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雌雄双鞭的闻太师,连杨戬也不是对手,如何死于绝龙岭?

李亚东


原著党答一波。第一,闻太师打不过杨戬。身为作者着力塑造的千秋孤臣似的人物,闻太师的形象非常成功,我也非常尊重他,但不代表认可他有多厉害。我们觉得闻太师好厉害,不过是出于电视剧里的改编,事实上原著中两人的差距,大概就如姜子牙和哪吒的差距一样大。

第二,闻太师之死另有隐情。众所周知,封神大战的本质就是阐、截之争,争的是什么?一者人间大势,二者道门气运。作为截教下山弟子之首的闻太师,其实就是通天教主选定的争夺封神气运之人,你做了初一我便能做十五,阐教在绝龙岭狙杀闻太师,其本质和姜子牙被搞死那几次没什么区别。

一、无限拔高

刘德凯版本的《封神榜之凤鸣岐山》中,闻太师称赵公明为大师兄,而后者称他为闻师弟。原著中赵公明平推阐教五大金仙(赤精子、广成子、道行天尊、玉鼎真人、灵宝大法师)如卷席,再两败阐教副首燃灯道人,是当之无愧的准圣。人们难免觉得,既然师兄是准圣,师弟当然也是准圣。

紧跟着,闻仲兵败之后,先是自云已经把心藏起来了,大有藐视阐教众人之意,继而在绝龙岭上对南极仙翁道:

你把我视为三岁幼童,竟敢如此戏弄!你虽道行深,我今天倒要看看,你有何法宝来制服我?

这版电视剧中无燃灯道人,南极仙翁包揽了他的全部戏份,也就是说他行使的是副教主的权力,为元始之下第一人,无可质疑的阐教大师兄,妥妥的准圣。于是人们又觉得,闻太师既然不把准圣南极仙翁放在眼里,那就说明他确为准圣无疑。

那么这个形象符合原著么?

严格地说,只有一半符合。

让我们看看掌握了封神话语权的元始天尊对闻太师的盖棺定论:

尔闻仲曾入名山,证修大道,虽闻朝元之果,未证至一之谛,登大罗而无缘。

据前文,闻仲是截教金灵圣母(金灵圣母曾总督万仙阵,在阵中力战六大金仙,为多宝道人之后截教地位之最尊者,应为通天第二弟子无疑)的徒弟,修得“五行大道,倒海移山,闻风知胜败,嗅土定军情”,这就是所谓证修大道。

那么闻太师修到什么境界了呢?

金仙的全称是大罗金仙,大罗天为三十三天之最高最广之天,金仙为神仙界中之最尊者。而其标配便是修成三花聚顶、五气朝元,黄河阵中十二金仙之厄,就是被三霄削了顶上三花、闭了天门,意思就是打落了大罗天。如此一来,闻太师的境界已经很明显了,元始认为他虽然听讲五气朝元之果,却无缘飞升大罗天,也就是说闻太师连金仙都没修成。举个例子就是,闻仲听过大学的课,但并没考上大学。

而准圣乃是金仙巅峰,一只脚踏入了圣阶之人。闻太师连金仙初阶都算不上,更不用说准圣了。

这就是他的真正境界。

另外在原著中,他当然也并非远点公明的师弟。两人仅以道兄相称,赵公明与三霄是亲兄妹,且称通天教主为师尊,说明他们是通天的亲传弟子,与金灵圣母一辈的,闻仲实际应该称赵公明师叔才对。不过道门似乎并不讲究这个,甭管差了几辈,大家见面都是道友过去道友过来,我们只能理解成道门崇尚“四海之内皆兄弟”,并不严格论资排辈。

二、打回原形

闻太师没有电视剧中那么厉害,这个不符合原著。

但是他的狂傲自负,却与电视剧里如出一辙。

他似乎对自己的实力并无清醒认识,兵败后好似曹操走华容道,气质这块依然拿捏得死死的。阐教金仙阻路,要逼他去绝龙岭,即使是穷途末路,即使对方乃是金仙,他依然敢直呼广成子、赤精子之名,当人家亮出番天印和阴阳镜,他又招架不住落荒而逃。

云中子炼好了通天神火柱等他,是铁了心要取他性命,他仍然一副高人风范,先鄙视云中子“看你有何法治我?”,结果被云中子一句“你敢到这个所在来?”轻易诱入火阵;

又入了阵,只见平地上长出八根通天神火柱,高三丈、长圆一丈,按八卦方位排列,闻太师偏要大呼:“你有何术,用此柱困我?”

大阵发动,每根柱内现七七四十九条火龙,此火非同凡体,而是“石中电火稀奇宝,三昧金光透九重”,都这样了,闻太师仍然装逼,对云中子说:

你的道术也只如此!吾不久居,我去也!

云中子岂能让他走脱?紫金钵盂一扣,闻太师跌下火阵,立时烧死。

在此之前,他已经连败于哪吒、黄天化、雷震子之手。一个人不知道自己重几斤几两到了这个地步,乃是最大的可悲。

说说杨戬。

其实我们看了闻太师与哪吒等三人的战绩,就知道结果了。

杨戬与闻太师有三次单独交手。

第一次,征西初战。闻太师用雌雄双鞭,连打姜子牙、哪吒、金吒、木吒、韩毒龙五人,此鞭乃是两条蛟龙化成,杨戬脑袋又挨了一鞭。

但是请注意,此战战绩很多,战果一个也没有,因为连最弱的姜子牙也没打死。至于杨戬,顶门上着了一鞭,“只打得火星迸出,全然不理,一若平常”,反把闻太师吓得够呛。

杨戬确实挨了一下,虽然没当回事,姑且算是失利了吧,但要说不是对手就太搞笑了,孙悟空还让强盗碰过呢,谁敢说猴子弱得连凡人也干不过?

这就是所谓“拥有雌雄双鞭的闻太师,连杨戬也不是对手”的真相。

第二次,抢夺钉头七箭书一战,两人未直接交手,纯是智商的交锋。

陆压下山,以钉头七箭书拜死赵公明。期间闻太师运作抢书之事,令赵公明之徒陈九公、姚少司去办。此役杨戬幻化商军大营,以假乱真,轻松骗得箭书,并协同哪吒秒取陈、姚,赢得漂亮之极。闻太师等到第二天,见两人没回来,才后知后觉掐指一算,只剩“捶胸跌足,大哭于中军”而已。此战杨戬的智商碾压了闻太师,丢人。

第三次,杨戬变化樵子骗闻太师,又是智战。

结果不意外,闻太师又被碾压。士兵闻了路后还向樵子道了谢,生动诠释了什么叫“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

由上可知,无论实力还是智商,杨戬都是完全不屑闻仲的。

三、气运

闻仲是截教最大的秘密。他一个区区三代弟子,身上却尽是难以索解之事。

1、在姜子牙下山之前,截教有一次下山浪潮,张桂芳、风林、丘引、魔家四将、张奎、高兰英、洪锦、郑伦、陈奇、崇黑虎等等,无一不是一代人杰,可是最后爬到商朝太师高位,成为下山诸截之首的人,竟是三代弟子的闻仲!

2、纣王不但给闻仲面子,而且还很怕闻仲,这太奇怪了,这么一个暴君,除了自己的爹不敢杀连老丈人和媳妇都要杀的家伙,竟会给一个老家伙面子!

3、闻仲一旦征西,就引得万截来助,什么九龙岛四圣、金鳌岛十天君、赵家兄妹、菡芝仙、彩云仙子等等,一见闻仲来访无不倒履相迎,先赔笑脸后下山,二话不说,像是早就等着他来叫一般!

4、穷途末路之时,闻仲依然有一种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精神,似乎根本不认为自己会死!

5、闻仲在封神榜上位置极高,是第7个封神之人,为雷部之主,雷部是上四部之首!

这些无一不显得前后矛盾,区区闻仲,何德何能?命运对他何以如此偏爱?

他的实力明明一般,严格说来和姜子牙都是五十步笑百步,可是他就能和谁都可以平等对话。

闻太师的身上有种非同凡响的精气神儿,他似乎知道自己的来头极大、背景极深、面子极广,所以才能如此骄傲!

那么,闻太师身上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呢?

抛开那种没意思的“作者让他怎样就怎样”的解释,单从原著来说,只能得出惟一的一个答案:

他,

是通天教主选定的,

与阐教封神者姜子牙争夺封神气运之人!

鸿钧令三教共佥封神榜,并指定元始封神。然而,真正的封神榜上,阐教上榜人数连1/10也不到,截教却几乎占了九成,因而严格来说,这神本该是通天来封最合适。其次,通天作为能算到未来的圣人,大概率已经通晓了截教分崩离析的命运。基于这两条理由,他无论如何都该争一争以避免那可怕的结局。

这一切,都归结到“封神”二字。

通天的布局,从闻仲下山就开始了。

这就是我们看到,闻仲、姜子牙人生轨迹几乎相同的原因:

山中修道,下山辅政、成为权臣(太师或丞相)、最后沙场对决。

我已经写了500来期封神,愿景是:十年光阴,千期篇幅。欢迎关注,共赏神话。

王事情


闻太师是通天教主二弟子金灵圣母的大徒弟,修为达到了大罗金仙中阶,而杨戬在封神演义中只有金仙高阶的水准,当然,杨戬肯定打不过闻太师了。

但阐教的人,从来不跟你讲道理,反正徒弟打不过,师父出,师父打不过,元始天尊出;元始天尊打不过,再叫上太上老君,再不行,再请外人接引和准提一起来。

阐教,总之就是耍流氓。

杨戬打不过没关系,师叔云中子也是大罗金仙中阶啊,而且,面对面打不死,没关系,我埋伏在绝龙岭,而且用专门克你的九龙神火柱埋伏你,活活烧死你,打死你。

这样,你闻太师有不死的理,不可能的。

闻太师的师父金灵圣母,同样如此,被六大金仙群殴中不败,但被燃灯道人偷袭而死。


董江波


论修道修行的真功夫,杨戬单挑是打不过闻太师的,不然闻太师战死后为什么封神给他九天普化雷神天尊八部正神上仙的职位,掌管天地人三界天庭人间地府最有实战力量的雷兵雷将,兴云布雨诛逆除奸,位置仅次于他师父金灵圣母神斗姆元君和紫薇大帝伯邑考,巳说明闻太师在封神中的其重要性。

就现在民间过庙会雷部神位正坛上,中间为玉帝神位,左边为玄天上帝神位,右边为闻太师的九天普化雷神天尊神位,和老君与关圣帝君和观音菩萨的神位平起平坐,巳说明闻太师巳位列封神八部正神上仙之神位。

从闻太师的出身来说,是截教三代弟子,拜通天教主的亲传弟子金灵圣母斗姆元君为师,学艺五十载,练就雌雄双鞭与伏龙索,骑墨麒麟,开天眼神目,会五行遁术,能行五雷正法与行云布雨之术,臂力过人,武艺和法朮都精通,巳证混元大道与大罗神仙之位,和正一玄坛坛主赵公明三兄妹云霄群霄碧霄仙姑在截教中平起平坐,辅佐殷商三代帝王,成为殷商掌管兵马的重要大臣皇帝的师父太师,也就说明了闻太师在截教中和殷商朝廷中的重要性。

说姜子牙封神,实际就是截阐二教神仙修行人之间的军事对抗的神仙大战。

因为闻太师和截教人力保殷商政权,所以闻太师和截教人就成为阐教人和人教人眼中的肉中钉眼中刺。

封神一开始就充满了神仙修行人之间争斗的火药味。

截教以闻太师挂帅平叛西岐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叛乱为主。

阐教和人教的姜子牙与十二金仙和扬戬,吒咤,雷震子,土行孙辅助周文王与周武王反抗纣王的暴政为主。

为什么闻太师武功盖世,鞭法精湛,巳精通五行遁术和开天目神功,却战死在绝龙岭?

那是姜孑牙和南极仙翁与云中子使用兵法计谋将闻太师骗上绝龙岭用九龙神火罩将闻太师杀死。

闻太师学艺时他师父告诉他前世是先天雷祖雷火神祝融所化,一生不能上绝龙岭的。

所以姜子牙和南极仙翁与云中子很清楚闻太师的真身,就用计让闻太师上了绝龙岭而用九龙神火罩杀死闻太师。

看者不明白闻太师既然是祝融所化,就不应该被火烧死?

这就是我们人常说的,会水反而容易被淹死的原理一样:闻太师认为自己掐避火诀火可以烧不了自己,所以姜子牙和南极仙翁与云中子就利用闻太师不怕火的大意而用九龙神火罩杀死了闻太师。

所以闻太师死了也不服姜子牙,封神台上不跪。

《封神演义》许仲林只写了殷商与西周大战封神的前部,按修道学讲封神还有后部续集,仍然是截阐人之战。

姜子牙封神只封了先天365位正神之神位,而后天365佛道护法神位的封神将由闻太师完成。











知足常乐桃花飞雨


有句话叫天命不可违,既然上了封神榜,那闻太师的悲剧命运已然不可避免,只是早晚的问题,而且比闻太师厉害的角色大有人在,拿他还不是手到擒来,别说闻太师了,像他师祖通天教主这样的圣人还不是照样没法逆天改命!

闻太师的法力和武艺高强,但是法宝太过稀松

闻太师在截教只是三代弟子,论辈分是姜子牙的师侄,但此人刚正不阿,为人仗义,在殷商地位又高,因此受到诸位道友的敬重,哪怕是辈份比他高的人都不敢对他有丝毫轻视。

闻太师的名号对三山五岳的奇人异士来说简直如雷贯耳,莫说这些和闻太师有交情的人,即便是敌对方也是十分尊重闻太师,姜子牙对闻太师都毕恭毕敬,因为闻太师是忠臣,值得人敬佩。

闻太师只仗义还不足以让西岐闻风丧胆的,除此之外他本领高强,无论法力和武艺都十分高强,他能移山倒海,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打得姜子牙落荒而逃,还能出其不意在几回合之间就用雌雄双鞭打中阐教杰出三代弟子哪吒和杨戬。

只可惜闻太师的雌雄双鞭太过平常,连姜子牙这样的三脚猫修道之人被打中之后也不过是跌下马来受了点轻伤,等到下次再战姜子牙就聪明多了,交战不久就祭起打神鞭打断了闻太师的雌蛟龙鞭。

不得不说身为得道之士,闻太师没有一件强力法宝实在是一大缺陷。

闻太师失败是注定的,一物降一物也是没有解法的

你强大就一定能胜过弱小的人?未必。

先不说闻太师,我们来看看赵公明,赵公明早早就修炼成了大罗金仙,他不仅法力高强,还有缚龙索、定海珠等法宝,这缚龙索可擒大罗金仙,定海珠则令燃灯道人都无法招架,如此厉害的法宝却被却被小小的散仙萧升用落宝铜钱收走,实在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同样败的莫名其妙的还有魔家四将,这四人一出所向披靡,文王的几个儿子被打死,黄天化姜子牙等人被困在西岐城中几乎粮尽援绝,杨戬到来才稍稍逆转了形势,不过杨戬不过是偷走魔家四将的兵器。

之后黄天化下山协助姜子牙,不过一战就被打死,这一节道德真君早就算到,他命弟子将黄天化带回救活。

活过来的黄天化用上攒心钉竟然轻而易举的杀死了魔家四将,这不是个奇迹吗?看起来黄天化很厉害了,可后面还是吃了很多瘪,这就叫一物降一物。

同样闻太师也有怕的东西,他怕“绝”字,他师傅金灵圣母曾交代过他一生不能遇到绝字,结果闻太师出征的时候还就经过了绝龙岭,当时闻太师就稍显不乐,但也没太放在心上,他没想到自己最终还是被云中子的通天火柱烧死在绝龙岭,逃不过宿命的安排。

杨戬虽然非常厉害,但在封神里算不上顶尖,他想杀闻太师不借助先天法宝也是行不通的,再说闻太师也不该死在他的手里,这么想就想通了。


嵩山派左盟主


闻仲,在《封神演义》中,是商朝重臣,他是帝乙托孤大臣,官拜太师,其为人刚烈,又对商朝忠心耿耿,再他又是截教中人,法力高强,他为稳固商朝江山南征北战,那时的闻仲可谓是以一已之力捍卫着商朝天下。


闻仲稳商朝天下、镇商朝江山,对商朝忠心耿耿,故而他很又有威望和地位。就连残暴的商纣王对闻仲不仅敬重,而且还很忌惮畏惧。

而闻仲又为截教门人,他是截教金灵圣母的门人。他学艺后就辅助商朝。那时闻仲法力高强,手拿雌雄鞭,坐骑为墨麒麟,在凡间闻仲可谓是少有敌手。同时因为他是截教中人,在截教中人缘又好,所以后来很多截教中人纷纷下山助商,从而导致很多截教门人身死。

当时闻仲征讨西歧周室,闻仲和姜子牙,一个保商,一个助周。按修行姜子牙不如闻仲,但论兵器,雌雄鞭却不如打神鞭,毕竟闻仲是封神榜上有名的。虽然闻仲对商朝忠心耿耿,但是因天意不可违,当时正值商朝气数将尽、周室当兴,最终闻仲闻太师,死于绝龙岭。


那持有雌雄双鞭的闻仲,如何死于绝龙岭?

因为闻仲保商,而当时天数是周室当兴,再则闻仲对商朝极度忠心,所以闻仲之忠心终是敌不过天数,毕竟最终商朝是要被周所灭,那作为一心保商的闻仲,他的结局也可想而知。

而闻仲之所以会死于绝龙岭,是他逢不得一个绝字,这是他的命数,也是天数,这和《三国演义》中凤雏于落凤坡差不多,当然这只是文学作品的一个表达方式。正是因为闻仲逢不得一个绝字,所以天意如此,最终他就死于了绝龙岭。

当然闻仲之所以来到绝龙岭也是迫于无奈的。在闻仲和周军交战失利后,他损失惨重,他带着残兵败将本想去佳梦关,但是却被阐教广成子拦住去路,广成子以番天印让闻仲不得过此路。


闻仲去不得佳梦关,于是就改道准备去燕山,但是在路上又被阐教赤精子拦住去路。赤精子用阴阳镜让闻仲不得过此路。于是闻仲不能去燕山而退兵。

现在去佳梦关、燕山的路闻仲都不能过。于是准备去青龙关,但又被哪吒所阻。之后闻仲又向黄花山前进,又遇到黄天化拦住去路。

闻仲此时可谓是四处无门,所以他心神不宁,之后闻仲出帐看到山上姜子牙和周武王在饮酒,闻仲大怒,于是拿着雌雄鞭就杀到山上,但是突然又不见了。而后又遇到雷震子和杨戬,闻仲又输了一阵。

杨戬深通八九玄功,他之后变成一个樵子,并且得到闻仲的信任,杨戬变的樵子就引导和指引闻仲向绝龙岭而去。


就这样闻仲就到绝龙岭,他到绝龙岭后,就看到了云中子,云中子炼的有通天神火柱,共有八根,高三丈余长,圆丈余,按八卦的方位布置,同时每一根柱内,现出四十九条火龙。闻仲最后就在绝龙岭亡于云中子的通天神火柱之下。


中孚鉴


单论武力不算法宝和智谋,男二号杨戬其实是大大被高估的一个角色,相反的,人间界还真的有不少能打的选手,比如邓九公、黄飞虎、苏全忠、黄天祥等。但比杨戬还要被人高估的,恐怕就是闻仲了,做为金灵圣母门下弟子之一,想力保商朝江山的他似乎一直在靠自己的人缘苦苦“挣扎”,就算手持雌雄金鞭,脚跨墨麒麟,在截教各路“歪门邪道”的表演下,闻太师也只有吓吓费仲、尤浑,以及命丧绝龙岭两个让人难忘的场景了。

你说闻仲保商是忠心的表现,逻辑文史姨却不这么认为。首先身为人臣,保护主上其实是“日常工作”,但闻仲更多时候其实还是拉不下自己的面子,他无法轻易就这么抛弃现在的地位和威望,因此就算其在截教很有人缘,威望高,也无法放开手脚去展现自己的能力,虽整日为商朝平乱,但他的威慑力也仅仅对付凡人好用。他也知道纣王昏庸,知道妲己是妖,或许多少也知道封神的准旋律,可只要商朝不亡,我闻仲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根本没人能撼动我得位置。

其实,黄飞虎的父亲黄滚他的态度就像极了闻仲,二人同样是老臣,同样知道纣王昏庸,但都因为自己的“私欲”不愿意选择正道。就算是黄飞虎一行人走到界牌关已明确表示贾氏和妹妹因纣王而死,愚钝的黄滚也还能说出什么大丈夫岂能因为一介女流就做出投递卖国之事。可见在闻仲与黄滚的眼中,在国家层面,所有的琐事都得靠边站。

最终,闻太师死于云中子的法器下,云中子出场次数不多,但其实力比一些金仙还高,单凭一把木剑就能让三妖心神不宁。而为什么让云中子去终结闻太师,大概是因为他们的弟子(或是说小弟)都是鸟人吧…最后封神时,闻仲是惟一一个表示不服的,但反抗归反抗,你肉身都没了,姜子牙打神鞭一举,元始天尊往出一搬,闻仲也就乖乖就范了。


闻太师并没什么过硬实力,莫吹…


逻辑文史游


首先说一下封神榜,恐怕现在很多人都依旧以为是谁死了,没魂飞魄散就能直接上榜了,可不是这么回事!在封神之战前,阐截二教是先把一众弟子的名字写到榜上,然后死了的自然会真灵上榜,成就神位,没死的自动消掉姓名,继续做有道真仙。

这是前提,所以说在封神之战前,上榜的概率是一样的,但奈何还有天命和气运这两个核心要素。

商亡周兴这是天命的核心前提,也就是说大规则已经定了,那你截教非要逆天而行,因果自然要承受的更重。

再说气运,封神一站,其实说白了就是阐截二教的内斗,然后西方教来偷摸的找好处,大名鼎鼎的截教教主的随侍七仙,一个直接叛教成了佛,另外五个被拉去当了坐骑……

人教被赐太极图,可镇压气运,阐教被赐盘古幡,可镇压气运,就连西方教都有十二品金莲镇压气运,截教虽然被赐的诛仙阵图可以一敌四圣,但就是不能镇压气运……那你一来逆天而行不为天道所钟,二来没有灵宝镇压气运,所以输是必然的……

再说这个闻太师,截教二代次徒金灵圣母之徒,乃是截教的三代弟子。杨戬,阐教十二金仙玉鼎真人门下弟子,算是阐教三代的第一战力。杨戬打不过闻太师吗?这个应该不可能,虽然这二人没有对阵的记录,但闻太师强在排兵布阵,而不是单打斗,应该不是杨戬对手。

至于为何让其死于绝龙岭,应该也是气运。闻仲下山前金灵圣母说过闻仲一生不能遇绝字,这是属于他的因果。而封神是一个很讲因果的小说,救人、杀人都是要承接因果的,就像纣王乱题字,连国家都没了,所以就算是有道真仙也不敢乱接因果。那闻仲如果你见到绝字了转身就走还好,但你非要上这绝龙岭,那在这些讲因果的人来看,那这就是你自找了,杀了你只能怪你命犯绝字,杀他的人也不会沾染太多的因果,当然要设计在绝龙岭诛杀闻太师了。


峯言疯语


刚刚看完原著。很小的时候就看见老父亲看这书,但是一直没有兴趣看。正逢此疫,刚刚把看完了。

其实我一般都不喜欢回答这种问题。因为这是小说,不是历史。更何况还是这种很多漏洞的小说。


黄旗飘飘


闻太师是大商忠臣,中流砥柱。时也命也,他不失败怎么会有后面的周朝一统。这就是大势所趋,没有办法改变的。所幸,太师后封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统领雷部正神。执掌雷部刑罚。宵小震慑,妖魔退避。使得正义得以伸张,忠良得以传扬。


解正洋


闻太师为殷商一代豪杰,智勇双全,国之栋樑,商王昏庸无道,好色误国,信小人之言残害忠良,天怒人怨,英雄无有好报,乃封神之时早有定论。命也。天命难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