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會為什麼沒實力?答案竟然不是“錢”

作者系山西省廣東商會秘書長


建設具有時代特徵和粵商特色的商會文化,為促進“兩個健康”,推動商會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是一項長期的,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重要工作。


6年來,我們帶領商會全體同仁,積極開展建設具有粵商特色的商會文化工作。經實踐證明,獨特的商會文化,無論對商會組織本身,還是對廣大商會同仁,它的導向功能、約束功能、凝聚功能、統一功能、輻射功能都能產生巨大的正能量,成為潛移默化紮根靈魂深處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常態,推動各項工作前進的軟實力。


01 商會建設的需要催生了商會文化


因為商會成員來自廣府、潮汕、客家文化區域,在日常生活、工作、合作中都會自然地把原籍地的商業文化、地域文化帶進商會,三種

文化的差異容易發生碰撞,有碰撞就會有矛盾,有矛盾就會影響商會發展。要實現商會宗旨,必須有一種自己的、獨特的、能夠融合三種文化的,具有粵商特色的商會文化。於是我們從2009年7月,正式提出了開展具有粵商特色的商會文化工作的意見。

由於粵商文化源遠流長,由廣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三大板塊構成。粵商文化具有敢為人先,善於抓住機會,主動尋求通往成功之路;善於合作和整合他人資源,具有合作分享精神;勇於創新,出奇制勝;把中國儒學文化的和諧精神與西方文化中的競爭、開拓精神結合起來的文化特質。


山西省廣東商會的商會文化是由兩大部分組成,一是理念系統:包括了商會的生存環境、發展目標、價值理念、領導人的風格、經營理念、團隊意識、宗旨精神、社會形象、職業道德;二是識別系統,如會徽、會歌、會旗、名稱、網站、會刊、簡訊、文件、信函、紀念品等組成。


商會文化的核心是團結互助,無私奉獻的精神。比如商會辦公用的三臺電腦、兩臺打印機、四臺空調、會議室桌椅50套,全部都是商會副會長們和理事贊助,商會現在的辦公樓房租、水電、電話費,全部由粵投公司贊助,並且每年贊助現金30萬元。這些都是商會文化深入人心的具體表現。


商會創辦了自己的宣傳、教育、聯絡載體,同時也將此作為商會文化的載體。


比如,編印每月一期的商會簡訊,及時傳遞黨和國家、各級政府的政策、法規、文件、會議精神;及時報道商會動態,刊登企業信息,法規案例剖析;每年兩期的會刊,綜合報道商會一年來的大事,每年的代表大會文件、領導講話等,歷史性、連續性、資料性都很強。


商會曾經3次改版升級了網站、電子短信平臺,印製了企業名錄,舉辦了多次“法律大講堂”,300多人先後參與講座。


商會還幫助會員企業規範各種合同300多份,維護會員企業合法權益20餘起,規避了企業法律風險,挽回了近百萬的經濟損失。在會內外創造了濃郁的商會文化環境,激發了大家參與文化建設的熱情,增進了商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02 商會文化建設要以制度為保證


有了號召和規定,商會文化建設工作的操作性還不夠強,於是商會從制度建設入手,建立了商會理事例會輪值制度。每年除了春節和代表大會這兩個月之外,安排10次例會,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寓教於樂、化育人心。比如晉粵兩地文化藝術家作品展覽,書畫筆會,藝術品、工藝品展覽和拍賣等兩地文化交流活動


經過實踐,商會確定將每月例會作為商會文化的又一載體,增強商會文化的可操作性。在這個載體上商會多次走訪晉商著名企業,邀請山西省全國民企500強企業到廣州參加民企轉型升級大會,開展尋訪晉國曆史、學習晉商精神的自駕遊活動。


商會還舉辦了面向全國消費者發出“廣東商會讓你消費與安全同行”的公開承諾新聞發佈會,向全社會發出了社會責任報告;舉辦了多次關注困難大學生的捐贈活動和關心病殘兒童的捐款活動,將商會的社會責任體現在保證產品和光彩事業活動等方面。商會先後向廣東、山西兒童福利院捐款近40萬元,提高了商會的影響力。此外,還積極發動商會同仁,捐款八萬多元認種光彩林。


在商會文化薰陶下商會及企業目前在慈善、社會公益事業捐款累計達到7000萬元。商會成立的勞動爭議預防和調解領導組,積極開展工作,化解矛盾,創造和諧勞動關係,被山西省人社廳授予示範單位的稱號。


03 商會文化建設必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去年商會按山西省委統戰部、省工商聯的部署,在商會認真開展了“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活動”並制定了實施方案,印發了500冊學習材料彙編,舉辦了四次大型活動和一次報告會、演講會。表彰了先進單位和個人,基本上完成了上級的規定動作,達到了良好的效果。

今年商會又專門下發了“進一步加強商會文化建設工作的意見”的文件,決定將去年開展的非公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活動延伸到商會文化理念系統,形成長效機制,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商會文化中,併成為理念系統的重要支柱。


正是這種新型商會文化的薰陶,使商會今年為期三個月的換屆選舉工作水到渠成地完成,選出了大家擁護的會長,也壯大了骨幹隊伍,商會煥發出新的光彩。廣大會員認為,“商會6年來的探索創新所形成的商會文化,是山西省廣東商會所有會員共同創造的一筆非常珍貴的精神財富。”這是對商會文化建設工作做出的最高評價。


商會為什麼沒實力?答案竟然不是“錢”


6年來,商會在建設具有粵商特色的商會文化過程中,堅持與時俱進,認真總結實踐經驗,不斷充實豐富商會文化的內涵,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距離黨和政府對商會的期望,距離商會發展的需要和廣大會員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還需要商會繼續付出更大的努力,不斷總結、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商會文化,不斷提高商會的綜合服務能力,為創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商會組織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