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两宽,各自生欢”是什么意思?

陳名芳


“一别两宽,各自生欢”,这应该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吧。现实生活里,根本就做不到。无论曾经是相恋的两个人,还是婚姻里过不下去的两个人,到了分手的那一天,最多也只有一人“宽”,最多也只有一个人“生欢”。无论是谈恋爱分手,还是婚姻里离婚,都是一个双败的下场,哪里会有“一别两宽,各自生欢”。即使有一个人从这个婚姻里让另一个人净身出户,看似赢得了一切,其实那是多么无奈的结果呀。



我曾经听一位离了婚的女士眉飞色舞的描述自己离婚后的快乐时光,她就是那个让对方净身出户的女士,对方每个月也给孩子很多的抚养费。所以,这位女士常常出去旅游,向我们叙述旅途中的那些美好。我们身边一些年轻人很羡慕她活得潇洒。但其实,那真是她想要的日子吗?就算喜欢旅游,当然也希望有一位相处起来很舒服的伴侣,她没有这么一个人陪着她,只能是孤单的旅程。

她嘴里总说喜欢一个人,我们仔细想想,哪里有喜欢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呢,那是因为找不到舒舒服服在一起的另一个人,那都是很无奈的选择。
所以,能够好好的在一起,还是不要“一别两宽,各自生欢”。尤其是在阖家团圆的那个时刻,自己的家里冷冷清清,很让人萌生心酸的感觉。


立春abc


“一别两宽,各自生欢。”这句话,还有一种更形象的表达方式叫:鸟离开笼子的那一瞬间,鸟获得了自由,笼子也终于被成全。

有很多时候,两个彼此不合适的人拴在一起,恰是彼此的煎熬。彼此不合适的时候,再相爱也是徒劳。就像很多年前的谢娜和刘烨。

那年,是他们在一起的第六个年头,五年多了,在最后关头,他们分手了。

相恋了6年, 他们一起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 困难的日子,他们一起挺了过来; 分离的日子,他们一起等了过来; 流言漫天的日子,他们一起熬了过来。

但就在最后关头,他们还是分手了,因为这一路,煎熬太多。她为了他,通宵不睡地陪他打游戏,他却连她什么时候在身旁睡着了都不知道。在生活的琐碎里,他们渐渐把所有温情都消磨掉了,剩下的是指责埋怨甚至争吵。这样的日子,也该分开了。

分开后,谢娜很快成了娱乐界的一姐,也难怪,现在再也不用陪男人通宵了,时间重新变成自己的了,一姐是早晚的事。

刘烨在分手后也突然地成熟了,戏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很快,爬到了影帝的位置。

然而,他们终究不可能了。

谢娜在不久后邂逅了张杰,也就到这时候,谢娜才知道,爱情本来是甜的,可以甜到蜜里。

何炅说:实在不明白,两个天天在一起的人怎么会有这么多话说。其实,何炅不知道的还多着呢,他们不仅有说不完的甜言蜜语,还有数不清的浪漫。


相比和刘烨在一起时的谢娜,所有人都觉得现在和张杰一起的谢娜才是真正的“太阳女神”。

她是在离开刘烨后重新找到自我的,她也是在离开刘烨后认识了“真正的幸福”。如今的谢娜,是两个双胞胎女儿的妈妈,一家四口的甜蜜,羡煞无数人。


而刘烨,也在谢娜离开后三年,携手安娜,过上了神仙眷侣的生活,如今他们生育了一双儿女,其乐融融。

谢娜和刘烨,大概就是“一别两宽,各自生欢”的最典型代表吧。这世界所有的所谓一别后两宽,有时候,并不是因为后来遇到的人更好了,而多半是因为:一别后,懂了爱,所以,余生便更懂得珍惜,继而生欢!


记者李满


文章和马伊俐宣布离婚了,通过微博,两人正式声明。文章说:吾爱伊琍,同行半路,一别两宽,余生漫漫,依然亲情守候。马伊俐说:你我深爱过,努力过,彼此成就过。此情有憾,然无对错。往后,各生欢喜。

两人的微博

两人微博相隔2分钟,两段话里各抽出一句精华组合起来就是:一别两宽,各生欢喜!是不是感觉文采斐然,其实这可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其实这“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八个字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敦煌出土的唐代《放妻书》。

这两人还真是挺有文化的,将经典一分为二,一人一句。到离婚还不忘秀上一段文采。我都开始怀疑是不是在给华为手机打广告呢?

放妻书

在1900年,敦煌莫高窟出土一批唐代文献,研究后发现其中有12份的“放妻书”,也就是离婚文书,并且多数都是唐代的。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这些“放妻书”就会感觉到唐宋时期对于离婚的态度,并不像现在那样的水火不相容,更多的是商议如何好聚好散。

敦煌壁画

让我们先来全文欣赏一下这份离婚文书:

盖说夫妇之缘,恩深义重,论谈共被之因,结誓幽远。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怨家,故来相对。妻则一言十口,夫则反目生嫌,似稻鼠相憎,如狼羊一处。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裙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从文中可以看到,离婚的原因也很像现代人,无非就是妻子的“一言十口”,丈夫的“反目生嫌”。妻子也并非一定是搬弄是非之人,大多数也不过就是婆婆妈妈、唠唠叨叨,但日子一久难免两人生出怨念,嫌弃彼此。渐渐疏远的两人心意不和,不如就此好聚好散,最后丈夫还祝愿妻子能够再找良家,也别相互记恨,这才体现出那句“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周礼

我们今天就具体了解一下唐代婚姻中的和离制度。其实早在《周礼》中便有关于婚姻和离的制度记载。唐代的《唐律疏议》更表明了唐代婚姻制度中合理制度的确立。这种离婚形式在这份《放妻书》中表现得尤为明确。

离婚作为婚姻制度的一个方面,在中国社会的长期发展与演进中,也形成一整套完备的规章制度。按照程序划分基本上就是:自为离婚和判决离婚两种;根据原因划分就是:男方专权出妻、强制分离的义绝、双方合意的和离以及其他符合规定的离婚原因。

夫妻本恩爱却又和离

而和离作为一种离婚形式,早在《周礼·地官·媒氏》中记载:“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宋郑锷注云:“民有夫妻反目,至于仳离,已判而去,书之于版,记其合理之由也。”这种不问原因,只需要男女双方合议分离即可离婚的情况,虽然与以后的和离表达的意思还不完全成系统,但任然不失为和离的滥觞,可以算做和离的起源了。

现存最早关于和离的法律条文记载于《唐律疏议》卷14《户婚律》“诸犯义绝者离之”条的后一款规定:“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疏议》对其阐释说:“若夫妻不相安谐,谓彼此情不相得,两愿离者,不坐。”

就法律条文本身看,这种离婚制度有两个特点:第一,不论是“和”还是“两愿”,都意味着夫妻双方态度一致,也就是现代婚姻法中的“合意”的表述。由此可见,起码在形式上,和离与出妻、义绝有着本质的区别。

且行且珍惜,别随便结婚啊

第二,“和离”“两愿离”的条件是“夫妻不相安谐”、“彼此情不相得”,其实就是由于夫妻双方出现了感情方面的原因。单从法律条文而言,唐律还颇有现代法律中“破裂注意”的色彩和“无因离婚”的表征。总之,唐代这种重视双方意愿,给与适度自由的离婚立法,不仅在当时是积极的和绝无仅有的,就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二十世纪,也人人不为落后过时。

单从法律条文并不能反映全部离婚制度的本质,更何况在非常重视宗法制度的唐代社会,个人的感情必须服从家族的利益。加上唐律中规定的属于男方专权离婚的出妻和属于官方强制离婚的义绝的条文和制度,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和离制度的真正贯彻与实施。但并不等于说以夫妻感情方面的原因的和离是一纸空文。在《唐语林》《太平广记》李都记在了张不疑与李逢年因感情不和而离婚的案例。

万恶的封建社会,白居易曾经就因母亲的原因错失初恋

虽然法律有关于和离的规定,但是和世纪案例还是会有差距。在古代毕竟社会制度还是男女不平等的,由此而派生出的以男尊女卑为两性关系基本特征的立法,在婚姻问题上就没有赋予女性和男性同样的权力和地位。

比如表现在男方可以专权的出妻,从根本上排除了女方的离婚请求权。《唐律疏议》卷14《户婚律》“诸犯义绝者离之”条的又一款规定:“即妻妾擅自去者,徒二年;因而改嫁者,加二等。”由此可以看出,妻妾只能在丈夫同意下离去,不能有和男性一样的主动权。所以虽然说有和离的法律规定但是主动权还是在男性手中。大家是否还记的去年大火的电视剧《知否》,里面盛纮吓唬盛家主母王若弗要休了她。

盛怂怂的霸气

在这些从唐朝到宋代放妻书中可以看出当时婚姻中的问题,不过在其离婚用语、离婚形式、离婚原因、再嫁和赡养费的等,都体现出了那个时代的特征。

第一, 就是离婚的原因。“二心不同,难归一意”、“今已不和”、“二人意隔,大少不安”等等用语。也符合《唐律疏议》规定的“不相安谐”“情不相得”的条件。而且也都提到了“选聘高官之主”的祝愿,体现出了“和”的基本精神。

第二, 就离婚形式而言,“一别两宽,各生欢喜”等用语,不但说明了离婚是出于自愿的,并无逼迫。而且妻子也并没有犯该被休妻的过错。(比如无子、口舌等)

第三, 在这放妻书基本都称作“放妻书”、“夫妻相别书”等,而且由两家尊长签署,并有邻人见证,还要呈请州县官司发给公牍证明。也为妻子日后改嫁提供了证明。

权力还是掌握在男性手里

唐代的婚姻中关于和离制度不仅在法律条文中规定了,而且在社会实际生活中也有案例。这一方面反映了法律制度在唐代实际生活中的执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发展中各方面制度都在不断的完善。

唐代婚姻中的和离制度虽然不能和现在法律中的协议离婚完全等同,但是其积极和进步的意义仍然是巨大的,对后世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从唐代开始直到清代,和离都被载入法律条文中,说明他的意义还是符合社会潮流的发展。

不过婚姻不是儿戏,希望各位且行且珍惜吧。真的不行也一定要“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一伸手就是风口浪尖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这句话出自唐代的一封《放妻书》,原文是这样的:

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之夫妇。若结缘不合,怨家,故来相对……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美妇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这份《放妻书》的大致意思是这样的:两人自愿离婚,从此你走你的独木桥,我走我的阳关道。此后不要再去计较两人婚姻里曾经的是是非非,也祝愿双方在未来能够找到各自的幸福。

按照最近的文章马伊琍离婚微博来看,两人应该是属于商议后离婚,并决定不再计较两人婚姻中的糟心事,放双方自由,从此分道扬镳,过自己的日子。虽不再有爱情,但亲情仍自。他们会负责自己的人生,努力过好每一天,同时也祝福对方在未来过的更好。

这句话在我看来,其实真的是挺...难做到的。我见过的有些夫妻,要么在抱怨吵闹中过完一生,要么在冷暴力中读过。两者的共同之处可能在于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于是宁愿这么得过且过。当然也有觉得离婚代价太大,工作太忙,青春不再,凑活一下,以及因为父母等原因。对此我能理解但是觉得挺无语。能放对方一条出路就放对方一条出路不好吗?就算是离婚需要付赡养费和财产分配会...比较头痛,但是总比天天头痛好吧?一边挣扎于这种日子,一边抱怨自己婚姻的不如意,感觉真的特别讽刺。而且这种烦躁的婚姻生活会导致各种问题,像是身上带有戾气,说话阴阳怪气,花心,乱花钱,精神压力大,以及把孩子当成出气筒等。倒不如一拍两散,给自己和伴侣以及孩子一条出路。


柳岸葵拾


芸芸众生在滚滚红尘中相遇,相知,相恋,相爱,那是一种缘,但缘去缘从,总有遗憾发生,当不能两情相悦,相守共白头,有人随缘而去,那也得“一别两宽,各自生欢”,方是分手的最佳境界。

“一别两宽,各自生欢”是什么意思?


首先来看原文:“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为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冤家,故来相对;即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美扫峨眉,巧呈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据考证这是一份敦煌山洞出土的唐朝人“放妻协议”,即离婚协议。


有书君读出这份离婚协议有三层意思:


一是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有缘人才能成为夫妻;


二是道出了夫妻不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缘尽后分手的必要性;


三是夫妻分手后宜好聚好散,祝愿各自过上美好生活。


“一别两宽,各自生欢”是这份离婚协议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意思是夫妻分手是对两人的松绑,分离后两人的人生之路将更为宽广,两人都可以再次踏上人生的新征程,寻找自己的诗与远方。


书写此份离婚协议的唐朝男子无疑为离婚夫妻做了好榜样。


现代生活中,也不乏其人,9月13日王菲与李亚鹏离婚,王菲发表离婚声明“这一世夫妻缘尽至此,我还好,你也保重”。


李亚鹏则称:“我要的是一个家庭,你却注定是一个传奇。怀念十年中所有的美好时光。爱你如初,很遗憾。放手是我唯一所能为你做的。希望你现在是快乐的,我的高中女生……


两人离婚后,真正做到“一别两宽,各自生欢”,他们能一起为嫣然过生日,一起参加嫣然基金会的活动,两人都不缺席女儿的成长历程。甚至在王菲和谢霆锋复合之时,李亚鹏真诚祝福孩儿妈。



李亚鹏和王菲为“一别两宽,各自生欢”做了最好的注解!


然而离婚后好聚好散的夫妻却成了稀有物种,大多数人都难以超然事外:黄毅清与黄奕互怼,恩爱夫妻成陌路;贾静雯跟孙志浩互撕,闹上法庭成笑料;孙楠和买红妹互批,针锋相对互相揭短;特别是王宝强和马蓉对薄公堂,反目成仇……让人唏嘘不已。


有书君希望这些离婚的夫妻能从这份敦煌山洞出土的唐朝人“放妻协议”得到启示,做到放下,释怀,真心祝愿彼此“一别两宽,各自生欢”。


人生就像坐上一列前行的火车,爱情路上走走停停,中途难免有人下车,诚心祈祷“一别两宽,各自生欢”,分手自兹去,前程成坦途。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解怨释结,更莫相憎.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分手之后,天地更宽,各自欢欢喜喜过各自的生活。心中所有的怨恨和纠结都释然了,也不互相憎恨对方,唯祝你我安好


可是——

一别两宽 真的就各生欢喜吗?

爱情里最好的心态就是:我的一切付出都是一场心甘情愿,我对此绝口不提。

你若投桃报李,我会十分感激。

你若无动于衷,我也不灰心丧气。

直到有一天我不愿再这般爱你,那就让我们,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如题,一别两宽 真的就各生欢喜了吗? 当你确信自己真的放弃你坚持很久的感情了 是什么感觉?……


依稀还记得一句话:祝你在我看不到的地方越过越难过,那我呢,我就不要想起你。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好聚好散?

那我偏不。

我不是神,我也有七情六欲,

我也有嫉妒羡慕。

我做不到祝福你和另一个女孩,也接受不了你可以牵手,拥抱,接吻,甚至做$不是和我。

我要在你看得到的地方熠熠生辉。

你要为我难过,然后颓废一辈子下去。

我很恶毒吧。


你是不是庆幸早一步离开了我呢。

不管怎样,我的开心第一。

你,就最好一辈子难过下去,不许你开心。

后来我才发现,其实我是希望你开心的。

希望你比和我在一起的时候还要开心一千倍,一万倍。

也希望有人懂你突如其来的低头不语,也小心翼翼守护你的小孩子气。

希望你永远高高在上,熠熠生辉。

让你难过的,都该死。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我过得怎么样都无所谓了。

只要你开心啊,我总不会太难过的。

反正人生总不能一直都这么难捱下去吧。

祝你幸福,

哪怕给你幸福的那个人早已不是我。




·····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知道可不可以点一下关注呢

谢谢你啦,

陌生人

希望以后我们不会是陌生人,


感情LOVE大赏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意思是但愿与你一别离你我都有宽阔敞亮的人生,各有各自的开心快乐事。

出自敦煌出土文物“放妻协议”,”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这份“放妻协议”却给后人展示了历史上真实的一幕:妇女地位极高,夫妻之间提倡“好合好散”。

简单的解释,就是丈夫说:如果我们结合在一起是错误,不如痛快地分手来得超脱,希望你重整山河再攀高枝,也胜过两人看不顺眼互相挤兑。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什么意思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意思是但愿与你一别离你我都有宽阔敞亮的人生,各有各自的开心快乐事。

出自敦煌出土文物“放妻协议”,”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这份“放妻协议”却给后人展示了历史上真实的一幕:妇女地位极高,夫妻之间提倡“好合好散”。

简单的解释,就是丈夫说:如果我们结合在一起是错误,不如痛快地分手来得超脱,希望你重整山河再攀高枝,也胜过两人看不顺眼互相挤兑。

扩展资料:

从这份协议书中我们不难看出,这的确是一份类似于我们今天的离婚协议,但这份协议的内容也只单单说了夫妻离婚的原因:感情不和。于是请来双亲父母和亲戚朋友,做此见证,好聚好散,最后,男方还不忘给妻子一些美好的祝愿。

从这份协议书中并没有看到男尊女卑的一面,看到的反而是男女平等,改嫁似乎也是很正常的现象。这样一份“放妻协议”也许在今天看来,人们都还很羡慕,男方有如此的宽宏胸襟,女方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在封建社会里,人们也能如此的和平分手真是令人感到惊奇。

“古代的‘放妻’现象很正常,看到的一些‘放妻协议’有可能是当时作为范文保留下来的,并不是当时哪一家真的要离婚而拟的‘放妻协议’。”这种协议有点像我们今天的应用文,它只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大家都会照这样的固定模式去写。

像这种“放妻协议”看上去双方都比较和谐,也似乎挺合理的,但是,这也只是表面上的,至于当事人的心情怎样谁也不好说。保留协议书的也不一定就是当事人,很有可能是当时的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保留下来的。


是落落吖


上天缘分注定,两人走到一起。

前世今生来世,始配你我夫妻。

……

结缘既生不和,大家都不快乐。

两心不能想通,继续才是大错。


互相已成羁绊,长久定会反目。

既然事已如此,不如相忘江湖。


与你最后相拥,从此海阔天空。

人生自己做主,各自寻找幸福。


愿你离开之后,能够重整山河。

桃面秀发峨眉,窈窕身姿婀娜。


再攀富贵高枝,婚姻和和美美。

将你捧在手心,郎情妾意相随。


你我经管匆匆,切莫相恨相怨。

岁月从此两边,各生欢喜心宽。


“一别两宽,各自生欢”(各生欢喜)出自敦煌出土文物“放妻协议”(离婚协议),以上权且当是胡乱翻译。原文内容大致如下:

“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之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怨家,故来相对……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美妇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原文也不是特别难懂。据推测,这份“离婚协议”属于唐朝,但不确定,因为“协议”上并无年月记载,也许是来自更早的朝代。

有一种爱叫放手,有一种分手叫彼此祝福……。

原来这些都是古人们玩剩下的。当然这份“协议”不能代表过去所有朝代都这样。但我们真的误会古人了,一说到保守就说谁谁封建,读了这份“协议”,你还这样认为吗?

希望静水的回答能帮助到你,祝好!


契茶书舍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唐·“放妻协议”(离婚协议)


题主所引用的那句话的原始存根就是上面这句话了。

既然是离婚协议书中提出来的,那么,要理解这两句话就得从离婚后的角度去理解才更合适。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的看法,若觉不妥,还望指教!

一别两宽――“别”即为分别,分开之意。“宽”就是宽阔、宽心之意。这里的“宽”就是与“窄”相对了,也就是彼此都自由了,天地也宽阔了,心情也放松了。从古至今,我们对爱情婚姻的誓言都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一旦婚姻爱情走到了尽头,那么,与其彼此心生怨恨彼此捆绑折磨,还不如放开彼此。如此,彼此的人生路也就更宽阔了。

各生欢喜――这句是对上一句的补充。有了“一别两宽”作前提,那么“各自欢喜”就理所当然了。放过了旧恨,那么再寻新欢已是必然了。这里的“欢喜”既可以理解为心情欢快高兴,也隐含着“另寻新欢再结新喜”之意思。

婚姻里,实在是无法调和了,彼此间已然势如水火形同陌路了。那么,与其以婚姻之名捆绑在一起,还不如“一别两宽,各生欢喜”。这时候的放开彼此,也是成全彼此。但愿这个世间少些别离,而多些始终!


指间行走


在绍兴沈园一块巨石上刻有“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佳句,刻骨三分地道出唐婉与陆游的生死之恋。一个“情”字演绎多少如泣如诉的凄美爱情故事……。

但真正的生死之恋又能有几人?

对绝大多数人来讲,那只是一种意境。

正如纳兰性德所语:人生若之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海不会枯的,石不易烂的。所以这世间能有多少不变的生死情?

各种变故、各种难言……中,情感发酵、褪色使人们顾不了当初的誓言。

说什么天长地久、海枯石烂,都抵不过一句好聚好散。

其实一定程度上讲,好聚好散是一种格局。

不论怎么说,当初是因情而走到一起,如今不论谁的错,大不必咬得双方一嘴狗毛,打得天昏地暗,一地鸡毛。

当一段感情结束,划上句号时,彼此给对方一个祝福吧!

当然,做到如此格局实属不易。但你一味出气,给对方一个狗血喷头,把对方弄得不堪,是说明你当初的眼光问题还是人品问题?

台湾艺人李宗盛有一句话倒说的有点模样:

我们的爱若是痛苦的,愿你我没有白白受苦。

这种烂事娱乐圈多。尤以国内的娱乐圈更甚。

说以上闲言,并非想给国内的娱乐圈洗白。各位勿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