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学医的人不少,为什么医院还缺医生呢?

全科扫地僧


学医的多么?我们国家大,东西部差异,综合来看,东部学医的确实很多,我是山东的一名医生,山东这边医生确实很多,学医的几近饱和!反过来大家觉得医院缺医生吗?

确实缺,为什么呢?很多学医的毕业生,一毕业就奔着大医院、好单位去。真正安下心来到基层的医生不多,有些是学历不够迫于无奈,不得不选择基层医院。本科生有多少愿意干基层的?

再一个,又有多少博士、硕士愿意去基层?不说基层,就说偏远的省份,又有多少博士们硕士们愿意去呢?

这很大一个原因是东西部人口不平衡,相对比之下肯定是东部人口多,那肯定是东部的学医的多!很多人学医是不愿意远走他乡的,肯定选择选择家乡附近,好一点的博士们肯定选择本省省会、大城市,这是人的思想问题!

所以说我们国家正在医改,正在消除这种不平衡,比如近年来推广的全科医师,只要你愿意去基层,扎根基层。晋职称,比大医院进高级职称好近。同时我们有支医、支边,只要去那边工作几年,再回当地,也会享有一定的政策!我们医院的内科一名医生就正在重庆下面的一个镇支医!

心态摆正,看问题全面,加油,医者们!


小号说急救


这个问题我特意问了一下科室里的年轻大夫。一个姑娘是这么回答我的。

我是2014年中医院校本科毕业的,前阵子正好班级里做就业调查,我正好休息,报完了自己的情况,又多嘴问了一句班长:“现在咱们的同学还有多少在从事医疗啊?”班长说差不多统计完了,大概有1/3已经转行,1/3在从事与医疗相关的边缘行业,比如搞养生的、搞医药管理的、搞医药销售的,还有1/3左右是在从事临床工作。学医最低5年起步,但最后从事医疗的只剩1/3,而这1/3又只有一半左右是进了医院,另外一半都进了诊所、社区卫生所等医疗机构。大医院人员配置要求高,有很多直接要求博士学位,而我们班级里现在正在读博士的只有2个人。
但患者主要都在这些大医院,能不显得很缺人吗?我们医院您知道现在什么情况吗?您的号,现在患者在网站、公众号都很难抢到,有很多是大老早过来排队的,还不一定能排上。就这还看不过来呢,您哪次出诊不加班啦?

大概就是这些情况:

1、学医的人没有看起来那么多

学医的人看起来多,但实际上全国医学类院校有限,实际上不算太多。比起某些大众、热门的专业来说,学医的人仍属于少数人群。如果家里有高三生可以注意一下,一个班级可能只有一两个进入医学院校,学某热门专业的可能有七八个。

医学毕业生也存在某些就业问题,也和普通专业一样有很多转行的,或者因为自身条件原因考不下执业医师资格证或者进不了医院,每年培养出来的医生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3、很多医生在从事乡村、社区等基层工作

和大学生村官一样,有很多年轻的医生胸中有志向,愿意到基层去,为基层患者服务;也有一些医生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很高的学历,进不去大医院;也有很多老大夫年纪大了,想在家附近找个工作方便上班……各种原因,很多医生在从事乡村、社区等基层工作,也为当地患者提供大量的医疗服务。

4、大医院患者人数过多,所以医生更忙

有些患者是因为对病情不了解,有些患者是不信任当地的社区医院,有些患者实在是当地接诊不了,都涌入了大城市的大医院里。大医院再大,接诊能力也是有限的,很多患者就很难抢到号,就会觉得医生太少,看病太难。

医学院每年都在扩招,医生的培养正在进行,但不是马上就弥补空缺,希望大家多给年轻人学习的机会,不要拒绝实习医生的见习和简单的操作。

建议患者,有些自己很清楚是小病的,可以在当地医院、社区医院进行诊疗,就不要大医院去人挤人;大病但慢病的,提早预约挂号,能早一点看到医生,及早诊治;急病的患者,就赶紧挂急诊治疗,不管多忙多累,医生都会及时接诊的。


张文彭讲肺病


当下我国医疗面临两个明显问题:

1、明明医生不够,就是不让新人上,因为这里面的利益蛋糕不愿和新人分享,对我国医疗发展肯定有影响。有人说是我国教育体制问题,其实绝不是教育体制问题,按照我国目前人才培养方式,虽不能大量出产高精尖人才,但是可以快速出栏技术型、专业性人才,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才,像我们的学生这样刻苦学习应用层面(非原始创新)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术,只是目前医疗行业配套的体制,没有和目前出产人才的教育方式相匹配。

2、还有,医疗设备的采购,还是和原来那样封闭,动不动就说我们这个设备多贵多贵,实际上成本根本没那么贵,无论进口的,还是自研的,是被封闭的采购体系玩贵的,医疗资源昂贵,这里面有历史的惯性。即使不断严格的采购法,规范地了采购体制,但规范不了主导采购者的人性。

怎么做?

其实,根据我国目前的医疗技术发展、人才培训、设备引进和自研现状,我们目前完全具备:将医疗事业,根据美国通用做汽车的发展理念,做到:廉价化、流水化、普及化、大众化,让每个公民都能便捷地享受到医疗资源普及带来的福利。

当下,需要做的是

1、应当弱化目前流行的主治医师主导制。

2、大力发展民间委托医疗检测机构,建立好检测结果责任制。

4、建立针对医疗纠纷案件的专业陪审听证制度。从而充分发挥民间力量发展医疗事业,充分发挥人帮人的作用,这样我国甚至会短时间内在医疗服务上领先美国(先不说技术上)。

如今的医疗,就如过去买粮食凭票一样,没有充分的市场化,导致无论如何改革,医疗资源(人才引进、技术经验传递、设备采购)都还总是牢牢抓在先进入体制内的人的手上。如果社会医疗需求,光靠公立医院+乡村基础保障医疗+莆田系,是无法做到医疗资源的普及化、便民化、廉价化。我们必须得思变



量力的字文


感觉医生少,是基于以下原因吧:

一是大中专毕业生毕业分配制度改革,医学院校毕业生毕业后分流。此前,医学院校按医疗需要设置的专业,一般情况下可以满足毕业生就业期望,也可以满足各层级医疗机构用人。体制的变化,使一部分非医学院校毕业者,通过各种渠道涌入医疗机构,导致人滿为患,医院勤杂人员过多挤占编制,毕业生一岗难求。一些非重点院校的毕业生为了就业只好放弃所学。这种现象导致医疗机构缺人才,缺活力,缺后劲;一部分原本会成为良医者或优秀护理人员者在劳动力市场耗青春,费资源,最终放弃。

二是医疗服务资源配置欠公平协调。国家层面保大城市大医院大中心的政策导向,设备倾斜、资金倾斜、基本建设倾斜、待遇倾斜,人为造成人才过于集中,专家过于集中,学术交流过于集中,从而使各地病源集中,出现追专家累专家肥黄牛并滋生腐败。长期以来的看病难,看病贵使民众感觉医生少。

三是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布局落后于人口增长,导致民众期望的医疗供给侧滿足不了需求。患者因病痛希望治疗及时,医生护士忙不过来只好按步就班,从而有排长队等候,患者及亲属焦灼,自然而然认为医院少医生缺。

就医,始终是国计民生之大事!


老篾匠813


学医的坚持不下去没有走成医学之路,所以医生少啊。

虽然都说钱不重要,但是面对生存压力,大家还是要先谋生才能想怎么去坚持最初的梦想,学医的上学时间一直在延长,然而我们也需要生存,现实很残酷,年龄一直在增加,和周围的朋友比起来,就那最后一年的实习来说,别的专业都开始挣钱了,或多或少都能开始养活自己,让而我们继续交钱实习,都老大不小了还要靠家里养活,伸手要钱的压力感迫使我们有赚钱想要自力更生的想法,我们能怎么办,又不是富二代也不是独生子,还没等到接触如何缓和医患关系这个问题,我们就已经在这的半路上迷茫了。

都老大不小了,也不敢出个门逛逛街,旅旅游,聚聚餐,就连份子钱啥的还要家里出,过年你说给你压岁钱你是要还是不要,你没结婚没挣钱能力那心疼你的长辈们就给,你都不好意思要,然而你有没有拒绝的理由。


小胖的分享


在中国存在着很多奇怪的现像,每年全国师范类毕业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和医学院毕业的高等院校毕业生,有一个很恐怖的数字,除了城市以外不是缺医少药就是老师奇缺,为什么出现这种现像那,我们的主管部门领导不批,没有指标,就标志着你就是干了也没有工资,而且凡是想进医院或者是学校工作的人必须要剜门子、找关系、请客送礼,这一套下来还不一定能办成,而且我们的主管部门的各级主要领导往往都是牢牢的把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严加控制,不见兔子不撒鹰,很多人都是黑户,先干着,等着转正,造成了大部分人都改行干其它的工作了


手机用户9607857870


为什么这么多的人学医,而医院还缺医生,说到这个问题我又不邀自来找骂了,这是唯经济时代和“科学”综合后遗症:自开放改革以来为了经济增长,随着“科学”发展催长素使原来养一年的猪缩到半年,原来九个月的鸡现在只需3个月,一两重一个少有的水果现在半斤是平常,催长素泛滥、滥用农药成灾,生活好了、营养缺了、疾病多了;唯经济时代唯利润是求深入到各行各业,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医疗行业也不例外、难以独善其身,为了追求利润中医也开起西药、打点滴,医院门诊打点滴更是席无虚座,几乎逢病不离点滴,肌肉注射都少了,为求“速效“滥用抗生素成灾,为了求利学中医的少了,中医专科成为凤毛麟角,中医调理严重缺席,积弱成病,各地医院一直扩建,几十年病床扩增了几十倍也是供不应求,医院扩医生需求量也就随着增加,医生也就成了“供不应求”。


云开山夫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其中原因很多,医朮跟技术一样,比好说从技工学校毕业的学生被分到我们钳子班,十六个学生,然后分给个个师傅学徒,三年后出徒,可三年后的这十六个徒工,能出手独挡一面和能自己解决任何工作中问题的,最多能岀这样的成手也不过四一五个,剩下的就一般了,还有的根本就干不了,最后自己调离本岗位去找自己的位置了,其实医院的医术跟这一个道理,而且它的医术风险极高,没有十成把握和高明的医术那就是要人命的,所以我认为学医的不少,而真正有医道的,有经验的太少了,而且中国十四亿人口,当今社会老年人又多,又多病,大医院又少,所以才产生这种効果。


王树林929


主要几点:

1.毕业生多,但水平不足(能力,学历),实际岗位设置少,要求高。

2.后勤行管部门人员多,一线临床医生少。

3.现行医疗投入少,不足以聘用足够的医护。

4.医疗服务价格低,养不活足够的一线医护(后勤行管队伍庞大)


莫言只有山川秀


主要是更多的学生进不了医院,作为医院也有自己的“成本”核算,医生不是越多越好。不必过份夸张“转行”,除了勉强为“安排工作”先进了一家“事业编”的小医院,终日无可事事的个别人之外,三甲医院的医生除了“提拔转行”有几个弃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