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薪階層,安心養老要趁早,科學規劃少不了

退休了,有養老金就可以安享晚年?仔細算一算,

你永遠不知道離“安心養老”有多遠

根據2018《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養老成本中位數是182萬。

如果以這個數據為目標,每月投入1000元,年利率1.5%,存夠這些錢要80年。在媽媽肚子裡就得為養老存錢啦!

工薪階層,安心養老要趁早,科學規劃少不了

養老規劃

上述說法可能危言聳聽,但也說明了養老規劃的重要性。

重要性體現在幾個方面:

  • 一是社會老齡化趨勢明顯;
  • 二是醫療和健康費用持續增加;
  • 三是通貨膨脹居高不下;
  • 四是生活品質提高和額外支出增加;
  • 五是養老保險制度缺位。

當前很多人沒有對自己的養老問題作出財務制度安排,因此制定科學養老規劃舉足輕重,任重而道遠

一、影響養老規劃的因素

在制定養老規劃時要考慮七個方面因素。

  • 一是當下政策規定和對退休年齡的預期。
  • 二是醫療條件的優化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使得人均壽命日益延長。
  • 三是性別差異,將直接導致養老金金額和養老規劃開始時點的差異。
  • 四是通貨膨脹率決定了維持一個持續上升的名義收入的必要性。
  • 五是退休後預期生活方式。
  • 六是個人及家庭現有資產狀況和資產負債的構成。
  • 七是預期投資回報率。

二、養老規劃的流程

制定養老規劃,首先要確定養老目標,估算退休後支出及收入,據此計算養老準備資金缺口,同時充分考慮通貨膨脹及投資報酬率等影響因素,進而確定養老的儲蓄要求。在此基礎上針對養老目標進行養老規劃,同時選擇退休規劃工具並執行計劃。此外,還應該根據實際執行情況,及時對原有規劃做出

反饋調整,從而確保養老目標能夠順利實現。

退休後的收入主要有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家庭存款、企業年金、商業保險等構成,其中社會基本養老保險是目前養老收入的主要來源,社會基本養老保險來源主要有企業繳費和個人薪酬扣除、財政支付、基金運營收入等。其中,企業繳費比例因地區差異各不相同,一般在20%左右;職工個人的繳費基數最高為統籌地職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的300%,最低為統籌地職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的60%,通常是經過核定的上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資,費率為8%。

財政支付是政府財政對基本養老保險的補貼,包括但不限於支付社會養老保險經辦機構的行政費用,補貼養老金缺口等。基金運營收入指國家設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由中央財政預算撥款以及國務院批准的其他方式籌集的資金構成,用於社會保障支出的補充、調劑。目前我國社會保障基金對於投資標的有較為嚴格的規定,投資渠道較為單一。

根據《社會保險法》實施細則,職工領取養老保險金的條件是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

根據《國務院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養老金的發放標準可以分為三類:

  • 一是“新人”基本養老金。以上述決定為分界線,決定實施以後參加工作,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被稱為“新人”,此類人員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新人”基本養老金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由統籌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個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和繳費年限決定,個人賬戶養老金由個人賬戶儲存額和計發月數決定。
  • 二是“中人”基本養老金。在決定實施前參加工作,決定實施後退休的人群稱為“中人”,此類人員在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之後,應該在“新人”基本養老金的基礎上增加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由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和繳費年限決定。
  • 三是“老人”基本養老金。在決定實行之前已經離退休的人群即為老人,這部分人群仍按國家原來的規定發給基本養老金,同時執行基本養老金調整辦法。
工薪階層,安心養老要趁早,科學規劃少不了

養老保險

三、養老資產配置規劃

明確養老準備資金缺口後,需要選擇適當的投資工具投資方式。適合養老理財的常用投資工具有銀行理財產品、基金、股票、商業養老保險等,其中銀行理財產品在期限選擇、收益率、安全性方便都好於單純的儲蓄存款。退休養老投資可以適當參與基金投資,而且基金產品的風險收益視品種而定,股票型、債券型、貨幣市場基金等收益各不相同,選擇多,也適宜做配置,隨著退休年齡的臨近,基金投資可以逐漸偏向中低風險的品種,投資方式可以選擇一次性投資或定期定額。

股票投資方面,股票市場通常風險較大,但其中的優質藍籌股具備業績優良、成交活躍、紅利優厚、風險適中的優勢,相對來說,較適合養老規劃。而作為社會養老保險的有益補充,商業養老保險

具備品種多、保障水平高的優勢,但同時也存在繳費水平高、風險收益水平較低、流動性一般、推廣成本較高的劣勢。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年齡增加商業養老保險的費率會有所增加,甚至有部分險種對年齡有明確的限制,因此進行商業養老保險投保時年紀不宜過大

工薪階層,安心養老要趁早,科學規劃少不了

養老資產配置

投資工具的選擇和資產配置的決定有多種方案,筆者建議“投資100”原則。

“投資100”原則是指風險投資品種佔全部可投資資產的比例為(100-年齡)%,如一名30歲的客戶,可以粗略地將固定收益類和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按照3:7的比例分配;反之,對一名70歲的客戶就要相應的減少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比重。


值得注意的是,養老規劃不是一成不變的,應按照一定的時間週期跟蹤養老規劃的執行,以適應經濟週期、通貨膨脹率、大類資產輪動的經濟環境和投資環境的交替變更,以及客戶職業生涯、家庭情況、生活狀況、收支情況的變化。所以養老規劃應該遵循儘早性、謹慎性和平衡原則。

制定科學合理的資產配置方案,選擇合適的投資工具和投資組合,才能實現“安心養老”

關注 ,一起成為職場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