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詞人要有並稱。如辛棄疾同蘇軾共稱蘇辛,李白,杜甫稱李杜?

suck-sun掃去陰霾


一、按歷史地位(即成就)並

李杜一一李白、杜甫。如雷貫耳婦孺皆知是吧?一個"詩仙",一個"詩聖",兩人都可以稱為偉大詩人,他們孰高孰低,一直都沒有定論。

韓柳一一韓愈、柳宗元。兩人都是中唐散文家,都是唐朝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在唐宋八大家中也是排名居首,成就相當。

二、按風格類似並

王孟一一王維、孟浩然。盛唐時期田園派詩人的傑出代表。

蘇辛一一蘇軾、辛棄疾。北宋和南宋豪放派詞人中最傑出的代表。

高岑一一高適、岑參。盛唐邊塞詩歌的代表詩人。

郊寒島瘦一一孟郊、賈島。苦吟詩人,以簡嗇孤峭的風格著稱。

三、按時代或時期並

如唐宋八大家、初唐四傑、建安七子、南宋四大家、元曲四大家等。

四、按地域並

如明朝的胡中四傑,魏晉的竹林七賢等。

五、按血緣關係並

如三蘇、三曹等。

也還有按姓氏並的,如三謝等;有按性別並的,主要是女性,如四大才女等。


1小陳滿眼星辰1


這是古人對文人騷客的一個歸納性的數字習慣稱呼,往往把處在同時代或者同門或者創作風格基本屬於一個路數的人或者文論流派以及興趣愛好相投的人合稱某某,如屈宋、班馬、陶謝、蘇辛等等,不到如此,還將三人五人七人八人等合稱某某某某,如三曹、三謝、初唐四傑、竹林七賢等等。

這裡面最多的是兩個人一起的合稱,試為歸納一下:

/屈宋:戰國時楚國詩人屈原和宋玉的並稱,屈原是“楚辭”的開創人,宋玉稍後,同樣擅長“楚辭”,二人作品都具有想象豐富多彩感情奔放辭章華美瑰麗的特點,劉勰《文心雕龍》曰其“屈宋逸步,莫之能追”的讚譽,但屈原的成就和歷史地位要遠超宋玉;

/揚馬:漢代辭賦家司馬相如和揚雄的合稱,二人均精於大賦創作且風格相近,分別有《上林賦》、《甘泉賦》等流傳後世的名篇;

/班馬:漢代史學家班固和司馬遷的並稱,亦稱作“馬班”。二人同為史學大家和散文作家,分別著有歷史鉅著《漢書》和《史記》,《晉書》曰二人“丘明之沒,班馬迭興,奮鴻筆於西京,騁直詞於東觀”的論述;

/枚馬:漢代辭賦家枚乘和司馬相如的並稱,二人均擅長大賦;

/陶謝:東晉詩人陶淵明和南朝詩人謝靈運的合稱,二人均已描繪自然景物而名,陶淵明以田園詩見長,謝靈運以山水詩為主;

/顏謝:南朝顏延之和謝靈運的合稱,二人都是以寄情山水文辭雕飾為特點;

/王孟:唐詩人王維與孟浩然的合稱,二人都善用五言詩描寫自然景物,藝術風格接近詩作形象生動,後世經常將二人作品合輯刊行;

/高岑:唐詩人高適和岑參的合稱,二人都以寫邊塞風光著稱,風格豪邁詩情激昂,杜甫曾言“高岑殊緩步,沈鮑得同行”而贊;

/李杜:李白和杜甫的合稱,二人創作風格各異但同負盛名,李白稱“詩仙”,杜甫稱“詩聖”,韓愈有“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的讚譽;李杜尚有大李杜、小李杜之分,大李杜指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指李商隱和杜牧,小李杜以律、絕見長,尤以借古喻今的詠史詩為佳;

/韓柳:唐代韓愈和柳宗元的合稱,二人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和代表作家,杜牧有“李杜泛浩浩,韓柳摩蒼蒼”以贊;

/韓孟:唐文學家韓愈和詩人孟郊的合稱,二人互為友黨,時號“孟詩韓筆”;

/元白:唐詩人元稹和白居易的合稱,二人同朝為官同為好友,平素常一起唱和酬答,加之二人都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故以元白稱之,就文學成就而言,白居易要遠高於元稹;

/溫李:晚唐詩人溫庭筠、李商隱的合稱,二人詩作均語言工煉,差別在於,溫詩香豔李詩典雅;

/皮陸:晚唐文學家皮日休和陸龜蒙的合稱,二人同為好友,常詩酒唱和,詩開僻澀一體文善小品文而齊名;

/蘇辛:宋代詞家蘇軾和辛棄疾的合稱,二人詞氣象雄渾境界開闊而豪邁奔放,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

…………

除二人並稱之外,尚有三曹、三謝、三李、四傑、四靈、四學士、七子、七賢、八友、十才子等等的稱呼,史上有名後世為敬也!











小刺蝟的吉他聲


首先,說說為什麼要有並稱,個人理解:一是中華文化喜歡分類和歸納,並在一起通俗易記,又省文字,如古代的三蘇、竹林七賢等,並了多簡便,不用一一寫名字了。二是緣於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習慣思維,既然分不出高低,那合併得了。

其次,說說他們的並稱按什麼並:

一、按歷史地位(即成就)並

李杜一一李白、杜甫。如雷貫耳婦孺皆知是吧?一個"詩仙",一個"詩聖",兩人都可以稱為偉大詩人,他們孰高孰低,一直都沒有定論。

韓柳一一韓愈、柳宗元。兩人都是中唐散文家,都是唐朝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在唐宋八大家中也是排名居首,成就相當。

二、按風格類似並

王孟一一王維、孟浩然。盛唐時期田園派詩人的傑出代表。

蘇辛一一蘇軾、辛棄疾。北宋和南宋豪放派詞人中最傑出的代表。

高岑一一高適、岑參。盛唐邊塞詩歌的代表詩人。

郊寒島瘦一一孟郊、賈島。苦吟詩人,以簡嗇孤峭的風格著稱。

三、按時代或時期並

如唐宋八大家、初唐四傑、建安七子、南宋四大家、元曲四大家等。

四、按地域並

如明朝的胡中四傑,魏晉的竹林七賢等。

五、按血緣關係並

如三蘇、三曹等。

也還有按姓氏並的,如三謝等;有按性別並的,主要是女性,如四大才女等。





人生一半半


二元對立的角度看,這很普遍,尤其在文化領域,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有人可以以極度光明的作品取勝,也有人可以用極度黑暗震撼人心,很難分好低,就拿武俠裡就有南帝北丐,作者可以虛構他們打一架,但真的分出勝負了嗎?所以,真正的大師們都是心心相惜的,也絕非一人真的能獨領風騷。

而從更宏大的角度來講,江山代有才人出,很難說有誰真的能冠絕古今,比如我們經常也會把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和開漢四百年之張良放在一起說,即便他們也不是同一個時代的人,沒有人是完美的,即便有,社會也不會止於此,永遠要承認,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這樣社會才能真的滾滾向前,活力滿滿。


24樓


在古代,詞人要有並稱,較為著名的,也有多例,如:唐代"李杜",宋代"三蘇″,明朝中葉的"前後七子″(名號就省略了,因不是提問主題),下面簡要說說"李杜″並稱。

一、李白和杜甫都唐代偉大詩人。

二、二者的人生經歷有許多相似。都經歷了社會動盪,一生坎坷。

三、最主要的是二位詩人抒發了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揭露了統治的腐朽和黑暗。

李白一生遊歷了許多名川大山,詩歌語言清新自然,想象豐富,雄奇奔放,是繼屈原之後,被譽為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

杜甫詩歌語言精美,韻律謹嚴,風格多樣,真實地反映了唐代社會現實,被稱作"史詩″是古代詩歌現實主義的高峰。

四、綜上所述,二者詩歌水平不分上下,即有共性又有個性,思想和藝術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為後世人們瞭解歷史,研究歷史提供了很大幫助。是民族文化詩歌體裁的兩顆明珠而並稱"李杜″。


鴻英22


說明這兩位詩人或詞人寫的詩和詞都好,分不出一二。李白詩第一,杜甫詩第二,可我更喜歡杜甫,他的詩寫到人心裡去了,只是不停的哭“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江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浦為誰綠?憶昔霓錦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昭陽殿裡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齒黃金勒。翻身向天仰射雲,一箭正墜雙飛翼。明目皓齒今何在?血汙遊魂歸不得。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人生有情淚沾憶,江水江花豈終極?黃昏胡騎塵滿城,欲往成南望成北。”“長安城頭頭白烏,夜飛延秋門上呼。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達官走避胡。金鞭斷折九馬死,骨肉不得同弛驅。腰間寶玦青珊瑚,可憐王孫泣路隅。已經百日竄荊棘,身上無有完肌膚。高帝子孫盡隆準,龍種自與常人殊。豺狼在邑龍在野,王孫善保千金軀。不敢長語臨郊衢,且為王孫立斯須。昨夜東風吹血腥,東來橐駝滿舊都。朔方健兒好身手,昔何勇銳今何愚。竊聞天子已傳位,聖德北服南單于。花門li面請雪恥,慎勿出口他人狙。哀哉王孫慎勿疏,五陵佳氣無時無。”

”讀杜甫的詩,把人讀的鼻一把的淚一把,憂國憂民啊!情感寫到人最柔軟,最善良的一面,因此我覺的杜甫好像還活著,與他很親很親。面對疫情,我也憂國憂民,心裡天天情繫國家、情繫武漢,對杜甫產生了祟高的敬意!李白詩大氣、豪邁讓人精神為之一振“舉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在世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邱生,將進酒,杯莫停”“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又是另一種風格。如果說杜甫的詩讀的把人變成淚人了,那麼李白的詩又喚起你精神一振,迎接黎明。還有王維和孟浩然,人稱王孟,這兩個人詩齊名,不分上下,表現在田園詩上:王維的《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山中秋暝》、《終南別業》、《終南山》、《歸篙山作》、《過香積寺》……孟浩然的《秋登蘭山寄張五》、《夏日南亭懷辛大》、《宿業寺山房待丁大不至》、《春曉》、《過故人莊》、《宴梅道士山房》……


孔新喜


有的是詩詞的風格近似,有的是不同風格但是都是該風格的領軍人物,往往把這樣的人,合稱為蘇辛,李杜等。



淡悟4947503966419


應該是古代詩人或者詞人為什麼有並稱?首先答其所問,為什麼要有並稱?

其實並稱往往都是後人給的說法,後人將某方面相似的詩人或詞人並稱,並非詩人或詞人自己與其他人並稱。那麼為什麼要將他們並稱呢?個人認為:一是後人為了方便記憶記載,並在一起通俗易記,又省文字,如古代的三蘇、竹林七賢等,二是緣於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習慣思維,既然難分高下,那就合而並稱。

既然並稱,那又是按什麼規則並稱的呢?

一、按歷史文化地位或文學成就

李杜一一李白、杜甫。一個"詩仙",一個"詩聖",幾乎是同時代的偉大詩人,在後人眼中,他們孰高孰低,一直都沒有定論,只有自己喜愛不喜愛罷了。

韓柳一一韓愈、柳宗元。兩人都是中唐散文家,都是唐朝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在唐宋八大家中也是排名居首,成就相當。

二、按詩人所處時代或時期

如唐宋八大家、初唐四傑、建安七子、元曲四大家等。

三、按地域地理區劃

如明朝的胡中四傑,魏晉的竹林七賢,吳中四士等。

四、按血緣或親戚關係

如三蘇、三曹、三袁、三柳等,三蘇三曹自不必多解釋。公安三袁(又稱三袁)是指明代晚期三位袁姓的散文家兄弟,他們分別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柳,即指的是宋代時期的文人柳氏三兄弟。他們分別是:柳三複;柳三接;柳三變。也還有按姓氏並的,如三謝等;有按性別並的,主要是女性,如四大才女等。

五、按作詞寫詩風格

王孟一一王維、孟浩然。盛唐時期田園派詩人的傑出代表。

蘇辛一一蘇軾、辛棄疾。北宋和南宋豪放派詞人中最傑出的代表。

高岑一一高適、岑參。盛唐邊塞詩歌的代表詩人


素袂薄衫


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兩個以上的詞人放在一起並稱,主要有六中基本形式:一是生活時代相近,按時代並稱,如建安七子、初唐四傑。二是創作風格相似,按風格並稱,如唐代的山水田園派的王、孟,北宋的蘇門四學士。三是居住地域相同,按籍貫並稱,如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和明代的吳中四傑。四是血緣相親,按關係並稱,如三國時期的三曹和宋代的三蘇。五是成就相當,按成就並稱,如李杜。六是字號相連,按字號並稱,如山東二安,永嘉四靈。


老壇新說


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將詞人放在一起並稱,主要是因為一是生活時代相近,按時代並稱,如建安七子、初唐四傑。二是創作風格相似,按風格並稱,如唐代的山水田園派的王、孟,北宋的蘇門四學士。三是居住地域相同,按籍貫並稱,如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和明代的吳中四傑。四是血緣相親,按關係並稱,如三國時期的三曹和宋代的三蘇。五是成就相當,按成就並稱,如李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