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娘在,家就在;娘不在,兄弟姐妹是亲戚”呢?

导语:为什么说“娘在,家就在;娘不在,兄弟姐妹是亲戚”呢?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中国有句古话是这样说的:“娘在,家就在;娘不在,兄弟姐妹是亲戚。”很多人在最初是不能理解这句话的,觉得即使父母不在,自己和兄弟姐妹也是亲人,可是等到真的到了那个年纪,就能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到底是在说什么。母亲是一家人的核心,如果母亲做的好了,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也会很深厚,但是如果母亲做的太偏心,子女之间就会心生嫌隙,就会有隔阂,觉得自己的母亲跟对方比较亲,那么自然也就会对彼此之间有一点意见,不信你看看王女士的故事。

为什么说“娘在,家就在;娘不在,兄弟姐妹是亲戚”呢?

王女士如今46岁,她的母亲已经去世4年了,母亲还在世时,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去母亲的家里,她的母亲和她的哥哥住在一起。王女士每次去了之后,她母亲就会给她做一些她喜欢吃的饭菜,她和哥哥嫂子的关系也都一直很好,后来母亲去世之后,她刚开始也是会去哥哥家,嫂子有时会给她做饭,大家一起吃,到后来慢慢地,她去了之后嫂子都不在家,她也感受到了和以前的差异,他们兄妹之间关系破裂是因为一件事。

就是哥哥和嫂子因为一些事情吵了起来,她当时也在场,就劝说了几句,她的嫂子就说:“你把你自己家里的事情管好就行了,少掺和我们家里的事情。”王女士当时很委屈,她也没说什么过分的话,怎么就引来嫂子那么大的不满,自从那之后她就很少去哥哥家里了,她也一大把年纪了,没有必要去别人家受说。王女士有时一个人也会想,母亲在的时候,自己去看母亲,嫂子也会顾及到母亲而跟自己交好,但是母亲不在了,自己再去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嫂子对待自己的态度也有很大的转变,真的是娘在就是家,娘不在就是亲戚啊。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我们接下来分析一下。

为什么说“娘在,家就在;娘不在,兄弟姐妹是亲戚”呢?

1、父母对待子女不公平

这种不公平来自于老一辈的思想,因为中国人重男轻女、疼爱最小的那一个的思想比较根深蒂固,在无形之中就会造成家庭中的一种不公平现象,而子女在这样的氛围里长大,也是能够感受到的,这就会让他们的记忆深刻,而且也会有心理阴影,这样不但会让老人和子女之间有隔阂,也会成为兄弟姐妹之间争吵的一大隐患。前期之所以会和姐妹之间亲近,是因为老人在的原因,但是老人不在了,兄弟姐妹之间如果发生利益冲突的话,这就会成为吵架的爆发点,轻则撕破脸皮,重则会导致亲兄弟姐妹反目成仇。所以,母亲在教育时和财产分配上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不然你的这些行为就会导致你的亲生子女心生嫌隙,想必这也不是你愿意看到的景象吧。

2、思想有所改变

父母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且父母的行为也是严重影响到子女的。中国大多数的人都是会和母亲比较亲近,再加上中国的传统观念,人们都必须要孝敬自己的母亲。当母亲在的时候,人们都会多去陪陪母亲,兄弟姐妹之间自然联系的也就比较频繁,关系也就会很好,即使两人因为什么事情吵架了,有母亲这个说客,两人也是能够很快和好的。

而母亲不在的话,子女就会很少去其他的兄弟姐妹家,两人之间没有了那个联系的纽带,兄弟姐妹就会觉得他们是独立的个体,彼此之间的联系就会随着时间慢慢减少,再加上彼此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就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家里,那么也就自然没有母亲在时那么亲近了。

为什么说“娘在,家就在;娘不在,兄弟姐妹是亲戚”呢?

情感寄语:家,永远是每个人避风避难的港湾,它是永远不会抛弃你的地方,即使相隔千里远,只要你回头,就能看到家的方向,母亲的身影,总是在你前进的步伐中,母亲的牵挂,也伴随你做过了千难万水,母亲的关怀,是你越过大好山河也要回家的理由。人类所有的情感中最不能动摇的就是母爱,人们心底最牵挂的地方就是有母亲在的家。所以,

每个人无论有多忙碌,都要多回家陪陪母亲,要知道我们的成长速度,是赶不上母亲的苍老速度的,不要等到他们走了才感到遗憾、后悔。

本期话题:你们觉得“娘在家就在,娘不在,兄弟姐妹是亲戚”这句话对吗?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