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道家練太極拳能活到100歲以上,祕訣何在?

在網上搜了下近現代太極拳名師壽命:陳長興(1771-1853)83歲,楊露禪(1799-1872)74歲,武禹襄(1812-1880)69歲,陳發科(1887-1957)71歲,吳鑑泉(1870-1942)73歲,吳全佑(1834-1902)69歲,楊健侯(1839-1917)79歲,吳圖南(1884-1989)106歲。

以上練太極拳的大師,僅有吳圖南活得比較長壽些,其餘大師壽命均在85歲以下,並不太長壽,武禹襄和吳全佑僅活了69歲。

可是習練太極拳的陳摶老祖(871年-989年)119歲,張三丰(1247-1458)212歲,李誠玉(1885-2003,武當山玄門派第24代弟子,在武當山玉虛宮修行)119歲,卻都非常長壽,為什麼呢?

當初張三丰在入道以前,就深受東晉道學家,醫藥學家葛洪(公元284年-公元364年,字稚川,自號抱朴子)的影響,傾向於養生長壽之道。1280年出家修道後,在其師火龍真人心傳身授後,深得修煉內丹及道家長壽之秘訣,同時繼承了莊子、老子道家學說及儒家五德的仁義禮智信學說,並精心鑽研,最後自創了武當太極內家拳。

為什麼道家練太極拳能活到100歲以上,秘訣何在?

何為太極?

太極一詞,初見於《莊子》:“大道,在太極之上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後見於《易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宋儒周敦頤在《太極圖說》開篇說到:“無極而太極。”這把《老子》、《莊子》中提到的無極一詞注入了理學含義。

三國時期虞翻(164年-233年,此人精通《易》學)說:“太極,太一也”。這一解釋又與老子《道德經》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聯繫在了一起。

為什麼道家練太極拳能活到100歲以上,秘訣何在?

太極陰陽圖

可見,太極一詞綜合了莊子、老子、易經、宋朝理學概念,蘊藏著陰陽、動靜的深奧哲理,因此道教注重性命雙修。因為性命二者不可分離,所以要雙修,性是神是心,命是氣是息,唯有心息相依,神氣才能合一。人有貪痴嗔,情色慾,唯有無所為,無所執,虛之極而無之極,直到虛極靜篤處,精自化氣,氣自化神,達到煉神還虛的地步,從而我通天地,天地通我,生命得到昇華,延年益壽,這是老子“道”的逆行之法,即由萬念,歸為一念。

老子的養生學博大精深,又至簡至易,主張道法自然,只有懂得順其自然,也就是真正開始接近了天地萬物,才能夠做到天人合一。

所以張三丰參透了這其中的道理,將修道時的靜(練內丹,這是道的範疇,)與動(練太極拳,是術的範疇)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同時太極拳中也同樣有動靜之分,陰陽結合。正如王宗嶽在《太極拳論》中所說“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

為什麼道家練太極拳能活到100歲以上,秘訣何在?

但是,自從王宗嶽(不是道士)起, 太極拳由道家進入了民間,所以,後來練太極拳的人僅在術的方面精研,太極拳練的很好,卻丟棄了道的修行,即內丹的修煉,心神的修煉,萬念歸一的修煉。

想想當年楊露禪在京城教拳,周圍都是王公貴臣,官場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是免不了的,即便楊露禪是一武痴,不參與派別之爭,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很多事都無法獨善其身,費心費神也自然免不了,自然與長壽也就無緣了。

昔軒轅黃帝問廣成子何道可以長生。廣成子答曰:“務靜務清,勿勞爾形,勿搖爾精,固其宅合,守其命門,乃可長生”。就是說,要清心寡慾,不要過度勞累,不要胡思亂想,不要過多貪慾,常守丹田,方可長生。

所以說養生,一方面要注意動靜結合,比如練練太極拳,更要養心,注意存神,保持心情舒暢,知足常樂,方能長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