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除了斯太爾,戴姆勒-奔馳也看上了中國巨大的重卡市場

之前文章中機械財經將中國重卡分為四個階段的發展

機械財經將中國重卡分為四個階段的發展

第一階段,工業體系建立階段(1949年-1978年),

第二階段,技術引進起飛階段(1978年-2000年),

第三階段,大力發展階段(2000年-2009年),

第四階段,走向世界舞臺階段(2009年至今)

關於第二階段,機械財經在《40年前的三汽,中國重型汽車工業聯營公司,你沒聽過的兩家機構助推了中國重卡的發展》一文中已經介紹了重型汽車工業聯營公司一條龍引進了斯太爾的91系列14噸~40噸級重型卡車。對於重卡行業來說,類似這樣的技術引進並不是個例。

在中國重型汽車聯營公司從奧地利引進斯太爾技術的之後,其他幾家國外重卡主機廠開始變得"積極",它們企圖"分一杯羹",於是頻頻與中國企業接觸,也擦出了許多的火花。

今天我們就聊一聊這個階段的奔馳和兵器工業集團的合作。

奔馳與中國兵器工業集團

位於內蒙古包頭市北奔重汽以先進獨特的奔馳技術為核心,深度融合嚴謹領先的軍工技術,構建起NG80、NG09、NG10三大重卡平臺和NG08非公路車平臺,以獨特的外形,雄厚的技術底蘊在我國重卡行業獨樹一幟。

北奔的成立

國家為改變汽車工業"缺重"局面,由兵器集團下屬內蒙古一機集團引進德國戴姆勒·奔馳重型載貨汽車全套專有製造技。經過四年的談判,1988年9月27日,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奔馳重型汽車引進項目簽字儀式,簽署合作協議引進NG80重型卡車製造工藝和技術,時任國家領導人李鵬、李嵐清、鄒家華等出席。北奔也因此而成立。


40年前除了斯太爾,戴姆勒-奔馳也看上了中國巨大的重卡市場

40年前除了斯太爾,戴姆勒-奔馳也看上了中國巨大的重卡市場

奔馳NG80,1980年開發車型,起名為NG80系列


1996年,由內蒙古第一機械製造廠下屬的汽車製造廠正式命名北方奔馳重型汽車有限公司,2002年雙方終止了合作,2006年之後北方奔馳字樣不再出現在北奔的車體上,取而代之的是北奔重卡

40年前除了斯太爾,戴姆勒-奔馳也看上了中國巨大的重卡市場

北奔的吸收方式

北方奔馳引入NG80系列卡車後,按照主要零部件的差異,將NG80分為A、B、C三個系列:

A型車,即CKD(散件進口國內組裝),北方奔馳按照德國奔馳公司提供的技術,將原裝進口的奔馳發動機、車橋等所有零部件在國內進行裝配,整車質量完全達到奔馳設計圖紙和和相關規定的要求,並經由德國駐場專家的認可。和奔馳NG-80近乎一致的A型車售價十分高昂,它主要針對國內的特殊使用條件或惡劣工況,面對的消費群體絕大多數為大集團用戶。

40年前除了斯太爾,戴姆勒-奔馳也看上了中國巨大的重卡市場

A型車

B型車(部分開發)的車型定位略低於A型車,放棄了昂貴的奔馳OM系列發動機,而是裝配了同樣來自德國的道依茨(DEUTZ)發動機,功率範圍176-301千瓦,可選國產或進口變速箱,並採用型號為ZF8098的採埃孚進口轉向器。其面對的消費群體主要是集團用戶和部分個體用戶

40年前除了斯太爾,戴姆勒-奔馳也看上了中國巨大的重卡市場

B型車

C型車(自主開發)與A、B型車的差異最大,也是北奔重汽銷量最大、普及率最高的車型。它採用自主設計開發的車架、車橋等部件,匹配核心零部件多來自重汽聯營公司當時引進的技術,如濰柴斯太爾發動機,變速箱和轉向器等關鍵零部件也採用國內成熟企業的產品。C型車價格與其他品牌國產車大致相當,主要面對普通用戶市場,並秉承了A、B型車高質量、高可靠性的優點,為北奔重汽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40年前除了斯太爾,戴姆勒-奔馳也看上了中國巨大的重卡市場

C型車

除了引進整車技術,中方還投資了12億元從國外購買了先進的車架和駕駛室生產設備,技術引進和產線投資,為後來北奔的NG系列奠定堅實的基礎。

後記

40年前,我國汽車工業非常孱弱,但是引進了的奔馳NG80重卡,技術上已經非常先進了,加上過硬的質量在石油、軍隊裡面留下"神車"的稱號。直到今天北奔仍然還在沒有放棄這款車,將NG80改來改去,成為北奔最主要的NG系列。也成為了以斯太爾為主的中國重卡行業裡靚麗的風景。

與斯太爾技術相比,奔馳NG系列更加成熟,儘管那個階段北奔的民品重卡沒有普及開來,主要也是因為當時市場的需求造成的。1978-2000年這個階段鑑於我國經濟體量和發展需求,市場上主要還是以中卡和中重卡為主,重卡整體普及率都不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