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川味飲食名店:成都春熙路“熙園”

一家飲料廳

卻以包子和餃子出名

川味老店中,熙園的歷史不算長

但留給老成都的記憶和回味,卻很多

熙園的前身——工聯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四個江浙人在成都棉花街開了一家甜食店,取名“工聯”,主營包子、油條和豆漿,兼售一些風味小飲食。這就是後來在八九十年代,名噪春熙路的著名飲食店“熙園”的前身。

消失的川味飲食名店:成都春熙路“熙園”

曾經的長鼻子公交是棉花街特產

之所以名為工聯,是因當時店裡除了四位老闆外,還另請了四位工人,老闆們希望與員工們同心協力,聯手把生意做好。有了這樣的初衷,自然是人人盡心盡責,確保出品質量,提供熱忱服務。

由於當時在棉花街一帶的外地生意人很多,特別是來自江浙等地的南方人,工聯飲食的風味很對他們的胃口,因此生意就逐漸紅火起來。

但好事多磨,工聯在此後的幾年中,經歷了人員和店址的多次調整,先是在五十年代後期,公私合營後,老工聯的八人中,先後有七人離開,只剩下原來的工人張玉成,另補充了一批來自其他飲食店的職工,店鋪也先後遷至梓潼橋街總府街,最終在六十年代來到了春熙路

消失的川味飲食名店:成都春熙路“熙園”

春熙路銘牌

春熙路上的鄰居們

這時期工聯甜食店的經營產品已比原來多,特別增加了幾款川味小吃,有三合泥、八寶飯、珍珠圓子、甜水麵等,另外還增添了各種飲料。這種“飲+食”雙線佈局的產品結構,後來一直沿用,並創造出幾款熱銷品種。

當時的春熙路,在經歷了民國的第一個高峰之後,解放前後有過幾年短暫的蕭條,其後逐漸開始恢復元氣,又成為成都最繁華熱鬧的商業中心。春熙路不僅是成都人的消費目的地,還是人氣聚集的娛樂場所。

消失的川味飲食名店:成都春熙路“熙園”

大華新聞電影票

自從清末年間,華昌公司在新街後巷子播放美國活動電戲(即電影)以後,春熙路及附近就出現了新明電影院(在城守街,解放後改為青年宮電影院)、大華電影院(在青年會,解放後改為新聞電影院)、智育電影院(在總府路王府井)等影院。

離工聯最近的新聞電影院,是由原來在基督教青年會體育館內的大華電影院搬遷過來,新院址設在三益公,一座當年袍哥操持的大型娛樂綜合體。搬遷初期,其名為大華新聞電影院,後來直接用新聞電影院為名。

消失的川味飲食名店:成都春熙路“熙園”

紅衛照相館底片袋

各種消費娛樂場所,為春熙路帶來了大量人流,工聯飲食店也就憑著紮實的出品獲得了良好的經營成果。可惜好景不長,六十年代中後期,一場風暴席捲各地,成都迎來了一輪極富時代特色的改名潮,春熙路被改名為反帝路(勝利、英雄、東風、紅旗字樣遍佈全城),工聯飲食店因此也有了一個哭笑不得的名字“反帝甜食店”。

重振旗鼓,正式進入熙園時代

直到八十年代,春熙路才迎來又一個高光時刻,恢復原名並迅速回升,一舉成為聞名全國的西南第一街,而工聯也趁此東風,成為春熙路上一顆看起來並不起眼,但卻在老成都好吃嘴心中留下眾多美好回憶的飲食明星。

消失的川味飲食名店:成都春熙路“熙園”

八十年代的春熙路口

工聯在春熙路北段的店址原是木質結構平房,八三年全部推倒重建,改為一樓一底的磚混建築,增添了二樓營業場所,經營面積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一倍,雖然佔地面積仍只有不到八十個平方,但在寸土寸金的春熙路,對一家飲食店來說已經很滿足了。新店建成後,正式更名為“熙園飲料廳”

根據熙園在九十年代的工商註冊信息顯示,當時的註冊地點是春熙路北段33號,負責人是白蘭秋。這個簡單的信息,體現的是背後經營機制的轉變,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轉變。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白經理將熙園帶上了高速發展的時代。

消失的川味飲食名店:成都春熙路“熙園”

改制後的熙園,延續之前的產品結構,並逐漸確立了以包子、餃子為拳頭,以麵條、飲料、甜品為支撐的格局。早年的春熙路曾經有家名為樂露春的餐廳,有位名叫廖永通的年輕人曾在此處學習麵點技術,後來開創了著名的痣鬍子龍眼包子,關於痣鬍子的龍門陣以後單擺。

包子、餃子,還有網紅飲料

熙園雖說沒有把包子寫進店名,但早已名聲在外,和專業包子店的出品不相上下,是當時春熙路一絕。白嫩嫩的皮子,綿中帶韌,松而不散,精心配製的包芯,油氣四溢,唇齒留香。這種記憶中的味道是不會隨時間流失的,猶如一罈老酒,在心中越陳越香。

消失的川味飲食名店:成都春熙路“熙園”

紅油水餃,僅供示意

熙園餃子的主要品種為紅油和原湯。餃子皮以精粉定製,製作時並不是把當天的用量一次性備好,而是根據銷售節點分批製作,這樣才能讓皮子保持適度的溫度和潤度,選用優質豬腿夾肉,包出來的餃子大小均勻,包芯紮實,厚度適中。

這裡插一句,麵食品種的外皮並非越薄越好,而是要根據包芯的具體情況,保持一個合理厚度,才能讓包芯和皮子達到相互間的最佳協調。

消失的川味飲食名店:成都春熙路“熙園”

原湯水餃,僅供示意

熙園的紅油水餃,入口鹹甜,回味微辣,專門特製的紅油不僅讓餃子川味濃郁,還增添了表皮的爽滑和香潤。原湯水餃用的湯汁,是用老母雞和棒子骨等料熬製而成,吃時如果把餃子先咬一個小口,再放進碗中浸入原湯,別有一番風味。

此外,熙園的各種果汁、飲料、咖啡、甜品也因品質出眾而受人歡迎,尤其是當年多家飲品店流行的麥稈稈當吸管的喝法,簡直就是春熙路上的一幅年代風情畫,以今天的話講是絕對的網紅,爆款名曰泗瓜泗,是英語單詞squash的音譯,意思就是果汁飲料。

經過眾人的精心打磨,熙園漸入佳境,並在九十年代步入巔峰。

消失的川味飲食名店:成都春熙路“熙園”

當年的神器

一家小店,留給成都的大美

本世紀初,因春熙路改造,熙園從公眾視野中消失了,據說後來曾出現在成溫立交橋附近的某菜市旁,但也在幾年後徹底告別了歷史舞臺。

把最好的時光,最好的味道,留給春熙路,留給成都城,留給成都好吃嘴,留給所有熱愛它的人們。在小食中寫大文章,在小飲中畫大風景,歷經幾度變遷,仍然不忘初心,同時留下的還有勤於取、精於調、善於品的川味精神。

一代川味名店,熙園,當之無愧。

消失的川味飲食名店:成都春熙路“熙園”




看川菜老傳統,聽川味龍門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