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有人很悶,有人時間不夠用,關鍵看在家有沒有做這件事?

有些人一輩子都不想看書,就想在一個沒有書的世界裡過一生,其實也是可以的。而有些人是離不開書的,每天都要花上2個小時去讀書,儘管在疫情之下也是堅持在家讀書的,而且越讀越有意思。


疫情下,有人很悶,有人時間不夠用,關鍵看在家有沒有做這件事?


作家李尚龍說過:讀書時在重塑自己,是在激發你的內在力量,不是對外炫耀,而是尋找回家的路;讀書會讓你富裕,但不會讓你有錢。堅持讀,你會遇到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寫到這裡也許有朋友會說:其實我也是挺想讀書的,但是疫情之下沒法買書;又或者家裡書倒是有,每次買回來之後就沒有下文了。因為讀書太辛苦了,自己不會讀啊。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也就是說再難讀的書都是有辦法啃下來的,只要你願意花功夫,未來助力大家,趁著這天上掉下來的時間能夠好好讀書,有所收穫,遇見一個不一樣的自己,我今天拜讀了樊登博士的《讀懂一本書》,下面將書中的一些比較好的方法分享給大家。

知道讀書方法之後,認真去踐行,在家裡有書讀你就再也不會覺得無聊了,或許馬上就會覺得時間不夠用阿。

會讀書,更要會講書

很多人也會看書,但是看完就忘記了,然後就會以為自己的記憶力不行了,久而久之就讀書越來越少了。事實上,讀書會忘記是正常的。

相比讀書,講書是最高效的沉浸式的學習方法。很簡單的就是,當你讀完一本書就試著講給身邊的人來聽,哪怕只有一個觀眾也要堅持講。

去年一整年,我最喜歡乾的事情就是看完書,見人就說,你就會發現很多的問題看的時候好像很懂,等到講的時候有的時候發現還是不太容易講明白。一遍不行,就兩遍,只要功夫到位,最終肯定是可以的,通過準備講稿的過程,就是書中的知識內化成你自己知識的過程,也是在慢慢編織著屬於你獨一無二的知識結構體系。

去年國慶節,我有幸在圖書館分享了一本書,當時準備講稿的時候我就特別的後悔自己答應去做這種“找虐”的事情,一邊準備講稿一邊悔恨自己啊。並且內心暗暗發誓:再也不幹這種事情。

但是現在我非常的感謝自己的那段經歷,正是那樣不斷的深挖自己,才有了對書中非常清晰的邏輯結構,至今都能記得書中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建構邏輯框架的能力。所以,講書是推薦的一種更高級的讀書形式。你用心講過的書是很難忘記書中內容的。

講書的5種必備能力

  • 邏輯思維能力

就是用大家都能接受的邏輯,來組織和轉化你所要表達的內容。

這種在現代是非常缺乏的,因為大腦都具有惰性,當我們不願意思考的時候,就會導致我們不願意使用批判性思維。


  • 大局觀

就是一本書的整體架構,當這個清晰了以後,你讀書就會非常簡單了。

這本書要解決什麼問題?

它的使命到底是什麼?

它是怎麼論證這個使命的?

它提出了一個什麼樣的假設?

怎麼驗證這個假設?

推理的過程是什麼?

怎麼獲得這個證據的?

最後我們能得出一個什麼樣的結論?

  • 語言能力

樊登老師說了3點就是需要簡潔、幽默、有說服力。其實我的感受就是需要說口語,新手很容易犯的一個毛病就是喜歡說書面語,是不適合講出來的。需要充分的口語化(也就是簡潔和幽默),當然說任何的話都是需要具有說服力的,不然怎麼能獲得別人的認同感呢?描述的要有畫面感,這點很抓人。

  • 同理心

很多人一講書就會緊張,自己看的時候,內心已經無數次猜想肯定可以講的很好,以為知識點都理解透了,越是這樣越容易緊張,大腦一片空白。當時我第一次講書時,就是講出來調特別奇怪,像是在背書,後來我一個學習心理學的朋友幫助了我,給我一個小建議,我覺得至今都是特別受用的。她說你需要完全沉浸在需要講的內容中,看輕自己,把自己完全放在要講的東西里面,深切的感受對方的出幾個真正需要你講的內容。我想這大概就是樊登老師說的同理心吧。

愛的是所有交流中最真實的東西,最深入人心的東西,是講書的靈魂,不可或缺的!腦科學家也說過,最重要的是感受,也許很多年以後,大家想起你的講書,完全不記得什麼內容了,但是內心會有一股暖流升起,這就是愛,這種感受是會伴隨在大腦中的記憶中樞,不容易忘卻。

選書的原則

我去年乾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推薦書給別人看,當你自己看的書越來越多的時候。在和別人交談的過程中,就會讓你推薦書看看。的卻,在不斷的看書的過程中,慢慢的發現自己選書的能力是在提升。從前總是能挑出來一堆最不想看的書,或者說完全和標題不一樣的意思的書。時間長了就變得不愛買書了。

而現在我總能選到自己喜歡的書,買回來的絕大多數也都是自己愛看的。

在這本書中,為了更大可能的能挑到一本好書,會從這幾個方面來判斷。比如出版社、作者的背景、推薦的人有哪些(有沒有你覺得在這方面是權威的專家或自己信賴的名人)、推薦的書單有哪些、書後參考書目、內容至上、翻譯水平和印製質量?

其實我個人的感受是如果好好讀現在手裡的一本書,書中是會延伸很多本書的內容,你順藤摸瓜從文中找到感興趣的書名,對應的下單購買就可以繼續有書讀了。


疫情下,有人很悶,有人時間不夠用,關鍵看在家有沒有做這件事?


如何讀懂一本書?

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感覺到認知水平的重要性,也就是你從出生到現在一路所經歷的人和事還有讀過的書共同的構成你的文化。這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是慢慢蓄積的。同樣的一句話,也許你在人生的不同時期的理解就會不一樣,而變化的並不是這句話,而你的理解力因為認知的變化而變化。

樊登老師也認為這種理解力的池子決定著你理解的寬度。理解力的池子也就我前面說到的自己的知識框架體系,書中說它是由

  • 經濟學知識
  • 心理學知識
  • 國學常識
  • 管理學知識
  • 邏輯學知識
  • 哲學知識
  • 人生經驗

為了讀好一本書,除了需要以上幾個方面的知識的長期積累,同時也是需要自己突破閱讀的舒適區,進入到挑戰區,去做一些“逼迫”自己去提升的能力。比如看完一本書, 就讓自己回憶書中的內容,完成思維導圖的繪製,把自己當成傳播者,加深理解。


以上的三點是特別認同的關於3個讀書的方法,每一個都非常的重要,再重要的理論,如果不去踐行也就是空話,趁著天上掉下來的時間好好的讀書吧,你終將收穫另外一個不一樣的自己。方法都給你也沒有理由不讀吧。


願疫情早日過去,我們準備好的姿態來迎接之後的春意盎然。


疫情下,有人很悶,有人時間不夠用,關鍵看在家有沒有做這件事?


我是藥師小平,更多的用藥科普和生活感悟,歡迎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謝謝你哦。

您的點贊、點評、轉發是支持我繼續創作的最大動力。

更多的問題可以在下方留言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