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一次人生才完整,失敗了就瀟灑找工作

改革開放的初期十幾年,中國年輕人就業期望從事政府工作、民企工作、創辦企業的比例差不多是13:6:1。

隨著經濟政治的深入改革和社會的進步,現在年輕人就業期望從事政府工作、民企工作、創辦企業的比例差不多是4:5:1。

期望從事政府工作的比例下降,去民企工作的比例上升,但是上升比例增加最多的是企業創始人比例,尤其從李克強總理提出的萬眾創業開始。從政和安逸的民企工作的思想慢慢消弱。

但是,無論是政黨領導人還是教科書編寫的老師們都沒有把鼓勵大部分創業的本質原因說出口,因為畢竟他們也沒有創業。企業家是政企交流中的關鍵交互者,也是實踐的一線勞動者,知識也來源於真實勞動和勇敢承擔,有比較接近的視野和經歷去理解這個本質。本質闡述如下:

1、由企業家的勇敢的去闖去想,帶領員工去實現你創新的物品idea,承擔成功和失敗後果,這就是企業家;正式這些企業家發明家的勇敢和創新開拓了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

2、有了企業家的idea,然後技術職員、體力職員、人力職員、後勤職員等各類人員有事可幹,只進不出的拿穩定工資,這就是員工,企業家如果沒有在思考下一個產品idea,而且有多餘時間也會參與員工協作溝通或者技術實現。

3、任何人都向想去大公司安逸穩定體面,去剛成立的小公司面試都不願去,去了還認為別人公司任何人任何工作不正規或者不專業,還嘲笑別人像傳銷,其實,每個公司都是從小到強,小公司的老闆反而都是很專業很全面而且很勇敢很創新(沒有開過公司的普通員工頂多只是很專業),如果都在大公司工作你可能離他相距很多層級甚至永遠沒有交集,所以去小公司可能是你你牛人最近的時候,可是你還嫌這嫌那面試還沒開始就轉身主動離開,只想著穩定工資和體面派頭。

4、無論技術還是非技術崗位需要的知識其實就5年夠精通了,以後每一年才會產生一點新知識,當普通員工工作超過35歲時候,很多企業都會毫不留情換掉這些老氣沉沉學習速度慢身體嬌貴的老員工,除非是第一批元老員工或者開過公司的員工,要不然企業家也不平衡你的一生沒有去勇敢和創新一次,就沒有資格超越工資瓶頸,而且事實是,每個企業最想要的職業員工是剛畢業1年到6年之間的員工,技能獨立上手做事,有活力充沛快速做好自己的工作,有能感染周圍的效率面貌。所以,當超過35歲你還是個沒有創業過的普通員工,又不是聯合創始人或者元老員工時候,企業可以像普通員工不去小公司那樣堅決理所當然的讓你離開公司,就像戀愛你不喜歡對方的醜貌一樣沒有對錯就是自己的自由決定。以後的政府人員在縮減政府人員規模的同時一定也會勇敢的卸掉勞動法中保護勞動者安逸而讓企業創始人多勇敢承擔的政策規則。

5、全球大部分人從小接受了主要三種教育:長大了必須贍養父母而不能再花父母一分錢、愛國家、至少努力創造一份工作若失敗了就找一份工作養活自己。第一種教育很成功:長大了必須贍養父母而不能再花父母一分錢;因為大家都會換位思考,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會老去,你希望孩子對你的做法就是你現在該對父母的做法。第二種教育也很成功,只是在未來世界更透明的時候,世界本是一家,不要地域區分,共同面對環境疾病問題,應該教育熱愛世界。 第三種教育就很少有人正確宣傳,大部分父母教育的是“找一份安逸穩定的工作“,而且我們大部分人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去開公司,只有企業家尤其是成功的企業家才敢於對孩子說出“至少努力創造一份工作若失敗了就找一份工作養活自己”。其實任何一份崗位,比如一個高級教授名額、一個高級經理名額,一個前臺名額,一個司機名額,沒有哪一個崗位是離開誰就不行了的,所以實際上你是佔用了一個崗位。人類最重要又最常見的創新和創造就是:生一個孩子、造一份工作。造一份工作有人成功有人失敗,失敗再去找工作,都是一樣勇敢尊敬而且充分發揮了所有人的集體最大創造性。

在越來越好越來越透明的時代,勤勞、承擔、分享,創辦企業無論成功失敗,這個勇敢勤勞經歷是一個人的生活的資格、受人尊敬的資本、充實的人生體驗。所以很多企業在員工培訓,或者大學創業課,負責的講出這幾個本質,未來者就更清晰什麼是完整的勞動體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