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淮西二十四将,最后被他杀掉的有哪些人?

醉墨客


朱元璋二十五岁时,投身到郭子兴的红巾军,但当时的红巾军内部矛盾重重。朱元璋对这些未成大业就在争权夺利的行为感到很厌烦,于是他亲自去招募新兵,并且精挑细选出二十四人,作为自己的心腹。朱元璋带着这人,远赴定远作战,这可视为他独立打天下的开始,而这二十四人,史称为中“淮西二十四将”。

这些将领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大部分人活到了明朝建立,成为开国功臣,但朱元璋过桥抽板,他们的命运颇令人唏嘘,有些病死,有些被杀死,有些善终。

非“正常”死亡的将领

一、徐达

徐达是与朱元璋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他文武双全,对朱元璋忠心耿耿,可媲韩信,明朝建立后,官拜右丞相、魏国公,位极人臣。1385年,朱元璋明知徐达有背疽病,不能吃鹅肉,朱元璋却赐以蒸鹅,徐达不得不吃,发病而亡,享年53岁。



二、费聚

费聚的最大功劳是平定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被封为平凉侯。胡惟庸密谋造反时,拉费聚入水,事情暴露之后,费聚被朱元璋处死,诛灭九族。享年67岁。



三、耿再成

1362年,耿再成奉朱元璋之命,攻取处州。处州的苗人降将李祐之、贺仁德叛变,耿再成被杀死,没有活到明朝建立。朱元璋登基后,追封他为高阳郡公,配享太庙。



四、耿炳文

耿炳文是最了解朱元璋的武将,他坚守军事要地长兴十年,功劳巨大,被封为长兴侯。耿炳文封侯后,猜到朱元璋可能会杀功臣,他为人低调,尽量不谈朝廷之事,不参与朝廷党派之事,独来独往,巧妙地躲过朱元璋的毒手。

但朱元璋死后,一向不参与朝廷事务和党派之争的耿炳文,在皇位之争的“靖难之役”中,他选择支持皇帝朱允炆,讨伐朱棣。后朱棣打败朱允炆,成功夺位。耿炳文深知朱棣不会放过自己,于1403年在家中自杀。享年70岁。



五、唐胜宗

唐胜宗十八岁便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所谓英雄出少年,他勇猛无比,谋略过人,明朝建立后被封为延安侯,食禄千五百石,1390年因参与胡惟庸谋反案被杀,享年55岁。



六、花云、陆仲亨、常遇春

花云长得高大魁伟,英勇善战,因为脸长得黑而被大家称为“黑将军”。1360年,陈友谅攻陷太平,花云拒不投降,被乱箭射死。享年41岁。



("黑将军"花云:淮西二十四将中唯一一个战死的人)

陆仲亨,文武双全,在消灭陈友谅、张士诚,平定广东、湖南等战役中有大功,被封为吉安侯。1390年因胡惟庸谋反案被朱元璋诛杀,享年54岁。



常遇春,因为参加渡江战役,威猛地平定陈友谅之战,被封为荥阳侯。1390年,因为胡惟庸案被杀,享年40岁。



七、陈桓、谢成、李新、周德兴

陈桓、谢成因战功分别被封为普定侯、永平侯,但因为参与了蓝玉案,都被杀。

周德兴是朱元璋的同乡,从小一起长大,朱元璋常常称之为兄,因战功被封江夏侯。他倒不是被朱元璋杀死的,他的死是因为儿子。1392年,他的九子周骥色胆包天,与宫中宫女淫乱,周德兴受到牵连被杀。

李新,曾参与平定陈友谅、张士诚等战争,因负责孝陵有关事宜有功,1382年被封为崇山侯。1395年,因贪污罪被诛杀。



其它的得以“善终”的将领。 

一、汤和

汤和与朱元璋是同乡,因功封中山侯,改封信国公。汤和是朱元璋唯一没有起过杀心的功臣。1389年汤和告老还乡,1394年病死。



二、吴良、吴桢

吴良,因成功坚守江阴十年,屡挫张士诚,成为朱元璋的东南屏障,被封为江阴侯。1381年病死于青州。

吴桢是吴良的弟弟,深通水战兵法,因功封靖海将军、靖海侯。1379年病死。   

三、陈德、顾时

陈德,因参加长兴守卫战、鄱阳湖之战,后跟随徐达北伐,被封为临江侯。1377年,陈德告老还乡,翌年病死。

顾时因功被封为大都督同知、济宁侯。1379年,顾时病死。   

四、华云龙、张赫常

华云龙,参与平定陈友谅、张士诚的战争,后又追随徐达北伐,因功封淮安侯。后巡边云州、协守北平,1374年死于回返京师途中。

张赫常追随常遇春、徐达征战,建国后主要在福建、辽东为官,从事抗击倭寇及开辟海上航道的事务,很久之后才被封为航海侯。1390年,张赫病死。   

五、胡海、张龙、郭兴、郭英

胡海,参与消灭张士诚之战,又破湖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1384年被封为东川侯。后告老还乡,1393年病死。

张龙,曾参与消灭陈友谅、张士诚之战,又参与北伐、西征及平定云南战役,1385年因功封凤翔侯。后告老还乡,1397年病死。

郭兴,曾参与攻灭陈友谅、张士诚,北伐西征、平定四川等战役,因功封巩昌侯。后巡视北疆,1384年病死。

郭英,他是郭兴的弟弟,长期宿卫朱元璋,曾参加攻灭陈友谅、张士诚,北伐中原、平定云南等战役,1384年封武定侯。郭英忠诚谨慎,加以为朱元璋宁妃之弟,故深受恩宠。因参与讨伐朱棣,“靖难之役”后被罢官,1403年病死。

六、张铨

张铨,参与消灭陈友谅、张士诚之战,又参与北伐、征伐明夏及平定云南战役,1390年封永定侯,之后的事迹,史料中没有记载。  


我就是竹韵


淮西二十四将,是朱元璋决定单干时的原班人马,不是其发小就是死党,大明王朝说是这二十四人打下的一点都不为过。这二十四人从濠州奔赴定远,开始了他们血雨腥风的征战岁月,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淮西二十四将中,有11人是病死的,有4人是战死的,有7人被朱元璋杀死的,有2人死因不明。现将淮西二十四将分别介绍如下:

魏国公徐达(追封中山王)

主要功绩:在鄱阳湖战役中大败陈友谅,先后攻取淮东、平江,之后剿灭张士诚;在消灭各路起义军后,与常遇春挥师北伐,灭亡元朝。此后屡次出征,消灭北元势力。大明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六王之首。

最终结局:1385年,徐达病逝,享年53岁。被追封为中山王,朱元璋赐葬阴山且配享太庙与肖像功臣庙。

信国公汤和(追封东瓯王)

主要功绩:跟随朱元璋屡破元军,镇守常州时多次击败张士诚。又在浙江东部击败方国珍,在福州俘获占据延平的陈友定,随徐达征讨山西、甘肃、宁夏等地。巡视海防设立卫所,功不可没。

最终结局:1389年,汤和告老还乡,朱元璋赐府邸于凤阳。1395年,汤和因病去世,享年69岁,被追封为东瓯王。

江阴侯吴良(追封江国公)

主要功绩:吴良是海国公吴祯之兄,镇守江阴十余载,作为朱元璋的东南屏障抵御张士诚的进攻,使朱元璋可全力西征。后辅助邓愈征讨广西蛮族,平定粤西地区。

最终结局:1381年,吴良在青州病逝,享年58岁。追赠光禄大夫、上柱国、江国公,赐葬钟山。

(吴良)

靖海侯吴桢(追封海国公)

主要功绩:跟随哥哥吴良等大将南征北伐,吴桢深谙水战兵法,被封为靖海将军及靖海侯,曾在流球大败倭寇。

最终结局:1379年,吴桢在南京病逝,享年51岁。追赠光禄大夫、左柱国,追封为海国公,赐葬钟山。

东丘郡候花云(为追封爵位)

主要功绩: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擒获怀远敌将,又攻克全椒、缪家寨等。在滁州之战中大放异彩,在和州战役中擒获敌军数百。后攻克太平城和集庆,在常州、常熟战役中擒获敌兵万余。属于朱元璋少有的猛将。

最终结局:在太平城与陈友谅大战三昼夜,城破后被乱箭射死,终年39岁。朱元璋称吴王后,追封花云为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祭祀。

(吴桢)

临江侯陈德(追封杞国公,后除爵)

主要功绩:曾率军支援长兴战,随常遇春大败李伯升,随徐达讨伐北元,随傅友德南征明夏,随冯胜北伐。

最终结局:1378年,陈德在凤阳去世,被追封为杞国公。在1390年,被牵连进胡惟庸大案党,爵位被除。

济宁侯顾时(追封滕国公,后除爵)

主要功绩: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参与了剿灭张士诚的战争。后随徐达讨伐元朝,随傅友德征伐明夏,随李文忠征伐北元,战功卓越。

最终结局:1379年,顾时去世,享年46岁。被追封为滕国公,赐葬钟山。1390年,顾时牵扯到胡惟庸大案,其子顾敬被杀,爵位被除。

(费聚)

平凉候费聚(后被除爵)

主要功绩:早年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先后随明军平定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等割据势力。后又随军平定云南,讨平蛮族叛乱,并镇守西南等地。

最终结局:1390年,费聚因参与胡惟庸案而被杀,爵位被除。

高阳郡公耿再成(追封泗国公)

主要功绩:跟随朱元璋大败元军,攻克处州后留守。

最终结局:1362年,处州的苗将发生叛乱,耿再成被叛军所杀。朱元璋为其立庙,并追封耿再成为高阳郡公。1370年,配享太庙,加赠泗国公。

(耿再成)

管军总管耿君用

主要功绩:跟随朱元璋渡江救援宜兴时,在与张士诚交锋中力战而死。

最终结局:早年战死,职位由其子耿炳文继承。

延安候唐胜宗(后被除爵)

主要功绩:唐胜宗在早年归附朱元璋后,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后因擅驰驿骑,被降职为指挥。

最终结局:1390年,唐胜宗牵扯到胡惟庸大案而被杀,爵位被除。

(唐胜宗)

吉安候陆仲亨(后被除爵)

主要功绩: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战功卓著。在歼灭陈友谅的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此后又在广东、湖南屡立战功,之后又平定蛮族叛乱。

最终结局:1390年,陆仲亨和唐胜宗因胡惟庸案入狱后被赦,又因此案而被杀,爵位被除。

淮安候华云龙

主要功绩:率众归附朱元璋,参与了平定陈友谅、张士诚的所有战争。后随徐达北伐北元,又于云州边境大破元军,为大明边境安全作出了贡献。

最终结局:1374年,华云龙因被弹劾而召回京,在回京的途中去世,享年42岁。其子华中因涉谋杀李文忠而被贬,又牵扯胡惟庸案而被除爵位。

荥阳候郑遇春(后被除爵)

主要功绩:郑遇春是郑遇霖之弟。随朱元璋攻取了铁佛冈、三汊河、大柳等寨,立有战功。后参与平定陈友谅,随同傅友德平定云南。

最终结局:1390年,郑遇春因牵扯到胡惟庸案而被杀,爵位被除。

总管郑遇霖

主要功绩:郑遇霖随朱元璋攻取了铁佛冈、三汊河、大柳等寨,立有战功。后在渡江作战攻打芜湖时战死。

最终结局:1355年战死,享年23岁。

巩昌候郭兴(追封陕国公,后被除爵)

主要功绩:郭兴为武定侯郭英之兄,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在鄱阳湖水战时,朱元璋采用郭兴火攻建议,大破陈友谅。随徐达攻取中原,直捣奉元。后郭兴又攻伐蜀地,攻克汉州、成都,战功卓著。

最终结局:1384年,郭兴在南京去世,享年54岁。追赠陕国公,后因为牵扯到胡惟庸案被削除爵位。

武定侯郭英(追封营国公)

主要功绩:郭英与兄长郭兴从朱元璋起兵,负责警卫工作。后跟随朱元璋、徐达、常遇春攻打陈友谅、张士诚,平定中原、云南等地,身经百战。因妹妹是朱元璋宁妃而受到恩宠。

最终结局:郭英活到了朱棣朝,于1403年去世,享年67岁,被追赠为营国公。

(郭英)

东川候胡海

主要功绩:胡海归顺朱元璋后,击败贾鲁兵,攻克泗州、滁州,后渡江攻陷水寨,破陈野先军队,跟大军攻破集庆、镇江,击败元将谢国玺,跟随徐达攻下庐州。随从杨璟攻占湖南、广西,后与沐英攻破大理。

最终结局:1391年,胡海病逝,享年63岁。

凤翔候张龙

主要功绩:早年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有战功。曾与张士诚在交战中活捉彭元帅。之后进兵山东、河南,跟随徐达攻入沔州、兴元,招降守将刘思忠、并击退吴友仁。此后随李文忠进攻洮州,随傅友德征战云南,随冯胜出金山,招降纳哈出,最后辅佐蓝玉平定都匀。

最终结局:1397年,张龙病逝。其子张麟尚为朱元璋第八女福清公主的驸马。

(陈桓)

候陈桓(后被除爵)

主要功绩:跟随朱元璋平定张士诚、陈友谅,讨伐元朝,南征明夏的战争,为明朝的建立和疆域的统一作出了贡献。随傅友德南征云南,战功卓著,为明初对云南的开发和统治作出了一定贡献。

最终结局:1393年,陈桓被告发勾结蓝玉谋反而被杀,爵位被除。

永平侯谢成(后被除爵)

主要功绩:谢成投靠朱元璋以来,屡立战功。在与张士诚、陈友谅、徐寿辉、方国珍以及讨伐元朝的主要战役,谢成都有参加屡建军功,为明朝的建立作出了贡献,此后征战边陲,南征云南,平定叛乱,为明初的边疆安定和统一作出了贡献。

最终结局:1394年,因牵涉颖国公傅友德之事而被杀,爵位被除。

(谢成)

航海侯李新材

主要功绩:李新材虽朱元璋智取张家堡护寨武装,打下定远,收编私家武装,在明初立有战功。为明朝的海疆工作作出贡献。

最终结局:正常死亡。

恩国公张赫(为追封爵位)

主要功绩:张赫归附朱元璋后,屡立战功。主要战绩是与倭寇的较量,期间又开辟海运航道,督促海上运输事务。

最终结局:1390年,张赫病逝,享年66岁,被追封为恩国公。

(周德兴)

江夏候周德兴

主要功绩:周德兴跟随朱元璋,历经百战,建功无数。先平广西,后平明夏。此后又平云南、湖贵、四川等地蛮夷,在楚地练兵、兴建水利。后又在福建练兵、筑城,为明朝初期的海防作出了贡献。

最终结局:1392年,因其子周骥在宫中和宫女淫乱而被杀。

综上所述,淮西二十四将中,被朱元璋杀死的有费聚、唐胜宗、陆仲亨、郑遇春、陈桓、谢成及周德兴,共7人。


野史也是史


若论历史上得国最正者,当属朱元璋。若说谁救华夏文明于水火,非朱元璋莫属。5000年的历史中,对老百姓最好的皇帝,朱元璋若是第二,没人敢称第一。被后人抹的最黑的皇帝,除了朱元璋之外,再也找不到第二个皇帝。


朱元璋之所以被抹的面目全非,无非就是他杀的贪官太多,而这些贪官都是孔孟弟子。所谓兔死狐悲,那些活着的孔孟弟子,自然会对朱元璋极尽抹黑。其中,诛杀功臣就是其中的罪名之一,甚至还编出炮轰庆功楼子虚乌有的故事。

朱元璋在位期间,是杀了一些功臣,但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血流成河。这些功臣除少数冤死外,大多数是罪有应得。今天就以淮西24将为例,看看朱元璋究竟杀了多少功臣。

这些淮西功臣中徐达于1385年病故,汤和(1395年病故),吴良(1381年病故)吴桢(1379年病故),陈德(1378年病故),花云、顾时善、耿再成三位战死疆场。郭兴、胡海、张龙、张赫等都得善终。费聚、唐胜宗、陆仲亨、郑玉春、周德兴、陈桓、谢成因胡惟庸案、蓝玉案被诛杀。郭英、耿炳文则死于朱棣之手。

也就是说淮西24将中,有4人战死沙场,11人得到善终,7人被朱元璋杀掉,2人死于朱棣之手。与隋文帝、唐太宗相比,朱元璋做的也不是太出格。众所周知,开国功臣自认为天下是自己打下来的,难免滋生骄傲,贪图享乐。如果他们不能很好约束自己,就会祸害百姓、祸害社会。朱元璋杀的7个功臣中,有几个奉公守法,有几个不是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与其说朱元璋杀功臣,不如说是在为民除害。

就以蓝玉为例,他曾带兵远至贝尔加湖,大败北元,险些活捉元顺帝。就是这样一个能征惯战的将军,却居功自傲,不懂的一点做人之道。做起事来,飞扬跋扈,骄横不法。还私养义子三千人,并把这些人安插在军中担任要职。这些人只听蓝玉的话,不奉皇命。莫说朱元璋不能容他,换做任何一个皇帝,也不会坐视不理。

其实,对于那些奉公守法的功臣,朱元璋待他们很是不错的。汤和回归故里后,朱元璋还把他请到京城叙旧,又是加官又是封赏 。徐达有病时,朱元璋亲自派御医前去诊治(朱元璋赐蒸鹅之说,完全是后人杜撰的。现代医学已经证明,鹅肉不会对疮病构成任何威胁)。总之,淮西24将大部分得到了善终,只有极少数被杀,没有一个冤枉的不可能,但多数是罪有应得。


洛水清风


淮西二十四将的由来是因为前期跟着郭子兴的队伍起义,发现郭子兴的队伍良莠不齐,很多痞子兵,所以他只带领了这24人离开,因为这部分人大多来自淮西,故称“淮西二十四将”。

这二十四将分别是:

徐达、汤和、吴良、吴桢、花云、陈德

顾时、费聚、耿再成、耿君用、唐胜宗、陆仲亨

华云龙、郑遇春、郑遇霖、郭兴、郭英、胡海

张龙、陈桓、谢成、李新材、张赫、周德兴

其中被皇帝杀掉的有5人,分别是陆仲亨、郑遇春、陈桓、谢成、周德兴。

陆仲亨、郑遇春死于胡惟庸谋反一案,同时涉及的有费聚与唐胜宗,但他们两个只是被废掉爵位,并未赐死。

陈恒、谢成死于蓝玉一案,蓝玉被是朱元璋儿子的好友,本是朱元璋留这辅助儿子维持统治的,没想到儿子早死,为了巩固政权,尤其是蓝玉手中还手握兵权,故下令处死,而陈恒、谢成常常出入蓝玉的家,一并被株连。

周德兴则死得较为无辜,因为儿子周骥跟宫女淫乱,受到株连被杀。


爱汕美食


淮西二十四将是朱元璋早期(离开濠州前往定远之时)身边的重要人物,是他简拔出来的亲信中的亲信,包括徐达、汤和、吴良、吴桢、花云、陈德、顾时、费聚、耿再成、耿君用、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郑遇春、郑遇霖、郭兴、郭英、胡海、张龙、陈桓、谢成、李新材、张赫、周德兴。


其中被朱元璋杀掉的是这样一些人:费聚1390年,因为胡惟庸案连坐被杀;唐胜宗、陆仲亨、郑遇春也都是坐胡惟庸案被杀,时间均在1390年。陈桓在1393年,坐蓝玉案被杀。周德兴在1392年因为儿子周骥与宫女淫乱,周德兴受株连被杀。谢成在1394年,坐蓝玉案被杀。李新在1395年,因罪被诛杀。

徐达、汤和、吴良、吴桢、陈德、顾时、华云龙、郭兴、郭英、胡海、张龙、张赫都是自然死亡——徐达被朱元璋用蒸鹅毒死只是野史所载,可能性不大。

郑遇霖、耿再成、耿君用、花云都是在作战中阵亡。

这么看来,淮西二十四将中被朱元璋杀掉的是费聚、唐胜宗、陆仲亨、郑遇春、陈桓、周德兴、谢成、李新等8人。


谈古论金


公元1353年,朱元璋在皇觉寺做和尚都25岁了,云游了几年,也就混碗饭吃。儿时伙伴汤和给他写信邀请他参加郭子兴的起义军,这事朱元璋还犹豫了一阵子,朱元璋的和尚师兄趁机赶走他这个吃闲饭的,要告发他,迫不得已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汤和剧照)

朱元璋虽然得郭子兴的器重,但红巾军内部派系纷争太厉害,朱元璋决心建立自己的嫡系武装。他回到家乡募集军队,徐达、周德兴等儿时伙伴响应参加,拉起了700人的队伍,朱元璋就是这支队伍首领。1354年,有了少许人马的朱元璋想自己搞一块地盘壮大,准备在定远发展,于是在自己的招募老家士兵中挑选了徐达、汤和等作为自己这支队伍的中间力量,开始抢占地盘,这二十四人历史上称

“淮西二十四将”,是朱元璋起家的根本。具体名单如下:

徐达、汤和、吴良、吴桢、花云、陈德、顾时、费聚、耿再成、耿君用、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郑遇春、郑遇霖、郭兴、郭英、胡海、张龙、陈桓、谢成、李新材、张赫、周德兴。

淮西二十四将是一个地方性小集团,帮助朱元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朱元璋并不随意处置杀死自己的嫡系人马,也是有区别对待的。24将领中没有常遇春,常遇春1355年才加入朱元璋的队伍。(朱元璋剧照)

朱元璋杀死了24人中的那些嫡系将领?

一、徐达

徐达是朱元璋儿时伙伴,又是亲家,《明史》中记载他是病死于1385年。野史记载朱元璋毒死了他,称徐达病重不能吃鹅肉,朱元璋赐给他鹅肉吃,加重病情而死,不过不可以考证,后世多以民间流传而津津乐道,存疑,朱元璋杀死病重的徐达多不可信。

二、陈德

陈德先后跟随常遇春、徐达、傅友德、冯胜等南征北战,于1378年病死于凤阳。1390年胡惟庸案爆发,牵扯到他,爵位被削除。他不是朱元璋杀死的。(胡惟庸剧照,功臣因他而死的很多)

三、顾时。

他几乎参加了明朝所有大的战役,1370年封济宁侯,1379病死。1390年,胡惟庸案中他是胡惟庸案朋党之首,他的儿子被杀,削除爵位。

四、费聚。

费聚跟随朱元璋参加了平定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割据势力,1370年被封平凉侯。1390年,因胡惟庸案被杀。

五、唐胜宗。

唐胜宗也是早期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屡立战功,1370年封延安侯。朱元璋平定天下后对功臣严厉,他因罪被降职。1390年,因依附胡惟庸,被朱元璋诛杀。

六、陆仲亨。

跟随朱元璋讨伐陈友谅,平定广东,因功封吉安侯。1390年,他的家奴告发他和费聚、唐胜宗、赵庸等参与胡惟庸谋反案,被处死。

七、郑遇春

他跟随朱元璋参加了平定陈友谅之战,后随徐达平定山东、黄河以北的作战,也跟随付友德参加了平定云南一战,封荥阳侯。1390年坐胡惟庸案被处死。

八、郭兴。

郭兴在郭子仪病死后投朱元璋,他的妹妹嫁给了朱元璋,封巩昌侯,1384年病死。1390年因牵扯胡惟庸案爵位被削除,不过人都已经死了6年了。

九、陈桓

他参加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的割据势力,讨伐元朝、南征明夏,1384年封普定侯,封侯时间比较晚。1393年,牵连蓝玉案,意图谋反被杀。(蓝玉剧照,部分功臣因他而死)

十、谢成

参与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的战役,1379年封永定侯。1394年,牵扯蓝玉案余波被杀。

十一、周德兴。

周德兴是朱元璋的发小,1370年封江夏侯,朱元璋待他不错,他的儿子可以随意到朱元璋的后宫玩耍。他的儿子周骥绝对是一个坑爹的主,居然在朱元璋的后宫和宫女淫乱,1392年,父子被朱元璋处死。(周德兴像,被儿子坑死)

这十一人中,徐达之死存疑;陈德、顾时、郭兴都是死后夺爵位,并非朱元璋杀死;牵扯胡惟庸案处死四人;牵扯蓝玉案处死两人;被儿子坑爹的一位是周德兴。真正被杀的只有七位功臣,株连的亲属比较多,丧失了爵位和做官的资格,打击的面比较广。

其他十三位将领的处境如何?

一、因病去世或终老

1.华云龙,1374年;

2.吴桢,1379年;

3.吴良,1381年;

4.汤和,1385年;

5.张赫,1390年;

6.胡海,1391年;

7.张龙,1397年;

8.郭英,1403年。

二、战死。

1.1355年,郑遇霖战死芜湖;

2.1356年,耿君用战死在讨伐张士诚战役中,其子是耿炳文;

3.1360年,花云被陈友谅擒获处死,

4.1362年,耿再成被苗族叛将杀死;

三、情况不明:

李新材,应该是善终,如果牵扯大案肯定记录在案的。


穿越再现彼岸


淮西二十四将是指朱元璋脱离红巾军组织的大本营濠州,开始向外面自力更生时身边跟随的24个随从,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大明王朝的第一代功臣武将。有史可查的朱元璋一共杀了8位淮西二十四将领,分别是:顾时、费聚、唐胜宗、陆仲亨、郑遇春、陈桓、谢成、周德兴。

胡惟庸案被诛

胡惟庸因为把赏赐给功臣武将的犯官之女给了文官,被朱元璋发现,又得御史状告胡惟庸谋反私通倭寇,引发了洪武朝第一大案胡惟庸谋反案,前后株连了三万余人,其中淮西二十四将中顾时、费聚、唐胜宗、陆仲亨、郑遇春因为受牵连被杀。

蓝玉案被杀

蓝玉本是朱元璋留给太子的辅政大臣,朱标和蓝玉玩的非常好,结果朱标早死。朱元璋害怕主弱臣强,出现武将干政的局面,只能出手把蓝玉为首的武将集团给一锅端。淮西二十四将中陈桓、谢成因为受蓝玉案而株连被杀。

最后一位被儿子给坑了。受儿子周骥在宫中“调戏宫女”,给皇帝朱元璋戴“绿帽子”。朱元璋这肯定不能忍,周德兴被儿子“坑爹”受牵连被杀。


陆弃


淮西二十四将指的是朱元璋离开濠州奔赴定时带着身边的二十四人,大部分人活到了明朝建立。


其中徐达、汤和、吴良、吴桢、阵德、顾时、华云龙、郭兴、郭英、胡海、张龙、张赫等十二人善终。(大多病死)

耿再成、耿君用、花云、郑遇霖四人战死。

费聚、唐胜宗、陆仲享、郑遇春四人受胡惟庸案迁连被杀。

阵桓、谢成二人受蓝玉案迁连被杀。

李新材因罪被杀。

周德兴因子周骥与宫女淫乱被杀。

淮西二十四将一般是善终,可见朱元璋对于这帮当初帮自己打天下的哥们,大部分还是不错的的,除非是非要作死。


百花争艳只为你


朱元璋一个“乞丐”出身的开国皇帝,他得成功虽然离不开自己的后天努力,及独具魅力的领导能力。但同样朱元璋的成功也离不开那些一直跟随他打天下的那些功臣们,而这其中由以“淮西二十四将”的功劳最为突出。



这“淮西二十四将”分别为徐达、汤和、吴良、吴桢、花云、陈德、顾时、费聚、耿再成、耿君用、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郑遇春、郑遇霖、郭兴、郭英、胡海、张龙、陈桓、谢成、李新材、张赫、周德兴等24人。那么就如题主所问,这24人最后有几人是被朱元璋所杀的呢?他们最终的结局都是如何的呢?



正常死亡

  1. 徐达。1385年病逝于北平。死后朱元璋亲临葬礼,盛赞其“当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达”,将他列为开国第一功臣,并追封他为“中山王”,赐谥号“武宁”,赐三世王爵。而有传徐达乃是被朱元璋暗害而死,但个人认为不可信,如若朱元璋真有意置他于死地,他没必要在徐达死后给予他如此厚待。
  2. 汤和。1395年病逝于南京。死后被追封为东瓯王,赐谥号“襄武”。史评“益为恭慎”。
  3. 吴良。1381年病逝于青州,朱元璋辍朝三日。死后被追封为江国公,赐谥号“襄烈”。朱元璋评其“吴良,今之吴起也。”
  4. 吴桢。1379年因病去世,他乃是吴良之弟。死后被追封为海国公,赐谥号“襄毅”。
  5. 陈德。1378年因病去世,朱元璋停朝三日。死后被追封为杞国公,赐谥号“定襄”。史评“圭裳之锡固足酬功,而砺带之盟不克再世,亦可慨矣夫。”。死后,1390年因陷胡惟庸案,爵位被废除。
  6. 顾时。1379年因病去世,停朝二日。死后被追封为滕国公,赐谥号“襄靖”。史评“志气倜傥、勇于有为”。1390年,顾时被列为胡惟庸党朋之首,导致其子被杀,爵位亦被废。
  7. 华云龙。1374年因病死于从上都返京的途中。
  8. 郭兴。1384年因病去世,朱元璋辍朝三日,追封陕国公,赐谥号“宣武”。死后,在1390年因陷胡惟庸案被削爵。
  9. 郭英。1403年因病去世。死后追封营国公,赐谥号“威襄”。史评“其功业之隆、子孙之盛、富贵寿考、始终令节世为罕俪,人以比之郭汾阳云”。
  10. 胡海。1391年因病去世。
  11. 张龙。1397年因病去世。
  12. 张赫。1390年因病去世。死后追封为恩国公,赐谥号“庄简”。


战死沙场

  1. 花云。1360年太平之战因寡不敌众,花云被陈友谅所俘,至死不降并大骂道“贼非吾主敌,盍趣降!”,后被大怒的陈友谅乱箭射死。朱元璋收复太平后,追封他为“东丘郡侯”,并为他建了忠臣祠堂。
  2. 耿再成。1362年,处州苗人降将李祐之反叛,耿再成听闻立马率不到二十余人前往迎战,并怒斥到“贼奴!国家何负汝,乃反。”,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耿再成被杀。死后被朱元璋立苗祭祀,并追封高阳郡公。1370年进太庙,1377年加赠泗国公,赐谥号“武庄”。史评“从上渡江,多着劳绩”。
  3. 耿君用。1356年被张士诚偷袭而死。
  4. 郑遇霖。1355年在攻打芜湖时战死,其弟是荥阳侯郑遇春。
  5. 周德兴。1392年因其子周骥在宫中与宫女有染,周德兴也被牵连在内,被赐死。


获罪被杀

  1. 费聚。1390年因被陆仲亨的家奴封贴木举报与胡惟庸预谟造反,费聚被朱元璋赐死,并废除其世袭爵位。
  2. 唐胜宗。1390年因陷胡惟庸案被赐死,同时爵位被废除。后在次年,朱元璋疑杀错,就为其刊像立庙。
  3. 陆仲亨。1390年被家奴封贴木举报与胡惟庸、费聚等人预谟造反,被朱元璋赐死,剥夺世袭罔替的爵位。朱元璋曾言“此我初起时腹心股肱也”,不过最终陆仲亨还是死在权力争夺上。
  4. 郑遇春。1390年因陷胡惟庸案被赐死,爵位削除。史评“屡屡功绩,殊难备述”。
  5. 陈恒。1393年被人告发勾结蓝玉谋反,被赐死。
  6. 谢成。1394年因被牵连进颖国公一事,被赐死。


死因不详

  1. 李新材。去世时间不详,死因不详。

从以上的结局可以看出,淮西二十四将只有6位是被朱元璋赐死的,其中费聚、唐胜宗、陆仲亨、郑遇春等4人是因“胡惟庸案”被杀的,陈恒是“蓝玉案”被杀的,谢成则是被其子牵连而被杀。此外,有5人是战死沙场的,1人死因不明,其余12人全为病死。


澳古说历史


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开国功臣有不到30,历史的文章,历史学家,历史作者,每个人都每人的看法,我也看过历史史书,最早跟,朱元璋创业的,有乱世山,哥七个,老大,双钩大将,武殿章,年纪大,老二是胡大海,老三是汤河,老四是朱元璋,老五是,邓玉,老六是长胜将军,常遇春,老七是,小霸王,郭英,有刘伯温主盟,乱世上磕头,他们跟随朱元璋,打跑了蒙古人的统治,打败了刘福同,陈友亮,打败了很多反王,朱元璋取得政权以后,杀死了很多功臣,就连她的亲外甥,十王,李文忠都让他给杀了,历史上何其毒也,用白马翰,么在中山王徐达背上,中山王徐达,含恨而死,朱元璋,在要饭时,是他大哥,武殿章救了他,就他武术,扶养他成人,以后帮他创业,他哥哥在外地,搬兵求救尔回,朱元璋,命令武士,讲他大哥,武殿章,金瓜击顶,当时还有富有德,他的磕头老兄弟,郭英,也被朱元璋杀了,郭英是死在,庆功楼上,被炸药炸死了,开国功臣,活下来只有几个,胡大海,历史的福将,还有他的儿子,胡德济,为什么胡大海能活下来?刘伯温军师,告诉胡大海,庆功楼上,别离主,所以,胡大海,在楼上,跟朱元璋下来的,他们父子没死了,没死的,还有汤河,还有,朱元璋干儿子,沐英,没有事,因为他去了云南,离朱元璋太远,没有害死他,以后胡大海,父子,饱了艳王朱棣,朱棣南征,清君侧,扫除韩马两党,V开国忠臣报仇,以后,才有,燕王扫北,以后定都北京,开启了历史先河,永乐大帝,是一位明君,以后为开国功臣昭雪平反,深得民心,以后永乐大帝派,郑和下西洋,开学了,海上丝绸之路,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历史的人物,朱元璋,无论对错,他赶跑了大元, 蒙古人的统治,使人民过上安逸幸福的生活,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确的对待历史,不忘初心,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