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應該有的學識

日的青年應該知道,時代不同了,職業重於一切。


去解決自己生活的問題,必須自己先站得起來,能夠獨立謀生


學問與職業是兩回事。


不論從事任何職業,都可以作自己的學問。


不然,大學畢業以後,“眼高於頂,命薄如紙”八個字,就註定了命運。


南懷瑾先生: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應該有的學識


自以為是大學畢業生,什麼事都看不上眼,命運還不如乞丐;


沒有謀生的技能,就如此眼高手低,那是很糟的,時代已經不允許這樣了。(《孟子與萬章》)


你們注意啊,青年人的思想,我們也經過青年來的,年輕時一點也看不慣別人,好像只要自己站出來一定有辦法。


唉!可惜自己沒站出來,如果用了自己,早有辦法了。


你們諸位男女青年,都有這個心理,對不對?


我常常有個感想:


如果青年人的勇氣加上老年人的智慧,二者結合,天下事就很容易了。


結果是人老了,智慧雖然成就,可是不但沒有勇氣,連躺下來睡覺都沒有力氣了,所以不能做事


青年人儘管有勇氣,那個莽撞不懂事,毫無辦法。


南懷瑾先生: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應該有的學識


所以如果說有代溝,這個代溝是沒有辦法彌補的。


假使一個人能夠具備了年輕的勇氣,老年的成熟智慧,那倒是天下事不足為懼也。


結果我們做不到,這就是對大家的一個警告。


中國文化的傳統,“先存諸己,而後存諸人”,先能夠自己站得起來,再來輔助別人站起來。


可是我們年輕時候總有一個毛病,自己還不會爬,就喜歡輔助人家站起來,覺得自己是非常高明也有很多主意。


我幾十年來跟年輕的同窗們常在一起,因為我很怕自己老了不懂事,會落伍的。


但跟著年輕人學習幾十年的經驗下來,覺得年輕人永遠跟不上我們。


問題是什麼?因為等到我們把他們的學到了,他卻沒把我們的經驗學走。


所以年輕人能夠存諸己而站起來的,非常少。


南懷瑾先生: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應該有的學識


如果有的話也是非常特殊的人,一定是智慧能力都非常強的人。(《莊子諵譁》)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德薄而位尊”這句話的意思是,自己的道德與學問不夠,但位置很高。


等於我們做生意。


找個笨蛋來當總經理,尤其現在人做生意,叫自己的太太當董事長,支票由太太出名,出了事太太去坐牢。


太太們又不懂“德薄而位尊”的道理,自己分明是在家裡做飯的人,現在掛上了董事長名銜,當然非倒楣不可。


“智小而謀大”,自己又沒有智慧,做官想越大越好,生意賺錢越多越好,或者想買個小島當國王,自己智慧又不夠,計劃倒是大得很,人小鬼大。


“力小而任重”,五斤放在肩膀上還背不動,坐飛機連手提行李還要用輪子拖,卻自以為千斤大力士,那不是吹牛嗎?


南懷瑾先生: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應該有的學識


由此我們知道,有三個基本的錯誤是不能犯的:


一是“德薄而位尊”。


道德學問都不行,大家來恭維你,尤是出家人,小小的年紀出了家,人家看到你便拜,那真可怕得很!


你以為頭髮颳了就得道了嗎?不是那麼回事。


另外兩項是“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


如果犯了這三大戒,“鮮不及矣”,一定倒大楣,很少有例外的。


所以孔子說“覆公餗”,一鍋飯倒了吃不成了,還把自己弄得滿身起泡。(《易經系傳別講》)


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


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倖。


明白了素位而行的道理,雖然你今天地位權力高高在上,但也絕不輕視或侮辱在你下位的人。


因為上臺總有下臺時,世界上沒有千秋萬代不倒的高位。


如果你在低級的下位,也不必去攀緣上級,你只要盡心盡力去做到你職責以內的分內事。


“正己而不求於人”,自己就會坦然自得,並沒有什麼值得怨恨了。


一個人能做到上不怨天,下不埋怨別人,那就能很自在了。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倖”


南懷瑾先生: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應該有的學識

所以說,


要學做君子之人的道理,知道了素位而行的原則,平生只如《易經》所說的道理,正心誠意地做人,任隨時間空間來變化現實,以待天然機遇的命運,即使不得其時,也可自得其樂。


但是一般不學君子之道的小人們,寧可偷巧而去冒險,希望僥倖求得成功,結果都是得不償失。


這正如古人有兩句詠陰曆七月七日“乞巧節”的詩說: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幾多。”


僥倖取得偷巧的成果,到底並非常規,而且是很不牢靠的。(《話說中庸》)


南懷瑾先生: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應該有的學識

本文摘自《微信號——守正學堂》,旨在傳播中醫傳統經方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