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母夸赞宝钗“我们家四个女孩儿都不如宝丫头”四个女孩儿都是谁?

阿丹151014015


贾母说自己家“四个女孩儿”都不如宝丫头,这四个女孩儿毫无疑问指的是元、迎、探、惜四春。老太太虽姓史,嫁到贾家就算贾家的人,四春都姓贾,自然是一家人,这应该是公认的。黛玉虽然是老太太的嫡亲外孙女,从感情上说可能是老太太心尖儿上的人,但从法理上说肯定不能把黛玉算成是一家人。正因为如此,黛玉在贾府才总觉得自己是寄人篱下。

宝钗一向很乖巧。给她做生日的时候她会很细心地想到贾母这样的年高之人喜欢吃甜烂之物,爱热闹戏文,所以点菜点戏都想到这一点上去。宝玉挨打之后,风波过去,女眷们聚在一起吃点心,就是小荷叶、小莲蓬的汤,然后顺便闲话。讨论的话题是究竟嘴乖的人可疼还是嘴笨的人可疼。这话题还是宝钗先引起来的,凤姐吩咐人去做点心的时候,宝钗对老太太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二嫂子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

贾母却说出一番道理来:嘴乖的可疼,不爱说话的也未必就不疼,而嘴乖的还有一样可嫌的。恰巧在宝钗逞口舌之利卖乖的时候贾母说出这样的话来,又偏说嘴乖的也有可嫌之处,简直就是明着打脸。那么嘴乖的到底哪一样可嫌呢?我觉得应该是说,有意在长辈面前“献好儿”。这不就是指着宝钗在说吗?

要说迎、探、惜三春都不如宝钗也就算了,要是说元春都不如宝钗,这简直就是更厉害地打脸了。都知道宝钗上京是为了应选的。那么到贾母说这话的时候宝钗到底有没有去应选呢?应该是选过了。因为就在说这话的上一章,薛家母子兄妹三人还闹了一场。这中间薛蟠说起妹妹这个金锁要配给有玉的人,所以就对宝玉上心。如果不是应选结束,宝钗没选上,肯定不能说出这样关于宝钗婚配的话来。宝钗没选上肯定贾家都知道了,而贾母却非要说才选凤藻宫的元春比不上没选上的宝钗,这是有多不喜欢宝钗才说出这样的话来。

再看宝钗的反映,宝玉对她笑的时候,宝钗早扭过头去和袭人说话了,这是说明宝钗听出来是贾母讽刺她,所以躲害臊去了。


沅汰



《红楼梦》第三十五回,贾母曾如此夸过宝钗:“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乍听之下,好像贾母夸宝钗简直把贾府四春都比下去了,可怜的黛玉在贾母那里已经没有一点位置了。但事实果真是如此吗?

贾母口中所说的“我们家四个女孩儿”,我们知道一定有迎探惜三春,那么第四个是指谁呢?是元春还是黛玉?一直存在争议,其实只要稍加分析,答案并不难猜。

一、元春已经是皇帝的妃子,不可能拿来比较

我们都知道,元春刚出场的时候已经入宫了,后来更是被加封贤德妃,且被特许回家省亲。在那个时代,讲究的是“天地君亲师”,元春虽然是贾府出去的女孩,但她已经今时不同往日,是贵妃了,见面就不能先论家中身份了,要先论国礼。

所以,元春省亲的时候连贾母都要跪下迎接,贾母如此守礼如此精明世故之人,怎么可能将元春跟家里的女孩子放在一处进行比较呢?她不仅不敢,也不会把这么做,因为元春已经既入了宫,成了妃子,就不是贾家的人了,她更不可能将元春跟宝钗这样“别人家的孩子”相提并论,否则就是“犯上”的罪过了。

所以,贾母说的我们家四个女孩,显然是迎探惜三春和黛玉,因为黛玉在她的心中,早已默认是自家人了。


二、贾母其实是非常喜欢黛玉的,所以把她当成自家人

贾母对黛玉的疼爱,贾府上下是人尽皆知的,所以凤姐在黛玉刚进府时,就不无奉承:“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也许王熙凤的这个玩笑,正是黛玉成为贾家自家人的暗示。

如果不是贾母正有此意,凤姐敢这么开玩笑吗?相比之下,凤姐是宝钗的亲表姐,按理说她应该和宝钗更亲近才对,可书中并没有看到凤姐和宝钗说笑的场面,反而凤姐经常拿黛玉开心。

其实凤姐除了有真心喜欢黛玉“真性情”的因素之外,剩下的就是为了、讨贾母欢喜了。另外,贾母对黛玉的关爱还体现在很多情节中:给黛玉零花钱;提醒王夫人黛玉屋子的窗纱不翠了;多次亲自探视黛玉……所以贾母夸赞宝钗,更多的是对客人家的孩子的一种客套话罢了。所以在夸赞宝钗的同时,暗示了黛玉才是自家的女孩儿。


三、贾母希望黛玉和宝玉可以结合

从黛玉刚进府,贾母就默许她和宝玉同起同坐,以及称呼他们是“小冤家”,可以清楚地感觉到贾母是支持宝黛之间的爱情的。她又怎么会不清楚,自从薛家一住进贾府,甚至散播“金玉良缘”,害得她宝贝外孙女儿整天“风霜刀剑严相逼”?但她因为王夫人的缘故,才不好直说,甚至以礼相待薛姨妈母女。

清虚观打醮的时候贾母一边拒绝跟宝钗一样15岁女孩的婚事,一边说谁家穷给点银子就可以了,其实后者不就是在说黛玉吗?在公众场合里充满爱意地说过“只有两个玉儿可恶”,而对金玉良缘却从来不理会,其实无论是王夫人还是薛姨妈亦或宝钗,都是明白的。

所以,贾母口中的四个女孩,是迎春,探春,惜春和黛玉,这句话也透露了贾母对黛玉的疼爱,她早把黛玉当成亲孙女一般看待,这句话是贾母说给薛姨妈听的,所以也隐约透露出贾母对钗黛的不同态度。她把黛玉看成自家孩子,而宝钗则永远是客人。

在贾母心里,黛玉早已经跟嫡亲的孙女没有区别,甚至对黛玉要好过三春,文中最初还说过“迎,探,惜三个孙女儿暂且靠后”,“饮食起居,一如宝玉”。简单的一句话,透露的是贾母对黛玉最细微的关怀和疼爱,对宝钗的客气和疏远。


少读红楼


宝玉挨打后,贾母薛家母女等人来看宝玉,宝玉要喝小莲蓬汤。凤姐让多做点,大家都吃,贾母听了笑道:“猴儿,把你乖的!拿着官中的钱你做人。”结果凤姐保证这顿汤,她请。

宝钗说话了:“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

贾母对宝钗打压凤姐的行为有点不高兴。凤姐自掏腰包请薛家母女吃没吃过的东西,不仅没落下好,还被宝钗怼。贾母替凤姐不值。

王夫人把薛姨妈一家留在贾府一住几年,不仅经常在贾府蹭吃蹭喝而且还要把宝钗嫁给宝玉。凤姐是宝钗的姐姐,她管理荣国府对宝钗照顾有加,可是宝钗不仅不领情,而且经常人前人后的贬低凤姐。这让贾母认识到宝钗是一个不知道感恩的人。

贾母是一个人精,她当然不会直截了当的反驳宝钗,贾母笑道:“我如今老了,那里还巧什么。当年我象凤哥儿这么大年纪,比他还来得呢。他如今虽说不如我们,也就算好了,比你姨娘强远了。”

贾母小小的替凤姐扳回一局,说她比王夫人强远了。

当宝玉试图让贾母夸黛玉的时候,贾母没接茬,反而转向薛姨妈说:“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的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

宝玉没咂么出贾母话里的意思,王夫人也没懂贾母的意思,于是王夫人替贾母作证:“老太太时常背地里和我说宝丫头好,这倒不是假话。”

大家都认为贾母说的四个女孩都不如宝钗是对宝钗的最高评价。其实不然,这是贾母对宝钗明褒暗贬,也是对黛玉的认可。

大家族里的明争暗斗,唇枪舌剑真是防不胜防。

贾母说的四个女孩不是元迎探惜四春。而是黛玉和迎探惜三春。

为什么不包括元春呢?

因为元春是贵妃,是皇家人,不是贾府人。元春是君,贾府是臣。贾母岂敢以下犯上说元春是自家的女孩?而且一个堂堂贵妃还不如一个商人之女,贾母是无论如何都不敢这样说的。女孩子嫁进谁家就是谁家的人,她只要嫁人就是婆家人,不是娘家人了。元春嫁给了皇上,她当然不再是贾家人。贾母见到元春要给元春下跪,贾母不会说元春不如宝钗,这是大不敬。

既然贾母口里的四个女孩不包括元春,那么三春以外剩下的那个女孩是谁呢?

当然是黛玉。贾府里住了五个女孩,贾府三春和黛玉,宝钗。贾母口里的我们家的四个女孩都不如宝丫头,除宝钗以外剩下的四个女孩就是贾府三春和黛玉。

黛玉被算作贾家人,说明了什么问题?

女孩嫁到谁家就是谁家的人,黛玉既然是贾家人,那么她就只能是宝玉的媳妇。这是贾母再一次重申:宝玉要娶黛玉。黛玉是贾家的媳妇。大观园里的五个女孩,有四个是自家人,唯独宝钗是客人。

是客人就是要走的,贾母暗示宝钗,早点走吧,你不是我们家人!

以薛姨妈和宝钗的聪明,当时可能没反应过来,事后肯定明白又被贾母神不知鬼不觉的摆了一道。

第一次贾母给薛家下绊子是清虚观打蘸,贾母拒绝了一个和宝钗同龄女孩的婚事,同时宣布金玉良缘不仅是金锁和宝玉,还有一个金麒麟和宝玉。

贾母的老辣在于,我不出口,我让你慢慢领会我的意思。


润杨的红楼笔记


夸人的话凤姐一出口就显出水平高,比如说她夸老太太头上的瘪窝,没那个瘪窝,拿什么盛这么大的福呢?但是,宝钗比起凤姐来,就逊色了许多。

这回夸人的话是宝钗先起的头,她来了一句:“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这话说出来,就特别不讨巧,一是以贾母的身份,她需要宝钗这样夸吗?一个孙辈的亲戚夸她有多少的份量呢?所以宝钗这对贾母的番夸完全没有意。另一方面,她打压了凤姐,属于贬一个扬一个,显然也不得凤姐开心。

贾母自然不需要宝钗夸,但是,贾母显然也不能不接宝钗的话,贾母就回答得很巧妙:“我如今老了,那里还巧什么。当年我象凤哥儿这么大年纪,比他还来得呢。他如今虽说不如我们,也就算好了,比你姨娘强远了。”

贾母这话有几重意思。第一重,很不谦虚地说,我当年年轻的时候确实是巧,比如今的凤哥儿巧。第二重,凤哥儿虽然赶不上当年的我,但是,凤哥儿比王夫人强多了。贾母说这话的时候,口气里透着的全是自豪感。

看着他们这样说话,宝玉不乐意了。宝玉认为论会说话的话,当数凤姐姐和林妹妹了。他是什么时候都不想冷落林妹妹。可是,贾母并没有接宝玉的话,而是接着说了这么一句话:“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的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

贾母这话你如果认真去看,看了就会想笑,有点像小孩子赌咒发誓的味道。“不是我当面奉承”,“千真万真”,贾母什么时候如此说过话?她越是要强调的东西,越是在口气里透着生分和客气。至于你当不当真,那是你的事。在座的各位大概也听得有些不对头,连一向木讷的王夫人都跟着表白,帮着解释:“老太太时常背地里和我说宝丫头好,这倒不是假话。”她越是这么说,越是让人觉得假。而且老太太背地里跟她说,而不是跟她们说,就显得更加无处佐证。

那么老太太说的“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究竟是哪四个呢?迎探惜肯定是没有问题,剩下一个到底是元春还是黛玉?贾母说这话的时候,元春早就贵为皇妃,一方面她不再是“女孩儿”,另一方面,她也不再是“我们家的”,以元妃的身份,贾母不能把元妃称作“我们家女孩儿”,所以,另外一位,毫无疑问是黛玉。这也从侧面证明贾母一直疼惜黛玉,早就将她视为自家人。

刘心武先生在解读《红楼梦》的时候,把“我们家四个女孩儿”认为是包含元春,并且认为这是贾母嘲讽宝钗,因为元春都已贵为皇妃了,怎么可能不如宝钗呢?但我认为说的“我们家四个女孩儿”不包括元春,却同样表达了贾母对宝钗只是口头上的客套,实质上并不认同。就像我妈口中永远说别人家的孩子好一样。

我是苏小妮,喜欢我回答请点击关注和分享!


苏小妮


第三十五回,贾母和薛宝钗展开了互夸的模式,薛宝钗夸贾母赤裸裸,贾母夸宝钗很心机。结果当然是贾母胜出。可也随之留下了一个谜题,贾母口中说的她家“四个女孩儿”都指谁!贾母没说透,使得夸奖变得尴尬起来。


贾母道:“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薛姨妈听说,忙笑道:“这话是老太太说偏了。”王夫人忙又笑道:“老太太时常背地里和我说宝丫头好,这倒不是假话。”

贾母夸奖薛宝钗评价之高很罕见。她说从她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都不如薛宝钗,也就是薛宝钗冠绝群芳之意。问题是贾母话中“四个女孩儿”到底指谁?站在贾母角度,明显是指林黛玉、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当时贾家也就只有这四个女孩,这话仿佛没有疑问。问题是贾母的表述方式存在争议。

第一,贾母用“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形容,等于将林黛玉算家里人。其实这并不是贾母第一次如此表达。

(原文第二十二回)至二十一日,就贾母内院中搭了家常小巧戏台,定了一班新出小戏,昆弋两腔皆有!就在贾母上房排了几席家宴酒席,并无一个外客,只有薛姨妈、史湘云、宝钗是客,余者皆是自己人。

贾母当林黛玉自己家人,当薛姨妈、宝钗母女是外人,脂砚斋发现此点后批语【庚辰双行夹批:将黛玉亦算为自己人,奇甚!】此次借“四个女孩儿”再一次表态林黛玉是自己家人,薛宝钗是外人,老太太这话特别耐人寻味。看似夸奖薛宝钗,实则有点拒人千里。



而且,这话起因源自薛宝钗夸贾母,偏偏踩了王熙凤,当面说王熙凤巧不过贾母去。宝钗也是昏了头,这句夸赞不但不高明,反令贾母和王熙凤都尴尬。

贾母认为自己没必要得到这样的夸奖,她在贾家的地位和经历,王熙凤根本没法比。拿王熙凤和贾母比较,谈不上夸奖。而王熙凤被无辜贬低也是尴尬,一声不吭表明她有点不开心。贾母随后说“四个女孩儿”将“嘴巧”的林黛玉算成“我们家人”表示亲密,王熙凤作为贾母嫡长孙媳妇,更是“我们家人”。当时一群人,就只有薛宝钗母女是外人,外人说人家家里人,这话中意思细想就尴尬了。



第二,贾母说“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还有一种说法。可以包含林黛玉,也可以不包含。她模棱两可的表述使得“四个女孩儿”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如果将“四个女孩儿”当成元、迎、探、惜贾家四春也未尝不可。有人觉得元春贵为贵妃,不应该被提起,其实并不是。贾家深以元春为傲,不但经常提起她,还以她做榜样。比方元春晋升,人人面上有得意之色。探春算众人生日,也毫不避讳说到贾元春福气大。掣花签时也提到了元春…所以,贾母这“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完全可以理解成“元、迎、探、惜”。起码薛姨妈有点受宠若惊,急忙说“这话老太太说偏了”。

其实,无论贾母话中“四个女孩儿”说谁,薛宝钗都是尴尬的。包含林黛玉的话,薛宝钗是外人尴尬。包含贾元春,拿贵妃和她比更让她尴尬。贾母这种不说透彻模糊的话最要命。如果贾母真心夸宝钗,应该说“我们家里现在这几个女孩儿都不如宝丫头”才对。单单拿出来“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老太太也太狡猾了。这种夸人,能把人夸死,反正我是不希望如此被夸奖!您觉得呢?

欢迎关注、收藏: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新颖的红楼视角!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君笺雅侃红楼



如果按照正常解释,贾母所言的四个女孩儿,当然是自己家里的四个孙女。按排序就是元迎探惜,意即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也被称之为“原应叹息”。

但是,我们知道,冢孙长女贾元春早已进宫,是皇室之人,因其贤淑获封“贤德妃”,早已是名花有主,和其余三个待字闺中的孙女不可同日而语。

而黛玉因母丧自幼就进了贾府,成天和姐妹们耳鬓厮磨,和宝玉一处厮长,和宝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久住成家人。况且贾母从来就没拿黛玉当外人看待,一直视同家人待遇,且还有心一力促成宝黛的姻缘,心里头早已将黛玉看成了贾府的一份子。

所以,贾母每每提及家中的几个女孩儿,其实指的是黛玉、迎春、探春和惜春四姐妹,并不包括老大元春。

这句话的意思也很明显,明里是夸宝钗贤良淑德兰心蕙质,其实是暗中告知薛姨妈,黛玉是我们家的人,你的宝丫头才是外人,和我们亲情之间有着天然的血缘隔阂。也是让薛姨妈知趣而退,主动撤回所谓的“金玉良缘”这个幌子,不要再企图施行什么金玉良缘的美梦,依靠这个手段进入贾府合卺成亲,将来把持贾府一应事体。

贾母曾经有过一段极为明确的姻缘定位,那就是不管这个姑娘什么出身什么家境,要的只是容貌和品德,并不会考虑其家庭出身和才华心计。

这个话其实也点明了薛宝钗进入贾府的实质障碍——从她这个角度来说,她就不认这个什么能说会道巧言令色的薛大姑娘。

图片来自网络


龙吟148119260


《红楼梦》第三十五回中,宝钗先拍贾母马屁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她怎么巧,巧不过老太太去。一番话为得是和贾府掌门人套近乎,其心机城府可谓深矣。

贾母则对薛姨妈说,咱们家四个女孩儿,都比不上宝丫头。她口中这四个女孩,并非指元探迎惜四春,而是三春和黛玉。为什么呢?

刘心武认为是指元春,是暗讽宝钗选秀一事。但元春已为皇妃,在旧时嫁出去的女儿便是客人,回家时也只称为姑奶奶而不是小姐。

元春省亲时,父母长辈皆要行君臣大礼下跪,纵鲜光着锦的繁华簇拥,元春在贾府也只呆了几个时辰挥泪而去了。

何况以元春的尊贵身份,和商人之女相比,往下说折煞宝钗,往上说以不犯上了,以贾母睿智知礼之人怎会如此作比呢?

而黛玉为什么算四姑娘之一呢?首先她是贾母的亲外孙女,而且父母双亡,自小在贾府长大,双玉被贾母视为心头肉,认作自家人并不奇怪。

其次就算外孙女不算,凤姐几次三番开宝黛的玩笑,算成亲花销账时说不花钱,早已勘破贾母心意,孙媳妇铁定是自家人了。

所以说黛玉当作自家人不如宝钗,已是明显的谦词,又是轻轻巧巧分清里外亲疏,自家人不自夸也是礼数。明里赞宝钗出色,实际上将宝钗定性为外人了。



何况文中还有一句:"宝玉勾着贾母,原为要赞黛玉,不想反赞起宝钗来。"

人精贾母多次夸宝钗,无异于"捧杀",这样地高调,反而不亲近了。

一花🌸一世界,金沙江的小闲鱼🐠元元,期待你的关注点评。

元元的天下


贾母是黛玉的外祖母,她对黛玉的爱超过对其他所有的孙子孙女,贾母就想要把她宠成小公主,不为什么,就想要把最好的一切都给她。

黛玉和宝钗一前一后的进贾府,所以她们很快就成为大家比较的对象。宝钗因为善于笼络,所以很快得到贾府上下的喜欢。宝钗也一直很想要融入贾府,以便以后竞争宝二奶奶的位置。

可是宝玉是黛玉喜欢的人,贾母是不会让宝钗如愿的,所以她要一步把黛玉成为贾府的人。这也就是为什么贾母会众人面前不把宝钗当作自己人,夸了她,但是也把她摒除在贾府的女儿之外。

那贾母说的贾府的四个女孩里,一定包含黛玉,那么剩余的三个人就是迎春、惜春和探春。

第一,贾母所说贾府的四个女孩子里,元春和湘云不能算入其中

贾母当着宝钗的面所说的贾府的四个丫头,一般来说应该是贾府四春,即元春、迎春、探春和惜春。

如果元春没有成为贵妃的话,那贾母还可以直接称呼她的名字,她也还是贾府的大小姐,但是从她成为皇妃的那一刻起,元春就是皇家的人了。平日里贾母见到她都要参拜行礼,又怎么会在这样的场合里直接说起她的名字呢?所以贾母所说的四个女孩里,元春不在内。

除了元春,我们想到的贾府小姐,湘云也是常客,那湘云在内吗?这个答案是肯定的,湘云不在其中 。湘云这个时候早就回到史家去了,而且湘云一直都是史家的小姐,所以不能够算作贾府的小姐。

对于这一点在宝钗过生日的时候就在书中就早已表明了。就在贾母上房排了几席家宴酒席,并无一个外客,只有薛姨妈,史湘云,宝钗是客,余者皆是自己人。

这个时候史湘云已经和宝钗在贾府心中都是外客了,不是说贾母不再心疼和喜欢湘云,而是湘云的位置只是一个客人了。因此贾府所说的四个小姐,湘云不在其中。


第二,黛玉早已在众人心中就是贾府的人,王熙凤两次场合力证黛玉的位置

黛玉从入贾府的那一天起,贾母就没有打算让黛玉是以客人的身份在此居住的,因为在贾母心中黛玉是她最心疼的孙女儿。凤姐早知道黛玉在贾母心中的位置,所以她才会顺着贾母的意思摆正黛玉在贾府的位置。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王熙凤这是讨好贾母的话,但是也说出黛玉在贾府心中的位置,以后大家也不敢对黛玉区别对待,黛玉从这一刻起就是贾府的人了。

王熙凤在抄检大观园的时候,还再一次明确的黛玉的位置,刻意强调了宝钗外人的身份。

说着,一径出来,因向王善保家的道:“我有一句话,不知是不是。要抄检只抄检咱们家的人,薛大姑娘屋里,断乎检抄不得的。”王善保家的笑道:“这个自然。岂有抄起亲戚家来。”凤姐点头道:“我也这样说呢。”一头说,一头到了潇湘馆内。

王熙凤的一句话,黛玉和宝钗两个人在贾府众人的位置立刻就明确了。内外有别,宝钗是亲戚所以不能抄检,而黛玉是自己人可以抄检,不抄检就不能够证明清白,宝钗着实被王熙凤坑了一次。

黛玉是贾府人的定理又一次深入人心,因此贾母所说的四个女儿里,黛玉一定是其中之一。


第三,贾母的高瞻远瞩,当着众人告诉宝钗,不管她怎么做她都成不了贾府的人

贾母在贾府从孙媳妇做到老祖宗,她的见识和高瞻远瞩是常人所不能及的,因此贾母做很多事情都是很有道理和暗含深意的。贾母当着宝钗的面,说我们家的四个女儿,这就是很明确的告诉宝钗,不管她如何努力,她都成不了贾府的人。

贾母肯定宝钗的能力,也很喜欢宝钗,但是和黛玉比起来,宝钗只是亲戚家的小孩。如果不是王夫人一直在鼓吹“金玉良缘”,也许贾母还会更喜欢宝钗一些,但是宝钗随时都有可能成为宝黛姻缘最大的威胁,所以贾母对宝钗始终隔着距离,永远都真心喜欢不起来。


小说红楼


贾母夸宝钗的这句"我们家是个女孩儿都不如宝丫头”到底是谁?刘心武老师说是贾家四春,其实是一种误读。其中迎春,探春,惜春自然没有问题,但把元春加上去,就不大合适了。




老太太夸宝钗这句话是在第三十五回,当时贾元春已经贵为皇妃,自古天地君亲师,元春身为皇家人,自然为君,按照礼节,贾母见了还要跪拜,她怎么敢说元春不如宝钗呢?



既然另一个女孩儿不是指的贾元春,那么指的是谁呢?当然指的是黛玉,虽然贾府里还有另一个女孩儿贾巧姐,但是贾巧姐太小,辈分又低,还不足以拿出来于宝钗比较。倒是黛玉,无论从学识上还是从年龄上,都与宝钗旗鼓相当,不分轩仲。



在贾家,林黛玉虽然也是客人,但是贾府从来把他当做自己人

第二十二回,宝钗生日,在贾母上房设宴,作者写到参与宴会的人“只有薛姨妈是湘云,宝钗是客,余者皆是自己人”,而当时林黛玉赫然也在位上,并且是第三位点戏的。可见作者把黛玉归在了贾府女孩儿之中。



第七十五回,王熙凤抄捡大观园,把薛宝钗单独挑出来不抄捡,原因是薛宝钗是客人,对林黛玉却如其他姐妹一样,毫不客气地抄检,可见王熙凤也是把黛玉当成贾家人的。所以贾母口里的四个女孩儿指的是三春加黛玉


萍风竹雨123


对于这个问题,没有疑问的三位是迎春、探春和惜春。除了上述三春,还有一位是谁?元春还是黛玉?我觉得是黛玉。这段原话是这样的:

贾母道:“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薛姨妈听说,忙笑道:“这话老太太是说偏了。”王夫人忙又笑道:“老太太时常背地里和我说宝丫头好,这倒不是假话。”

为啥是黛玉不是元春呢?首先看看贾母说这句话的时间节点。这段故事发生在第三十五回,发生在元春省亲之后。那么就是说这个时候元春在十六回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既然元春加封贤德妃了,就不能直呼其名,不能和其他姐妹连在一起了,即使是在贾府,自己的亲人长辈也不能。

这是古代的避讳制度,避讳早早就有,文献记载在周代避讳制度萌芽,秦汉时已经确立,到了晋代日臻严密,在封建社会,避讳往小处说是不礼貌,往大处说是严重的政治事件。

还是看《红楼梦》原文,听听贾府丫鬟对元春的称呼,在第十八回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中,袭人叫元春贵妃,袭人和宝玉说“昨儿贵妃差了夏太监出来,…”

在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中,贾芸也称元春为贵妃,孝敬王熙凤冰片麝香的时说:“往年间我还见婶子大包的银子买这些东西呢,别说今年贵妃宫中…”

王熙凤称元春娘娘,在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凤姐和王夫人对话:“这些小和尚道士万不可打发到别处去,一时娘娘出来就要承应…”

就是元春的爸爸贾政,也不能直呼其名,在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称贵妃,贾政道:这匾额对联倒是一件难事,论理该请贵妃赐题才是,然贵妃若不亲睹其景,大约亦不肯妄拟…”

有人会说贾政在外面,身边有其他清客。其实在家里,身边没有外人也不称元春,在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贾政称娘娘,贾政半晌说道:“娘娘吩咐说,你日日外头嬉游,渐次疏懒,如今叫禁管…”

综上所述,是封建社会宗法不允许贾母把贾元春和其她三姐妹并列,贾母在当时社会不能也不敢那么去并列。所以说贾母所说的四个女孩是不包括元春的,应该是迎春、探春、惜春和黛玉。

另外,把黛玉与自己孙女并列也符合人的生活,符合人物情感。在现在,很多家庭把外甥女和孙女同样看待,认为都是孙女,特别是在南方一些地方,就不叫外甥女而是称外孙女。贾母对于黛玉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对她的爱要远远超过三个孙女。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贾母会把黛玉自然而然归为自家孩子,这也是真情的流漏。

基于上述两点,贾母夸赞宝钗“我们家四个女孩儿都不如宝丫头”四个女孩儿是迎春、探春、惜春和黛玉。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希望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