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汁记》:人生就像一场戏,哪怕是出烂戏也要尽力演好

中国著名的革命先烈中有这样一位女性—秋瑾,她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牺牲时年仅32岁,她的生命短暂而绚烂。

秋瑾的突出之处不仅表现在其高尚的志趣与革命精神,她的婚姻爱情观也值得我们赞颂。

秋瑾出生名门,他的丈夫王廷钧是曾国藩之后,然而秋瑾志趣高尚,性格刚烈,受不了封建家族的种种束缚,与流连秦楼楚馆、思想腐朽的丈夫在志趣与爱好上无共同之处。

她追求人格平等又嫉恶如仇,于是毅然决然的离开丈夫赴日本留学,投入到伟大的革命事业中,成为令人世代称颂的革命女英雄。


《豆汁记》:人生就像一场戏,哪怕是出烂戏也要尽力演好

秋瑾照片


作家叶广芩的小说《豆汁计》中也描写了一位女性,这位小说中的人物和秋瑾几乎出生于同一时期,但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轨迹。

主人公名叫莫姜,是清末皇宫里太后身边伺候的一名宫女,由于主人的安排,让她嫁给了比自己小八岁的宫中御厨刘成贵,刘成贵好赌成性,出宫后便把莫姜作为赌资输了出去,莫姜颠沛流离被“我”的父亲叶四爷收留,从此和“我”度过了二十年的时光。


《豆汁记》:人生就像一场戏,哪怕是出烂戏也要尽力演好


一、无论出生高贵与低贱,不抱怨才能活出灵魂的高度。

豆汁计》在故事情节中多次对“豆汁”进行描写,它作为一种寻常百姓家的吃食,是再普通不过的了,甚至上不了菜谱。

而作者就是通过戏剧、百姓普通吃食这些看似毫无关联、平凡的食物串联起了整部小说的情节,这与作者生活的时代分不开,作者叶广芩也经历过人生的大落。


《豆汁记》:人生就像一场戏,哪怕是出烂戏也要尽力演好


丛维熙说过:“生活和命运把谁蹂躏了一番之后,才会把文学给你。”经历了贾宝玉式波澜起伏的前半生,任谁都有一肚子流不尽的辛酸泪。而读叶广芩的作品就值得好好品味。

豆汁开启了格格”我”和莫姜的故事,父亲叶四爷将落魄的莫姜领回家,莫姜饿的喝下了一碗母亲留剩下的豆汁,即使已经饿的几天没吃饭了,莫姜仍遵守礼仪。

莫姜留在了格格家近二十年,为生存也好,为感恩也罢;莫姜和格格已然不是亲人更胜亲人了,莫姜对比于母亲,出生是高贵的,只是处境境遇不佳,但即使如此,我们却从未从莫姜的口中听到她的半句抱怨,从未听她主动去哭诉自己的悲惨境遇,只是在一件件事情之中娓娓道来,娴静、不争。

莫姜的美好品质也正是通过这一件件事情的讲述,生动的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过着不抱怨的生活,成为不抱怨的榜样。无条件的接纳,并着眼于光明面。当莫姜决定接纳各种现实的人和事物,并从中发现其光明面时,她也体验到越来越多的良善与美好。

生活中很多人也出生就在普通、贫困的家庭里,没有条件接受良好的教育,所以年纪很小就需要扛起生活的重担,但是生活中我们看到、听到、亲生经历着许多灵魂远远高于出生的人。

中学学历的保安忘却了工作的辛苦,看到的是象牙塔中知识的光亮,刻苦努力自学走进了北大、清华的校园;

街边拾荒的大叔在零下的温度看到的是新生命,为了救被父母忘在车里的婴儿,忘记了寒冷,砸车救人脱下自己的大衣包裹已经冻哭的婴儿......

这些出生卑微的人让我们看到灵魂的高度根本是出生无法衡量的,他们善良而乐观,拥有自己充实的人生节奏。


《豆汁记》:人生就像一场戏,哪怕是出烂戏也要尽力演好


灵魂的高贵跟出生无关,却与个人的生活经历、成长环境休戚相关。有的人世界很小,永远只能看到头上那片井盖般大天地,那么他的世界就只有井盖那么大,而有的人虽然生活清贫,困苦,但是她却拥有广阔的视野。

小说中母亲和莫姜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虽然母亲目前的境遇比莫姜好,但是母亲的天地只有叶家这么大,所以处处透露出“小家子气”,而莫姜以前在皇宫中服侍太后多年,看人生起起落落,算是朝代兴衰的一个见证者,经历了命运的颠沛流离,所以即使身处逆境仍然能保持平静的心情面对一切。

二、逆境中求生存,先确保自己完好地活下来。

“表面上彬彬有礼,心里却绝望的活着。”这句话乍看貌似是一个悲观者的自白,却是莫姜生活的真实写照,面对社会的骤变,伴侣的背叛,毁容、饥饿......这一切对于她来说都招招毙命。

一切风云变幻尽在一瞬间,而莫姜仍然将手头的工作做到完美,将一件件普通的点心做的“小巧玲珑”、“精致可爱”,能工巧匠一般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所以即使是这样一个在逆境中求生挣扎的人,也先确保自己完好地活下来。

小说中的莫姜因丈夫刘成贵的好赌成性,暴力而遭受痛苦,生活中遇到如此“家暴”,现代的女性恐怕早已无法忍受了,有的甚至因为痛苦不堪自我了结生命。

这样的事情已不罕见,新闻中也不时报道出一些网红男女明星家暴的丑闻,令舆论哗然。国家最高检甚至出台相关的政策通知来保护妇女,沉重打击这样的侵害。

奈何莫姜处在封建社会底端,没有这么幸运。自己的命运、婚姻均被统治者安排,毫无反抗能力,她只能以自己的一己之力努力的活着,寄人篱下或许也是她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随着如今升学压力的加大,许许多多骇人听闻的事情时常发生:

北京延庆县一中高三学生郭某因害怕考不上大学,被父亲责骂在学校,扎死一名同学后自杀;

中考的前一天,广州某中学初二学生小静,忽然觉得活着没意思,在家里喝下致命药物;

合肥市一名高三学生,因高考成绩不理想,哭泣跳入汹涌的河流......如今在互联网搜索“中学生自杀”电脑可以显示出几十万条消息,而如今自杀现象的发生也越来越趋于低龄化。


《豆汁记》:人生就像一场戏,哪怕是出烂戏也要尽力演好


当研究者对这一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引起自杀的原因多种-早恋、学业压力、父母离异等等,但是归根到底是由于外在环境的问题导致心里压力过大,使之产生了消极、逃避的心理,从而进行自我伤害。

《生活的意义》的作者维克托·弗兰克,他是一名纳粹集中营幸存者,他曾说“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无论这个环境多么糟糕,多么有压力,感到不自由,我们人类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三、环境越恶劣,越是给你绝地反击的机会。

爱情失败、挨饿受冻、外貌尽毁......遭遇了这一切的莫姜,人生这场戏真可谓是“烂透了”,莫姜被刘成贵这个御厨丈夫毁容甚至作为赌债输出去了,然而她却学得了丈夫一手的“好本事”,获得了足以谋生的重要技能。

那些绝妙无比、化腐朽为神奇的美食—醋焖肉、樱桃肉、核桃酪、炸三角

等等,光听到名字就让人不禁吞口水,让人脑海中立刻就浮现慈禧坐在满汉全席前的画面。

生活对于她来说再悲惨不过了,而她在与刘成贵短短相处的日子里,并没有懈怠、消极,而是拼命向比自己小八岁的丈夫学习,学习他最厉害的地方,那就是掌握一手好厨艺。而凭借这一技能,足以让她在当时动荡的时代“谋生”了。

我们熟知的大作曲家贝多芬从小由于家境贫穷没能上大学,又体弱多病在十几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病,二十六岁时又不幸失去了听觉,在爱情上也屡受挫折。

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与命运的顽强搏斗中,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

逆境不但没有吓倒他,反而成了他获得强大生命力的磁场,给了他一个绝地反击的好机会。


《豆汁记》:人生就像一场戏,哪怕是出烂戏也要尽力演好


“水到绝境是飞瀑,人到绝境是重生!”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愿走的人。

所谓涅槃重生,其实是走投无路的时分,硬着头皮闯出一条路来,固然荆棘密布,但走过去,前面才是“桃花源”。

熬过了人生的“苦旅”,才会越来越强大,练就成过硬的功夫。

处于恶劣的环境之下,更应迎难而上,拥有绝境生存的勇气了。

就如历史中被吴国虏去当俘虏的勾践、从小家境贫寒的文学家范仲淹、年轻深陷在贫穷与绝望深渊中的法国画家米勒等等,他们都抓住绝地反击的机会,划出的美丽弧线改变了原本糟糕的人生处境。遇事坦然自处,奋发有为,从而积蓄力量待机突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