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下,“中国力量”正在驰援全世界

经过一场史诗般惨烈的5回合大战,中国唯一的UFC世界冠军张伟丽实现了卫冕,再次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力量”。


傲慢与偏见下,“中国力量”正在驰援全世界

张伟丽成功卫冕UFC草量级冠军


而对于一些西方国家而言,“中国力量”的展现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甚至在好莱坞的电影里,往往会有一些酸味十足的对华“黑化”的暗示。

一场格斗胜利或许说明不了太多,中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表现里所展现的“中国力量”才更令人震颤。

通过“令人发指的执行力”,中国在部分所谓“人权问题”的指责声中创造了无数奇迹,为全世界争取了两个多月的抗疫准备时间。但很遗憾的是,这个宝贵的准备期被淹没在了选票呼声和金融市场的喧嚣中,最终演变成了全球性的疫情危机。


傲慢与偏见下,“中国力量”正在驰援全世界


就在3月8日,身处疫区中心的湖北武汉宣布关停14个方舱医院中的11个,在亿万网友漫天的“关门大吉”声中完成了它们在这次疫情抗击工作中的使命,也象征着中国疫情抗击工作的阶段性胜利。

相关数据显示,国内的新增确诊病例已经降到两位数,重症患者数量持续下降,累计治愈出院人数持续大幅度增加,已经接近6万例,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一片大好。

反观国外,同时期的确诊病例已经突破23000个,由于医疗条件和一些不可描述的原因限制,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势并不乐观。从youtube的大量视频里,我们看到了国外民众的焦虑和惶恐,囤积食物、枪支、药品——在这种关键时刻,很多普通民众不得不被动地选择靠自己,因为感觉他们的政府似乎不太靠得住。


傲慢与偏见下,“中国力量”正在驰援全世界

多国口罩售罄


当然,我们在这里说这些,并不是为了凸显我们国家的制度优越性,也不是幸灾乐祸。作为历史上长期屹立于世界之巅的民族,中华民族始终在用海纳百川的姿态拥抱着这个世界。

就在最近,中国连续向多个深陷新冠肺炎疫情的国家送去了多种方式的援助,从分享抗疫经验、到指派专家亲临、医疗防护物资援助等,在保证“中国战疫”逐步走向胜利的同时,积极地在“全球防疫战”中发挥一些国家并不愿看到的强大的“中国力量”。

与此同时,一些中国的全球性企业也加入到了对国外援助的行列中来。


傲慢与偏见下,“中国力量”正在驰援全世界


手机巨头小米,刚刚向欧洲疫情最为严重的意大利捐献了首批数万只防护口罩,并且在物资包装上写下了古罗马时代哲学家塞内加的名言:“我们是同一片大海的海浪,同一棵树上的树叶,同一个花园的花朵。”

小米创始人雷军在微博上说,在疫情面前,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人类是命运共同体。


傲慢与偏见下,“中国力量”正在驰援全世界

雷军微博截图


短短的一句话引发了无数共鸣,也引爆了疫情肆虐下的意大利。大批意大利网友在各大社交媒体表达了对小米乃至中国的感激。


傲慢与偏见下,“中国力量”正在驰援全世界

意大利社交媒体截图


"你们的善举再次向我们表明,无论外界对中国和华人团体存在多少误解,小米作为一家来自中国的企业也能逾越这样的障碍,感谢你们心怀大爱的每一位员工。大赞!"

也有网友表示,将通过购买小米产品来表达对小米的感恩。


傲慢与偏见下,“中国力量”正在驰援全世界

意大利社交媒体截图


"感谢,小米最棒,永远。

感谢!小米真的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谢谢,我一定会购买很多小米产品的!"


看到这些评论,真的特别暖心!

同样让人觉得暖心的,还有敬爱的乡村教师马云先生,他在前不久刚刚向日本捐赠了100万只防护口罩,这对于处于失控边缘的日本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傲慢与偏见下,“中国力量”正在驰援全世界

马云微博截图


意料之外的是,马老师的这次捐赠在网络上还是引起了一点异样的声音,有的人认为在国内医疗防护物资依旧存在缺口的情况下,不应该把宝贵的物资送给曾经在华犯下滔天恶行的日本。

而同样受到质疑的企业,还有台铃。

跟阿里和小米两大科技巨头不同,台铃专注于近年大热的电动出行交通工具,国内市场占比极高,同时也是中国少有的全球性电动车品牌之一,并与联合国环境署展开了全球性的电动出行项目合作。他们最近刚刚向韩国捐赠了数以万计的防护口罩,目前已经送达了韩国疫情最严重的大邱市。而网友的质疑口吻跟对马老师的差不多,毕竟由于一些事情,国内不欣赏韩国的人不在少数。


傲慢与偏见下,“中国力量”正在驰援全世界

台铃电动车向韩国捐赠首批防护口罩


在这里,我想“抄袭”下马云的文案:过去一个月,从海外筹集防护物资到中国时,我们得到了很多国家、很多朋友的无私帮助。现在局面在发生变化,曾全力帮助过我们的朋友碰上了同样的困难,这一切我们刚刚经历过,所以我们知道最应该做什么!这次的困难也许比我们想象的要艰巨很多,但是也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什么应该放弃,什么值得珍重,什么值得永远铭记,青山一道,同担风雨!

我们一直在说,企业公民应该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而对于这些跨国企业来说,他们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需要量力去承担一些国际责任。就比如不少国外品牌,也都为国内的疫情援助贡献不菲,因此我们不必过分去带着有色眼镜去审视我们企业的一些行为,反而应该鼓励他们去做,支持他们去做,甚至为他们大唱赞歌。

事实上,除了人道主义之外,这些企业在跨国捐赠的过程中也是对中国实力、中国影响力的体现,毕竟他们在国外代表的是中国,所展现的恰恰是一些人不愿看到的“中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