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新古风诗词怎么看?

诗是情之极


古风诗词相对格律来说有很大的灵活性,摆脱了平仄的束缚,古风对于古诗词功底不足的人群来说更容易掌握。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组看图即兴创作,《耕耘山水间》我的古风原创作品:

耕耘山水间(古风)

一、

悠悠碧水绕青山,

老翁耕作小河边。

黄牛哼唱春光曲,

不是仙境是人间。

二、

耕牛老翁在田间,

种瓜点豆盼丰年。

不负美景人已醉,

踏青何必到仙山。

三、

遥望田间一耕翁,

青山绿水似画屏。

双鬓斑白勤劳作,

凡人也能入仙境。

四、

谷雨时节忙耕种,

春风渡来好诗篇。

不论平仄与押韵,

妙句偶得尽天然。

五、

清风细雨润农家,

黄牛拉犁忙种瓜。

一帆风顺收成好,

新粮酿酒人人夸。

六、

弄土翻犁忙播种,

风调雨顺早发芽。

期待远山尽绿色,

寂寥田间胜繁华。​



李小连自由撰稿人


古体诗的用韵特点

古体诗是不必讲究平仄的。用韵虽然也没有限制,但还是有一些规律可以作为参考的(当然这些规律不是一定要遵循的,也是根据作者的需要来定)。

一是在意思转折处转韵;当叙述的意思一变的时候,往往应该转为其他韵部来押韵,这样一来,语气得到了加强,通篇的层次也分明,而且显得错落有致。

二是在叙述高兴,使人兴奋的意思时,往往使用平声韵;当叙述悲怨,愤怒的意思时,往往使用仄声韵。

三是除了偶数句押韵以外,奇数句也可以押韵(格律诗除了首句入韵的以外,奇数句是不能押韵的)

由于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因此这种诗体是不必讲究平仄的(也有讲究平仄的,但为数很少)。为了使这种诗体更加容易朗朗上口,唐代人加上了押韵的概念,但其要求也是很宽松的。在一首古体诗诗中,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转韵(就是开始押一个韵部的韵脚,以后随着自己的需要,可以转押其他韵部的韵脚),因此一首古体诗可能会押很多的韵(一韵到底的诗也有,为数也不多)。另外,古体诗的句数是不限的,也根据作者自己的需要而定。


偶然回眸


汉赋的骈俪,唐诗的律法,这些都很讲究。搁古代可不是随便写写的,每一个字都需要推敲并不是在开玩笑。即使是看起来简单些的宋词,每一个词牌的填词也是一大堆的规定。

古风,指的是不符格律的诗。格律诗也称近体诗,古风源于唐以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从此以后,直至今日,凡不符格律的诗统称古风。新古风诗词相对灵活些,但又不失古韵,雅丽,佳作频添,喜欢和不喜欢都是一种存在,就像蒋大为和朱之文关于“艺术家”之争论,意欤哀哉!










徐梦建


用韵

傅景世,2020年2月18日

或许是担心李白杜甫读着不押韵,

他们坚持用平水韵写诗,

其实李白杜甫是不读他们写的诗的,

不仅李白杜甫不读,

连苏轼陆游辛弃疾也不读,

甚至施耐庵罗贯中曹雪芹也不读,

他们是替古人操心了……

他们能做的,

只是去读李白杜甫的诗,

去读苏轼陆游辛弃疾的诗,

去读施耐庵罗贯中曹雪芹的诗,

用平水韵读可以,

用汉语拼音韵读也可以,

读出了美就是万岁。

至于写诗,

他们写出来之后,

最先看到的还是活在今天的人,

今天的人都读得懂汉语拼音韵,

读着汉语拼音韵都感觉押韵,

都能够体会到韵律美。

对于用平水韵写的诗,

就没有多少人能够读出韵律美了,

毕竟喜欢诗的是极少一部分人,

而喜欢平水韵的,

又是极少一部分人中的少部分人。

对于未来的人,

也不需要你担心,

任由语言发展就是了。

可以预见的是:

未来的人读着汉语拼音韵的诗,

可能像今天的人读着用平水韵写的诗一样;

未来的人读着平水韵的诗,

可能像今天的人读着用甲骨文写的诗一样……


散人闲语


管他哪种风格呢,能被大多数人理解点赞欣赏支持转发心既便是谎言也是人心需要,何况诗词本来就是纯文学美学载体,性质也仅是文字游戏的其中一种,由他去吧,不干涉,不支持,不反对,不打压,由时间自行选择


随遇而安的道士


古风,指的是不符《七绝》、《七律》、《五绝》、《五律》格律的诗。格律诗也称近体诗,古风源于唐以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从此以后,直至今日,凡不符格律的诗统称古风。

我所要说的是,古风没有新旧之分,只是作者有今人和古人之别。


五木逸仙


这是各人喜好不同的事,我不妄加评论。我自己比较偏爱古风,但是诗词内容是我的思想,所有景物字词都是现代的,简单易懂为佳。



淡悟4947503966419


谁喜欢那种格式,就玩那种,没有那种好,那种不好。


用户若爱心相连


不合诗词平仄的大多归为“古风”,我偶有写诗,或可归为打油[捂脸]


南豆17


简洁而纯香,明了而不冗长!诗情又带画意。有味不带狗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