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是刚入行的教师「千万不能做」的?

冬爸爸爱你们


1、不能太骄傲自满

2、不能因为学生的调皮或者犯错而乱发脾气

3、不能被学生气哭或者气走,沉住气


易查分


其一,刚做教师,受到挫折是难免的,万不能因此就挫伤了自己的积极性。再大的挫折都要昂起头看看外面的天空。

其二,刚入行的教师,一定不能骄傲。有点成绩是正常的,万不能因此就狂傲自大,看不起任何人。

其三,刚入行的教师,人品上要站得住脚,不能贪图小恩小惠。否则,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

其四,要学会学习,向一切人学习。老教师有经验,年轻老师有活力,千万不能固步自封。

其五,衣着得体,男生不能太邋遢,女生不能太新潮。不能过于暴露。

其六,要学会关爱学生,要深入和学生交朋友。要和学生关爱有度。

其七,家里的事是家里的事,千万不能带到学校,要学会化解。同时学校再大的事,也不要带回家里。

其八,关注学生的成绩是必要的,但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把学生当成学习的机器。

其九,要注意分清学生给你说的话,有些事一定要兼听则明,如果偏听了一面之词,就会铸成大错。

其十,不要去惩罚学生。因为自己年轻气盛,想抓住学生暴揍一顿,事实证明,那是错的。


李治亚文史博客


我从事教师工作十多年了,为了给刚入行的教师建议,我来分享下自己的观点。

刚入行的教师必须知道的“十二”个不可做的行为:

1、骄傲自大。无论你哪个名校毕业或者关系再硬,不要骄傲自大,请保持低调谦虚。

2、口无遮拦。校园是教育圣地,校园内不能口误遮拦,什么话都说,说话要匹配身份。

3、邋遢散漫。无论校外生活作风如何,到学校着装一定要端正得体,作风要严谨。

4、体罚学生。如今的校园不再是过去了,孩子都是家长的宝贝,体罚会有严重后果的。


5、言语辱骂。学生犯错误,不要言语辱骂,一不得体,二可能会伤害学生自尊心。

6、乱发脾气。校外心情再不好,也不要把情绪带到校内,校内必须保持平和。

7、混淆是非。收到学生打报告,不能听一面之词混淆是非,请调查清楚。

8、明争暗斗。教师间起码保持正常,不要明争暗斗,学校不是耍心眼的地方。

9、收受钱财。家长塞给你钱和物,请果断拒绝。教师节学生送的小礼品除外。

10、区别对待。自己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区别化对待,小心伤了别的学生。

11、不思进取。现在的学生很聪明,教师要不断学习,别被学生问到尴尬。

12、乱搞关系。无论是否单身,请不要跟学生乱搞关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总之,教师在学校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教师的言行会直接影响学生。所以,作为新手教师多多跟老教师学习,多学不是坏事。

如果各位还有要补充的,请关注并在评论区留言。


嗨咯红


个人观点分享: 作为一名新老师,首先要做的是适应教师这个角色,与同学打好关系,这太重要了,毕竟是教师生涯第一步,对你以后的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千万别开体罚学生这个头,这是很多老师都会犯的毛病,班上总会有几个调皮捣蛋的,然后你屡教不改,开始动手了,可是作用不大,但你却认为是好办法,于是今后只要有不听话的首先想到的就是体罚,而不是思考如何用最合理有效的方法解决。“新官上任三把火”,老师的威信不是用暴力威胁得来的。
  2. 分清敏感学生和不敏感学生,有的同学很要自尊,本身你可以不用大声训责和体罚就可以让他改的,但你用错了方法。有些学生确实脸皮比较厚,你再体罚他还是会犯。关键就是分清两类学生,不要用同一种方式去对待。
  3. 不要盲目奖励,有的老师,特别是女老师,刚走上讲台,感觉很新鲜,也很紧张,想拉近师生关系。对学生大肆奖励,但你要知道,你不可能一直维持下去的,小学生还好,中学生一旦有天你“断粮了”,他会对你有意见的。奖励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不可预知,可以是口头,也可以是物质。
  4. 谦逊,不可顶撞领导。一般来讲,新老师会有做的不好的地方,领导也不是非找你麻烦,对你的意见和批评虚心接受。年轻人乖张不安分是时代特点,但记得关键时刻“锋芒暂避”。


青艺影娱


1.从事教师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首先得和同事处好良好的关系,良好的同事关系,是工作的其中一种良好的催化剂,对今后的业务能力会有所帮助。这就要求平时有点眼力见,手勤脚快,见到同事之后主动问好等。

2.谦虚好学,业务或者学生问题上有不懂或者拿捏不准的,积极向同事求教,不耻下问。

3.不把消极负面的情绪带到工作岗位。和学生打交道,每个班都会有几个不太听话的孩子,不要在同事面前过度抱怨,与其抱怨,不如想办法或求教。

4.能积极主动承担自己分内工作外的事,除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偶尔领导会安排别的工作,不要想着不是自己的事情,就推辞等,会给领导和同事留下不好的印象,积极参加就好,也是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5.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热爱学生,不能体罚,打骂学生,要有耐心。


一帆风顺的日子


作为一名刚入行的教师,你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你还是非常优秀的,其实每个行业都是一样,在入行之前一定要搞清楚: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现在的教师不容易,既要遵循教师执业规范,又要处理好与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同事之间的各种关系,稍有不慎则会非常被动,所以一定要明确以下几点不要做:

1、和家长走的过于亲密。

教育管理也是管理,是管理就要遵循管理的原则,过于亲近是没法实施教育管理的,虽然说沟通很有必要,但是沟通太多麻烦也是接踵而至,一方面家长太了解你了,很多问题家长就会不配合,另外一方面也会导致其他家长的误解,以为你偏心。

2、不要接受任何不属于自己的利益。

教师的待遇虽然不高,但一定也要学会甘于清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管家长是出于寻求照顾,还是出于感激,哪怕是一袋土豆,两根甘蔗,也不可以接受。

新老师正处于职业的稳定期,一旦遇到这种一票否决的问题,是很难再有前途的,现在教师行业喜欢抓典型,老教师接近退休一般都问题不大,关键成长期的老师都是教学骨干,而新老师则是很容易成为典型,所以不要接受任何的利益。

3、不要轻易的动学生一根手指头。

全国都在呼吁给予老师适度的惩戒权,但真正的老师真的不希望自己有这个权利,有多大的权利就有多大的风险,全国范围内因为惩戒学生而导致的校闹不在少数,悲剧也屡见不鲜,老师因此受处罚更是家常便饭。

虽有教鞭在手,但不要轻易挥出去,教育的方法可以有多种,未必就一定需要惩戒和体罚,问题处理不了还有年级组,还有校办,多思考用更合理的方法去替代惩戒。

4、不要轻易拒绝学校安排的教研活动。

我们都知道学校的教研活动很多,但是感兴趣的老师并不多,大家基本上都是出于评职称需要参加的,一旦评上高级职称,大多数人是不会再想着参加什么教学比赛之类的活动了,所以各个学科教研组往往都会推荐新老师去做。一次,二次,还能接受,如果一个学期遇到好多次,新老师往往是有情绪的,也会出现拒绝参加的事情。

但我想说,新老师千万不要这样做,因为这不仅仅是你专业成长的机会,更是你承担责任的时刻,一旦你频繁拒绝,你的同事和领导就会对你发出异样的眼光,这是不利于你的发展的。

5、不能忽略和校领导,班主任,任课老师之间的关系处理。

在一个学校中,老师和同事之间的关系是微妙的,虽然没有社会上那么复杂,但实际相处中一点都不简单。比如学校领导的课安排的不好,班主任把管理职责推给老师,同学科老师之间的比较等,这些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往往都会导致矛盾的产生,虽然老师都是读书人,可能矛盾没有那么明显,但内心肯定不会平静。

在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咨询别人的意见,如果是学校领导的问题,那我就咨询年级组老师,如果是班主任的问题,那就咨询同一个班上课的其他老师,如果是同学科老师的问题,那就私下问问其他老师,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6、不要武断处理学生之间的纠纷。

在学校里,老师处理学生的纠纷是最头疼的,也是最容易出现家校矛盾的地方。比如两个学生打架,而且头还打破了,接下来咋处理?其实这是需要依据调查结果来处理的,但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基于事实的相互尊重。不要轻易说是哪一方的错,否则很容易激化矛盾。

总结语:

作为了一名刚入行的新老师,一定要秉着谦虚谨慎的态度,在搞好教学的前提下,守住本分,守住师德底线,积极融入你所在的团队,不卑不亢的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很多东西不懂没关系,但千万不要冲动,三思而后行会确保你度过教师职业的过渡期。


美蛙英语


1.不能心高气傲,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2.不要意气用事,凡事三思而后行。

3.合群但要有主见,辨别是非,不要随波逐流。

4.放低身价,多向前辈学习。

5.钻研业务,夯实基础,锤练基本功。

6.能吃苦,有担当,和领导和同事处理好关系。


兜儿扬帆


体罚是每一个老师千万不能做的事情。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不理智的体罚来自于冲动。冲动来自于憎恨。震撼来自于愚蠢。

每一个当老师的,要聪明不要愚蠢。要打心眼里爱见学生。觉着哪个学生都是可爱的。即使看见学习最差的同学,看见最捣蛋的同学也是觉得他们是可爱的。这样你就不会产生憎恨也就不会有冲动。那就不会产生体罚了。只会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改变这种不利的情况。办法有了情况改变了那你当然就是模范教师了。


古稀村翁


一、新入行的老师千万不能做的:不能高估自己;不能与领导对着干;不能目中无人;不能自命清高;不能轻视同行年龄大的老师;不能考试作弊;不能与其他老师吵架;背后不能议论领导和同事;不能班门弄斧,不能懒惰等。

二、不能应付教学工作;不能迟到旷工;不能与家长发生冲突与矛盾;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能辱骂或侮辱学生的人格;不能私自给学生有偿补课;不能给学生推荐辅助读物;不能偏袒优秀学生而歧视差生等。

总之,进入教师的行列,就要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不做违背师德的事情或行为!



教育探索者


不能体罚学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