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鷂戰機與雅克141誰的戰鬥力更強?

火柴沒頭473


雅克-141(舊編號雅克-41)的指導思想是艦載截擊機和對海(地)攻擊機,所以它和米格-29戰鬥機一樣,配備多模雷達。不過,安裝在機身前端雷達天線屏蔽器裡的雷達天線要小一些,它的特點是有三餘度並聯全權限數字電傳操縱系統。

雅克-141是垂直/短距起落戰鬥機。機上安裝一臺R-79矢量推力渦輪噴氣發動機,它的升力/巡航噴嘴在飛機起飛的時候向下偏轉。此外還有2臺升力發動機發出相應的向後推力矢量,以保持飛機的平穩。機上安裝K36V火箭推動零零彈射駕駛座位。

雅克-141廣泛使用複合材料。碳纖材料佔飛機總重量的28%,其他材料主要是鋁-鋰合金。

研製雅克-141的計劃開始於1975年。由於財力的限制和研製發動機計劃的拖延,直到1989年第一架原型機才開始試飛。由於資金中斷,計劃很快又被取消。後來雅克福列夫試驗設計局繼續研製其陸基和艦基改進型,並建造了4架原型機。有2架一直試飛到1995年,另2架則進行發動機和結構試驗。

性能數據

武器一門30毫米機炮,翼下有4個掛架,最大載彈量2600千克,可掛載AA-10中距空-空導彈和AA-11、AA-8近距空-空導彈。

最大起飛重量(短距起飛)19500千克

(垂直起飛)13675千克

最大外掛載荷2600千克

最大平飛速度M1.7

實用升限15000米

垂直起飛航程(內部燃油)1400公里

短距起飛航程(帶外掛油箱)2100公里

鷂”式飛機之所以具有垂直起降的“神功”,主要是因為它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心臟”,它是一臺裝有4個轉向噴口、可旋轉0-98.5°的“飛馬”型渦輪風扇發動機。它可以通過改變發動機噴口噴氣方向,來提供飛機飛機垂直起降時,噴口轉到朝下方向,發動機向下噴氣,形成4根強勁有力的氣柱,使飛機以像火箭一樣拔一而起或像“阿波羅”號宇宙飛船登月艙在月球上軟著陸一樣垂直降落;正常飛行進,噴口轉向後方,發雲貴機向後排氣,為飛機提供向前的動力。機翼翼尖、機尾和機頭均裝有噴氣反作用噴嘴,用於控制飛機的姿態和改進飛機的失速性能。因為有了特別的“心臟”, “鷂”式飛機除了具有不依賴機場、可以分散隱蔽的特點外,還可以在空中作低速機動、原地轉彎、倒退及空中懸停等一般殲擊機望之興嘆的“特技”飛行運作。 “鷂”式飛機雖說基本性能相當不錯。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有優點就有缺點,它的最大缺點是垂直起飛時航程、活動半徑和開量彈都太小。如它載彈1360千克,垂直起飛時,作戰半徑僅有92千米。

鑑於“鷂”式飛機獨特的短距起降功能,把它改型為艦載飛機真是再合適沒有了。於是,“海鷂”式飛機在馬島戰爭期間曾大顯身手,在整個馬島戰爭中,“海鷂”式飛機戰鬥出動達1500多架次,空戰成績更是驚人戰績,23:0。


尋找出走的風箏


沒什麼可比性,拿一款原型機階段測試都沒走完,很多技術和可靠性都還需要大量試驗的“雅克-141”,去對比參加過多次實戰、廣泛裝備美歐亞各國的“鷂”式及其衍生品?當然,雅克-141這款“技術驗證機”理論上是應該比“鷂”式強的多,至少雅克-141 VS“鷂”可是超音速戰機對亞音速戰機,但是別忘了他們之間存在著明顯代差,不是一個年代的產物。

▲雅克-38和它的“小老弟”雅克-141,蘇聯垂直起降戰機“二世而亡”

為什麼我說沒法對比,雅克-141無論紙面技術性能多麼優秀,大多都還是理論和有待驗證,試想一款不能可靠飛行、作戰的飛機,哪有什麼戰鬥力?就像他的“大哥”雅克-38雖然被蘇聯海軍勉強接受,但是頻繁的飛機事故、區區240-500公里左右的作戰半徑(不同任務條件下)、極低的有效載荷,幾乎能夠被同時代的“鷂”式按在地上摩擦,更別說後來被不斷改進的AV-8B了。那麼1991年雅克-141原型機墜毀,項目被取消,隨後雖然雅科夫列夫設計局又造了四架進行試飛,但是很快也無疾而終。

▲九十年代初,雅克-141在範堡羅航展山展示

關於雅克-141戰機的諸多光環,其實只是源於缺乏瞭解

首先,很多媒體將雅克-141稱為“世界上一款超音速垂直起降戰機”,可以說這完全是缺乏對垂直起降戰機發展史地瞭解。F-35B戰鬥機是“世界上第一款量產型超音速垂直起降戰機(短距起飛/垂直降落,也可垂起)”這一點應該沒什麼異議,但是技術驗證機、原型機方面的第一款超音速垂直起降戰機絕對不是雅克-141。

▲西德研製的VJ-101垂直起降技術驗證機

蘇聯的雅克-141研製計劃開始於1975年,首架原型機在1987年首飛,但是當年為了建立“全垂直起降空軍機隊”的西德,開發出VJ-101垂直起降戰機於1964年7月在不依賴俯衝、不開加力的情況下飛出了1.04馬赫。

▲法國達索開發的“幻影-IIIV”垂直起降戰機原型機

如果你覺得西德的VJ-101還是技術驗證機,亦或者覺得1.04馬赫的速度太低了點,那麼還有法國達索研製的“幻影-IIIV"已經處於原型機階段了,該機在1966年3月測試時飛出了1.32馬赫的數據,後來換裝TF306發動機在1966年9月飛出了2.04馬赫的記錄。那麼”幻影-IIIV“無論是研製時間還是非定速度方面都吊打後來的雅克-141。

▲雅科夫列夫的雅克-141在進行靜態升力發動機測試

其次,很多善於給武器裝備”找爹“的朋友,強行給F-35B套上”雅克-141“血統,後來發現F-35B是一臺發動機+升力風扇佈局,全機只有一臺發動機,而雅克-141的佈局還是雅克-38那一套(只是換了發動機),使用2臺RD-41作為升力發動機+1臺RD-79V作為巡航/升力發動機。眼看著這樣套實在不靠譜,又開始扯F-35B的發動機三軸承偏轉噴口是來自洛克希德當年從雅科夫列夫設計局購買的資料。

▲F-35B使用的F-135發動機通過一根傳動軸連接升力風扇,只有一臺發動機

我們知道,F-35B的三軸承偏轉噴口是英國製造的,到底是美英誰開發的,我們就不說了,但是這種設計美、英、德等多國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經研究過了,比如我們上文說的西德VJ-101垂直起降戰機,在其計劃中的VJ-101E型項目中,就已經開始配置帶三軸承偏轉噴口的羅·羅給公司RB153-61發動機:

▲如上圖所示,類似的發動機噴口美歐早就研究過了

另外,這種偏轉噴口的技術美國普惠公司也早就申報過專利,為配合美國1960年計劃的”海洋控制艦配套戰機計劃“,經過數年研究,美國普惠在1967年申請了三軸承偏轉噴口專利,並在19691年獲得批准:

▲美國普惠公司上世紀六十年代申請的三軸承偏轉噴口圖

綜上,雅克-141的出現在西方世界根本就沒引起什麼漣漪,甚至蘇聯解體後該機在歐洲進行的公開飛行展示,也招來了很多關於其性能落後、設計不可靠、操作性不強的批評。另外,美國公司確實從雅科夫列夫設計局購買過一些資料,但是主要是為了獲取一些雅克-141的飛行測試數據,這些數據可以作為對比研究,比雅克-141本身更有吸引力。

所以雅克-141跟鷂式比沒有什麼戰鬥力,因為他還不成熟,且技術在當年就已經不先進了。


裝備空間


二者不屬於同一時代的產物,就數據而言,雅克141可以吊打海鷂,甚至某些方面,雅克141可以媲美F35B,但該機生不逢時。

雅克-141戰鬥機(代號:Yak-141,北約代號:Freestyle,譯文:自由),是蘇聯/俄羅斯一型單座單發超音速垂直起降戰鬥機,也是世界上第一種超音速垂直起降戰鬥機。

雅克-141戰鬥機是為蘇聯1143型航空母艦置備的新艦載戰鬥機,設計的指導思想是艦載截擊機和對海(地)攻擊機,同時使其能成為一種岸基防空機,曾打破垂直起降戰鬥機的多項世界紀。

雅克-141戰鬥機由蘇聯雅科夫列夫設計局1975年開始設計,1987年首飛,1991年後由於蘇聯解體導致計劃終止,從未量產。

20世紀60年代中期,蘇聯就開始對垂直起落技術進行探索,1967年的蘇聯航空節上,曾展出過三種裝升力發動機的短距起落戰鬥機和一種西方稱之為“自由”的垂直短距起落轉噴口實驗機。之後,又發展過一些不同方案的垂直起落研究機,在這些垂直起落技術的探索研究的基礎上,於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研製的艦載垂直起落戰鬥機,最初蘇聯雅克夫列夫設計局先研製了雅克-36戰鬥機,之後為了給當時正在研製的1143型航空母艦(北約稱基輔級)配套艦載機,又發展了雅克-38戰鬥機。

雅克-38是世界第一種服役的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採用中單翼佈局的切尖三角翼,並帶有下反角。裝備一臺渦噴發動機和兩臺升力發動機,主發動機的兩個噴口位於後機身下部,兩個大型的半圓形進氣口位於駕駛艙後方,翼根之前。主要用於對地面和海上目標實施低空攻擊和偵察,並且有一定的艦隊防空能力。雅克-38原型機於1971年開始試飛,1975年開始批量生產。但是由於過少的載彈量和作戰半徑,以及在高溫高溼環境下的可靠性問題,導致事故率居高不下,海軍中給它起了個外號叫“和平鴿,桅杆保衛者”,1980年代中期它就轉為陸上使用,1991年該機封存,事實上的退役。為了替代雅克-38戰鬥機,同時也為了給新型的1143.5型航空母艦搭載艦載機,雅克夫列夫設計局研製了新型的雅克-141戰鬥機。[1][2]

建造沿。

20世紀60年代末,新型垂直起降機的試驗就已經開始,1973年,蘇聯曾在“莫斯科”號巡洋艦上作過一系列試驗,並在戈爾什科夫蘇聯海軍元帥號航空母艦上進行艦載飛行。

1975年,雅克-141開始正式設計,由於財力的限制和研製發動機計劃的拖延,直到1987年第一架原型機才開始試飛。由於1991年一架雅克-141原型機試飛時意外墜毀,導致計劃很快又被取消。後來雅克夫列夫設計局繼續研製其陸基和艦基改進型,並建造了4架原型機。有2架一直試飛到1995年,另2架則進行發動機和結構試驗。到1991年時雅克-141已試飛了近200餘小時,按原計劃雅克-141研製工作將於1995年底全部結束。

服役歷程

雅克-141戰鬥機進行了成功的試飛,但由於正好趕上蘇聯解體,繼承蘇聯大部分“遺產”的俄羅斯缺乏資金,軍購急劇縮水。雅克夫列夫設計局用自己的經費還勉強支撐了幾年,希望能吸引世界各國合作伙伴,但沒有結果,最終計劃終止,從未量產。

而英國鷂式戰機雖然研發較早,性能比雅客141低,但它是F35B之前比較成功的垂直起降戰機。而且戰績不俗,至今仍在服役。

鷂式戰鬥機(英文:Harrier Jet),是由英國一型亞音速噴氣式第二代半戰鬥機。

鷂式戰鬥機採用單座後掠翼氣動佈局,安裝一臺渦扇發動機,是世界上第一種實用型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

鷂式戰鬥機由霍克飛機公司和布里斯托爾航空發動機公司研製,於1966年8月31日首飛,1967年被正式命名,1969年4月開始裝備部隊,主要分為鷂系列、“海鷂”系列和鷂Ⅱ系列三個類型,美國曾向英國進口了“海鷂”系列,對其改進後稱為AV-8B,在美國海軍陸戰隊中服役。

服役歷程

鷂式戰鬥機擁有特殊的垂直升降能力,曾參與多次重要戰役,包括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以及伊拉克和阿富汗戰事。金融海嘯後,英國政府面對龐大的財政壓力,決定削減國防預算,鷂式戰鬥機走出了歷史。2013年12月15日,英國飛行員在Cottesmone皇家空軍基地執行鷂式戰鬥機的最後一次飛行任務,任務結束後,這款服役半個世紀的戰鬥機正式退。

相對於紙面性能更強的雅客141,歷經實戰,大規模裝備的鷂式更有說服力。







淺醉浮塵


就數據而言,雅克141可以吊打海鷂,甚至某些方面,雅克141可以媲美F35B,但該機生不逢時。

雅克-141垂直起降戰鬥機,是蘇聯雅克福列夫設計局研製的一種超音速垂直起降戰鬥機,1967年的蘇聯航空節上,曾展出過三種裝升力發動機的短距起落戰鬥機和一種西方稱之為“自由式”的雅克-141垂直起降戰鬥機、短距起落轉噴口實驗機。該機使用了大量的複合材料,安裝了先進的飛行控制計算機,與雅克38相比,飛行總重量提高了近一半,載彈量和航油量增加了一倍多。機翼下有4個掛架,載彈量2600千克,可掛載AA-10(即R-27系列)中距空對空導彈和AA-11(R-73系列)、AA-8(R-60系列)近距空對空導彈,並安裝有一門30毫米機炮。

蘇聯原計劃在庫茲涅佐夫號等航母上搭載雅克-141戰鬥機,按原計劃雅克-141研製工作將於1995年底全部結束,由於蘇聯解體導致計劃終止,美國F-35B戰鬥機的垂直起降技術源自於蘇聯時期的雅克141艦載戰鬥機。

1957年英國開始研製具有垂直/短距起降能力的“海鷂”戰機,到1969年的時候終於裝備部隊。1982年英國和阿根廷爆發“馬島戰爭”,英國“無敵”號航母和“競技神”號航母共搭載著28架“海鷂”戰機浩浩蕩蕩前往馬島周邊海域執行封鎖任務。這時阿根廷的戰機也接連向英國特混編隊發動攻擊,“海鷂”戰機在整個戰爭期間擊落了21架阿根廷空軍的多種戰機而自己卻無一被擊落一下子成為了明星戰機。

但從“海鷂”戰機載彈量2噸、垂直起降100公里作戰半徑、短距起降400公里作戰半徑、7個武器外掛點來看這樣的性能可以說有點寒酸,可關鍵在於“海鷂”垂直/短距起降的優勢實在是太明顯了,以至於美國都忍不住在1971年就開始引進了這款戰機並改名“AV-8A”供美國海軍陸戰隊使用,最終美國一共引進了102架“AV-8A”,後來又升級成了"AV-8B“。可“海鷂”戰機載彈量小、航程短的缺陷是始終存在的。

所以說,“海鷂”的戰鬥力跟雅克141比,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只是各處的時代不同,性能並不突出的“海鷂”能服役50年之久,而性能優異的雅克141卻最終面臨下馬的命運。


軍菌醬


它兩沒打過。那天我讓它兩打後看誰強在告訴你哈。從數據上看理論值雅克141更強,但是它是後研發的,有後研優勢。但它好像沒裝備部隊。只是試✈️飛好了。英國有鷂式,蘇聯有雅克38。從理論上雅克38比鷂式飛機先進,但是雅克38✈️飛機的性能一直不穩定蘇聯也沒裝備幾架後來升級雅克141。英國的鷂式飛機在與阿根廷的馬爾維那斯群島的戰鬥中可是立過戰功的,此飛機✈️被黴果人引進後生產了海鷂戰鬥機給海軍陸戰隊,在兩棲攻擊艦上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