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水域钓鱼,子线的长短如何选择?得从这2种关系里寻找答案

温馨提示:外出钓鱼有风险,请结伴同行;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前言

钓鱼是一项复杂而有庞大的工程,从钓法的合理运用,再到开饵的手法和对鱼情的基本判断,都需要钓鱼人有非常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把鱼钓明白!

尤其是新手在钓鱼时,并不太注意子线的长短,觉得只要能钓到鱼就行。殊不知子线长短在整套钓组中是最关键的部分,它不仅可以调整我们钓法的灵与顿,选对子线长短还可以保护我们的主线,从而减少断线的风险!

自然水域钓鱼,子线的长短如何选择?得从这2种关系里寻找答案

最近有很多钓友问我,钓鱼时子线的长短为多少最好?其实决定子线长短的因素有很多,不能一概而论。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作为衡量标准。

一、不同的鱼种和大小与子线长短的关系

二、子线长短与鱼情的关系

自然水域钓鱼,子线的长短如何选择?得从这2种关系里寻找答案

一、不同的鱼种和大小与子线长短的关系

在钓鱼界,并没有对子线的长短有什么标准化的归纳与总结!通常情况下,我们选择子线的长短是根据目标鱼的不同和大小来判断。

其实网络上有很多关于子线长短的攻略,我觉得都太过于笼统。就比如同样是草鱼,但是它们的个体大小不一,相差很大,有的5斤多,有的十几斤,这些并不能以偏概全!

  • 那么我下面就说的详细一些,并没有钻牛角尖,只是方便大家理解,这些都是我个人的一些小经验,有什么不对,希望留言,谢谢!

1、钓1斤左右的鲫鱼,子线的总长度一般为20-30厘米,对折后10-15厘米,钩距在2-4厘米。

2、钓3斤左右的鲤鱼,子线的总长度一般为40-50厘米,对折后20-25厘米。钩距在4-8厘米。

3、钓5斤以上的鲢鳙,子线的总长度一般为60-80厘米,对折后30-40厘米,钩距在10-15厘米以上!

4、钓5斤以上的草鱼,子线的总长度一般为70-80厘米,对折后35-40厘米,钩距在15-20厘米。

5,、钓10斤以上的青鱼或草鱼,子线的总长度一般为90-120厘米,对折后45-60厘米,钩距在20-25厘米以上!

自然水域钓鱼,子线的长短如何选择?得从这2种关系里寻找答案

综上所述,我们就可以大概的知道对应不同的鱼种和大小所选择的长短是多少,但是这种选择也有优势与劣势!

  • 长子线的优势:双饵在水中的摆浮大,摆动明显,诱鱼效果好,线组在水中更加隐蔽,减少大鱼吃钩的警惕性。同时较长的子线减少了搭桥的风险;
  • 劣势:但是由于过长的子线,减少了鱼吃钩时传递给浮漂的信号就减少了,尤其是小鱼吃钩,基本看不到。
  • 短子线的优势:鱼口信号传递快,抓口准,上鱼率高。遇到小鱼闹钩时,双饵能够快速到底;
  • 劣势:但是短子线的隐蔽性差,影响野生鱼类索饵。同时短子线的抗拉力效果很差,也容易有搭桥的现象出现,断线的几率也就大大增加!
自然水域钓鱼,子线的长短如何选择?得从这2种关系里寻找答案

二、子线长短与鱼情的关系

在自然水域钓鱼时,我们经常遇到上文所提到的这种现象,子线越短,浮漂反应也就越灵敏,动作幅度也就越大,但是空竿率就高了。而子线越长,浮漂反应就越小,空竿率相对就少了。有的钓友就说了:子线短就灵,子线长就顿。这句话是对的,没有错,但这是客观存在的,我们需要看清这种现象的本质,才能够利用它来应对不同鱼情。

自然水域钓鱼,子线的长短如何选择?得从这2种关系里寻找答案

在抛竿作钓时,铅坠先入水,然后铅坠带动整个线组入水,浮漂向上的浮力平衡了铅坠的向下垃力,主线才会垂直于水底。这时的钩饵铅坠的向下拉力,演变成自由落体,下降的速度由于受到饵重的影响,那么下降的速度就要低于铅坠带动线组的速度!所以:

  • 子线越长,钩饵到达水底的时间就越长;
  • 子线越短,钩饵到达水底的时间也就越短!
自然水域钓鱼,子线的长短如何选择?得从这2种关系里寻找答案

掌握这个规律后,我们就可以理解以下这些本质:

1、子线越短,下沉速度越快,钩饵入水后,鱼在追逐钩饵时,由于饵料没有完全膨胀雾化和脱落,就很难完全吞进鱼口中。结果就是浮漂有信号,空竿率也就高了!

2、子线越长,下沉速度就越慢,饵料有足够的时间雾化和脱落,那么残留在鱼钩上的饵料就很容易被鱼吃进嘴中。长子线相对于短子线,在水下弯曲程度大,虽然信号不入短子线那样灵,但是中鱼率却高了!

自然水域钓鱼,子线的长短如何选择?得从这2种关系里寻找答案

在了解以上一些情况后,我们不难发现:短子线适用于密度大、警惕性低对线组灵敏度高的鱼情。比如钓快鱼、小鱼多,走水、水的能见度底等鱼情;而长子线则适用于水比较深、钓大鱼、鱼少、搓饵钓底和鱼饵比重大的鱼情。

最后总结

在了解了以上这些信息后,相信各位对子线长短如何选择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在自然水域钓鱼环境复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加以判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