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一次人生才完整,失败了就潇洒找工作

改革开放的初期十几年,中国年轻人就业期望从事政府工作、民企工作、创办企业的比例差不多是13:6:1。

随着经济政治的深入改革和社会的进步,现在年轻人就业期望从事政府工作、民企工作、创办企业的比例差不多是4:5:1。

期望从事政府工作的比例下降,去民企工作的比例上升,但是上升比例增加最多的是企业创始人比例,尤其从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万众创业开始。从政和安逸的民企工作的思想慢慢消弱。

但是,无论是政党领导人还是教科书编写的老师们都没有把鼓励大部分创业的本质原因说出口,因为毕竟他们也没有创业。企业家是政企交流中的关键交互者,也是实践的一线劳动者,知识也来源于真实劳动和勇敢承担,有比较接近的视野和经历去理解这个本质。本质阐述如下:

1、由企业家的勇敢的去闯去想,带领员工去实现你创新的物品idea,承担成功和失败后果,这就是企业家;正式这些企业家发明家的勇敢和创新开拓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2、有了企业家的idea,然后技术职员、体力职员、人力职员、后勤职员等各类人员有事可干,只进不出的拿稳定工资,这就是员工,企业家如果没有在思考下一个产品idea,而且有多余时间也会参与员工协作沟通或者技术实现。

3、任何人都向想去大公司安逸稳定体面,去刚成立的小公司面试都不愿去,去了还认为别人公司任何人任何工作不正规或者不专业,还嘲笑别人像传销,其实,每个公司都是从小到强,小公司的老板反而都是很专业很全面而且很勇敢很创新(没有开过公司的普通员工顶多只是很专业),如果都在大公司工作你可能离他相距很多层级甚至永远没有交集,所以去小公司可能是你你牛人最近的时候,可是你还嫌这嫌那面试还没开始就转身主动离开,只想着稳定工资和体面派头。

4、无论技术还是非技术岗位需要的知识其实就5年够精通了,以后每一年才会产生一点新知识,当普通员工工作超过35岁时候,很多企业都会毫不留情换掉这些老气沉沉学习速度慢身体娇贵的老员工,除非是第一批元老员工或者开过公司的员工,要不然企业家也不平衡你的一生没有去勇敢和创新一次,就没有资格超越工资瓶颈,而且事实是,每个企业最想要的职业员工是刚毕业1年到6年之间的员工,技能独立上手做事,有活力充沛快速做好自己的工作,有能感染周围的效率面貌。所以,当超过35岁你还是个没有创业过的普通员工,又不是联合创始人或者元老员工时候,企业可以像普通员工不去小公司那样坚决理所当然的让你离开公司,就像恋爱你不喜欢对方的丑貌一样没有对错就是自己的自由决定。以后的政府人员在缩减政府人员规模的同时一定也会勇敢的卸掉劳动法中保护劳动者安逸而让企业创始人多勇敢承担的政策规则。

5、全球大部分人从小接受了主要三种教育:长大了必须赡养父母而不能再花父母一分钱、爱国家、至少努力创造一份工作若失败了就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第一种教育很成功:长大了必须赡养父母而不能再花父母一分钱;因为大家都会换位思考,想到有一天自己也会老去,你希望孩子对你的做法就是你现在该对父母的做法。第二种教育也很成功,只是在未来世界更透明的时候,世界本是一家,不要地域区分,共同面对环境疾病问题,应该教育热爱世界。 第三种教育就很少有人正确宣传,大部分父母教育的是“找一份安逸稳定的工作“,而且我们大部分人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去开公司,只有企业家尤其是成功的企业家才敢于对孩子说出“至少努力创造一份工作若失败了就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其实任何一份岗位,比如一个高级教授名额、一个高级经理名额,一个前台名额,一个司机名额,没有哪一个岗位是离开谁就不行了的,所以实际上你是占用了一个岗位。人类最重要又最常见的创新和创造就是:生一个孩子、造一份工作。造一份工作有人成功有人失败,失败再去找工作,都是一样勇敢尊敬而且充分发挥了所有人的集体最大创造性。

在越来越好越来越透明的时代,勤劳、承担、分享,创办企业无论成功失败,这个勇敢勤劳经历是一个人的生活的资格、受人尊敬的资本、充实的人生体验。所以很多企业在员工培训,或者大学创业课,负责的讲出这几个本质,未来者就更清晰什么是完整的劳动体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