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症状很常见?为什么总是治不好?应该怎么治?

其实说起胃食管反流的症状,很多人经过我的科普也学到了一些东西,例如经常性的胃痛,反酸,烧心,或者是难治性的咳嗽,哮喘,咽喉炎,口腔疾病等等。这些都有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这几个月的时间陆陆续续的也都给大家普及到位了,如果还不明白的可以翻看我之前写的,以后多给大家普及我们的临床案例。

胃食管反流病症状很常见?为什么总是治不好?应该怎么治?

其实胃食管反流病在西方十分常见,人群中约7~15%有胃食管反流症状。美国一项对医院工作人员的调查表明每天、每周、每月出现胃灼热的工作人员分别占7%、14%、15%。胃食管反流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其发生机制主要是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和反流物对食管粘膜的攻击作用增强。其中前者包括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改变,食管酸廓清功能障碍和食管粘膜抗反流屏障功能障碍。

胃食管反流病症状很常见?为什么总是治不好?应该怎么治?

而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TLESR)是大多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主要发病机制。据文献报道,食管压力和食管PH检测发现大多数反流发生于TLESR出现时。目前不断争论的领域是关于胆汁反流在GERD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国内有研究报道反流中单纯酸反流占23.5%,单纯胆汁反流占6%,同时存在酸及胆汁反流占64.7%。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结合胆酸、未结合胆酸及胰酶等均有活性,但不造成食管损伤。

胃食管反流病症状很常见?为什么总是治不好?应该怎么治?

在酸性环境中只有结合胆酸可损伤食管粘膜,并与胃液起协同损伤作用。有研究人员对5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行24小时食管PH及胆汁联合测定,正常占6%,酸反流占30%,碱反流占6%,混合反流占58%,说明酸与胆汁反流共同参与食管粘膜的损伤;且食管损伤程度越重,混合反流发生比例越高。此外,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GERD的病理生理学方面所起的作用一直是大家争论的焦点,至今尚无定论。

胃食管反流病症状很常见?为什么总是治不好?应该怎么治?

随着人们对GERD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检测手段也日益增多。传统的24小时食管PH检测被认为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金标准,尤其是近年来应用日益广泛食管PH检测可同时监测食管近端及咽喉部酸反流情况,对诊断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表现的价值尤为突出。该检测系统经口将胶囊固定于食管粘膜上,患者随身携带的接收器则通过无线遥控记录食管PH值。这样不会给患者带来任何不适,其饮食起居更接近生理状态,其所记录的数据亦更可靠。

胃食管反流病症状很常见?为什么总是治不好?应该怎么治?

所以当出现自己出现胃食管反流病的一些症状,自己也不确定的可以去专业的胃食管反流病的门诊去找专业的门诊看,然后根据医生的指导去做相关专业的检查,不要把胃食管反流病当做一个比较小的病,他对于我们的生活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提前预防治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