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不好的人,通常都有哪些感觉?

海星的养生时光


胆囊是人体浓缩胆汁的器官,浓缩的胆汁可以对脂肪类食物进行有效的消化和吸收,并且对于脂溶性的维生素也具有很好的吸收作用。胆囊疾病是生活当中的常见疾病,主要是以急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结石为主,当我们人体发生了胆囊炎和胆囊结石之后,身体就会有相对应的临床表现出现,下面小克就来为大家详细的说以下胆囊炎和胆囊结石的临床表现具体有哪些?

一、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的临床表现可以分为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和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两种类型,部分的胆囊结石患者,终身都不会有胆囊结石的症状发作,所以对于体检发现的胆囊结石,其实没有必要过度的紧张。

而有症状的胆囊结石临床表现主要和结石停留的部位,结石的大小,胆囊壁的炎症,是否有梗阻等有关,大多数胆囊结石出现临床表现,是因为患者进食了过多的油腻性食物和暴饮暴食有关。

胆囊结石的症状主要是以右上腹部的隐痛不适,饱胀,嗳气,呃逆,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为主,而这些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也导致了很多患者的胆囊结石被误诊为“各种类型的胃病”治疗,使得治疗效果欠佳和不理想。

二、胆囊炎:

胆囊炎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胆囊炎两种类型,慢性胆囊炎多由急性胆囊炎发展而来,而急性胆囊炎主要是因为胆囊结石在胆囊管内嵌顿,以及胆囊被细菌感染,或是胆囊结石长期,反复性的磨损胆囊壁,造成胆囊的炎症。

急性胆囊炎的患者多较为典型,主要是以明显的右上腹部疼痛为主,并且疼痛还可以向着右侧的肩胛部和背部放射,并且患者多伴有明显的恶心和呕吐症状,部分患者还会有寒战,高热等全身表现。

我是专注科普健康知识的小克大夫,期待您的额点赞和评论,关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小克大夫


我10年左右,单位查体时查出胆囊息肉,当时很年轻,息肉一个厘米以上了,做了一系列努力后,还是没有变小,在医生建议下,切除了胆囊,医生说之前那么大的息肉,胆囊功能应该已经弱化了,切除应该不会太大影响。

切除后一段时间,吃饭比较注意,瘦了不少。时间长了就不怎么注意了,我目前这个阶段就是感觉不能吃太油腻的东西,吃着就觉得腻,吃不好还容易肠胃不舒服,会呕吐。其他没有太明显的感觉了。


爱土豆的喵


胆囊炎、胆囊结石等胆囊不好的人确实挺常见的,像陈医生的父亲就是其中一个,而且一开始很长一段时间都把自己的胆囊炎,误认为是胃痛,以为是胃病,吃了好几年的胃药,突然有一天出现疼痛难忍,后来因为吃了胃药感觉也不管用,我妈才告诉我这个问题。

最后让他去我们当地人民医院查了一个彩超,才发现是胆囊炎,胆囊多发性结石引起的胆囊痛,后来做了胆囊切除术,才解决困扰好几年的不适!

所以,陈医生在没读大学之前,对于胆囊是不了解的,读了医科大学以后,才了解我们人体内有一个器官叫做胆囊的,而且也从我父亲的身上学到了一点,很多人把胆囊炎,胆囊结石等引起的腹部疼痛,误认为是胃病导致的。

那么胆囊不好,会有什么感觉?

首先,就是有可能会出现腹部疼痛的,而且由于胆囊的位置问题,如下图

大家可以发现这个胆囊与我们的胃还很近,当然还有胰腺,因此出现腹上区部分疼痛,有时候是一个特别复杂的,很容易误诊的一个症状表现。像如果是胰腺炎,没有及时被排查,还认为是胃病,胆囊炎,那就很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当然,对于专业的内科医生来说,对于胆囊炎、胃病以及胰腺炎,症状的一些区别还是有简单的判断方法的,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一个彩超及查个血!

其次,胆囊不好,除了可能出现腹痛,还可能会出现哪些症状呢?

这得分情况,因为胆囊不好,除了胆囊炎,还有胆囊息肉,胆囊结石等等。

如果是胆囊息肉,那基本上不会有什么症状,这种息肉往往是在我们平时体检的时候发现的,尤其是做b超时候,会提示一个“胆囊息肉样病变”,这种时候大多数人都不会有什么症状,只有当我们这些胆囊息肉刚刚好长在一些特殊的位置,比如因为我们胆囊是储存胆汁,分泌胆汁的地方,因此如果我们正好长在这个胆囊胆汁出口位置,那就会导致胆绞痛,尤其是在我们大家吃油腻食物时候,会出现比较明显右上腹疼痛;


如果是胆囊炎,那么它的症状就要更多一些,同样可能会有上腹部的疼痛,主要偏向我们的右侧,或者放射到右侧的肩背部,同时还可能伴有腹胀,嗳气,食欲不佳等症状,而且往往在进食油腻食物或者是饱餐之后发生或者加重!

如果是胆囊结石,同样的道理,如果胆囊结石还没引起胆囊炎,那它很可能跟胆囊息肉一样起初不会有什么症状,除非它影响了我们胆囊了胆汁的分泌,会出现胆囊痛,不然就可能要等到胆囊结石引起胆囊炎以后出现类似于胆囊炎一样的症状,当然,胆结石引起的疼痛,往往在夜间会比较急性腹痛!



所以,不同的胆囊不好,症状可以差别很大的,并不是说胆囊不好,症状都一样的,但总得来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影响了胆汁引起胆囊痛;二是会影响了高脂食物消化,会出现一些消化道相关问题!


医学小侦探


胆位于右上腹,在肝的下边,是在肝脏的胆窝里,它长的像个梨,只不过有点小。通常胆就7到9厘米,容积为30到50毫升,别看胆囊容积小,它通过浓缩可以存储500毫升胆汁,浓缩5到20倍。



胆不好有什么感觉?

胆不好通常就是消化不好,严重的患者会有腹部疼痛的症状。一般为右上腹部隐痛或刺痛,有的时候会有恶心呕吐的感觉,伴随涨肚,暖气等症状。一般吃油腻的食物后,这种症状会加剧。

①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的患者右上腹持续疼痛,伴有发烧,恶心呕吐,轻黄疸的症状。检查会看到胆囊区肌肉紧张,按压胆的位置疼痛加剧。

②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多是不喜欢油腻的食物,有的人看了肥肉就恶心,多数也是胆不好。通常慢性胆囊炎的患者,会有胃灼热的感觉。


胆不好的人,经常会出现低热,乏力,恶心呕吐厌油腻,上腹部不适,皮肤发黄,牙龈爱出血,免疫力也会下降,有些人还会有水肿的现象发生。

胆因为啥导致的不好

导致胆不好的原因有很多种,说几种常见的给大家看看。

①不运动不喝水。

②寄生虫导致的胆囊炎或寄生虫卵导致的胆结石。

③暴饮暴食,经常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

④长期心情不好,导致胆汁排泄故障引起胆囊炎。

⑤免疫力低下导致胆管感染炎症,导致胆囊炎。

胆不好的人不能吃什么

胆不好的人,消化通常也不好,不能有效的消化一些高脂肪的食物,所以肥肉,鸡蛋,猪油,奶油等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还是尽量少吃。

酸性的食物,如醋,山楂,柠檬等,吃多了会导致十二指肠分泌更多的胆汁,引起胆囊的收缩,导致胆出现绞痛的症状。

过凉或者过热的食物,包括辣的食物都不能多吃,冷热都会导致胆道括约肌痉挛,引起胆囊的疼痛。

糖吃多了对胆也不好,糖会导致胰岛素分泌,而胰岛素可以促进胆固醇的增加,导致胆汁中胆固醇的含量处于饱和状态,容易引起胆结石。

女性是胆不好的高发人群,这个和雌激素有关,所以超过40岁的女性应该注意保养身体,当出现胆不好的症状地时候,一定要警惕,别大意。

喜欢的话帮忙点个关注,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识的文章给您!


养拉布拉多的老中医


大家好,我是肛肠科林医生,秉承“大医精诚之心”专业医学科普,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我们是不是听过很多坊间传闻,说胆囊不好的人,胆子会变小,所以会有“胆小”“胆量”“吓破胆”等词语出现。但是不然,因为这是古代民间对胆囊作用的误解。

我们都知道“肝胆相照”成语,其实里面蕴涵着深刻的中医的理论。中医认为肝脏为《黄帝内经》中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意思就是肝经在里,负责谋虑;胆经在表,负责决断。只有肝和胆都正常,肝胆相照,一个人的健康才有保证。

所以在中医认为胆囊的作用是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如果胆囊不好,我们对事情的抉择是会犹犹豫豫,摇摆不定。

现代科学认为胆囊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与胆汁有关的都是它负责的

1、储存胆汁

我们平时所说的胆汁其中它只是肝脏分泌后存在胆囊里面的,所以胆囊被称为“胆汁仓库”,又有缓冲胆道压力的作用。

2、浓缩胆汁

因为胆囊储存胆汁有限,胆汁中有大部分水和电解质,被胆囊黏膜吸收又回到到血液,剩下的成分则储存在胆囊内,变成棕黄色或墨绿色呈弱酸性的胆汁。

3、分泌粘液

因为胆汁是呈酸性的,所以长期储存在胆囊内会侵害损伤胆囊黏膜,所以会分泌稠厚的黏液保护胆道黏膜,让胆囊不受胆汁的侵蚀。

4、排空胆汁

我们在进食3~5分钟后,食物经过十二指肠后,会马上刺激肠黏膜,产生一种激素叫缩胆囊素,使胆囊收缩,将胆囊内胆汁立即排入十二指肠,以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所以这个作用是对消化系统最有作用的,如果胆囊受损,我们消化功能也会大打折扣。

5、粪便染色

这看似是一个很无聊的作用,其实观察大便颜色对我们大有裨益,我们都知道大便是黄色的,却不知道为什么是黄色的。

因为这胆汁将肠道营养物质分解后形成胆红素。其中一部分经粪便排出,胆红素和粪便混合在一起使大便带有一种黄色。如果胆囊运送胆红素的肠道梗阻,则大便就恢复它原本的颜色,白色。

由上述功能得知,如果胆囊异常则有一些症状:

1、上腹部隐痛:因为胆囊受损,所以排放胆汁功能异常,无法分解脂肪等物质,所有在我们进食特别是油腻物质后,我们上腹部部位,特别是靠近胆囊部位会特别明显,因为胆囊解剖位置和胃是差不多一个水平面,疼痛范围又广,会合并打嗝,反酸等症状,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胃炎又发作了,因为这些症状符合胃炎表现,也容易让年轻医生误诊。

2.腹胀:腹胀是最容易让人忽视的症状,因为隐痛我们可以通过体格检查排除是胃部引起的上腹部隐痛,但是腹胀是很多疾病所共有症状,特别是患者既往又有肠炎、胃炎我们根本不会首先联想到是胆囊不适。

3.腹泻:因为胆汁排除受阻我们所进食的食物,无法进一步消化,我们肠道就会霸蛮让它们出去,直接我们一直拉肚子,因此就有了腹泻。

4.皮肤瘙痒:当胆道因结石会或其他原因受阻时,胆汁无法进入肠道,只能在胆囊内吸收,经过血液循环,进入皮下组织刺激皮肤的神经感觉末梢,继而产生瘙痒,这种瘙痒很容易痛其他原因瘙痒区别,因为它会同时伴有皮肤和虹膜的黄染。

5、大便变白

因为胆汁排泄受阻,无法进入肠道让胆汁个大便染色,所以大便就出现它原本的颜色,灰白色。

总结:以上只是最常见的胆囊功能异常的症状,出现这类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做到心中有数,才不会病急乱投医而耽误自己的治疗最佳时间。我们都知道不吃早餐会得胃病,其实不吃早餐同样会得胆囊结石,所以为了我们自己和家人健康一定要吃早餐。

纯属手打,实属不易,若觉得写的还可以就赏个赞、点个关注呗,如有疑问可在下方留言……


肛肠科林医生


从一个专业的肝胆外科医生角度,我给大家科普一下,胆囊不好的人,通常都有哪些感觉?要回答好这问题,我从三个方面给大家说说:

1、胆囊有什么功能?

胆囊的主要功能是作为消化器官,参与食物消化。它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来参与的:


(1)浓缩储存胆汁:正常的胆汁是由肝脏持续分泌的,每天约800-1200ml,这些胆汁由胆管进入胆囊,胆囊可将大量胆汁浓缩5到10倍而储存于大约50ml容量的胆囊内。

(2)排出胆汁:当人体进食时,在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调解下,通过胆囊平滑肌收缩和oddis括约肌松弛,有规律将胆汁的排放入十二指肠内。进入肠道内的胆汁就开始起作用了:一是直接乳化脂肪;二是清除毒素及其代谢产物;三是抑制肠内致病菌生长繁殖和内毒素形成;四是刺激肠道蠕动;五是中和胃酸。

由上面二点,我们就能够很清楚了,胆囊通过胆汁浓缩与规律排放浓缩后高浓度的胆汁,让胆汁发挥作用。

2、如果胆囊不好了呢?自然上述的五大功能,不但无法很好起作用,而且会引起系列后果,那就是:

(1)、脂肪乳化不充分,导致病人消化不良,出现腹泻症状。

(2)、毒素清除不彻底,导致人体中毒,引起病腹痛、腹胀、恶心等不适。

(3)、肠道致病细菌大量繁殖生长,直接引起胃肠炎表现,如逆行到胆管,则导致胆管炎症及继发胆管结石形成。可出现腹痛、发热与尿黄、眼黄表现。


(4)、肠道蠕动不好,病人进食后出现腹胀不适。

(5)、胃酸中和不好,高浓度胃酸直接损伤肠道,导致肠炎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

除上述情况外,胆囊不好还会导致十二指肠括约肌功能异常、胃肠神经反射与内分泌异常,进而引进一系列的变化。

3、如何检查发现我们的胆囊好不好?

从上面我们很清楚,胆囊好不好,主要是看它的收缩功能如何?如果收缩正常,自然功能好。检查方法也简单,就是超声检查:空腹时如果胆囊正常体积大小;而进食脂肪餐后,呈现排出胆汁后缩小明显的胆囊。则说明胆囊功能正常。


普外科李家大夫


首先胆囊主要的作用是储存和排泄胆汁的,而长期不良饮食及细菌感染导致胆囊出现病变,胆囊病变中最常见的就是胆囊炎和胆囊结石,而胆囊炎服用药物可以被治愈,到胆囊结石需要根据结石大小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


下边马医生为大家解答一下这两种疾病出现后会有哪些感觉?

1、胆囊炎,胆囊炎有急慢性两种,急性胆囊炎起病急,而且会出现中上腹部或右上腹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而且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好发于进食油腻食物和夜间。而慢性胆囊炎会出现上腹部不适、厌油腻及饱胀感,右上腹部有轻微压痛感。

2、胆囊结石,这种病变主要是炎症刺激所导致的,胆囊结石表现为右上腹剧烈疼痛,多在进食大量油腻性食物后,还会出现中上腹或右上腹闷胀不适,嗳气,黄疸、发热等症状。


所以对于一些腹痛的症状很多人以为是胃病,其实是胆囊疾病,所以及时做腹部B超,及时治疗。关注我,为大家解答更多健康知识,谢谢!


全科马医生


胆就是指咱们的胆囊,它是消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虽然个子小了些,但却是维持消化功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浓缩、储存胆汁,还能在有消化需求的时候将胆汁排入肠道,以参与脂肪物质的消化。

当胆囊出现问题时,其常见症状如下:

首先是疼痛,它是胆囊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但由于病因不同,疼痛性质也有所区别,比如胆囊结石及其所诱发的急性胆囊炎多以突然发作的右上腹绞痛、剧痛为主,且疼痛可放射至右肩部或右肩胛下角;再比如慢性胆囊炎,则是以右上腹隐痛、钝痛为主,偶尔可放射至右肩胛下区域,且疼痛多在进食油腻后加重。

其次是黄疸,它的诱发原因较多,比如结石压迫或炎症累及胆总管等等,究其根本则在于胆管阻塞所导致的胆汁排出障碍,部分较严重的患者可能还会伴有发热、寒战等症状;

第三则是消化不良,胆囊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它负责将浓缩、储存的胆汁排入肠道参与消化,当胆囊出现问题时,可能会影响到胆汁的排泄,而胆汁如果不能参与消化,那么便会影响食物中脂类物质的消化分解,进而造成各种消化系统症状,比如恶心、腹胀、便秘或泄泻等等。

如果胆不好,建议您少吃油腻食品,以免消化负担过大导致病情加重,另外,您最好能先去医院确诊一下病因,以便于针对性治疗。



综合内科张医生


有些患者表现有比较明显的症状,在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不明显,病情会进一步发展,表现为背部放射痛、发热,发热持续时间较长,不能消退,呈稽留热,在胆囊出现化脓、坏疽的时候会有高热。

还有些患者出现胆泥进入胆总管诱发黄疸,这种黄疸呈波动性,炎症消退后会减退,运气比较差的患者进入胆总管的结石可以诱发胰腺炎,表现为左上腹疼痛并进一步表现有明显的腹胀,但这些症状均在手术以后能够缓解。

以上是胆囊不好的人会出现的一些症状表现,这些介绍仅供参考。因个人不是医生,避免有误。谢谢阅读。
农夫老岳/2019.10.19.


农夫老岳


众所周知,胆的主要作用就是储存胆汁,胆汁由肝细胞不断分泌,一部分经肝管进入十二指肠,一部分储存在胆囊里,在需要的时候,通过胆的收缩和舒张运动,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参与饮食物的消化过程。“胆不好”这个概念非常含混不清,上述过程中的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能够成为“胆不好”。

比如,胆囊中的胆汁其主要成分是胆盐,胆盐主要参与脂肪的乳化和分解过程,可以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并且它对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也有一定作用。如果胆汁的储存或者分泌不足,将导致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出现障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也会出现问题,引起长期的腹胀,拉肚子或者大便干结难下的症状。

胆囊炎主要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胆囊炎的发作经常伴随有胆结石的身影,主要以剧烈的上腹部疼痛、甚至绞痛为主要表现,有时可向肩部或肩胛下角放射,伴随右肋胁痛,甚至痛彻肩背。慢性胆囊炎则有较为持续的上腹部疼痛,伴随有恶心、嗳气、腹胀、呕逆等消化不良表现,病程较长,常常由不适宜的饮食而诱发。

胆道寄生虫(蛔虫)多见于儿童,以阵发性的上腹痛为主要表现,多有顶钻样的感受,严重时可出现胆汁淤积性黄疸。当然也有其他类型的寄生虫感染,症状略有差异,比如肝吸虫。胆结石依据结石大小可引起中上腹或右上腹的闷胀不适,厌食油腻食物等症状,甚至出现胆绞痛,诱发胆囊炎急性发作。胆囊息肉或者肿瘤等对胆汁的排泄和胆及胆管的机械或理化刺激,都可以引起相应的症状。

本期答主:王泽,医学硕士

欢迎关注生命召集令,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