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2《小妇人》未映先火的背后,直击当代女性四条困惑

豆瓣8.2《小妇人》未映先火的背后,直击当代女性四条困惑

原定于2月14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小妇人》,由于疫情原因撤档。对此,国民有点小失落以外,一点也没有减少对这部剧的期待。

目前这部剧在豆瓣的评分高达8.2,大家之所以在还没完整观看的情况下评出如此给力的分数,与海外公映获得全面盛赞是分不开的。

该片于2019年12月25圣诞节在美国上映,一经上映就好评如潮。入选《时代周刊》、《纽约时报》等权威媒体的年度佳片榜单,并已入围2020奥斯卡提名最佳影片。


豆瓣8.2《小妇人》未映先火的背后,直击当代女性四条困惑

《小妇人》是美国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作品,以南北战争为背景,描述了March一家四姊妹的故事。讲述女性无法规避的问题和困扰,教你学会如何看待梦想、爱情与金钱,也是鼓舞数代女性的精神成长史。


个人成长必然经历的是无忧无虑的童年与残酷凌冽的成人世界的落差感


如果我们没有在这里度过童年,我们可能永远不会如此热爱这片土地;如果我们没有在这里度过童年,如果不是这片土地,每年春天都盛开着同样的鲜花,我们曾相聚于此,用稚手摘采,什么新奇值此甜蜜的单调。一切都因它为人知而为人爱。 ——出自英国作家George Eliot《The Mill On The Floss》


豆瓣8.2《小妇人》未映先火的背后,直击当代女性四条困惑

四姊妹在March先生远赴南北战争战场时与March太太相依为命,虽然生活窘迫,但其乐融融。一家人为圣诞节忙活,屋里总是欢声笑语,小小的仪式简朴温馨。她们互相之间常常拌嘴却不失和谐,Jo不小心烧焦过爱臭美的Meg的一缕头发,Amy曾赌气烧了Jo写的小说,她们之间有过矛盾,但总会很快化解。

豆瓣8.2《小妇人》未映先火的背后,直击当代女性四条困惑

少女时代的她们长大后却是另一番模样,命运无常,热爱音乐和钢琴的Beth生病离开了这个世界,Jo经历过无数次退稿,依然在坚持自己的创作之梦,此时金钱是她唯利是图生活的终极目的,她需要靠这个养家。Meg嫁给贫穷的家庭教师,生活窘迫抚养儿女,Amy跟随March姑妈远在他乡学绘画。


豆瓣8.2《小妇人》未映先火的背后,直击当代女性四条困惑

昔日少女蜕变成了小妇人,总要离开家到外面看一看,并且找到属于自己的家。成长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岁月前行中,人人都被成长中经历磨砺着,在面前纠结、努力、放弃,各自奔向不同的人生。

电影《小妇人》在少女时代的温馨愉悦与成人世界的凌冽困境中穿梭切换,更加体现了《小妇人》对于成长的诠释。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影响下的婚恋观

《小妇人》四姊妹中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区分最大的代表是Meg和Amy。Meg是四姊妹中的老大,漂亮而传统,以家庭为重,骨子里信仰浪漫主义,少女时代的她爱臭美、一心想要嫁给有钱人家。后来,她遇到了贫穷的家庭教师约翰,在爱情与面包面前,她最终选择跟随内心,为爱结婚。两人结婚后,生活贫苦,但是Meg从未放弃对美的追求,她想给自己做一条裙子 ,却纠结不已。虽然物质不充裕,但约翰对她总归是极好的,倒也成全了她嫁给爱情的样子。


豆瓣8.2《小妇人》未映先火的背后,直击当代女性四条困惑

相比Meg, Amy很清楚自己要嫁给一个有钱人,事实上她也是这么做的。目标明确,有自己的主见。她热爱画画,自知成为顶级画家的机会不大,在当下,她明白自己需要嫁给一个对她好的有钱人。这也是她的择偶标准,她拒绝了只给的起面包的追求者,她选择了给的起爱情和面包的Laurie,最终Amy获得了爱情与金钱带来的稳定,她可以继续自己的绘画梦想。


豆瓣8.2《小妇人》未映先火的背后,直击当代女性四条困惑

无疑,现实主义者比浪漫主义者更符合当代女性对婚姻的诉求。浪漫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在选择爱情与面包(只能二选一的情况下)的时候,浪漫主义者会更趋向于选择爱情,而现实主义者毫不犹豫会选择面包。

无对错之分,只在于你更需要什么。其实这两者无论选择哪一个都不是最好的选择,爱情与面包的当代社会的婚姻家庭里同等重要,面包是爱情的物质基础,爱情是婚姻的精神保障。但也不是拥有爱情和面包的两个人就一定能够相守到老,懂得经营才是婚姻长久维系的关键。婚姻经营好了,“爱情和面包都会有的”。


爱与自由的抉择:美好的人生应当不负爱与自由

比起从前向往飞翔在高处的自由,我更喜欢现在这种从泥里长出来的自由,因为飞翔于高处的自由注定孤绝,从泥里长出来的自由,却可以繁茂成一片春天,而那些开在春天里的花,就是爱。

《小妇人》讲述的是四个独立女性坚守自我,努力追求梦想的励志故事。他们在爱与自由的抉择面前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在我看来,这里的爱代表了爱情、婚姻、家庭,自由则代表着独立、梦想。


豆瓣8.2《小妇人》未映先火的背后,直击当代女性四条困惑

Meg是四姊妹中最早结婚的,她选择了爱,但这并不意味着她放弃追寻梦想。婚后的现实的确让她动摇过,但最终也没有失去对生活的的热情和冲劲。Beth非常热爱音乐与钢琴,关心身边的人,鼓励Jo不要放弃写作,最后因为疾病不幸离世。Jo 与Laurie青梅竹马,但当Laurie 向她表白,她却拒绝了。Jo以为坚守自己的梦想,就应该放弃所谓的爱,后来当她后悔时,Laurie已经和Amy在一起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Amy努力学习绘画,她很明确自己需要爱和自由,最终也如他所愿。

豆瓣8.2《小妇人》未映先火的背后,直击当代女性四条困惑


顾成说:“因为你要做一朵花,才会觉得春天离开你;如果你是春天,就没有离开,就永远有花。”把自己长成一片春天,就永远会有花。当一个人真正得到了自由,就一定会有爱。

爱与自由并不冲突,这是两个阶段相互渗透的元素,当你想要自由的时候,你就应该承担自由背后带来的孤独。当你想要爱的时候,你就应该承担爱的一切责任。

爱与被爱都要保留自尊、坚守自我

“谁先爱了,谁就输了。”、“爱情让我们小心翼翼如门下走狗,夹着尾巴,仰人鼻息。”这些话无疑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发起爱的信号的那一方在两人的感情中处于弱势,甚至卑微到失去自我。《小妇人》正好给这样的人一些启发,Amy 爱上了Laurie,后来Laurie向她表白,Amy并马上没有接受,她不想成为他将就的那个人,直到确定他也同样爱她,才同意在一起。两个人应该是平等的,相爱的人才能共赴前程、跋山涉水。


豆瓣8.2《小妇人》未映先火的背后,直击当代女性四条困惑

Amy作为爱的发起人勇敢爱且保留自尊。事实上很多人无法把握爱的那个度,爱一个人爱到失去自我、失去自尊的大有人在。这是不可取的,爱在主动愿意付出的同时也要保留尊严、坚守自我。

《小妇人》中的Jo在七年后为自己当初拒绝了Jog感到后悔。当孤独环绕的时候,她渴望被爱,仅仅是渴望被爱,她的母亲告诉她爱和被爱是不一样的,被爱是一种幸福,但不是两个人长久的幸福,相爱才能长久。被爱的潜在意思是你不爱他,享受被爱的感觉是每个女人渴望的安全感,但如果你无法保证自己能够爱上他,那便不要继续假装爱他。

最后,《小妇人》在我看来是一部非常细腻的作品,值得每一个“小妇人”仔细品味,仿佛有一种治愈的力量,来自于这群热情的温暖女孩们。任何时候,都鼓舞一代又一代人热爱生活、拥抱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