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交响乐团首席的那些事

在之前的写的文章里,我曾写过一些可称为音乐大师的演奏家们,比如,梅纽因、郎朗、吕思清等等,他们都曾担任过某交响乐团的首席。本次就给大家介绍一位中国交响乐团的首席——刘云志。

刘云志作为乐队首席,经常在国内外的音乐舞台出现,巡回演出更是家常便饭,不仅拿下过世界级的比赛奖项,并且凭借自身的实力成功的征服了世界各地的观众,无论是北美、欧洲还是亚洲都留有他的身影。

刘云志与世界著名音乐家、指挥家都曾合作过,包括但不仅限于小泽征尔、梅纽因、迪图瓦、斯特恩、潘德列斯基等,在和大师们的合作中,刘云志成功征服了大师的心,以至于他们发出感慨"刘云志是最优秀首席小提琴之一"。刘云志以其出众的音乐才华为我国交响乐和中国交响乐团赢得了声望。

关于交响乐团首席的那些事

2006年,中国交响乐团赴美国巡演取得极大成功。其中刘云志在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天方夜谭》中的独奏更是赢得一致赞誉,美国著名指挥家佩瑞斯称:"中国交响乐团乐队首席刘云志的独奏一派贵族气息。他的演奏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美国著名音乐评论家伯纳德·霍兰德在《纽约时报》撰文称刘云志是"一流水平的来自乐队的独奏家兼乐队首席。"

即便是刘云志这样优秀的首席,也曾差点就与音乐失之交臂了。据刘云志回忆,"起初父亲是不愿意让我拉琴的,尽管他是一个优秀的作曲家、小提琴家,但是他依旧认为拉琴不是一个好行当。"因为过去的一些错失,刘云志的父亲认为就像老话所说"男怕入错行",不能让孩子走自己的老路,多次试图将刘云志的音乐梦"扼杀在摇篮里"。

关于交响乐团首席的那些事

在全家被下放农村的日子,刘云志看着意志消沉的父亲将曾当做宝贝的乐谱当废纸贴墙,有几个谱子得之不易,实在不忍心丢弃,这才留了下来。让儿子去学琴实在是不得已,因为人人都劝他;"老刘,孩子的天分不能扼杀。"

后来刘云志考入吉林艺术学院,1985年毕业。一个人的一生很漫长,但紧要处却只有几步。刘云志命运的转机在于他参加1984年在成都的全国小提琴比赛。他的表现引起了当时的评委杨秉荪先生的注意,杨秉荪先生是当时中央乐团的首席。之后,刘云志赴京参加了一个由李德伦、韩中杰和杨秉荪等乐团前辈主持的考试,乐队的各个声部长都在座,刘云志拉了几个为比赛准备的曲目,表演完毕后,刘云志被当场录取。刘云志回忆说:"作为新乐手我当时是坐在第一提琴第四排,新入团的队员坐在哪儿并不重要。但我在乐团学了很多,进步很快。"'几年 后升副首席,这期间有时参加独奏,替拉首席。

关于交响乐团首席的那些事

1991年底任命为首席。这之后的5、6年并没有严格的考试,但刘云志练琴刻苦,在工作中被前辈、乐手认可,所以刘云志说:"我在乐团拉了16年琴,就跟参加了16年的考试一样。"后来国交成立,有了"拉幕考试",考完后刘云志仍然是首席,刘云志对此表示说:"我很幸运。"

在歌德艺术学院的赞助下,到德国著名的慕尼黑音乐学院进修,上室内乐和独奏课。老师是匈牙利人赛巴斯廷,严格得不得了。妻子远赴德国看望丈夫,刘云志想请一小会儿假,竟被老师拒绝。就是这位严厉的老师。在完成了七个月的授课任务后,真诚挽留刘云志继续深造。刘云志深知自己是属于乐团的,他最终还是回到了乐团。

关于交响乐团首席的那些事

闲谈中,刘云志颇为自豪地提起了自己用的那把琴。国交唯——一把有来头的琴,这把不到 100年历史的德国琴,用刘云志的话来说是:一把身价不贵、但声音很好的琴。关于这把琴还有一段历史,那是陈毅在上海当市长的时候,从一个法国乐队的手里买过来的。中央乐团成立后这把琴给了杨秉荪,杨秉荪传给了朱信人,朱信人又传给了刘云志。这把普通的德国琴,虽不是身价百万。但由于在首席之间衣钵相传,也算是中央乐团的"传世名琴",可以叫做"国交第一琴"了这也颇有一些历史渊源。刘云志很爱惜这把琴,爱之极就是天天练。他每天练琴近10小时。占了业余的全部:"我从大三开始一直用pirastro琴弦。好的琴弦可以坚持1-2周。"据悉刘云志每年光买琴弦就要 1500元。

不管身处什么样的位置,训练是刘云志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即便是在家育儿,他也时常拉响摇篮曲。即便成为了首席,努力也一直伴随着刘云志,这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以上便是中国交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刘云志的一些故事,大家还想知道哪些首席的生活呢?可以在下文留言讨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