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發生後,李淵為何沒有調兵鎮壓李世民?

雨霽視角


李世民和尉遲敬德聯合起來,殺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後,李世民立刻派尉遲敬德去宮內找李淵。當時尉遲敬德也只有一個人,雖然“擐甲持矛”,但他肯定也不敢殺李淵,而且也不一定殺得了。再說了,李淵那時候還掌控著天下兵權。只要李淵一聲令下,讓侍衛把尉遲敬德拿下,再調集天下兵馬攻打李世民,李世民肯定不是李淵的對手。

但是,李淵當時有那麼好的條件,手上還掌控著百萬雄兵,為什麼竟然輕易地就投降了李世民,交出兵權,並且還迅速就交出了皇位呢?不管李建成和李世民有多大的矛盾,但那也只是矛盾而已。就算把權力讓出來,也不算一個大事。禮讓本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而李世民卻竟然殘忍地把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殺害。

(李淵)

這種手足相殘的行為,已經越過了底線。作為當父親的人來說,必須對李世民進行嚴厲的處罰。就算他自身受到了威脅,他也不能容忍有人這樣做。更何況,當時就一個尉遲敬德在,他也沒有受到什麼樣的威脅。他為什麼不做公平正義的事情,反而把兵權皇位都拱手交給李世民呢?

要講清楚其中的道理,我們需要先覆盤一下尉遲敬德進去時候的情況。

《資治通鑑》記載:“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遲敬德入宿衛,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就是說,當時李淵在等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前去對質的時候,閒得沒事幹,於是輕鬆愉快跑去湖中泛舟。這時候,尉遲敬德進來了。這裡說的是“直至上所”。當時李淵在湖裡,尉遲敬德是站在湖邊和李淵說話,還是登臨船上,這裡並沒有明確說明。

不過,我認為尉遲敬德登臨船上的可能性比較大。如果尉遲敬德確實登上了李淵的船,這說明了一個很大的問題,要知道,皇帝身邊,向來是不缺少侍衛的。侍衛必須緊緊跟隨皇帝,確保皇帝的安全。

既然李淵當時還在泛舟,說明他一點兒也沒察覺到已經發生了嚴重的問題。沒有發現出問題,說明事發現場與李淵泛舟的地方隔得比較遠。既然隔得比較遠,尉遲敬德從事發現場到李淵的船上,這中間一定走過很長的路。

(尉遲敬德)

要知道,尉遲敬德當時是手拿武器,穿著鎧甲的。這樣的裝束,就是一種“造反”的表現,難道沿途的侍衛沒有發現,因而阻止尉遲敬德嗎?

唐玄宗的時候,武惠妃假稱宮中有盜賊,讓太子李瑛等三個皇子帶刀進去抓盜賊。當李瑛等三人帶著刀進去的時候,武惠妃卻讓唐玄宗看見這一場景,並說這三個人在造反。這使得唐玄宗最終廢殺了李瑛等三個皇子。

唐玄宗因為看見親兒子在宮中手拿武器,不惜廢殺親兒子,可見這件事有多麼嚴重。

既然這件事如此嚴重,而尉遲敬德卻能夠暢通無阻地進入宮中。這樣反常的現象,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宮中的侍衛,包括李淵身邊的那些貼身侍衛,早就被李世民給收買了,全成了李世民的人。

而且,不但侍衛們成了李世民的人,李淵身邊的大臣,也都已經成了李世民的人。當尉遲敬德來到李淵身邊,對李淵說,因為李建成和李元吉造反,李世民已經把他們給殺掉以後,當時李淵身邊的大臣蕭瑀和陳叔達立刻就對李淵說:“建成、元吉本不預義謀,又無功於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為奸謀。今秦王已討而誅之,秦王功蓋宇宙,率土歸心,陛下若處以元良,委之國務,無復事矣。”

(李世民)

大家看看,這兩個大臣立刻幫助李世民說話,說李建成、李元吉這樣做,完全是咎由自取。這兩個人沒有功勞,反而多次傷害李世民,所以李世民應該“誅之”。同時還讓李淵趕緊交出兵權和皇位,讓李世民去處理善後的事情。

我們還要注意的是他們的稱呼是“建成、元吉”,而尉遲敬德剛才說的還是“秦王以太子、齊王作亂”呢。

我相信《資治通鑑》的作者司馬光不會亂寫稱呼,他這樣寫,顯然就是表明,實際上蕭瑀和陳叔達早就被李世民收買了,是李世民身邊的人。

從這裡可以,李淵實際上已經被完全控制起來了。表面上只有尉遲敬德一個人,實際上身邊無處不是李世民的人。在這種情況下,李淵雖然手中有百萬雄兵,但實際上他根本就不可能調動,根本就無法把命令發出去。因此,他能幹什麼呢?

同時,李淵也看到,既然李世民已經控制了一切,如果在那時候貿然下達命名誅殺李世民,最終的結果,只能是他和李世民兩敗俱傷。他們兩敗俱傷,可能他們李家的江山,也就落入別人的手裡了。

思來想去,李淵只得昧著良心,忍了那口氣,把兵權和皇位都交給李世民。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舊唐書》等)


張生全精彩歷史


不廢話,直接回答吧。

1、 倒是想,但是做不到啊

當尉遲敬德拿著衝著李淵說李世民已經誅殺了太子和李元吉的時候,我想李淵肯定是很生氣的,他盛怒之下肯定是有調兵鎮壓李世民的想法的,但是為啥沒有采取行動,因為他已經做不到了。自己被尉遲敬德“保護”起來了不說,玄武門已經被李世民控制,怎麼調兵?那個時候的皇宮我敢說連只蚊子都飛不出去,還想調兵?就算是把兵調來了,你們猜是調的兵先鎮壓了李世民還是李淵作為人質沒有被“保護”好先死。再說了,李世民是什麼人,親王殿下,有自己的天策府,李唐建國最大的功臣,能打仗的基本都是他的部下,你調誰?調來了能打得過親王手下的那幫猛將麼。

2、 鎮壓了李世民,誰來做皇帝

有能力繼承皇位的就三位,太子李建成,老二李世民,老三李元吉,現在李世民把老大和老三滅了,李淵如果調兵鎮壓李世民,等於宣判李世民是亂臣賊子,那拿住李世民之後怎麼處置?殺了,那後面誰繼承皇位?不殺,等他後面繼位了,反攻倒算怎麼辦?而且讓一個自己定性為亂臣賊子的人做皇帝,李唐還怎麼穩固?

3、 有些心灰意冷的意思

一個老頭,一下子死了兩個兒子,白髮人送黑髮人就不說了,關鍵殺手或者仇人是自己的另一個兒子,你說糟心不糟心。都是什麼惹的禍,絕不是月亮惹的禍,都是權力或者皇位惹的禍,你說老頭是不是悔不當初或者心灰意冷。

4、 要顧全大局

李唐當時剛剛剛剛統一天下不久,還有很多暗中的勢力在蠢蠢欲動,如果這個時候自己和兒子幹起了內戰,那國家極有可能再一次陷入混亂。其實李淵沒有電視上表演的那麼昏庸,他懂得讓兒子之間相互牽制,搞平衡術,也是有眼光和大局觀的成熟政治家,所以李淵還是要顧全大局的。

如果你是李淵,我相信你也不會調兵的,畢竟李世民也是自己的兒子不是。


阿歡的史記


現如今,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就是在玄武門之變發生後,李淵為何不調兵直接把李世民給殺掉。其實這時候的李淵也是很無奈的,他已經沒有辦法再把李世民殺掉了,主要原因有兩點。

第一點:李世民的人脈廣

李淵決定起兵反隋,還是在李世民的鼓動之下進行的。且不說起兵之時李淵對李世民許下承諾:“事成之後,讓他當太子”。李世民常年在外帶兵征戰,李淵能建立大唐帝國,他有很大的功勞。

整個唐朝有許多大將和治世能臣都是出自於他的麾下,這個時候他的人脈關係是非常好的,而且他手下所掌管的兵力也是不容小覷的。我們看看李世民麾下文臣有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大將有尉遲恭、段玄志、侯君集、秦瓊、程咬金等人。他所掌握的是大唐帝國的功臣集團。

第二點:李淵最能幹的兒子就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


在玄武門之變發生後,李世民已經殺掉了他比較能幹的兩個兒子李建成和李元吉。除了李世民這個優秀的兒子外,他已經沒有什麼能幹的兒子了,加上他年歲也大了,再要孩子來即位更加不現實。

如果這時候把李世民殺了,那麼他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有誰來繼承呢?他可不想大唐王朝的基業像隋朝一樣二世而亡。所以為了自己的江山著想,他也不能因一時之氣把李世民殺掉。

結束語:


李淵沒有調兵把李世民殺掉,在後來證明是對的。雖然李世民在兄弟奪皇位這件事情上手段有點殘忍,但是不得不說李世民確實是一個開明的好皇帝,大唐帝國在他的帶領之下,開創了貞觀之治,為後來唐朝的繁榮昌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觀景說史


最主要的原因是來不及。當尉遲恭提著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的人頭到達李淵面前的時候,李淵正在御花園和大臣聊天。當他看到一身甲冑的尉遲敬德的時候,也是嚇壞了,能保命就不錯了,哪有功夫再去調兵鎮壓。尉遲恭開口就說太子謀反,其實就是在逼宮。李淵也不傻,只有承認既成事實,才能保命,不然尉遲恭會直接要了他的命。

也有觀點認為是李世民實力太強了,即使李淵有機會調兵鎮壓,也未必是李世民的對手。這個觀點我不贊同,因為雖然玄武門之變是李淵的顢頇之過,導致李氏兄弟互相殘殺,但也不能說明李淵是個庸主。平時肯定要留點實力來平衡各方,作為一位開國皇帝難道這一點也想不到嗎?後面之所以說李世民實力很強,是當皇帝的不二人選,那是因為後面的歷史是李世民集團篡改過的。如果李世民真有那麼大的實力壓倒一切,他還用偷襲這種卑劣的手段嗎?所以李淵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場,是因為沒有想到李世民會這麼快動手。李世民實力固然很強,如果真得正大光明動手,他未必能成功。歷史就是這樣,必然中存在著偶然。


歷史唯物主義


根本原因是李淵已經完全被李世民控制住,無法對外發出命令,自身難保,只能接受李世民射殺李建成的既成事實。

政變發生時高祖正在宮內的海池上划船,李世民讓尉遲恭入宮擔任警衛。尉遲恭身披鎧甲,手握長予,渾身血跡,徑直來到高祖所在的船上。高祖大驚,問道:“今日作亂的人是誰?愛卿到此做什麼?”尉遲恭回答道:“秦王因為太子和齊王作亂,起兵誅殺了他們。秦王殿下擔心驚動陛下,故派臣擔任警衛。”雙方都心知肚明,表面上說是保護,實際上尉遲恭就是把高祖軟禁了。李淵對裴寂等人說:“不料今天竟然會出現這種事情,你們認為應當怎麼辦呢?”蕭瑀和陳叔達說:“建成與元吉本來就沒有參與舉義兵反抗隋朝的謀略,又沒有為天下立下功勞。他們嫉妒秦王功勞大,威望高,便一起策劃奸邪的陰謀。現在,秦王已經聲討並誅殺了他們,秦王功蓋宇宙,天下歸心,陛下如果能夠決定立他為太子,將國家大事委託於他,就不會再生事端了。”高祖說:“好!這正是我素來的心願啊。”當時,宿衛軍和秦王府的兵馬與東宮和齊王府的親信交戰還沒有停止,尉遲恭請求高祖頒佈親筆敕令,命令各軍一律接受秦王的處置,高祖聽從了他的建議。天策府司馬宇文士及從東上閣門出來宣佈敕令,眾人便這樣安定下來了。高祖又讓黃門侍郎裴寂前往東宮開導原李建成麾下的諸將士,將士們便都棄職而散。]於是,高祖召世民前來,撫慰他說:“近些日子以來,我幾乎產生了投杼的疑惑。”世民跪了下來,伏在高祖的胸前,號啕大哭良久。此時的李世民已經完全控制了朝廷,李淵只能接受既成事實。

即便李淵當時沒有被李世民控制,他也不會發兵攻打李世民,剛剛經歷了隋末的戰亂,再次開戰,勢必會讓剛剛統一的大唐王朝分崩離析,這是李淵最不願看到的結局,在這場最高權力的血腥爭奪中,他已經失去了親情,他不會再讓自己多年的心血付之東流。





歷史漫客


玄武門之變發生之後,李淵為何沒有調兵鎮壓李世民?

李淵在哪裡?

玄武門之變的前一天,李世民密奏李淵,說李建成、李元吉“淫亂後宮”,還說建成、元吉要謀害他。聽了李世民的此番彙報,李淵也搞不清楚是啥情況,於是就叫雙方第二天來宮中當面說清楚,這樣就給刺殺李建成、李元吉提供了機會。

李世民密奏的此事也是蠻大的,所以李淵早早的就召了裴寂、蕭瑀等人進宮來商量處理這件事,玄武門之變發生時,他們正在太極宮中“泛舟海池”。玄武門的背後就是太極宮,所以玄武門之變發生的時候,李淵就在背後的宮中。

考驗李世民

李淵也沒有想的李世民會突然有這麼一手,事發突然,李建成、李元吉也很快喪命。李建成、李元吉雖然死了,但是他們的餘部氣憤了,於是就在攻打玄武門,此時李淵應該是知道玄武門發生了一點情況的。但是此時理想的接班人只剩一個,李淵已無法選擇。雖然無法選擇,但是李淵生氣是必然的,畢竟手足相殘,所以也不主動出手,就在一旁袖手旁觀。

此時李淵就給李世民設立了兩個考驗,一個考驗是李世民自己是否能夠抵擋住建成、元吉餘部的攻擊,考驗的是有沒有當皇帝的天命。一個是看看李世民眼裡面還有沒有他,會不會向他主動道歉,考驗的是他有沒有當皇帝的擔當。


事情已經發生了,李淵相對處於被動狀態。要想化被動為主動,且不有偏向的話,那麼當時裝作不知道是最好的選擇。畢竟此時理想皇位繼承人也只有李世民了,自己若是下令鎮壓李世民,那麼就什麼都沒有了。大唐剛開國,百廢待興,無法玄武門之變之時還是結束之後,鎮壓李世民顯然並不是好的決定,所以還不如化被動為考驗,來看看李世民到底能不能成為下任皇帝。


淡看天上月


對於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分析,

首先要從為什麼會發生玄武門兵變說起,自古以來皇位都是由嫡長子繼承,而擁有強大實力的李世民自然不能失去掌握天下的機會,玄武門兵變就是李淵的幾個兒子之間為了爭奪皇位的較量,誰都知道誰勝利了,誰就能繼承皇位,誰就能坐擁天下,所以這一場較量已經是無法避免的,在李淵的心裡,其實也早就知道這一點,只是他沒有想到會來的這麼快。然而事已至此,無論他怎樣做也無法挽回幾個兒子的生命,失去兒子的痛讓他懊悔萬分,自知一切都已經成過去,他也無力去挽回局面,所以他選擇沒有去鎮壓。

對於此時的李淵來說,沒有把皇位讓給李世民來說更好的了,通過這次的兵變也讓李淵看到了李世民的實力,自己也根本無力迴天,殘酷的事實已經告訴他皇位只能傳給李世民了。


緣史言今


在玄武門之變後,李淵沒有直接調兵殺了李世民,我覺得是出於兩點原因。

第一點李世民既然敢發動玄武門之變,就證明他一定有了自己的底氣與實力,根本不害怕李淵起兵報復。第二點,李世民已經將李淵的大兒子與三兒子全部殺死,現在只有李世民一個兒子,如果再將李世民殺了,那麼李家的天下很可能會傳到別人的手裡,這更加不是李淵願意看到的。

唐朝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最為繁榮的一個朝代,在那個時期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為強大的王朝。不光是我國邊緣的少數民族臣服於唐朝,就連遠在其他大陸的國家都會來唐朝進行朝拜。而提到唐朝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應該就是李世民了,但如果按照正常的劇情走向,李世民是不可能當上皇帝的,畢竟李世民不是太子。

在推翻隋朝的統治之後,李淵將大兒子李建成立為太子,這讓在戰鬥中立下汗馬功勞的李世民極為不爽。畢竟李建成相比於李世民在戰鬥中所立的功勞太小了,而很多唐朝名將都是聽從李世民命令的,這也使得李世民有了篡位的打算。

於是李世民開始注意自己的人際交往,在朝中拉攏了好多當朝大臣,而在民間李世民也積累了非常好的名聲。而李世民的種種做法也讓李建成感到非常的不安,於是李建成也打算將李世民除掉,而李世民在得到消息之後,順水推舟的發起了玄武門之變,從而繼承了皇位。


半夏錦年似夏天


一,玄武門之變後,李淵三個已成年且最有德望的兒子兩個被殺,兇手李世民成了能使大唐政權延續的唯一人選。二,李世民的秦王府人馬已控制了內庭,掌控了朝庭局勢,李淵本人也為尉遲恭以保護為名控制了。三,李淵本想僥倖裝糊塗避免親子之間的殺戮,故有外調李世民洛陽開府之議,但因投鼠忌器而未及實施,故兄弟相殘李淵也有責任。四,李世民以建成元吉謀逆之罪誅殺之,已在朝野造成既定事實,李淵只能接受,一遮家醜,二固時局,不然會引起動盪,威脅政權穩定。五,李淵已失去自由,與外界隔絕,調不了兵了。即使調了兵也會政局大亂!亂則李家王朝也隨之土崩瓦解!


zs張


1.前車之鑑。趙武靈王同樣在立儲上猶豫不決,導致沙丘之變活活餓死。李淵在被尉遲敬德“保護”的情況下,自然是知道不順從的後果。

2.玄武門之變是經過精心謀劃的,肯定考慮過政變成功後該怎麼做,當時李建成、李元吉的府兵均被殺,李世民已經控制了長安。

3.軍中將領大部分都跟隨過李世民,關係較好。

4.李世民扣押著李淵的嬪妃、子女。玄武門之變,李世民連同父同母的親兄弟都殺,更別說那些同父異母的兄弟了。李淵為了保全他們,屈從李世民。

5.李淵退位後,生了一堆子女,間接噁心李世民,算是小小的報了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