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酒斩华雄”真的是关二爷所为吗?还是另有其人?

“温酒斩华雄”的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回,说的是:关东十八路诸侯起兵讨伐董卓,刘、关、张三人随北平太守公孙前来。会盟后,长沙太守孙坚为先锋,直抵汜水关,与董卓手下的骁将华雄对决。华雄将孙坚打败,连斩三人后前来挑战。关羽主动请缨,曹操叫人斟上热酒一杯,关羽提刀上马,出营斩了华雄,回来时“其酒尚温”。

“温酒斩华雄”真的是关二爷所为吗?还是另有其人?

这个故事是关羽的第一次亮相,历来被人广为传颂,关羽的形象也由此变得勇猛神武,让人顿生敬畏。其实,《三国演义》中“威震乾坤第一功”的英雄壮举根本不是关羽所为。

据《三国志》记载:初平元年(190),十八镇诸侯起兵讨伐董卓时,孙坚亦起兵,带数万人前来和袁术会合,被封为“破虏将军”,后屯兵鲁阳。当时诸侯大都各怀鬼胎,起兵后为保存实力而按兵不动。曹操怒而带兵出征,但是无功而返。而孙坚是表现积极的另一人,他一往无前,英勇作战,而且颇有胜绩。他先派部下回州里督促军粮,在城外设帐幔饯行。不料董卓的数万人马打了过来。事出突然,情势危险,孙坚为稳定军心镇定自若,照常行酒谈笑,并命部队整顿行阵,不得妄动。尔后,敌兵越来越多,孙坚才从容撤席罢座,让队伍有秩序地进城。董卓的兵众见孙坚军阵齐整,竟不敢攻城,自己退去了。

“温酒斩华雄”真的是关二爷所为吗?还是另有其人?

后来,孙坚移师梁县之东,被董卓之兵打败,孙坚只与数十骑突围而出。他常戴红色头巾,怕被敌人认出,就脱下让亲信祖茂戴上。董卓骑兵以为祖茂是孙坚,就争相追逐祖茂,孙坚得以从小道脱身。祖茂被围困,下马把红头巾拴在柱子上,摆脱了追兵。不久,孙坚重新收整兵马进驻阳人,大破卓兵,还斩杀其都督华雄。

而后董卓派人前来求和,孙坚不仅严词拒绝,而且一直派兵追击,把董卓赶出洛阳。孙坚的英武丝毫不差于当时任何一位英雄豪杰,堪称一代骁将。

至于华雄,有关他的记载非常之少,只知道他是董卓的部下,职位不高,名声不显,武功一般,一出场便宜被孙坚杀了。

“温酒斩华雄”真的是关二爷所为吗?还是另有其人?

《三国演义》的叙述有几处与历史不同。首先,罗贯中把斩华雄的孙坚换成了关羽,又把战场从阳人改到汜水关。接着,华雄变成了前去追赶孙坚和祖茂的将领,先杀鲍忠,后打败孙坚,又杀了祖茂,得了孙坚的红头巾,前来叫阵,最后连斩俞涉、潘风二将。罗贯中做这一番大大的修改,并极力塑造华雄的威武形象,再把孙坚“斩华雄这样一件“光辉事迹”移花接木在关羽身上,目的只是为了突出表现关羽的神勇威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