈接閱讀同主題的群文,這是圍繞專題的閱讀。每一篇文章還可以按照“語用”來分類。教材裡的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對於每一篇文章來說,可以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樣,可以再以每一個語用點為單位,去整合其它文章中的語用點,然後採用串珠式的閱讀方式進行閱讀。

張貴栓‖宅裡宅外(十三)


現在,提倡大量閱讀,師生使用手機,開啟電腦,在面對信息種類繁多的書目內容時,類閱讀是一種比較有效的閱讀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