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故居(二)

6、建筑艺术细节

胡雪岩故居整个建筑布局紧凑,构思精巧,居室与园林交融,建筑材料可媲美皇帝故宫,可谓无材不珍。因胡雪岩祖籍安徽,所以有明显的徽派建筑特点。

最宝贵的,要算是建筑使用的木材,前面已经介绍过,不再赘述。现在分享一下故居的艺术细节。

木雕

胡府的木雕非常吸引眼球,无处不在,精工细刻,叹为观止。

胡雪岩故居(二)
胡雪岩故居(二)
胡雪岩故居(二)
胡雪岩故居(二)
胡雪岩故居(二)
胡雪岩故居(二)

大理石挂屏

胡家很少挂字画,因南方潮湿,字画不易保存。大部分是挂类似这样的云峰图,天然大理石挂屏。

胡雪岩故居(二)
胡雪岩故居(二)
胡雪岩故居(二)
胡雪岩故居(二)

砖雕、灰雕

胡雪岩祖籍安徽,故胡府的砖雕不厌繁复,充分体现出徽派建筑的特征。

胡雪岩故居(二)
胡雪岩故居(二)

石雕

胡雪岩故居(二)
胡雪岩故居(二)
胡雪岩故居(二)

亭台楼阁

胡府的亭台楼阁,说不清有多少座,忽然就会出现在你面前,且非常精巧,百看不厌,耐人品味。

胡雪岩故居(二)
胡雪岩故居(二)
胡雪岩故居(二)
胡雪岩故居(二)
胡雪岩故居(二)
胡雪岩故居(二)

明廊暗弄,各有千秋。

胡雪岩故居(二)
胡雪岩故居(二)
胡雪岩故居(二)
胡雪岩故居(二)

小桥流水

或热闹,或安静;或醒目,或隐蔽,或精致,或简洁。

胡雪岩故居(二)
胡雪岩故居(二)
胡雪岩故居(二)

金属

你会不经意发现它们的影子,赞叹一个半世纪以前的匠心。

胡雪岩故居(二)
胡雪岩故居(二)

门钩

胡雪岩故居(二)

铜炉

胡雪岩故居(二)

集水管和铜水缸

三、旧居沧桑

宅子1875年建成,胡雪岩只住了九年,然后,生意失败,郁郁而终。他破产了以后,故居几度易主,历经沧桑。

胡雪岩故居(二)

先是胡雪岩死前,旧居和胡庆余堂一起,抵押给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文煜(他是胡家产业的最大债权人,和李鸿章是儿女亲家);据说,这是胡雪岩和文煜的一出戏,胡庆余堂因此才得以不被拆分。

辛亥革命后,旧居被浙江军政府没收,军阀进驻胡雪岩故居,故居内不少建筑构件遭洗劫盗卖;

1934年卖给创办浙江兴业银行的蒋抑厄家,蒋家拆除了故居中的多座建筑,红木厅、楠木厅的木料成为上海、杭州兴业银行的柜台;

解放后,蒋家将正厅和“芝园”大部分租给了浙江财政干校;

1958年在胡雪岩故居办起了杭州青年中学;

青年中学迁出后,杭州市文化局接管,用作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办学场地,后来又先后成为话剧团、曲艺团、歌舞团等文艺团体的团部;

上世纪70年代初,有关部门又把轿厅、正厅、和芝园包括正厅、东西四面厅的遗址转拨给了杭州刃具厂,日夜机声隆隆、马达飞转;“芝园”内假山的一部分卖给了正在兴建的林彪“行宫”,胡雪岩故居又一次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不久,文艺团体相继搬迁,这里就成了原单位的家属宿舍。

从此,这胡雪岩故居成了大杂院,除了厂房,竟住进 135 户人家:“到处是煤炉、缸灶、马桶痰盂,满眼是衣裤、尿布、鸡毛菜皮,一片乌烟瘴气,杂乱无章,惨不忍睹”……

四修复

胡雪岩故居(二)

修复前: 豪宅已是断壁残垣、破败凋敝。

1999年,杭州市政府决定重修胡雪岩故居。当时,负责人手里只有一张图,一本书和几张照片。

胡雪岩故居(二)

一张图就是民国九年(1920年)沈理源先生绘制的胡雪岩故居平面实测图(那时,胡雪岩故居还基本保持完好),这张图成为胡雪岩故居重修最重要的历史依据。沈先生是当时华信工程司留学意大利的工程师。

一本书是大桥式羽(其实是浙江钱塘人陈栩 陈蝶仙,曾留学日本)的《胡雪岩外传》,光绪二十九年( 1903)由日本东京爱美社出版。大桥式羽对杭州、对胡雪岩非常了解,这本书在胡雪岩死后不久出版,比较真实地记录了“芝园”的重修过程, 胡雪岩家庭情况以及故居的全貌。

工作人员不辞辛苦,一边广泛征寻找集其它资料,一边开始了对故居大规模的清理和考古。

胡雪岩故居(二)

500多位工人日夜施工,16个月后——2001年1月20日,胡雪岩故居正式对外开放。整个过程总计耗资6亿元,基本保持了故居原貌。

不得不说的事实:那些楹联匾额,没有一个是原来的。官方曾多方寻找未果,只得采取了全国征集的办法,所以楹联匾额都是现代人写的;甚至,一些厅堂楼宇的名字也是编的。

东西四面厅之间的那块宝贝石头,也不是原来的。

胡雪岩的画像,是他的娣孙胡耀光,上海籍的一名著名画家,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揣摩画的。我怎么看,怎么像一位当代以演古装而著名的演员。

五、我眼中的胡雪岩

每个人在胡雪岩故居的窗光水影里,会有不同的感受。在我眼中,胡雪岩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是个天才:“清末首富”,“红顶商人”,黄袍马褂,紫禁城骑马……不是艳羡这份荣耀,而是觉得,能有这样名头和特权的,绝非常人。

就像一首歌里唱的:“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富有时,他的资产相当于大清国每年财政收入的一半。所以朱镕基总理来故居参观时说他“财倾半壁”。

胡雪岩故居(二)

一个安徽的放牛娃,后来既富且贵,听起来顺风顺水,但每走一步,都是必然。他自小的诚信、他的识人、他的政治头脑、他的仁义、他卓越的运营能力、他的胆识、他的野心、他的梦想成就了他。

他长袖善舞,周旋于官府和漕帮以及洋人之间。以为左宗棠购置弹药筹借洋款、拨饷运粮一事为例,他帮了左宗棠和皇帝,也获得巨大的名利(他做的事情都是双赢的)。

一句话,他是天才,一个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天才。“在官场、漕帮黑白两道的夹缝里,在民族经济与西方经济的夹缝里,在左宗棠与李鸿章的夹缝里,踢打出了一个世界,一方天地。”我喜欢这个评价。

但夹缝最终夹死了他。

从一文不名到大富大贵,再到一无所有,郁郁而终,胡雪岩的轨迹似乎提醒人们:一切都是空的,神马都是浮云。

据说,胡雪岩曾经说过:“本来我什么都不是,现在有钱了,吃过,见过,玩过,乐过,最多赤条条来,再赤条条去。”听起来,他活得痛快,无憾。

信口之言,在62岁时成谶。我想知道,如果可以选择,胡雪岩会再这样活一遍吗?

我觉得,他就像那个童话里的角色,穿着有魔力的红舞鞋,无法停止旋转……他不缺金钱和美色以及名声,但是,他就是无法停止。红舞鞋带他去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峰……最终,他跌下山峰,粉身碎骨。

其实,我们都各自有自己的红舞鞋,不过,带我们去的是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是不同的风景,或许,只是原地打转儿。

胡雪岩极具天赋。但是,他只读过两年书,这是他的短板。左宗棠提醒过他,但他只顾做事,就是没读足够的书。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胡雪岩没有看到自己的边界。有一句话叫“古有陶朱工,近有胡雪岩。”二人都被称之为“商圣”。我们熟知的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老师生前是“胡雪岩研究会”的副会长,他比较二人,认为范蠡懂得功成身退,而胡雪岩不懂。如果五十九岁那年,不做蚕丝生意,不试图去挽救中国的生丝权益,他可以继续富可敌国,做他的大清国首富。

我觉得,过安逸的生活,不是他的性格;追求和迎接挑战,做更多更大的事情,才是。他不懂得停止。

我不懂工商业,但知道,胡雪岩作为杰出的企业家,他的一些经营之道今天仍有价值:比如“戒欺” , “采办务真,修制务精”, “真不二价”等等;他1912年就实行分红制度,很了不起,是员工持股的早期试水;特别是对退休员工实施“阳奉”(相当于退休金)“阴俸”制度(职工去世后,按其工龄长短发钱给其家属,这可能是中国企业抚恤金制度的雏形),至今还是令人敬佩和尊敬的。这样人性化,难怪他的员工有那么强的归属感。即便当代,谁不喜欢这样的老板呢?

六、那些内眷

胡雪岩母亲胡金氏,被皇帝封为“一品诰命夫人”,享尽了荣华富贵,享年83岁。

但是,她比胡雪岩晚去世1年。白发人送黑发人,毕竟凄惨。

她教子有方,乐善好施,杭州西湖边的很多庙宇都有她捐助的大铜钟,这些大铜钟是胡雪岩从日本带回来的(当年,日本受明治维新影响,各地寺庙以变卖庙产度日,胡雪岩在日本购置了五十口大钟运回杭州,并刻上“钱塘弟子胡光墉敬助”字样),皇帝钦赐的那块“勉善成荣”匾额,据说是赐给胡母的。

胡雪岩破产之后,她就搬到庙宇里去住了。

胡雪岩有多少姨太太?众说纷纭。最常见的一种说法是,他有十三位太太——一位正室,十二位姨太太。

正房太太:陆氏,糟糠之妻,不管事,是胡雪岩没有发家的时候就娶的。

罗四夫人(螺丝夫人),掌家,备受宠爱。

关于胡雪岩的好色和骄奢淫逸,有一些资料如:“大起园林,纵情声色,起居豪奢,过于王侯,骄奢淫逸,大改本性。”“杭人胡某,富坷封君,为近今数十年所罕见。而荒淫奢侈,迹迥寻常所有,后卒以是致败。”(汪康年《庄谐选录》)。

还有传说,他每天晚上像皇帝那样翻牌,决定和哪位姨太太共枕;以及他和大太太让姨太太们穿马甲(有说丫鬟)当活棋子玩儿象棋游戏;坊间还有各种他追逐女人的传说……

这些资料里的胡雪岩,是十足的可鄙的暴发户形象。

曾仕强先生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胡雪岩并不好色。据他研究,胡雪岩在大江南北分号众多,这些姨太太本来分散在胡雪岩各地的分号的家。

曾仕强老师认为:“那些姨太太知道,胡雪岩并没有把她们看作女人,而是像算盘上的珠子。”据说,她们并不纯粹是姨太太。胡雪岩做什么生意,他就娶一位什么姨太太。比如他做生丝生意,就娶一位懂生丝的做姨太太,专门负责打理生丝这一块——他把专家变为家人。真的会用人,呵呵。 另外,为了生意和人脉,胡雪岩不止一次把小妾送人。

这些都让我觉得,胡雪岩对这些女性虽然在金钱上没有亏待,但真的不够厚道,不够尊重。不过那时候,女性也很难被男性尊重,除非儿子尊重母亲。但挺胡雪岩的人认为,即便把小妾送与他人,被送的也高高兴兴,没有觉得被侮辱。还有人说,那些姨太太在各地时,有工作做,情感上也是比较“自由”的。

也许有人可以研究一下胡雪岩的精神世界,研究一下他对女人的看法,还有,他的心安放在哪里?

把这十二位姨太太从各地弄回杭州,是胡母的主意。胡雪岩很生气,但没有忤逆母亲。从此,天天吵吵闹闹,胡雪岩失去了安宁,姨太太们失去了自由,失去了以前在各地的工作……

曾仕强老师友情提示:“一个屋檐下,别放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女人”,譬如婆媳姑嫂妯娌……此言极是。

如何管理这十三位太太,而尽量避免互相吃醋?看胡雪岩的做法:他给每位太太房间安装了“得率风(telephone,就是电影上轮船军舰上使用的那种,不是用电,而是用铜管来传声)”,是从上海请了一批外国人给他装的,他自己房间有总机,这样,他就可以和每位太太单线联系了。

当然,太太们也可以用“得率风”传唤佣人,不过佣人房只有听筒没有话筒。

胡雪岩破产后,遣散了这些姨太太和仆人。大部分女人后来的命运不得而知……但有一位,我查到了下面的资料:

“妻妾成群的胡雪岩在破产后,遣散了所有的姨太太,唯有九姨太死活不肯走,与他的发妻及母亲守在胡雪岩身边。胡母年事已高,胡夫人又悲伤过度,料理胡雪岩后事的,只有这位九姨太。九姨太秘密埋葬胡雪岩后,便回家上吊自杀了。”

悲剧啊!生前荣华富贵,死前一贫如洗,死后薄棺密葬(怕被扒开坟墓报复,怕被盗墓)。

关键时刻,患难见真情。值得欣慰的是,九姨太(章氏?待考证)被允许与胡雪岩同穴。

也许,被遣散,对那些姨太太而言,未必是坏事;至少,她们恢复了从前的自由。

希望她们后来,能被善待,被爱,安安稳稳过日子;或者,能像曾经那样,有事做,能发挥她们的聪明才智。

后来,胡庆余堂的一位员工赵玉城退休后,出于对胡雪岩的敬仰,开始自费寻找胡雪岩墓,历时两年,费尽周折,终于在1992年找到,并把倒下的墓碑带回胡庆余堂。“不料却被原胡庆余堂领导轻易丢弃在乌龙庙仓库里,后又被搞基建的土建队当废石砸碎。”呜呼哀哉!

“直到青春宝集团董事长冯根生接管了濒临破产的胡庆余堂,这爿老店才重新焕发了生机”。“1997年清明节,修葺一新的胡雪岩墓终于在中村鹭鸶岭重见天日,胡雪岩墓也成为杭州市文物保护点。”

下次,我也许去看看。

忘记说,胡庆余堂,现在是青春宝集团的一部分;冯根生,曾经是胡庆余堂的小学徒。

胡雪岩故居(二)

胡雪岩墓(来自网络)

胡雪岩有10个儿子9个女儿(一说三子五女,且长子早亡)。那些住在清雅堂的孩子们,那些在山洞里玩儿的孩子们呢?他们后来可安好?据说赵玉城帮胡家整理了家谱,找到了海内外三百余人。

富不过三代,胡雪岩只富了不到一代。如果他野心不那么大,这些女人和孩子,也许能安享富贵吧?荣华富贵,真的如过眼云烟;命运,真的叵测。对此,只有接纳、放下。

胡雪岩故居(二)

铜门环,也没能使胡雪岩握住荣华富贵。

七、关于风水

胡家大宅有风水上的两个特点:一是门开的特别偏,特别小,这是典型的一个杭派石库门,前面已经说过,为了聚财,为了不露富。

胡雪岩故居(二)

第二个特点是西北角这是缺了一个角,大家不妨再看一下这张图。这个角是胡家的财位,但偏偏胡雪岩建宅子的时候遭遇了“钉子户”,一个小剃头铺,剃头匠就是不肯出让土地。胡雪岩仁义,就让这个角缺着了。结果破了风水,胡雪岩在自己新建的豪宅只住了九年,就破产了。

值得一提的是,那个缺角,现在已成为故居的一部分。就是我开始看到的临大马路的那个小后门。胡雪岩没做到的事情,现在轻易就成了呵呵。

风水也许可以破解,但胡雪岩不会回来了。

我觉得有一件事很诡异。就是,胡雪岩没留下一张照片或者画像。他同时代的朋友敌人都有,譬如李鸿章,譬如左宗棠。唯独胡雪岩没有。胡雪岩,是具有迷一样面孔的男人,在每个人的头脑中,他是不同的样子。

是非成败转头空。赞他,资料铺天盖地;贬他,材料一箩筐。一切任由后人评说。

胡雪岩故居(二)
胡雪岩故居(二)
胡雪岩故居(二)
胡雪岩故居(二)

这是当代坊间胡雪岩的画像和雕塑。第二张是他的曾孙,画家胡亚光根据想象而画。

他迅速崛起,又迅速湮灭;似昙花一现,如焰火幻灭,若闪电划过夜空。他最终是个悲剧,时代的悲剧。

但他存在过,精彩过,耀亮过;他的一生,令人唏嘘。

“古有陶朱工,今有胡雪岩。”“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当代人,从他的一生中获益良多。

胡雪岩故居(二)

胡雪岩书法(来自网络)

附:胡雪岩简历

胡光墉(1823~1885),幼名顺官,字雪岩,湖里村人。墉幼时家贫,帮人放牛为生,稍长,由人荐往杭州于姓钱肆当学徒,得肆主赏识,擢为跑街。咸丰十年(1860),因肆主无后,临终前,以钱庄赠之,乃自开阜康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成为杭城一大商绅。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攻杭州,光墉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委光墉为总管,主持全省钱粮、军饷,因此阜康钱庄获利颇丰。京内外诸公无不以阜康为外库,寄存无算。他还协助左宗棠开办企业,主持上海采运局,兼管福建船政局,经手购买外商机器、军火及邀聘外国技术人员,从中获得大量回佣。他还操纵江浙商业,专营丝、茶出口,操纵市场、垄断金融。至同治十一年(1872)阜康钱庄支店达20多处,布及大江南北。资金2000万余两,田地万亩。由于辅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是一个典型的官商。同治十三年,筹设胡庆馀堂雪记国药号,光绪二年(1876)于杭州涌金门外购地10余亩建成胶厂。胡庆馀堂雪记药号,以一个熟药局为基础,重金聘请浙江名医,收集古方,总结经验,选配出丸散膏丹及胶露油酒的验方400余个,精制成药,便于携带和服用。其时,战争频仍,疫疠流行,“胡氏辟瘟丹”、“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药品备受欢迎。此后,胡光墉亲书“戒欺”字匾,教诫职工“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其所用药材,直接向产地选购,并自设养鹿园。胡庆馀堂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全面配制中成药的国药号,饮誉中外,对中国医药事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光绪八年(1882),光墉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2000万两,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企图垄断丝业贸易,惹怒外商,联合拒购华丝。又因海关海运操于外人之手,不能直接外运。次年夏,被迫贱卖,亏耗1000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风声四播。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十一月,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胡庆馀堂易主,宣告破产。接着,清廷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光墉遣散姬妾仆从,于光绪十一年十一月郁郁而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