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迎新娘”


客家人“迎新娘”

《迎新娘》是梅州城區及周邊地區客家傳統的婚嫁禮俗,屬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客家人“迎新娘”

客家人男婚女嫁講究“明媒正娶”,依照古制“六禮”,即:“納采”(提親) “問名”(問生辰八字) “納吉”(雙方占卜合婚)“納徵”(男方將聘禮送往女家) “請期”(男方將選定的結婚日期通知女家) 最後是“迎親”(迎娶新娘)


客家人“迎新娘”

其中,“迎新娘”屬“大行大嫁”之中的主要環節。婚期前一天,男家要去十多人到女家接親。接親的人到女家後,先吃點心,然後由女家帶著到祠堂燒香祭祖。女家在中午或晚上,還要設宴請客。


客家人“迎新娘”


客家人“迎新娘”

出嫁當日,新娘就不能再吃妹家的飯了,表示不吃兩家飯(從一而終),且走出家門到上轎後,是絕對不能回頭看的。


客家人“迎新娘”


新娘動身一般是在半夜子時或卯時,越走天越亮,象徵走向光明。到了新娘入門的吉時,由八人抬著喜轎和吹奏樂手到新娘家接新娘。


客家人“迎新娘”

新娘身著大紅喜服,頭戴鳳冠霞帔,在父母陪送下由新郎抱上花轎,轎前有扛、挑嫁妝隊伍,轎後有一男青年執榕樹枝“拖青”,一路吹吹打打、熱熱鬧鬧。


客家人“迎新娘”

在新娘的嫁妝裡,一定會有兩條甘蔗,表示雙雙對對、甜甜蜜蜜、從頭到尾。

客家人“迎新娘”

客家人是從中原地區因避戰亂或天災而往閩粵贛等地區遷徙的一支特殊族群。既是客居他地,就得時常準備遷移,所以要有傘來遮風擋雨。因此,客家有女出嫁,必得要有傘,以示不忘祖先,身處客地,得經風雨。傘作為陪嫁品還是吉祥如意的象徵,把傘張開是滿滿的一個圓,寓意有情人終成眷屬,婚姻圓滿,夫妻團圓、家庭和睦。繁體“傘”字,有五個人,一個大人下面四個小人,即是寄予“多子多孫,人丁興旺”之意。


客家人“迎新娘”

到夫家以後,由新郎將新娘背下花轎,經由大門時,新娘還必需跨過燃燒的稈火避邪。


客家人“迎新娘”

再由族中“好命叔姆”(即旺夫、多子、有福)迎上,將一個紅水手巾包,俗稱“多子袋”(裡面有花生、棗子、蓮子、糖果、硬錢幣等吉祥物)放進新娘手中,教新娘將其撒在家門口,讓觀禮的小孩爭相搶拾,取多子多福吉兆,接著新娘在“好命叔姆”的牽引下走向火盆,小心翼翼地抬起右腳跨過火盆。

客家人“迎新娘”

隨後由新郎用系成大紅花的綢帶牽著新娘進入掛滿喜字的正堂大廳,新娘在鼓樂聲中進到大廳以後,準備拜堂。


客家人“迎新娘”


拜堂前,外家要給新郎掛紅,用五尺長的紅布披在新郎身上。


客家人“迎新娘”


拜堂時,新郎站左,新娘站右,由禮生(司儀)大聲吆喝: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四夫妻對拜。大廳擺設香案,東邊父母、長輩,西邊外戚,北邊房親,南邊小輩。


客家人“迎新娘”


行“拜堂”禮之後,“迎新娘”禮俗即圓滿結束。


客家人“迎新娘”


客家人“迎新娘”

作者簡介:
羅利光,網名阿山,畢業於汕頭大學美術系,廣東梅州市豐順縣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大眾攝影》2007年度十佳攝影師,《車壇影協》攝影網管理員,梅縣區攝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學美術高級教師,長期致力於民俗、客家題材的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