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写了《讨武檄文》后,其生死成谜,骆宾王到底是怎么死的?

凉城浪子看历史


很荣幸能作答:

诗坛“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七岁赋《咏鹅》,被誉为神童,然成年后性格刚直,好打抱不平,故屡遭权贵打压,仕途坎坷。他闲居兖州时上《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唐高宗甚悦,授为奉礼郎。后遭贬谪,随西域道安抚大使阿史那忠西征,远行万里,驻马轮台。从边塞回到内地后,他先后担任了武功主簿、长安主簿,又升任为朝廷的侍御史。不久,因上疏论事,触忤了皇后武则天,从而被诬告以贪赃罪下狱,写下了著名的《咏蝉》诗。遇赦出狱后,骆宾王想再次远游边塞,去军营建功立业。在到达幽州时,接到了朝廷新的任命——去当时偏远的浙江临海担任县丞。



在目睹与听闻了武则天废帝夺权、大开杀戒的恶行后,骆宾王日益厌恶污浊的官场。他辞去了临海县丞的官职,在南方一带浪游。这时他遇到了开国元勋、英国公李勣的长孙李敬业。

李敬业同样受到武后打压、贬逐。两人境遇相同,一见如故。李敬业在扬州发动了讨伐武后、匡复唐室的战争。骆宾王任起草文书的艺文令。一篇辞采激昂、响震朝野的《代李敬业讨武曌檄》横空出世。

檄文先列数武则天之罪恶,然后说明李敬业起兵的正义性。再以“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 宣扬义军推枯拉朽之军威。最后在必胜的信心之下鼓动天下云集响应。

武则天在读到文中的“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 两句时,一向镇定的武后矍然为之动容,惊问:“宰相安得错失此等人才?”

在扬州幕府期间,骆宾王还写了《在军登城楼》:

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此诗借武王伐纣的典故隐喻李敬业讨伐武则天的正义性,表现了诗人必胜的信心与英勇的气概。



然而由于李敬业的策略失误,讨武的战火才持续了三个月,便被武则天的三十万大军扑灭了。李敬业等人被其叛将杀害。骆宾王下落不明,《资治通鉴》里说他与李敬业同时被杀,《新唐书》本传说他“亡命不知所之”,《朝野佥载》说是投江而死。而孟棨的《本事诗》则说:“当(徐)敬业之败,与(骆)宾王俱逃,捕之不获。将帅虑失大魁,得不测罪。时死者数万人,因求戮类二人者,函首以献。后虽知不死,不敢捕送。故敬业得为衡山僧,年九十余乃卒。宾王亦落发,遍游名山。至灵隐,以周岁卒”,说骆宾王是出家为僧,遁入了空门。正史与野史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另据史料记载,神龙元年,唐中宗李显在张柬之等大臣的拥护下复辟即位,推翻了武则天的统治。唐中宗为李敬业平反,并派大臣郗云卿寻找骆宾王的下落并搜集其诗作。郗云卿并没有找到骆宾王,但经过调查确认了骆宾王没有被杀,他的原话是:“文明中与敬业于广陵共谋起义,兵事既不济,因之逃遁”。其时距骆宾王失踪之年只有二十年左右,应该说这个说法比较接近真相。



纵观骆宾王的悲剧人生,他渴望为国家鞠躬尽瘁,建功立业,但适逢武后专政,屡遭贬抑,最终做了唐王朝宫廷斗争的牺牲品,令人扼腕叹息!但他创作的很多优美诗文响彻千古,妇孺皆知,足为他充满传奇色彩的坎坷人生增添熠熠光辉。


明伦书院


关于骆宾王的结局,众说纷纭,有人说他被诛杀,有人说他逃走了,也有人说他逃走后做了和尚。这些说法到底哪些靠谱呢?咱不妨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欲知骆宾王下落,需先知到底发生了什么

众所周知,作为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的才华是受到大家认可和追捧的,就连武则天对骆宾王的文学造诣都赞叹不已。只可惜,才子往往都有一个通病:恃才傲物。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绝顶聪明的人都很难相处,骆宾王大约也是这类人。做官之后,处处受排挤,很快就被穿小鞋挤出了朝廷中枢,一代才子,变得郁郁不得志。

后来,武则天见时机成熟,登基称帝。毫无疑问,在男权至上的社会架构里,一个女人称帝是何等的颠覆价值观。不出所料,社会上一大片反对声音,这些反对声音里有一个官三代:李敬业。他的爷爷就是大名鼎鼎的唐朝军神李勣。李敬业在江南四处招兵买马,准备推翻武则天的王朝,重整李家的江山。这时,郁郁不得志的骆宾王投靠了李敬业。不久,那篇千古奇闻《讨武曌檄》正式诞生。

结局大家都知道了,李敬业很快被朝廷击败,骆宾王的下落也就成了一笔糊涂账。

官修史书关于骆宾王下落的说法

《旧唐书》:“敬业败,(骆宾王)伏诛。”
《资治通鉴》:“王那相斩敬业、敬猷及骆宾王首来降。”
《新唐书》:“敬业败,宾王亡命,不知所之。”

三本史书说法都不尽相同,按照《旧唐书》的说法,骆宾王是被诛杀的。这要从《旧唐书》的成书经历说起,此书多以唐朝的实录为基础整理而成。那么,这种说法也就是武则天朝廷的官方说法,可信吗?不能说完全可信,因为,这是胜利者的说法,那么一场大战,朝廷自然要宣传战果,震慑反对武氏的势力,所以,这种说法存疑。

那么,《资治通鉴》的说法靠谱吗?司马光把骆宾王的死与李敬业的死牵连到一块了。说是李敬业的叛将王那相斩杀李敬业和骆宾王,拿着首级去投降。这种说法应该是司马光的推测,因为根据《旧唐书》的记载,李敬业是这么死的,并没说骆宾王是这么死的,这么一来,司马光应该是根据当时的情势推测,骆宾王当与李敬业一起被杀,这个,真的没有什么依据。

《新唐书》的说法就比较有意思了,说是李敬业败亡后,骆宾王逃跑,不知所踪。这种说法大约是最符合人们心中期待的,也是最有市场的一种说法,那么,成书于北宋的《新唐书》,距离骆宾王之死已经几百年之久,靠谱吗?别着急,咱接着聊。

郗云卿的说法应该最接近事实

为什么说郗云卿的说法最靠谱呢?按照史学的惯例,越是接近事情发生时间的记载,可靠度就越高。这很好理解,越接近事情发生时间,得到的资料就越客观。

神龙元年,李显在张柬之等人的簇拥下,软禁了武则天,重新继承帝位。复位后,李显准备为李敬业平反,因为,当年李敬业可是打着恢复李显帝位的旗号起的兵,漫说李显感恩不感恩,即使为了做做面子活,也得给人家李敬业平反。李显派人修复了李勣的坟墓,并派郗云卿前往搜集骆宾王的诗作和行踪。

因当时事情刚过去二十年左右,很多当事者都还在世,郗云卿的走访工作做得还算比较轻松,侧面可见,这个走访结果的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郗云卿是这么说的:

文明中与敬业于广陵共谋起义,兵事既不济,因之逃遁。

也就是说,郗云卿最后的结论是骆宾王还是逃走了,而非被朝廷诛杀。

骆宾王到底去了哪里?一次对诗带来的线索

骆宾王究竟去了哪里,众说纷纭,不过,孟棨的《本事诗·征异》中有这样的记载:唐中宗神龙元年,宋之问被贬值江南,在路上,他夜游灵隐寺,眼前景色宜人,宋之问诗兴大发,写了两句“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写完后,下半句苦苦思索仍不可得。正在打坐的老和尚随口说了一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听后,欣喜若狂,赶紧将诗完成,回去后,他反复琢磨,觉得此诗的点睛之笔就是老和尚的那两句。第二天,宋之问前往灵隐寺拜访老和尚,和尚已不知所踪。询问周围的寺僧才知,对诗的竟是大名鼎鼎的骆宾王。

不管此记载可靠不可靠,起码,提供一个思路和线索,骆宾王应该利用了“灯下黑”原理,就藏在江南的某个地方。

好了,我就聊这些,欢迎各位网友大神回复讨论。


猫叔说历史


骆宾王,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卢照邻、杨炯并称为“初唐四杰”。他年少成名,7岁时作《咏鹅》,被称“神童”。其在“四杰”中诗作最多,尤擅七言歌行,诗体气息嵚崎磊落,词华富艳瑰丽,形式灵活。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所写《畴昔篇》《艳情代郭氏赠卢照邻》等都具有时代意义。

武则天废帝唐中宗为庐陵王,立李旦为帝,后李旦上表请辞,由武太后临朝称制。徐敬业与其弟徐敬猷、唐之奇、杜求仁、骆宾王等人,在684年九月起兵于扬州,徐敬业自称为匡复府大将军,领扬州大都督,以勤王,匡扶卢陵王李显复位为名出师,此时,骆宾王写了《讨武檄文》,以封建时代忠义大节作为理论根据,号召人们起来反对正在筹建中的武周王朝,气势充沛,笔端带有情感。其中“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二句,颇能激发唐朝旧臣对故君的怀念。

结果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下落不明!《资治通鉴》说他与李同时被杀,《朝野佥载》说是投江而死,《新唐书》本传说他“亡命不知所之”。

孟棨《本事诗》则说:“当(徐)敬业之败,与(骆)宾王俱逃,捕之不获。将帅虑失大魁,得不测罪。时死者数万人,因求戮类二人者,函首以献。后虽知不死,不敢捕送。故敬业得为衡山僧,年九十余乃卒。宾王亦落发,遍游名山。至灵隐,以周岁卒。”

另有一说表示骆宾王跳水逃生,亡命于“邗自白水荡”(今启东吕四一带);而追兵将领怕承担对朝廷重犯追捕不力的罪名,杀了与他们相貌似的两个人交差,骆宾王遂得以隐名活了下来。死后葬于南通。

还有一段野史是这样说的:唐代考工员外郎宋之问,被流放到江南,流放途中来到灵隐寺游览,这天夜晚明月当空,他在长廊上挖空心思地作出了第一联:“鹫岭郁苕峣,龙宫锁寂寥。”又总感到不如意。寺内有个老僧点着长命灯,坐在大禅床上,问道:“年轻人深夜不睡觉,却在这里苦苦吟诗,到底为什么?”宋之问答道:“弟子修业于诗学,刚才我想赋诗以题此寺,无奈兴思不来,苦吟不得佳句。”老僧道:“请你试吟上联。”宋之问即吟诵第一联给他听,他听了后,反复吟唱了几遍,便说:“为何不用‘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这两句呢?”宋之问十分惊讶,惊讶于这两句诗的遒劲壮丽。他又接着把这首诗吟到终篇:“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老僧所赠的诗句,是全篇中最精辟的地方。第二天,宋之问再去拜访他时,再也见不到了。寺中的僧人有知道底细的人说:“这位老僧就是骆宾王。”宋之问继续盘问他,答道:“当年徐敬业兵败后,与骆宾王都潜逃了,没有抓到他们。将帅们顾虑漏掉了大头目,会落大罪名。当时死了几万人。因此找与他俩相貌相似的人,砍下头来装在盒里呈送朝廷,后来虽然知道他俩没有死,也不敢再抓捕送给朝廷。”因为这样,所以徐敬业能够成为衡山的僧人,九十多岁才死的。骆宾王当年也落发为僧,遍游各处名山。后来到了灵隐寺,一年之后就死了。当年他们虽然失败了,但因兴复唐朝为名,所以人们多半俘获后又开脱了他们。


大江侃历史


骆宾王(640年?-684年?[1]),字观光,义乌(今中国浙江义乌)人。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据说《咏鹅诗》就是此时所做。 唐朝初期的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起草了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敬业败后,宾王不知所终,一说身殉,一说剃发出家,终身隐居。道教扶鸾的信众以骆宾王被斩时兵解,忠肝义胆与文采昂扬,尊之为神,号称“南天骆恩师”,佛教徒则盛传骆宾王遁入禅门,称之为“普济妙章禅师”,年年端午盛大奉祀。

《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生平

以《易经.风地观》:“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名宾王,字观光。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幕府属官。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骆宾王升任朝廷的侍御史官职。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

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作为徐敬业的幕僚,起草了著名的《讨武氏檄》,痛斥武则天的种种行为。武则天读到檄文中“蛾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只是嘻笑,直到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大吃一惊,向左右大臣询问说:“这是谁写的?”有人回答说是骆宾王所作,武则天非常不高兴的说:“这是宰相的过失,骆宾王有如此的才华,怎么可以让他流失在外怀才不遇?”

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逃亡,不知所终。《旧唐书》与《资治通鉴》都说骆宾王被杀,《新唐书》本传说他“亡命不知所之”,《朝野佥载》说是投江而死,郗云卿在《骆宾王文集》序中认为“文明中,与嗣业于广陵共谋起义,兵事既不捷,因致逃遁”,孟棨《本事诗》说骆宾王逃脱后削发为僧,“遍游名山。至灵隐,以周岁卒。”

一说骆宾王逃匿于今江苏南通一带,据朱国桢《涌幢小品》记载,明正德九年(1514年),义乌南通城黄泥口一位曹姓农民挖地时曾发现骆宾王墓,农人掘开坟墓,见“棺内人还衣冠如新”。农人大异之,于是把墓地封回。不久墓址就被水淹没。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任职南通的福建人刘名芳,派人下水搜寻,结果找到几根“枯骨查牙”,就当作骆宾王的骸骨,迎至狼山东南麓,这就是保存至今的南通骆宾王墓。

骆宾王的诗题材较为广泛,因才高位卑,愤激之情,时见纸上。他的五言律诗精工整炼,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笔力雄健。名作《帝京篇》是初唐罕有的长篇诗歌,被当时的人们认为是“绝唱”。他对革新初唐的浮靡诗风,开辟唐代文学的繁荣局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孤胆骑侠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骆宾王的生死一直是个迷,也有太多传说。《唐才子传》中有一个传奇般的故事:

宋之问贬还途中,道出钱塘,来到灵隐寺游览。在寺中遇到一位僧人,这个僧人就是骆宾王。这完全是后人对两位诗人的幻想,因为宋之问与骆宾王交往甚密,即使骆宾王剃度为僧、容貌大变,宋之问也不可能认不出来。所以这个说法应该是虚构

骆宾王的故事就是这么传奇,乃至于在正史中也没有他的具体的生卒年。那么骆宾王究竟是怎么死的?

骆宾王之死

因为《讨武檄文》的慷慨激昂,即使武则天读罢再有感叹,她也不可能容得下这么一位“反臣”。所以徐敬业反叛一被平定,骆宾王就肯定会受到牵连。

所以关于骆宾王的结局有几种记载,所记不全,如下:

资治通鉴上记载初唐四杰——

勃度海堕水,炯终于盈川令,照邻恶疾不愈,赴水死,宾王反诛

这和《旧唐书》书中的记载一致。《旧唐书》中也说:

敬业败,(骆宾王)伏诛

而新唐书中的记载则是:

敬业败,宾王亡命,不知所之

《骆宾王集序》中也是相同的观点:

兵事既不捷,因而逃遁。

等等。关于骆宾王的结局有两种说法,一是骆宾王随着徐敬业的失败而被杀,二是骆宾王逃过一劫,从此避世。后一种说法在很多文人口中流传,并声称和年老的骆宾王还有过交集。以至于在后来的小说创作中,如《镜花缘》还专门写了骆宾王逃亡海外,并有一女,李汝珍(《镜花缘》作者)的这种说法应该是想象居多,而不可信。

在《唐才子传》中也是骆宾王逃亡海外这种说法,《唐才子传》中说他桴海而去。辛文房(《唐才子传》作者)为诗人们立传时也是搜集了大量史料,应该说这种说法绝不是空穴来风

事实上在我看来,宾王反诛,应该是对骆宾王家的“诛族”,而在这期间骆宾王逃脱的可能性很大。因为如果没有一定的证据,在修史工作中《新唐书》不应该修改《旧唐书》中骆宾王的结局。

而官方要的是他的一个死讯,而对他是否真正伏诛则不大关心,因为这么一个文人,除了一篇《讨武檄文》他的作用几乎没有,更谈不上再生事端,而骆宾王自己更不敢再生枝节。

所以,骆宾王很大可能是逃脱了,但是他逃脱之后的生活如何我们却不得而知。他可能是病死,也可能善终,也有可能是事后投水自杀。


坦坦荡荡的尚格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文采极佳,论他是怎么死的,众说纷纭,有的说他去当了和尚,有的说是跳江自杀,还有的说被部下杀了去请功,到后来部下在混乱中也被杀,功也没请成就被杀,还有说是去了高丽。现在各种说法都有,毕竟已经太过遥远,也就无法进行考证了。




逆生长的向日葵


其反主徐敬业兵变失败后,骆宾王和徐敬业的旧部意欲逃去高丽,在去往高丽的途中因为遇到了风浪被阻,徐敬业的部将王那相叛变,为了将功赎罪、为自己讨得一线生机,遂将骆宾王给杀了,并将其头颅上交至朝廷,骆宾王全家也因此无一幸免都被杀害了。在《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等史书中,对于骆宾王的死,都记载的是这种说法


寰宇世界历史地理姿势


骆宾王文采出众,妙笔生花,在声讨武檄文后,起兵讨伐失败后,踪影皆无。在历史,再也未留下半点事迹。不过他的诗写的出类拨脆,令后人敬佩。。


用户7250116464786高


扬州兵变失败后,投江水而死。有当时野史记载。


俊哥说谈


骆宾王是一个有点传奇故事的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