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您有多久没有读过郭沫若的诗歌了?

太行读评


你好欢迎回答此问题

说起我自己也是一个诗集爱好者。平时比较喜欢古诗词。其中杜甫、李清照是我喜欢的诗人等。谈及现代诗词文学大成者像郭沫若、徐志摩、闻一多等人。其中郭沫若的诗我是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拿出来品读。像郭沫若诗集《女神》它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也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是中国第一部也是具有现代意义的诗集,也是当代最优秀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当然他的其他诗歌也是写的很精彩像《地球,我的 母亲》、《凤凰涅槃》等等都是值得大家去品读的。如果您感兴趣也不妨放下疲惫来和我一起欣赏郭沫若作品里的激昂。



m他的国221754323


记得在中学时代,读郭沫若的《地球,我的母亲》,确实疯狂喜欢过一阵子,还真是脱了鞋子边读边感受”地球的深恩“。郭沫若的小品文我那时也很喜欢。《石榴》有一句”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时隔多年,我依稀记得,那个比喻好美妙!

要说多久没有读过郭沫若的诗歌,屈指一算,恐怕有二十年以上了。暂且不去论是道非,郭沫若的诗歌那时还是颇受豆蔻少年青睐的。随韶华逝去,对唐诗宋词的喜好快速升温。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相较郭氏的新诗歌,苏轼的诗词恐怕要千秋万代,几乎永恒。


肯下笨功夫的人


我仍清晰地记得我上一次读郭沫若的诗是在大一的大学语文课上,老师让我们听了一下郭沫若的《天狗》。在这之前我是学过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和《雷电颂》,那时我对郭沫若诗人的印象从文艺转变成了激情开放。\r

再到最近学的《天狗》可以说是又发生了一些转变,他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他是一切的代表。不论什么似乎都能被他用诗表达出来,有激情,敢作为,大胆新奇。\r

不过最后两句倒是我经常拿来和我朋友一起说笑。\r

下面附上《天狗》原文\r

我是一条天狗呀!\r

我把月来吞了,\r

我把日来吞了,\r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r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r

我便是我了!\r

我是月的光,\r

我是日的光,\r

我是一切星球的光,\r

我是 X 光线的光,\r

我是全宇宙的 Energy 的总量!\r

我飞奔,\r

我狂叫,\r

我燃烧。\r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r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r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r

我飞跑,\r

我飞跑,\r

我飞跑,\r

我剥我的皮,\r

我食我的肉,\r

我吸我的血,\r

我啮我的心肝,\r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r

我在我脊髓上飞跑,\r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r

我便是我呀!\r

我的我要爆了!



掌中的星空


这个问题在于文学爱好者与郭沫若诗歌之关系。首先得明白郭沫若诗歌好不好的问题。在现代文学史上,郭沫若诗歌自然有其特点如热情奔放,诗意纵横,但普遍而言不耐咀嚼,诗意过浅。他在中国新诗史上有其历史地位,请注意,我说的只是历史地位。至于写得好不好,一般而言过于一般。诗,还是藏一点好。作为文学爱好者,当然可以去阅读郭沫若诗歌,作为一种知识资源去理解,了解历史潜语境。至于说多久读,一次读多久。我以为不妨放宽视野,去全面了解新诗,比如徐志摩、闻一多、卞之琳、冯至。你与其了解一棵树不妨见识一片森林。郭沫若诗歌对于文学爱好者而言最好是一扇窗,但你不能止步于窗。推荐你阅读武汉大学已故教授龙泉明先生的力作《中国新诗流变史》,绝对好书。


民国滋味


#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们不一定非读郭沫若的诗歌#

我可能三十八年没有读#郭沫若#的诗歌了。因为还是初中读过《天上的街市》,记得,其它若读过记不得就不算了。我只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不是文学专职者,况且即便最文学者,也不一定非得读郭沫若的诗歌,或者任何一个诺奖作家的作品。所以这一问提得关心,但易产生歧义。

既然来了,我们读一读郭老的《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这四句是全诗最经典之句,也是那个时代最经典之句之一。几乎人人皆知,耳熟能详。说三点:第一,大家熟悉的生活场景,街灯,明星。第二,让人们体验到美妙,这是诗歌,文学的魅力。正反贯通,两个美景,天上与人间互幻总是仙境。第三,成为传世的经典比喻。


我是丙方


初读郭沫若的诗歌,是在孩童时代的语文课本上,《天狗》,我睁着懵懂的眼睛,一直体会不到印象里的诗歌之美,暗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如此粗糙的文字。源于好奇,寻了很多郭沫若的著作来看。按照我的理解,他的剧作尚可,但不排除那些年代的政治需要和历史局限性;考古专著,本人没有涉猎,不予置评。但是这诗歌成就?我就只能呵呵了,盛名之下难符其实。除了一贯的政治正确,那是诗歌吗?从《凤凰涅槃》、《莺之歌》、《黄埔江口》到《献给在坐的江青同志》《四海余生四海逃》(时间过于久远,有些题目可能记忆有错误,见谅),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优秀的诗人,是文联主席,是中日友好协会会长,是他笔下《屈原》中,对宋玉的判词:你这无耻文人!

他对爱情不忠贞,为了明哲保身,淡漠爱情、亲情;他在仕途如鱼得水,左右逢源,试问,一个优秀的诗人如何有精力去见风使舵蝇营狗苟?

但不否认的是,郭老先生的书法不错。


松叶文学主理


首先,我要说明,我已经有很久没有读过郭沫若先生的诗歌了。

我最开始接触他的作品是那首著名的《天上的街市》,当时就觉得真是清新雅丽,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后来有意识地寻找了其他的诗歌来看,例如《天狗》《雷电颂》,觉得他写的诗歌虽然感情充沛,但是抒情太过于直白,方式单一,就像电影《有话好好说》里张艺谋被人雇用,站在楼下扯着嗓子仰着脖子反反复复大喊“安红,俄想你!俄想你想嘞睡不着觉”,倒是让人听到耳朵里了,就是不能走到心里,于是我也像安红一样,对他的诗词泼了一盆凉水,兴趣渐失。偶尔还读一下他的散文,比如那篇《白鹭》,我觉得就挺不错,很美。

我对他所有的作品失去兴趣、对这个人产生厌恶之感,并且决定再也不看他的任何作品,是在知道他一生中混乱不堪的N段情感经历、尤其是和于立忱于立群二姐妹之间的情感乱事之后,我对于这个民国渣男实在没有了任何兴趣。

众位看官别嫌我说话难听!来,你看看他做的这些渣出历史新纪录的事:

一、原配夫人张琼华(1890-1980),与郭1912年结婚,旋即被抛弃,但未离异,在郭家空守六十八年,无子女。

二、第二位夫人安娜,(原名佐滕富子,1893-1994)日本女子,1916年与郭恋爱同居,后被抛弃,与郭沫若生有四男一女。

三、于立群,(1916-1976)被称为“抗战夫人”,1938年初与郭同居,共生四男二女, 1979年3月缢死于北京故居。(注意:她自缢的原因据后人揣测,是因为在得知其胞妹是因为郭的始乱终弃自杀的,又痛心又愤怒,心理上受到了极大创伤,旋即也终结了自己的生命。)

四、彭漪兰(安琳),南昌起义途中的“革命伴侣”,1927年10月底,起义失败后回到上海,在内山书店楼上同郭度过短时“蜜月”后被抛弃。

五、于立忱(1912-1937),于立群的胞姊,被抛弃后自杀。(非常优秀的于氏二姐妹,均丧命于郭沫若之手,实在可悲可叹!)

六、黄定慧(又名黄慕兰,1907-?),郭的早年密友,大革命时期的一代风流人士,也难逃郭的魅力!

除了这些有名有姓的,为郭生儿育女的,与他相处时间较长的,还有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露水姻缘若干,还有姓名不详的妓女若干,等等等等,在不同的时间段都与郭沫若保持亲密关系,并也亲密地将性病传染给了郭,郭又殃及安娜……

郭沫若共有十一个子女后辈,除女儿郭平英任北京郭沫若故居纪念馆副馆长,沾点文史的边儿外,无人继承父业。他们这些后辈,特别是安娜的子女,对郭沫若既不亲近,也不敬重,更无感情。二儿子郭博甚至于这样评价父亲:“对于家庭,郭沫若是个罪人!”你瞧,即使他自己的亲生子女,也不待见他!更何况其他人!

列位看官,我明确申明,他即使拥有生花妙笔,他即使写下的文章字字珠玑,对不起,我也不会欣赏他,也不会赞美他。

所以,我已经很多年不看郭沫若的任何作品了,而且毫无遗憾,理直气壮,爱咋咋滴吧!


丰文丰语


我是很喜欢郭沫若的诗歌的,前段时间刚刚读过他的《凤凰涅槃》。对于"全能式"文化巨人郭沫若来说,诗歌创作是他文学活动的起点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郭沫若的旧体诗词没有特色,味同嚼蜡,没有什么优秀的旧体诗词留传后世。然而郭沫若的新诗,却给人耳目一新的印象。他的代表诗作《女神》、《星空》、《恢复》、《战声集》,内容有新意,想象力丰富,长短句的形式活泼多样,在他的同时代的诗人中都是难以比肩的吧。

记得很早之前看过一篇关于郭沫若的文章,上面有毛泽东主席评价郭沫若的诗歌的述语:郭老郭老,诗多好的少。但不仅是他,每个名家诗人都有他的次品,只是郭沫若的偏多一点,但这也无法掩盖哪些精品诗歌的光芒。

那一组《凤凰涅槃》,我觉得即使是现在读来也是韵味分明,而且可以从中明显的看到《离骚》的痕迹,它又像是一出神话歌舞剧。甚至可以说这是用现代白话文向《离骚》体致敬的作品,遗憾的是还没有那个艺术家将《凤凰涅槃》这个作品搬上舞台。

我们新鲜,我们净朗,

我们华美,我们芬芳,

一切的一,芬芳。

一的一切,芬芳。

芬芳便是你,芬芳便是我。

芬芳便是他,芬芳便是火。

火便是你。

火便是我。

火便是他。

火便是火。

翱翔!翱翔!

欢唱!欢唱!

总之,郭沫若对中国新诗发展的巨大贡献,使他的诗歌创作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


魏青苗


郭沫若1921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是:->《女神》 。《女神》、郭沫若作。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本,后又重印多次。



小明星立立老师


应该是学生时代的时候学习过,后来就很少阅读了。我记得七年级的时候学习的《天上的街市》和 静夜》,八年级学习的《雷电颂》。

如果说一个诗人也有所谓成长的过程,那么郭沫若早期的热烈和浪漫算是少年时代的年少轻狂。而他真正深入人心的诗作,一定是长成以后的成熟作品。《天上的街市》就是这样一部作品。这首诗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就是返璞归真,将曾经的热烈情感、疯狂呐喊,化作恬淡的娴静与美好,令人魂牵梦绕。

郭沫若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气息。他的诗集《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纵观郭沫若的诗歌作品,情感喷薄汹涌,辞藻华美,就像火红的炉炭,灼灼逼人。

其中《天狗》中的“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凤凰涅槃》中的“火便是你,火便是我,火便是他,”,可谓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可以说,郭沫若的诗,确实是以热烈的情感为第一特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