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名臣到底是真君子還是真小人?

晉國士大夫趙盾(趙宣子)姓贏,氏趙,名盾,曾經是輔佐三朝的元老,歷史評價也多是正面,像他是傑出的政治家,是著名的戰略指揮家,但他的身份終歸是晉國出現的第一位權臣,掌控著晉國的軍政大權,那麼既然是權臣他到底選擇了做佞臣還是選擇了做名臣?


戰國名臣到底是真君子還是真小人?


趙盾出現在歷史記錄是公元前622年,晉襄公時期他登入了歷史舞臺,那年他三十多歲,他的父親去世了,趙盾就繼承了他父親的大夫職位,他起點高,由於他父親在世時做人不錯,給他留下了不錯的環境和助力,同年在晉國士大夫排名靠前的幾位一口氣死絕了,晉襄公沒有辦法就決定對六卿的位置進行一個全面的調整,而趙盾也在調整之列,經過調整他的職位也出現了變化,中軍佐(中軍主帥之副)當時也相當厲害,是士大夫排名第二的人物。

戰國名臣到底是真君子還是真小人?


在六卿職位調整後不久,晉襄公的老師(陽處父)衝外地回來,瞭解到晉襄公的安排後,陽處父就對晉襄公說:“中軍(主帥)賈季是個人才,但是他為人剛愎自用,不如趙盾賢能。”晉襄公對他老師很尊敬,他老師也是晉國道德高尚的大夫,隨後晉襄公就對六卿又做的調整,讓趙盾做了中軍,執政大夫兼任中軍,集軍政大權為一身,是為正卿,讓賈季做了中軍佐,自此晉國就開始了趙盾執政時期。

在趙盾為正卿開始執政的幾個月後,晉襄公一病不起,晉襄公在彌留之際將趙盾叫到榻前,囑咐他:“我死後,你要扶立太子夷皋為君。”晉襄公病逝後,趙盾召集文武大夫商議立君事宜,趙盾在朝議中提議:“亂世當立長君,太子夷皋年幼不能理政,不如立襄公的弟弟公子雍為君吧!公子雍有才學,又在秦國做大夫,立他為君可以讓晉國的霸業延續下去。”趙盾公開違背先君遺囑,也讓他與二號人物賈季意見不合,但是趙盾一心為國確實是忠心可嘉,本身趙盾又權勢頗大,也就沒有多少人反對。

戰國名臣到底是真君子還是真小人?


趙盾派遣土會等前往秦國迎接公子雍回國繼位,秦國秦康公也想借此修復兩國關係,也就欣然接受了請求。秦康公還派遣秦軍護送公子雍回國,這是晉國中,太子夷皋的母親穆贏,不甘心兒子就這樣錯過了國君之位,她就親自到朝堂上找眾大夫與趙盾評理,趙盾理也不理就直接回家去了,穆贏就帶著兒子到趙家堂前哭個不停,趙盾實在是煩不勝煩,最後屈服的趙盾背棄了與秦國的約定,私自擁立太子夷皋繼位,並在令狐的地方伏擊了秦國護送公子雍的隊伍,由於趙盾的出爾反爾行徑,也讓兩國徹底決裂,成為了世仇。

戰國名臣到底是真君子還是真小人?


晉靈公幼兒繼位,長大後就對握有大權的趙盾極其不滿,他曾派人去行刺趙盾,由於行刺失敗也給趙盾提了醒,在一次宴會上,他讓士兵埋伏要伏殺趙盾,在一片混亂中趙盾的部下護衛趙盾逃離了宴會,並要逃亡國外,只是在趙盾還為出國境,趙盾的族人趙穿就把晉靈公給殺死了,趙盾回到都城後就迎接了襄公的弟弟做了國君,他自己還是正卿,這也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趙盾弒君。

趙盾執政晉國20多年,他為晉國制定修改了章程,修改了律令,清理了訴訟,讓人民使用契約,治理政務中的弊端,提拔下位賢能官員,但是他也恢復了貴賤制度(奴隸制度),還重建了已經廢除的官職,他的行為有時高尚有時又下作,時而君子時而小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