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塘古村,耕讀人家靜美時光久遠

浙江金華武義,華塘古村落。

這裡風景秀麗,人傑地靈,歷史上曾出過不少人才,是武義南部地區傳統“耕讀文化”村落的典型。

探村浙江武義 | 華塘古村,耕讀人家靜美時光久遠

華塘村周圍都是山,當中低,象一口塘,元朝叫坳塘。清朝末年,人口增多,改名為華塘。村落層巒環抱,溪流圍繞似弓。村東岱石峰,峭拔似劍,直插雲霄,舊為宣陽八景之一,名岱石流霞。

探村浙江武義 | 華塘古村,耕讀人家靜美時光久遠


華塘村較為完好地保存了連片的古民宅,其中建築精美、雕樑畫棟的清代古民居11處。古建築內天井均以青石板或鵝卵石拼鑲成精美圖案,保留了典型的清代建築特色。

探村浙江武義 | 華塘古村,耕讀人家靜美時光久遠

村北側有云華鄉政府舊址,建於民國時期,由四合院和兩座附屋組成,二層結構。四合院內,簷廊楸楣呈月梁形,梁身刻麒麟,栩栩如生。

探村浙江武義 | 華塘古村,耕讀人家靜美時光久遠

村中的老屋,簡樸而寧靜,悠久而親切,古老而柔美,歲月斑斕的白牆上刻畫的是年邁的裂痕。閒適的鄉村生活,華塘村沒有城市的喧鬧聲,遠離車水馬龍,村裡古木成蔭,溪水潺潺,鳥鳴清幽,一片祥和景象。

探村浙江武義 | 華塘古村,耕讀人家靜美時光久遠


宣平東溪的雲華溪從華塘村的北向南穿村而過。大坪尖頂兩組花崗岩柱,當地人稱“岱石雙峰”,亦稱“寶劍峰”。巨大的巖柱從上到下都垂直節理,風化地貌十分明顯。大坪尖山體終年流水不斷,而且水中富含硒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村裡人就從山腳的巖隙中引水建池作為全村的自來飲用水,在山的西側一處湧泉作為農田用水。上世紀六十年代在全縣率先在這片土地上種植茶葉,所產茶葉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質量上乘。

《重修華塘陳氏宗譜特序》中記載:“據考證,穎川陳氏始祖十公自北宋徽宗崇寧乙酉(1105)年於栝城遷徙宣慈馬口,二世孫廿三公由馬口來坳塘,觀其山川環抱,林壑泉美,岱峰聳起,生態盎然,羨其世外桃源風光……遂卜築而居焉。”大自然的造化,加上人文積澱,使這個古村形成獨特的山水風光。

探村浙江武義 | 華塘古村,耕讀人家靜美時光久遠


華塘村四周群山環繞,古樹參天,如同原始森林。地形如一“日”字,村落在日中,上下兩畈為平坦的百畝良田,四周山巒起伏、山川環抱。東側有鑿壇後、前山、龍腳山、水口山。村後(西側)有鍾壇腳、後山、上庵等山,闊葉林、苦櫧、楓樹、松樹鋪天蓋地,特別是只有華塘龍腳山特有的一樹種,當地人稱青紫樹,葉如紅豆杉,高大挺直,材質堅硬,屬上等好材。原在華塘涼亭邊有一棵兩人合抱的松樹,樹幹挺拔筆直,民國時宣平縣政府派人來砍此樹,結果被村裡紳士罵一頓而阻止。

探村浙江武義 | 華塘古村,耕讀人家靜美時光久遠

華塘村陳姓祖宗非常重視山林的保護,明代崇禎年間(1628—1644)就設立春分護林會。《陳氏宗譜》記載,宣統二年就制訂保護農業、林業的鄉規民約。民國八年(1919)《陳氏宗譜》修譜時族人陳倜記:“林業:環華塘皆山也,土質瘠薄,惟宜於林。村東前山松柞雜木素禁樵採,自昔密茂特甚。林內諸山育苗養護,則肇始於學棟公(1797—1862),若米挈塢、鑿壇後、大淤等山之合抱古松,猶公之手植也。嘗聞先叔祖玉瑜公(1836—1908),言昔棟公造林栽苗,保護躬親其事,巡迴往來日夜不休,僻靜之處更築室招工守山,親勤五十餘載,村內童山始蔚然成林。”日後發現“私砍之風甚熾,前功不致盡棄。”“民國八年(1919)組林業公會,族孫均為會員,輪流值日巡山護林,年終則開會商討改進之方。”年終時“分發丁谷以為子孫護林之獎勵,全族人柴薪燃料不虞缺乏,建築木材不需外求,而村景優美,蒼翠宜人,應知非一朝一夕之所致也。”

探村浙江武義 | 華塘古村,耕讀人家靜美時光久遠


如今的華塘,依昔如此秀美,前人功不可沒。有空閒時刻,來此古村,尋找身畔古樸靜美的時光,讓心靈略作休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