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影“硬核”科技赋能抗疫,构建基层医疗分级防控体系


疫情当前,如何有效缓解医疗资源紧张?如何提升基层医院医疗水平和效率,快速开展基层筛查?如何为雷神山、方舱医院提供充分的医疗资源保障?如何构建基层医疗分级防控体系?危急时刻,云技术、AI技术充分凸显了其便捷安全、高效精准的优势。

“联影云+AI“,让远程诊断精准、高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近日借助联影医疗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搭建运营的联影云平台,实现了与武汉雷神山医院云端互联互通,可为雷神山医院患者进行远程影像诊断。

雷神山医院目前规划了1600个床位,7台放射影像设备。此次疫情中,医学影像是判断患者病情发展情况、治疗效果、患者是否康复、是否达到出院标准的重要依据。

“紧急搭建的雷神山医院本地没有配置影像诊断医师,所有患者的检查影像都会通过武汉电信医疗专网上传到联影云平台,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放射科专家通过联影云远程影像系统进行远程阅片和诊断,通常10-20分钟即可将诊断结果返回。全程病人信息可追踪,保障数据安全。” 联影互联网医疗事业部项目经理邓俊介绍说。

联影“硬核”科技赋能抗疫,构建基层医疗分级防控体系

(雷神山医院放射科医生正在通过联影云将患者影像上传至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目前,雷神山医院每天大概有数百位患者的影像上传到中南医院,我们安排了3个专职医生负责为雷神山医院进行远程影像诊断。通过远程诊断,我们无需再派影像诊断医生到雷神山医院,不仅可以保障为患者精准和高效的诊断,也大大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影像科主任徐海波说,“目前,我们放射科不仅承担本院的影像诊断任务,还承担了雷神山、武汉七院以及部分社区医院的诊断任务,放射科平均每位医生每天要撰写百余份影像报告,工作量极大,医生资源紧张。远程诊断系统的使用,为医院进行合理高效的资源分配提供了有益帮助。”

徐海波还介绍说,医院目前医生的诊断还借助了联影的人工智能技术。借助搭载在联影云平台上的联影uAI新冠肺炎智能辅助分析系统,能检测到微小的、不明显的疑似病灶,助力医生对疑似病例进行有效筛查、甄别。不仅如此,针对确诊病患,系统能够进行分级评估,获得“新冠肺炎严重指数”,进而结合临床指征,区分轻症患者和重症患者,从而给出更明确的分流指引,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联影“硬核”科技赋能抗疫,构建基层医疗分级防控体系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影像科医生通过联影云平台及uAI新冠肺炎智能辅助分析系统远程为雷神山医院患者诊断)

据介绍,联影云平台还搭载了设备预约系统,患者扫描需求由临床科室医生直接发送至放射科,实现自动预约分诊,患者无需前往放射科登记排队,由此可减少交叉感染,提高就诊效率。

累积阅片4400余例缓解基层医院就诊压力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通过联影的云平台,还承担了武汉市第七医院以及多家社区医院的影像诊断任务。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市第七医院云平台”在疫情爆发后第一时间便紧急上线,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的定点医院,武汉市第七医院放射科在疫情爆发初期面临极大的医疗资源不足、人手紧缺的问题,放射科CT设备 24小时不间断运转,平均每台设备一天要扫200多位患者,医生诊断压力巨大。

1月24日,医院通过联影云平台接入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由中南医院调派人手,远程协助七院开展CT影像诊断。有效缓解了七院的就诊压力,同时保证了患者诊断质量。至今,已完成4400多例远程诊断。

除武汉市第七医院以外,和平街、张家湾街、珞南及洪山区四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接入了该平台,共享中南医院的远程诊断服务。

武汉之外,在湖北确诊人数排名前三的城市黄冈,黄冈版“小汤山”——“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承担了收治黄冈市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重大任务。2月13日,黄冈市启动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全市远程医疗项目施工,联影携手湖北电信,仅用三天时间,就紧急完成了该远程医疗平台的搭建,预计本周内将完成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与黄冈市13家发热定点医院之间会诊、影像等功能的开通并陆续投入使用。

联影“硬核”科技赋能抗疫,构建基层医疗分级防控体系

(湖南援鄂医疗队通过联影云平台在黄冈区域医疗中心开展远程会诊)

据悉,联影云平台还陆续部署在武汉国博、江岸等多家方舱医院及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多家社区医院,将优质医疗资源引入基层,并同步建立各级医疗机构针对新冠疫情的分级防控模型,为应急指挥奠定基础。

记者李治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