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郭守敬改道重修大運河,正是如今京杭大運河的前身

在隋朝時期,當時經濟重心的南移,南方經濟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發展,可謂是十分富庶,而當時的北方經歷了連年的戰事,需要好好休養生息。隋煬帝就想把南方的物資運往北方來恢復經濟,可他發現江南的物資運抵都城困難重重,沒有一條合適的航道。

元朝郭守敬改道重修大運河,正是如今京杭大運河的前身

傳統的陸路運輸成本非常之高,光是在路上所消耗的就要比運輸的還要多,若遇上陰雨天,糧食發黴現象嚴重,可當時的水路交通就不一樣的,相比於陸路運輸,水路好比於古代版的高速公路。

考慮到當時沒有一條由南方直接到達北方的水路,隋煬帝就下令開鑿大運河,讓江南豐富的物資能夠迅速地運往都城。同時好大喜功的隋煬帝也不忘開鑿通往北京的運河,可這樣在攻打高句麗的時候,運送糧食也更加方便。

隋朝大運河也在隋煬帝的一聲令下後開始動工,並且很快就完工了,在客觀上的確提高了物資運輸的效率,但是過重的勞役也害慘了老百姓,更為以後隋朝的滅亡埋下了禍根。

元朝郭守敬改道重修大運河,正是如今京杭大運河的前身

隋朝大運河

元朝在歷史上存在的時間很短,但當時的統治者再次開始了對大運河進行了修繕,而大運河在隋朝時期就已經開鑿好了,按理說元朝只要在此基礎上整理牢固一下便好,為什麼要把運河的路徑去改變?

隋煬帝的大運河主要是以洛陽為中心,北京,杭州,洛陽三點一線,而元朝就不一樣了,元朝的首都在北京,大運河沒有必要再繞到河南了,直接經過山東到達大都,而且此舉還可以節約很多工程量。

等到了元朝的時候,全國的經濟重心已經在江南一帶,帝國的財政基礎也在那裡,而北京卻與江南相隔數千裡,物資運輸的窘境又擺在了元朝的統治者眼裡,在那時怎麼把這麼多物資用小的成本運到北京成為了頭號難題。

元朝郭守敬改道重修大運河,正是如今京杭大運河的前身

陸運耗資、海運受阻

元朝最開始嘗試過陸地運輸,這可是隋朝時期就實驗過的,陸地運輸耗費巨大,誰也承受不起。所以元朝統治者最先想到的其實是通過海路運輸物資,這樣很省事且不用其它的工程,只要有足夠的海船和船伕就行了,但是這種想法很快就被否定了。

因為元朝用海運運送的幾次糧食,他們發現海運的風險太大了,很多船隻或者被海浪打翻,或者觸礁沉沒,這簡直是拿著生命在運輸,船伕們也承受不起。

無奈之下,元朝統治者想到了再次啟用大運河,但是此時的大運河簡直跟廢棄的差不多,從唐末五代以來,一直處於戰爭或者分裂狀態,大運河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維護,很多地方都淤積成為良田。因此,元朝轟轟烈烈地重修大運河運動開始了。

元朝郭守敬改道重修大運河,正是如今京杭大運河的前身

元朝大運河

此時元朝正處於強盛時期,它還是有著頑強的生命力的,也有強大的號召力和執行力。元朝統治者忽忽必烈,也知道依靠懂得水利工程的人主持這件事情,於是就讓歷史上著名的郭守敬主持再次修繕大運河。

郭守敬是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工程專家,在這些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種天文曆法著作。其實早在元世祖中統三年(1262年)郭守敬初見忽必烈時所提的六項水利工程計劃中,第一項提的就是重修大運河。

第一次方案:因排水量小而失敗

他計劃把清河的上源從玉泉山湧出後東流,經甕山(今萬壽山)南面的甕山泊(今昆明湖的前身),再把向東的那一支流改道向南,注入高粱河,再連接運河。這項計劃實施後就被否定了,因為只是一泉之水,只能增加大都城內湖池宮苑的用水量,對航運起到的作用不大。

第二次方案:船隻無法逆流而上


元朝郭守敬改道重修大運河,正是如今京杭大運河的前身

郭守敬

公元1265年,郭守敬提出了第二個方案,就是利用金朝時期修建的渾河口,在上游開一道分水河,引回渾河。為了消除水患,同時為了解決泥沙淤積問題,郭守敬撤去了運河上的閘壩,但由於大都到通州運河段的水位梯度大,沒有了閘壩的控制,大型糧船沒辦法逆水而上,於是這個方案也已失敗告終。

此後,郭守敬總結了兩個方案失敗的教訓,並在大都周圍仔細地勘測水文和地形起伏情況,利用第一個方案所開鑿的河道,為了解決水源不足問題,郭守敬又把昌平縣神山(今稱鳳凰山)腳下的白浮泉水引入甕山泊,這樣問題就解決了。提出建議後很快就被忽必烈採納,郭守敬又開始動工了。

郭守敬還是一個辦事很認真的人,對於皇帝交給的任務,他堅決保質保量完成,他耗時多年完成了全部工程,此舉更是發展了南北交通和當時的漕運事業。

元朝郭守敬改道重修大運河,正是如今京杭大運河的前身

元代的大運河線路直接從北京到杭州的兩點一線,省去了去河南的那條,京杭大運河的正式全線貫通,成為一條連接南北的大動脈,也是元朝的生命線。

1283~1293年,先後開通了北京到通縣的通惠河、山東臨清到東平的會通河、東平到濟寧的濟州河。元代新修的這條京杭大運河,有著重要的地位,它不但改變了元朝的物資運輸困境和財政困境,更為後人留下了一個可觀的遺產,明清兩代均建都北京,相繼對元朝大運河進行了擴建。

元朝郭守敬改道重修大運河,正是如今京杭大運河的前身

直到現在京杭大運河仍然發揮著其重要作用,比如南水北調工程也是利用了這條運河的航道,後來結合南水北調工程重點擴建了徐州至長江段400餘公里的運河河段,是運河單向年通過能力達到近2000萬噸,並且還擴大了沿岸灌溉面積和排澇面積,取得了多方面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