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南斯拉夫到底有多强大,它凭什么会被称作“巴尔干之虎”?

云石君


南斯拉夫人民军的‘’巴尔干之虎‘’称号不是北约起的,而是华约给起的名称。

二战期间,南斯拉夫人民军凭借强悍的战斗力自己解放了自己:当然,苏军的一路追杀纳粹德军对南共还是有所帮助的!战后,斯大林未经过南斯拉夫协商,擅自同意了瓜分的里雅斯特的方案,损害了南斯拉夫的国家利益;苏联又对南斯拉夫、保加利亚成立联邦的方案非常反感;最为严重的是,南斯拉夫共产党援助希腊共产党——斯大林已经与丘吉尔达成协议:希腊成为英国的势力范围!

于是,苏联在1948年的共产党情报局会议上通过决议指责、开除了南斯拉夫!

同时,苏联情报机构策反南斯拉夫人民军高级将领、高层领导人的‘’健康力量‘’推翻铁托——他们被南斯拉夫情报机构逮捕;苏联派遣特工人员暗杀铁托,阴谋被南斯拉夫情报局破获;图穷匕首现:苏联在48小时内撤离了所有援助南斯拉夫的专家!

苏联动员了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制造边境摩擦:苏军也陈兵十几万在南斯拉夫边境,随时准备进攻——这些边境挑衅事件从1950年的937起上升到了1952年的2390起。苏联为了“解决”南斯拉夫问题,它在匈牙利、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组织了3支国际行动队,保加利亚和匈牙利还成立了培训南斯拉夫特工人员的专门学校——华约的前身可是与南斯拉夫差点就不死不休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华约与南斯拉夫的冲突是以‘’千‘’来计算的!

南斯拉夫政府紧急动员了23万人民军赶赴边境,它也紧急约见西方大使们,通报了苏联、南斯拉夫的分裂事实!美国、英国等国为了防止苏联灭亡南斯拉夫带来的政治冲击、军事压力,立即谴责苏联的行为,并且向苏联提供了巨额军事援助、经济援助,先进的英美武器让南斯拉夫人民军对苏联及其伙伴国形成了技术优势!

而南斯拉夫人民军的战斗力举世公认:它独立抵抗纳粹德军的壮举让苏联军队也避忌三分,况且,它还有强大的预备役力量:正规军60万、边防部队86万、预备役上百万,苏联想征服这样的国家……

双方僵持了几年,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台,他积极改善了与南斯拉夫的关系——华约成立之后再也没有找南斯拉夫的麻烦——南斯拉夫的自治社会主义经济蓬勃发展,小日子过的比苏联还要好!鉴于它的军力、装备、国际政治地位的因素,东欧各国逐渐叫出‘’巴尔干猛虎‘’的称号了。


熊style


前南斯拉夫,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却在不到50年里,发展的相当出色。全称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45年建国,1992年宣布解体。前南斯拉夫曾经有很多赞誉:“巴尔干之虎”、“社会主义阵营里最富有国家”、“不结盟运动领袖”、“欧洲最强陆军之一”、“东欧巴西”,代表了这个国家曾经取得的成就。

前南斯拉夫还有一个名字叫“第二南斯拉夫”,因为它起源于南斯拉夫王国(被称作“第一南斯拉夫”)。地理上,巴尔干半岛西面亚得里亚海,东部是黑海,南部是地中海,历来是各大势力争夺的焦点。历史上,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曾经在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控制之下,沙皇俄国的势力也有插足。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奥斯曼被肢解,沙俄被列宁革命,巴尔干半岛抓住了机会。以同是“斯拉夫人”为号召,北马其顿、克罗地亚、波黑、塞尔维亚、黑山、斯洛文尼亚等6个国家合并成南斯拉夫王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德国、意大利占领,南斯拉夫王国灭亡。铁托领导南斯拉夫游击队,进行了四年抗战,并与1945年建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国家由6个共和国和两个自治省组成。1948年,铁托受不了斯大林的压迫,南联盟与苏联断交,南联盟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只用了10到20年时间,南联盟的发展跟西欧差不多,超过了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南联盟发展有多突出?

经济富裕、工业化程度很高。上世纪60-70年代,我们还是困难时期,人家南联盟居民电视机基本全国普及,每三个人就有一辆车(相当于家家都有车)。跟当时西欧的英法德相比,也毫不逊色。

军事实力相当雄厚。2000多万人口的南联盟,拥有100万大军,加上将近两百万的预备役,军备也属于世界先进行列,妥妥的全球前十,号称“欧洲最强之一”。以它的人口、面积和实力,就是巴尔干半岛的小霸王。因此,冷战时期,南联盟可以既不鸟苏联,也不惧美国。

南联盟的一直是体育强国。南联盟的足球、排球、篮球、水球四大球均有很强实力,尤其是足球,不但盛产有实力的球员,还出现了很多享誉世界的教练,与阿根廷、巴西这些强国,均有一战之力,素有“东欧巴西”之称。

让南联盟大出风头的是,冷战时期的“不结盟运动”。那个时候,南联盟就是不结盟运动的代言人之一。不结盟运动当时有110多个国家参与,包括了世界上一多半人口和国家。想想看,南联盟当时的国际影响力和号召力有大吧,德意日至今也只有羡慕的份。

就这么一个牛气哄哄的国家,跟着苏联前后脚,说倒就倒了。原因嘛,南联盟解体和苏联解体没什么两样。他们本身都是由国家联邦组成,多民族、多信仰、各地区发展不均衡,这种国家结构相当不稳定。


尔朱少帅


2003年这个南斯拉夫也步了苏联的后尘,《塞黑宪章》表示小南彻底从地图上消失了,它没有挂在外族入侵的手上,挂在了自己人瓜分自己这个坑里面。



斯拉夫民族最早是起源于俄罗斯乌克兰附近,在中世纪南迁到巴尔干半岛,这支南迁的部队被称为南斯拉夫。





经过一系列若干的历史,在两次巴尔干战争后,南斯拉夫民族跟犹太人一样也想建立一个自己的统一的国家。


这个国家在一战中昙花一现,然后二战一来南斯拉夫就分崩离析了,被匈牙利和保加利亚使劲瓜分它的领土。





然后南斯拉夫的救世主来了,出生于克罗地亚的铁托受共产主义感召,带领人民解放军屡战屡胜。


在老大哥苏联的提携下,出现了统一的民族共和国,随后在铁托的领导下南斯拉夫一路开挂。





首先是战后20年里,南斯拉夫飞一样完成了工业化建设,人均GDP居然排到了老大哥苏联前面,成为了当时社会主义国的土豪。


南斯拉夫的福利政策丝毫不差瑞典丹麦,铁托时代就有了免费教育和医疗,养老保障也没落下,这水平实打实的追上了发达国家。





拿数据说话,当时他们国内100万军队,800万外国游客,平均1.8户1台电视机,36%的有车一族。


这指标放在今天那也是实力可见,这样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才有了“巴尔干之虎”一称。


这归功于铁托的领导才能,即使在50年代跟苏联的关系破裂,南斯拉夫也没有走向绝境。


铁托坚决不肯走斯大林路线,不做附属国,南斯拉夫直接被踢出共产主义国际。


铁托转向寻求跟西方国家的缓和关系,并跟印度和埃及等国发起不结盟运动,在世界的两极冷战中试图走第三条道路。





在49到59年的短短十年里,凭借西方国家的经济和技术援助,南斯拉夫建立了一套符合自己国情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东欧国家里逐渐成为了富起来的一员,南斯拉夫也成为了当时的第三世界的领导者。



作为一个东欧的小国,南斯拉夫几乎是凭借着铁托一己之力,强硬的手腕和极高的个人威望,在美苏冷战的前沿地带中夹缝求生。



然而铁托的去世再也没能给这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续命,南斯拉夫民族不断受到西方的“民族化”浪潮的侵蚀,克罗地亚、黑山等国不断寻求独立和发生冲突。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信仰,最终导致了这个联盟国家的瓦解,南斯拉夫国家短暂的一生就此终结,不禁令人唏嘘。


虎历


这里我从各个层面来分析一下南斯拉夫的强大之处。


军事上,南斯拉夫充分利用境内多山地形不利于现代化机械部队兵力发挥的特点,积极训练发展灵活流动、速战速决的游击战。说到游击战,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伟大的军事家老毛就是打游击战的行家。他的理论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正是凭借着神奇的游击战,二战时南斯拉夫硬是把一往无前的纳粹德国打得无可奈何,成为欧洲仅有的二个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德国法西斯赶出去的国家之一(另一个是苏联)。

从1941年7月在全国举行反法西斯武装起义到1945年将德国法西斯驱逐出境,4年时间里南共领导的8万游击队逐渐发展、壮大为一支拥有35万正规军、45万地方民兵的强大武装力量。南斯拉夫长期牵制着轴心国60多万精锐部队,先后歼敌逾98万人,而南斯拉夫军民也付出了近170万人死亡(占当时全国人口11%)的巨大民族牺牲。

南斯拉夫军事力量在铁托时代达到顶峰,得以傲视整个欧洲,乃至于放眼全球也是排名靠前的强大军队。南斯拉夫陆军人数最多时(1974年)有60万之众,另有200万预备役人员,配置6个军团,装备1100多辆坦克、超过1300辆各式装甲车,以及105毫米口径以上重炮1000余门、火箭炮160门、4个防空导弹团和11个高炮团。南斯拉夫陆军经过80年代的军事体制改革后,到90年代初都一直被公认为“欧洲最强地面力量之一”。


南斯拉夫海空军实力同样不俗——铁托时代的南斯拉夫空军拥有3.2万官兵、400多架固定翼飞机和200架直升机,其中国产索科系列攻击机就有160多架,还有80架米-8直升机。南斯拉夫空军主力战机为米格-21,从上世纪80年代末南斯拉夫开始国产多用途战机。1987年南斯拉夫又购入16架苏制米格-29战机。南斯拉夫海军也十分了得,鼎盛时期拥有1万官兵(其中海军陆战队约900人)和近80艘各型舰船,而且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初步具备了潜艇国产建造能力。

当然强大的国防力量与铁托时代南斯拉夫的经济繁荣是分不开的。


经济上,二战后,在联邦德国、法国和英国相继快速崛起重新成为经济强国的同时,南斯拉夫结合本国国情,也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截止到70年代,短短20年时间,南斯拉夫就迅速实现了高度工业化,国民经济随之快速发展,人均GDP也神奇的超过了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比苏联还富有。

最能显示南斯拉夫的富有是,在70年代就有36%的南斯拉夫人拥有汽车。如果把每个家庭按3个人头算的话,那就意味着在南斯拉夫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辆车。这是个多么恐怖的概念呢?就是即便是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今天也没有实现每个家庭均有一部车,可见当年的南斯拉夫经济之发达。更牛逼的是,到80、90年代电视机在中国都算是奢侈品,当时几乎一个县城都没几个人家有1台电视机。

但是南斯拉夫在60年代,电视机的普及率就超过了50%,平均1.8个家庭就拥有1台电视机,国民富裕程度可见一斑。


夏目历史君


我来回答a: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老牌的列强奥匈帝国被打的直接崩溃肢解成众多小的国家,而奥匈帝国内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联合组成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正式定名南斯拉夫王国。这是欧洲历史上首次出现南斯拉夫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由众多地区拼凑而成,文化、民族和宗教异常复杂。

1941年纳粹德国侵略并南斯拉夫,而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共产党与纳粹德军展开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战争,在1945年初迫使德军撤出南斯拉夫,这也是整个欧洲被德军占领的国家中,唯一一个通过自己国内的反德军部队打败德军并解放全国的,随后在铁托的领导下建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

南斯拉夫军队通过与德军的长时间的交火锻炼出来一只战术素养高超的军队,南斯拉夫人民军18万人的部队当中,有超过10万人是属于志愿军。另外还设立了南斯拉夫"边防军"作为辅助部队。

南斯拉夫被称为“巴尔干之虎”,是因为南斯拉夫人民军拥有完整的陆海空三军编制,全盛时期曾经为世界第四大作战部队。南斯拉夫人民军最辉煌的时候陆军有60万大军(另有200万预备役人员),并装备1100多辆坦克其中T-72和M-84约520辆、600辆自行反坦克炮、超过1300辆各式装甲车,以及105毫米口径以上重炮1000余门、82毫米和120毫米迫击炮8000多门、火箭炮160门、各型反坦克导弹、4个萨姆防空导弹团(和11个高炮团(5000多门不同口径高炮)。是当时欧洲一股不可忽视的作战力量。

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南斯拉夫人民军仍被公认为“欧洲最强地面力量之一”。百万大军对欧洲虎视眈眈。


历史SHOW


南斯拉夫当时在东欧是仅次于苏联的存在,在巴尔干半岛可是第一,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土人口都处于前列,所以被称为巴尔干之虎。

一,政治

在约瑟普·布罗兹·铁托的领导下,南斯拉夫的解放主要靠自己,其他东欧国家解放靠的是苏联,所以在政治上比其他东欧国家处于天然的自主地位,并不被苏联控制,其他国家则在政治上依附苏联。所以铁托敢于跟斯大林叫板,被斯大林踢出华约。

二,经济

在约瑟普·布罗兹·铁托的领导下,南斯拉夫的经济迅速发展。因为在政治上独立性所以南斯拉夫能够自主的制定经济政策。1947年到1978年南斯拉夫的社会产品每年平均增长6.2%,工业产量平均每年增长7%以上,1980年是东欧第二大经济体。其他东欧国家的经济虽然在前期发展迅速,但后期弊端显露,因为苏联及经互会的限制,无法消除弊端,经济在后期陷入停滞。

三,军事

南斯拉夫在二战中组建了较为强大的游击队,主要依靠游击队的力量解放,有较好的军事基础。1952年南斯拉夫就有50万人,苏南决裂后,南斯拉夫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在加上美国的援助,在东欧亦是仅次于苏联的存在。其他国家因为有苏联驻军,受苏联保护,军事力量不强。

四,领土人口

南斯拉夫的领土在巴尔干半岛是最大,达25.5万平方千米,人口在巴尔干半岛是最多,达2300万人。拥有较好的战争潜力与综合国力。

因为南斯拉夫在政治,经济,军事有优势,是仅次于苏联的存在,所以被称为巴尔干之虎。


船长趣谈


世界共运史好像有这么一个规律,当共产党在台上执政的时候,整个国家都不曾分裂独立。当共产党下台后,国家就面临着分裂和独立了。苏联、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等都是如此。

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这些共产党执政的国家都有一个强有力的领袖群体,有一个最高统帅是铁腕人物,有一个具有号召力和凝聚力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当年苏联的斯大林,南斯拉夫的铁托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南斯拉夫位于东南欧的巴尔干地区,如今已经分裂成好几个国家了。像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黑山等等,都是当年南斯拉夫的一部分。

二战时期,南斯拉夫出了一个铁托,领导着南斯拉夫游击队和解放军与德国军队干,与南斯拉夫政府军国民阵线干,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战后,铁托又带领南斯拉夫人民,同帝国主义干,同苏联修正主义干,得到了广大南斯拉夫人民的尊重。南斯拉夫的经济发展也突飞猛进。

可惜,铁托病逝后,他的接班人没有前任治国理政的雄才大略,再加上东欧巨变,南斯拉夫共和国终于瓦解分裂独立了!



一风2008


南斯拉夫所在的巴尔干地区,一直是不同民族、宗教、文化和政治势力博弈的不安之地,被称为“火药桶”一点也不为过。

一战中奥匈帝国的失败和分裂为南斯拉夫的形成提供了土壤,1918年,黑山并入塞尔维亚。接着,以塞尔维亚为主,与周边的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联合组成新的王国,次年更名为南斯拉夫王国。同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一战中的失败为新成立的南斯拉夫王国提供了喘息和发展的空间。1929年,马其顿并入南斯拉夫。

由于巴尔干地区并无大国,南斯拉夫在这里有很重要的地位。全胜时的南斯拉夫包含6个共和国(现在多分出了科索沃地区),面积25.58万平方公里,人口1991年有2300万人,其中塞尔维亚族为主体民族。这面积与人口与巴尔干地区的另一大国希腊相比,占据绝对优势。希腊面积仅有13万平方公里,2016年的人口也仅有1075万。单以体量来看,南斯拉夫在小国林立的巴尔干地区优势明显。

但是说南斯拉夫强盛,也是不准确的。自成立之初,国内一直被各种问题困扰。因为民族、文化、宗教组成较为杂乱,同时这里也是各种政治力量博弈的地方,南斯拉夫始终很难形成一种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这也是导致南斯拉夫最终分裂的根本原因。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南斯拉夫逐解体,境内各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

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有一种全国上下统一的民族或文化认同感极为重要。身为华夏后裔,对中华文化倍感自豪,同时,我们更应该维护和发扬中华文化。


校园小天地


南斯拉夫当年被称为“巴尔干之虎”,要感谢一个风云人物铁托,他一手建立了南欧最强大的国家——南斯拉夫,实力在当时中东欧各国中位居第一。但铁托创立了南斯拉夫,也毁灭了南斯拉夫。

铁托之后所以可以建立这个强大的国家,是因为南斯拉夫在二战中几乎完全独立自主的将纳粹国家军队赶出南斯拉夫,甫一建立就是一个完全民族独立和拥有强悍实力的国家。南联邦没有成为苏联的卫星国,而是选择了一条独力自主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到1980年代时南联邦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均国民收入高达2300美元,在1970年代南斯拉夫的汽车保有率就已经高达36%,电视机普及率超过50%,由于十分开放,每年的旅游人数超过800万。达到这样发达的程度,令当时很多第三世界国家艳羡不已。

而巴尔干之虎的称号则是对其军事实力的赞誉,最高峰时期南联邦拥有60万军队,其军事实力当时高居欧洲第四强,拥有1100多辆坦克,600多辆反坦克自行炮,1300辆各型装甲车,各种火炮上万门,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南陆军仍被视为“欧洲最强地面武装力量”之一,以至于北约轰炸南联盟时,都将部队部署在南陆军的高炮射程之外;海军实力也不俗,最高峰拥有1万名官兵和80艘各型舰艇,还拥有自主生产的潜艇;空军拥有3.2万人,400多家固定翼飞机和200多架直升机,国产攻击机就有160架。而且军工自己能力很强,几乎可以生产当时其三军所需的所有装备,如M84坦克,M56高射炮,军工产业创汇甚至一度是其旅游产业的2倍。

而且南斯拉夫当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中坚力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不结盟运动就是铁托和纳赛尔、尼赫鲁等人组织起来的,对美苏两极格局起到很大的缓冲作用,对世界多极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是国际舞台上一支较有影响力的力量。

南斯拉夫的强大归功于铁托,南斯拉夫的覆灭,也归咎于铁托,他没有处理好南斯拉夫复杂的民族问题,导致其去世十年后南联邦就被欧美肢解成了七个国家,让人不禁唏嘘感叹。


标枪毒刺


历史长河里,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欧洲天主教、新教文明,俄罗斯东正教文明,以及西亚伊斯兰文明三大势力的逐鹿场。地处三大势力的夹缝中心,且巴尔干半岛本身的地缘实力不足,难以整合出一个强大的本土势力与其它三方劲敌对抗。在夹缝中的巴尔干半岛只有自身整合为一体,成为一支有实力的区域性势力,才能谋取最大的利益,在三大势力博弈中,有施展纵横之术的空间,左右逢源。

而这支区域性势力终于在20世纪出现了,它就是南斯拉夫。

一战后,奥匈帝国瓦解,1918年,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联合组成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定名南斯拉夫王国。虽然,巴尔干半岛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但是其内部山地纵横,区域分散,没有一个强大到可以压制四方的中心势力。而南斯拉夫本身就是由众多地区拼凑而成,文化、民族和宗教异常复杂,就如同一锅大杂烩。这样的国家,要维持稳定,是一件大难题,更何况还影响了欧洲,甚至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在铁托的领导下,南斯拉夫成为了巴尔干半岛上的区域大国,有“巴尔干之虎”的美誉。

在外部虎狼环伺,内部四分五裂的局势下,南斯拉夫却实现了崛起,摆脱了长期受到外来凌虐、战乱不堪的宿命。

那么,为什么是南斯拉夫改写了巴尔干的命运呢?云石君将做具体分析。

首先,来看当时近东的地缘政治格局。

19世纪, 巴尔干半岛还在日趋衰落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下,不过,也仅仅是全力扑在伊斯坦布尔一隅,无力于巴尔干半岛其它部分的统治,这为巴尔干本土势力崛起提供了战略空间

与此同时,民族主义兴起、传播,1878年,巴尔干半岛中部占相对优势的塞尔维亚民族在俄国的协助下获得完全的独立,1882年成立王国。

此阶段,东正教系统的沙皇俄国,以及天主教系统的奥匈帝国,也处在混乱之中,实力不济。沙俄在两次工业革命中都被西欧国家甩在了身后,再加上,1853年,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惨败,国力损失很大。在崛起后的普鲁士压制,以及内部严重的民族矛盾之下,奥匈帝国也是摇摇欲坠。

三大势力都自顾不暇,塞尔维亚便趁机发展壮大。而西欧的英法,为了维持近东的均势制衡,遏制三大势力,有意扶持塞尔维亚。因英法与巴尔干半岛的地缘疏离关系,决定了他们不能直接占领巴尔干半岛,只能通过地中海战略通道,来加强对巴尔干的影响力 。有英法撑腰,塞尔维亚腰杆也直了,还有能力挖奥斯曼土耳其的墙角。

而一战后,作为协约国成员的塞尔维亚又抓住了千载难逢的良机,获得了不错的战争红利。一战后,奥匈帝国消失,奥斯曼帝国国力大衰,基本无力打巴尔干半岛的主意。而俄罗斯在战争中损失惨重,新生的苏俄红色政权更是受到西方细节的围追堵截,内忧外患,自顾不暇。

对于塞尔维亚来说,真是千载良机,乘胜追击下,巴尔干半岛上多个地区被塞尔维亚收入囊中,南斯拉夫王国顺势成立,地盘大了,看上去有一个看上去总算有了区域性大国的样子。

不过,这毕竟是华而不实的。

巴尔干半岛内部四分五裂的地缘结构,难以有效实现政治整合;同时巴尔干半岛地缘实力有限,本土文明并不强势,被伊斯兰、东正教、天主教三大主流文明同化成为了主调,民族众多,民众信仰不统一,语言多样,人文结构错综复杂。怎一个乱字了得。

虽然,塞尔维亚民族是主要的统治族群,但其并没有绝对压倒其它民族和势力的优势,不足以形成主体性。

南斯拉夫四分五裂的地缘结构和高度撕裂的人文结构,决定了南斯拉夫王国自诞生之日起,就和分裂相伴。

那如何才能避免分裂呢?显然,在政治和文明体系上,主体民族融合、同化边缘民族是上策。

不过,前文也提到,作为主体民族的东正教系的塞尔维亚,相较于其他民族和势力只有微弱的优势,没有个九牛二虎震慑之力,其他民族和势力又怎能甘愿臣服于塞尔维亚。况且,塞尔维亚有来自东正教系统俄国的支撑,其他的族群也会找到强势的外部势力做支撑,如果非要硬来,内乱就不可避免,那么南斯拉夫也就会打回未曾统一时的原形,仍然继续其沦为列强的逐鹿场的宿命。

既然同化行不通,那就只能靠鼓吹“南斯拉夫”族系的认同感,来增强各民族间的团结统一。

虽然,巴尔干半岛上的族群关系错综复杂,但是,从族群起源上,都可以追溯到南部斯拉夫人族系。通过族系认同,来弱化民族、宗教、语言、地缘的矛盾,看上去是一条不错的纽带,于是,有了南斯拉夫王国的成立。

不过,这个纽带看上去很美好,实际上一点也不结实。在现实激烈的民族、宗教、语言、地缘矛盾之下,谁还会有心思去想到那几千年前遥远时代的“祖宗们”,毕竟过去是用来追忆的,把握现在才最重要,从务实的角度来看,谁让他们日子好过,谁就是祖宗。

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无论把“南斯拉夫”族系吹得像花儿一样,可是那也只是一朵看不见摸不着的花儿。在民族存亡,国家发展大计上,虚无缥缈的血脉联系太单薄,太无力。

虽然,一战后,南斯拉夫有了希望,不过,分裂因子就像是粉碎机一样,使得希望呈现出碎片化。

随着纳粹德国的崛起,巴尔干半岛又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还要强大的威胁。二战爆发后,南斯拉夫王国身陷内忧外患。1941年,纳粹德国横扫南斯拉夫,宣布塞尔维亚被占领土,在克罗地亚人和波斯尼亚人聚居区建立傀儡政权克罗地亚独立国,南斯拉夫其余领土为德国盟友瓜分。

在南斯拉夫共产党及其领袖铁托的领导下,抵抗组织利用巴尔干半岛多山的地貌,跟德军及伪政府大打游击战,逐渐发展壮大起来。1945年,在铁托领导下,战后重建南斯拉夫联邦,1946年,更名为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

虽然,南斯拉夫得以重生,但是,内部地缘结构分裂、人文结构撕裂依然存在。而且,二战后,近东乃至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发生巨变,美苏争霸拉开序幕,巴尔干,成为二者争霸的一个焦点,南斯拉夫面临着严重的外部威胁。

在巨大的内忧外患下,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该如何应对?

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下一节继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211章。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收看全部云石君地缘政治系列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