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诊之迟脉类:迟、缓、涩、结

迟脉类:迟、缓、涩、结


一、迟脉:一息不足四至,去来极慢。主寒证。


二、缓脉,去来稍快于迟,一息四至。

如果缓和有力,体宽,为正常。

无力为病脉。(脾胃虚寒或湿证)


鉴别:与迟脉。


主病:

缓脉营衰卫有余,或风或湿或脾虚。

(营弱卫强)

上为项强下痿痹,分别浮沉大小区。

(在上为颈项强硬,在下为腰脚痿痹)


寸缓风邪项背拘,关为风眩胃家虚。

(风邪外袭所致项背拘急。风邪袭表,风性开泄,善动,肌腠疏松,脉管弛缓,脉来怠缓而浮。在关部,则为风邪所致眩晕,脾胃虚弱,脾气虚,不能化生水谷,气血不足,脉道失充,鼓动乏力,故脉缓。)


神门濡泄或风秘,或是蹒跚足力迂。

(尺部脉缓,为湿盛。湿性粘腻,困阻气机,则脉缓。)


三、涩脉,形细而脉缓,往来不流畅,无力而不匀。(脉律和脉力不匀)

为细、迟、短、软的复合脉。涩脉主病

一为滞(气血痰食之阻滞)

一为少(精血之亏少)


鉴别:

微脉,形极细,力极软,按时模糊不清。

细脉,仅脉形细。

濡脉,浮而细软,浮取应指明显。

弱脉,沉而细软,沉取才有脉形,但又细而无力。


以上脉都无涩脉之迟,短,脉律不均匀的表现。


主病:

涩缘血少或伤精,反胃亡阳汗雨淋。

寒湿入营为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寸涩心虚痛对胸,(心血虚及胸痹而痛)

胃虚胁胀察关中。(右关为脾胃虚弱,左关为肝郁胁胀)

尺为精血俱伤候,肠结溲淋或下红。

(尺部脉涩为精血亏损,或大便干结,或小便淋漓,或便血,崩漏)


四、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

浮而结,为气滞。

沉而结,为积聚。

多见于阴盛气结,寒痰血瘀,亦可见于气血虚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