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商主義和自由放任,哪個才是「良方」?

鴉片戰爭以後,中國被迫打開了國門,「天朝上國」的美夢化為泡影。當時,晚清政府統治下的社會動亂不堪,經濟每況愈下,雖然許多仁人志士積極變革,救亡圖存,但也無力挽救積重難返的社會危機。

正如賴建誠老師所指出,晚清必然走向瓦解,而整個民族的未來,只能是走向辛亥革命,創立民國。

在尋求救國之路的探索中,無數先進、勇敢的求變者們為之奔走,比如曾為醫治經濟弊病開出「藥方」的梁啟超和嚴復。

重商主義和自由放任,哪個才是「良方」?

賴建誠老師

賴建誠老師曾因此寫作《梁啟超的經濟面向》及《亞當·斯密與嚴復:與中國》兩本書,分別論述梁啟超和嚴復的經濟觀念。在他看來,梁、嚴二人代表了晚清經濟的「一體兩面」,而他們不同的經濟面向構成了清末社會兩股不同的經濟思潮。

嚴復致力於譯介西學著述,他將《天演論》《國富論》等西方經典譯成中文,在清末社會激起廣泛討論,被稱為「嚴復現象」。

重商主義和自由放任,哪個才是「良方」?

▲嚴復,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翻譯了《天演論》《原富》《群己權界論》等西學著作。他提出「信、達、雅」的翻譯標準,對後世影響深遠。

嚴復通過翻譯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將這位英國經濟學家自由放任、自由貿易的經濟思想引入了國內,但這並不契合已經處於崩潰邊緣的中國國情。

賴建誠老師在直播中總結到,雖然中文版《國富論》,即《原富》的意義深遠,但亞當·斯密的觀點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並不具備實踐的可能性。可以說,嚴復是「找錯了醫生,開錯了藥」。

那麼,同為啟蒙思想家的梁啟超,其經濟理念又如何呢?

賴建誠老師認為,梁啟超提倡的德國式保護主義經濟政策,或者說重商主義,更具有現實價值。重商主義鼓勵出口,減少進口,從而獲取外匯盈餘,改善經濟蕭條狀況。

重商主義和自由放任,哪個才是「良方」?

▲梁啟超,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

在賴建誠老師看來,梁啟超對經濟的關注主要體現在兩個議題上,一是積極主張貨幣制度由銀本位轉入金本位,二是從日本引進西方的經濟思想來改革財政。

然而,梁啟超忽視了英國等歐洲國家的重商主義之所以得以順利推行,與其強大的海軍實力、海外殖民地提供的廣闊原料市場和產品銷售市場都息息相關,可中國並不具備這些基礎條件。

同時,梁啟超本身並不是經濟學家,缺乏體系化的經濟知識儲備,如賴建誠老師對他的評價,「一股熱情大於實際經濟問題的解決能力」。因此,梁啟超並沒有建立起系統性的經濟思考,對當時及後世的經濟影響都極為有限。

所以,梁啟超的主張雖然是對的,卻難以真正推行,更談何解決危機。

而在這兩條道路都走不通的情況下,中國最後走向革命,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不過,梁啟超和嚴復雖然沒能成功挽救晚清中國的命運,但如賴建誠老師所言,梁啟超的文筆跟才情,嚴復的深刻和嚴謹,以及他們共同的熱忱與關懷,矛盾與無奈,早已在晚清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