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辰翁最著名的《忆秦娥》,提笔写元宵节,落笔写亡国,不忍卒读

《忆秦娥》这个词牌名,使用的是入声韵,音节急促,适合表现悲凉凄苦的感情。因为这个词牌只有四十六个字的发挥空间,所以必须精心剪裁,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作品。能把《忆秦娥》写成名作的,可谓豪杰,宋末的爱国词人刘辰翁,无疑便是这样一个人。

刘辰翁最著名的《忆秦娥》,提笔写元宵节,落笔写亡国,不忍卒读

刘辰翁下面这首《忆秦娥》写于南宋灭亡之后,词前有小序说:“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这里提到的“中斋”,是名族英雄邓剡[yǎn]的号,他在宋亡后,“以义行”,刘辰翁在这里交代的明白,邓剡在上元节(即元宵节)聚会,客人散归后,他写下了一首《忆秦娥》赠给了刘辰翁,刘辰翁读了,非常感动,于是回赠了一首和作,这便是此词的写作由来。

忆秦娥

刘辰翁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首句“烧灯节”指的是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南宋非常重视元宵节,当这个节日到来时,会有五天的狂欢,比如在《梦梁录》中便有关于元宵繁华的记载,“深坊小巷,绣额珠帘,巧制新装,竞夸华丽;公子王孙,王陵年少,更以纱笼喝道,将带佳人美女,遍地游赏;

人都道玉漏频催,金鸡屡唱,兴尤未已”;大词人辛弃疾也为我们留下了“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繁华气氛。

刘辰翁最著名的《忆秦娥》,提笔写元宵节,落笔写亡国,不忍卒读

可是,宋亡之后的元宵节,却只有“朝京道上风和雪”,正逢元宵佳节,但是通往都城临安的道路上,只有风雪交加,到处都是凄冷的荒凉景象。词人说的“朝京”是到京城去,用这样的意象,其实正是表达了人们对于都城的怀念之情。

接着词人又说,“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变得更加凄厉了。现在风物依旧,可是人们再也不会到京城去了。相信昔日的繁华,在词人脑海中记忆犹新,久久不能忘怀,词人铺叙昔日的繁华,当然不是为了享乐,而是对于故国深深地思念之情,是亡国后凄凉的呐喊之音。

刘辰翁最著名的《忆秦娥》,提笔写元宵节,落笔写亡国,不忍卒读

上片主要是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但是却并不明显,因为词人主要是在诉说今日的凄凉,可是今日的凄凉,不就是因为亡国造成的吗?所以在上片的惨淡之中,其实是对故国浓浓地怀念之情。到了下片,词人谈到了友人邓剡和自己。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前一句是感慨自己与友人在短短的一生中经历了国家兴亡的时期,现在唯一能够有些安慰的,或许便是你我还是朋友,可以对着昔日的月亮抒发亡国之恨,月亮仍旧是那个月亮,可是国家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国家,当真是痛彻心扉。其实这两句,只不过是词人一厢情愿、聊以自慰的说辞而已,他越这样说,亡国之痛就越深。

刘辰翁最著名的《忆秦娥》,提笔写元宵节,落笔写亡国,不忍卒读

接着一个转折,“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故国的月亮照在人间,照在泣血的遗民、白发的遗民之上,词到此处,也结束在了深深地凄凉之中。

这首词,虽然是元宵词,但是没有一点欢乐的气氛,读来悲怆之极,将词人宋亡后的故国心理,抒发的淋漓尽致,我们从词中,可以看到刘辰翁那深沉的爱国之情、亡国之恨。这是刘辰翁的名作之一,也是南宋末年思想性较强,艺术性较高的作品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