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筆下那個錢多到扔不完的喜寶,卻總自嘆可憐

“我一直希望得到很多愛,如果沒有愛,很多錢也是好的。”最近才知道這句話出自亦舒筆下的《喜寶》。

喜寶是一名劍橋的法律系高材生,在一次坐飛機時認識了富家女勖聰慧,聰慧邀請喜寶參加家宴,有意撮合她和哥哥勖聰恕,結果喜寶為了學費和生活卻成為了聰慧的爸爸勖存姿的情人。

亦舒筆下那個錢多到扔不完的喜寶,卻總自嘆可憐

在書裡,幾乎每個男人都愛喜寶。有人為了她要放棄榮華富貴私奔,有人為了她發瘋住進療養院,更有甚者為了她賠上了性命。看到這,忍不住感嘆:實在太瑪麗蘇了!

撇開書,我想來談談“喜寶”的人物形象。

明人不說暗話,我非常不喜歡喜寶,儘管在男人的眼裡她既聰明又美麗,還帶著幾分上流社會已經亡佚的率真。

可在我看來,喜寶太作也太貪了,披著只想被愛的外殼,卻掩飾不了拜金的內核。

亦舒筆下那個錢多到扔不完的喜寶,卻總自嘆可憐

包養喜寶的勖存姿曾這樣說她:“你恨我,你也恨你自己。一切為了錢,你覺得骯髒,你替自己不值,你常拿聰慧出來做比較,你恨命運,你恨得太多,因為你美麗聰明向上,但是你沒有機會,你出賣青春換取我給你機會,但是你的聰慧不能容忍我給你的恥辱,於是你恨這個世界。”

勖存姿真是把喜寶的矛盾、掙扎概括得太全太細了,“替自己不值”中有種被命運玩弄的意味,彷彿她是一個在命運激流中溺水的人,只能迫不得已地去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

喜寶自稱是個可憐的女人,有了聰明和美貌卻沒有機會,之後有了機會和錢卻沒有愛,她的空虛就像是個無底洞,怎麼填也填不滿。但我一點也不同情或者惋惜她,我始終覺得她的人生並非是命運,而是自己的選擇。


亦舒筆下那個錢多到扔不完的喜寶,卻總自嘆可憐

喜寶不該是個真正意義上需要去痛苦的人。

她似乎一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實則卻根本拎不清或者說想要的太多。如果想要錢,那麼心安理得做好富商的情婦就可以;如果想要愛,那麼勇敢去追求愛就可以;如果想要簡單的快樂,那麼心甘情願做一個平凡人就可以。可是,她既不願平平庸庸地在辦公室裡打字,又覺得錦衣玉食的情婦生活傷自尊,想要愛卻總要求對方先愛她。

直到最後,喜寶繼承了勖存姿的鉅額遺產,錢多到即使每天到銀行換十個銀幣,一個個扔到海里也扔不完,她也依舊沉浸在一種悲壯的情緒中,為得不到真愛而自憐自嘆。

其實,能不能得到愛,人本身才是關鍵不是嗎?

亦舒筆下那個錢多到扔不完的喜寶,卻總自嘆可憐

很喜歡一句話:“愛讓每個被愛的人無可豁免地也要去愛。”

或許,喜寶的悲源自於她她聰明也太美麗了,於是有了不甘。反觀現實,大部分女性的悲卻是因為既不那麼聰明也不那麼美麗。

無論如何,愛或錢,一個人立志要得到,總會得到的。

努力去生活才是最正確的選擇,不要用任何理由作繭自縛,有些痛苦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圖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