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传的婚恋谚语看民间的婚俗变迁

  解放后,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各方面都取得了伟大成就,民间的一些风俗也随着改革的深入,人民的富裕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流传于民间的一些婚恋谚语,就不难看出婚俗的变迁。

从流传的婚恋谚语看民间的婚俗变迁

  1、“一个豆太少,四个豆太老,三个豆正好,不要分文,白头偕老。”

从流传的婚恋谚语看民间的婚俗变迁

  这是五六十年代流行的婚变谚语,农村姑娘想找现役军人为对象,因为一九五五年部队将实行军衔制,佩有肩章、领章的当兵人一上街,大家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特别到谈婚论嫁年龄的姑娘,都想到部队找对象。不讲经济条件,只要符合“一个豆是少尉,太少了,四个豆的是大尉,太老了(年纪大点了),三个豆的是上尉,正好”。

  2、六十年代,国民经济刚起步发展,广大农村还不够富裕,当时流传的婚恋谚语是“四五八象枝花,花轿自然抬到家”。

从流传的婚恋谚语看民间的婚俗变迁

那时姑娘们找对象要求也不高,能达到“四五八”就行了,根本不要什么彩礼。“四”是灯、盆、罐、壶“四样”;“五”是五身衣裳,也叫“五子衣”;“八”是八件嫁妆,即为一对木箱、一对桌子(方桌和书桌)、一对柜子(大衣柜、小厨柜)、一对椅子,共八件,在当时来说,这是不错的条件了。

  3、“三转一响住瓦屋,门前泡桐五把粗,有羊有兔还有猪,最好老公公当支书。”

从流传的婚恋谚语看民间的婚俗变迁

这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婚恋谚语,说明姑娘们找对象的要求高了,家庭要富裕,有瓦屋住,家庭副业搞得好,家中有人当干部,有钱有势。“三转一响”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

  4、“三转一响不可少,五身衣裳跑不了,还有两首四件套。”这也是七十年代的婚恋谚语,归纳起来为“一、二、三、四、五”。

从流传的婚恋谚语看民间的婚俗变迁

  “一”是一响收音机,“二”是两件金首饰即金耳圈、金戒指,“三”是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四”是床上的四件套,“五”是五身衣服。

  5、七十年代里同时还有这样一则谚语:“找郎要找五大员,身体健壮还有钱”。这五大员分别是党员、运动员、演员、公务员和驾驶员。

从流传的婚恋谚语看民间的婚俗变迁

  6、进入八十年代以及新世纪后,除了找五大员外,还流传着“城里楼房好,轿车开着跑,票子装满兜,人才是一流”以及“人才颜值高,‘四子’不可少,生活讲时尚,白头才偕老”等婚恋谚语,“三子”,即房子、车子、票子。“四子”即为房子、车子、票子、才子。

从流传的婚恋谚语看民间的婚俗变迁

  近几年,又出现了除“三子”、“四子”之外的要彩礼的风俗盛行,有些婚姻因彩礼的多与少而告吹,于是就出现了“彩礼彩礼,有彩就理,无彩不睬,不睬不喜”的谚语。

  现在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对婚恋问题也要改革创新,彻底铲除向“钱”看的思想观念,把爱情建立在互敬互爱的基础上,建立在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基础上,艰苦奋斗,争取婚姻美满、家庭幸福。

——邳州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