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道家练太极拳能活到100岁以上,秘诀何在?

在网上搜了下近现代太极拳名师寿命:陈长兴(1771-1853)83岁,杨露禅(1799-1872)74岁,武禹襄(1812-1880)69岁,陈发科(1887-1957)71岁,吴鉴泉(1870-1942)73岁,吴全佑(1834-1902)69岁,杨健侯(1839-1917)79岁,吴图南(1884-1989)106岁。

以上练太极拳的大师,仅有吴图南活得比较长寿些,其余大师寿命均在85岁以下,并不太长寿,武禹襄和吴全佑仅活了69岁。

可是习练太极拳的陈抟老祖(871年-989年)119岁,张三丰(1247-1458)212岁,李诚玉(1885-2003,武当山玄门派第24代弟子,在武当山玉虚宫修行)119岁,却都非常长寿,为什么呢?

当初张三丰在入道以前,就深受东晋道学家,医药学家葛洪(公元284年-公元364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的影响,倾向于养生长寿之道。1280年出家修道后,在其师火龙真人心传身授后,深得修炼内丹及道家长寿之秘诀,同时继承了庄子、老子道家学说及儒家五德的仁义礼智信学说,并精心钻研,最后自创了武当太极内家拳。

为什么道家练太极拳能活到100岁以上,秘诀何在?

何为太极?

太极一词,初见于《庄子》:“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后见于《易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宋儒周敦颐在《太极图说》开篇说到:“无极而太极。”这把《老子》、《庄子》中提到的无极一词注入了理学含义。

三国时期虞翻(164年-233年,此人精通《易》学)说:“太极,太一也”。这一解释又与老子《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联系在了一起。

为什么道家练太极拳能活到100岁以上,秘诀何在?

太极阴阳图

可见,太极一词综合了庄子、老子、易经、宋朝理学概念,蕴藏着阴阳、动静的深奥哲理,因此道教注重性命双修。因为性命二者不可分离,所以要双修,性是神是心,命是气是息,唯有心息相依,神气才能合一。人有贪痴嗔,情色欲,唯有无所为,无所执,虚之极而无之极,直到虚极静笃处,精自化气,气自化神,达到炼神还虚的地步,从而我通天地,天地通我,生命得到升华,延年益寿,这是老子“道”的逆行之法,即由万念,归为一念。

老子的养生学博大精深,又至简至易,主张道法自然,只有懂得顺其自然,也就是真正开始接近了天地万物,才能够做到天人合一。

所以张三丰参透了这其中的道理,将修道时的静(练内丹,这是道的范畴,)与动(练太极拳,是术的范畴)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同时太极拳中也同样有动静之分,阴阳结合。正如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所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为什么道家练太极拳能活到100岁以上,秘诀何在?

但是,自从王宗岳(不是道士)起, 太极拳由道家进入了民间,所以,后来练太极拳的人仅在术的方面精研,太极拳练的很好,却丢弃了道的修行,即内丹的修炼,心神的修炼,万念归一的修炼。

想想当年杨露禅在京城教拳,周围都是王公贵臣,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是免不了的,即便杨露禅是一武痴,不参与派别之争,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很多事都无法独善其身,费心费神也自然免不了,自然与长寿也就无缘了。

昔轩辕黄帝问广成子何道可以长生。广成子答曰:“务静务清,勿劳尔形,勿摇尔精,固其宅合,守其命门,乃可长生”。就是说,要清心寡欲,不要过度劳累,不要胡思乱想,不要过多贪欲,常守丹田,方可长生。

所以说养生,一方面要注意动静结合,比如练练太极拳,更要养心,注意存神,保持心情舒畅,知足常乐,方能长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