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油渣”真的可以吃吗?

不可爱_桑


说起“猪油渣”,那叫一个香,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每到年根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杀一头年猪。那时候的猪吃的是豆饼坯子、玉米面、农家疏菜,纯绿色食品,所以猪肉特别的香。哪像现在的猪几乎都是瘦肉型。那时候家家吃的都是猪大油,都是肥肉放到锅里㸆出来的。下面我们就唠唠“猪油渣”吧!

猪油渣真的可以吃吗?

一,猪油渣当然是可以吃的,并且还是不错的美味

  • 以前家里的猪肥膘肉,都会分割成小块㸆油。做为㸆油的副产品,猪油渣就成了孩子们的美食。尤其是刚出锅的猪油渣,撒上咸盐或白糖,一咬“嘎嘣脆”满嘴都飘香。
  • 直到现在我们这里包包子或制作酸菜时,也一定会来上一点“猪油渣”。油渣酥酥脆脆的味道,搭配酸菜或野菜绝对是最完美的搭配。因为野菜或酸菜都比较寡淡,没有油的滋润就不够顺滑和香浓。

二,如何炼制猪油渣

1. 把猪肥肉洗净,切成小一点的块状。

2. 锅中加入肥肉一半的水分,然后把肥肉放进去,开火用小火慢慢熬。

3. 等到锅中的水汽散去,肥肉开始吐油的时候,要用锅铲不断的推动和按压肥肉,防止粘锅把油渣㸆糊。

4. 直到锅中的肥肉全部收缩,变成金黄色,并且互相碰撞有沙沙的感觉的时候,就可以关火捞出油渣,把㸆好的猪油放入容器中。

刚出锅的油渣酥脆可口,香香的特别适口。如果放久了返潮变软,就会失去口感。

三,为什么有人说猪油渣不能吃

  • 近些年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曾经的美味“猪油渣”因为脂肪含量过高,加上经过长时间的熬制,有很多人认为它属于“不健康”的食品。
  • 其实给我的感觉“抛开剂量谈疗效”都是没有道理的。猪油渣做为一种食物,现在很多人都是偶尔食用,并不是像以前一样天天食用猪油,如果吃上一顿油渣就相当于现在的“过年大菜”。再美味的食物如果天天单一的食用,那么也会造成营养不均衡,何况现在猪油渣可能一年也不会吃上几次。
  • 猪油渣被列为“不健康食品”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它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加上经过长时间加热煎炸,可能造成油渣因为燃点过高生成一些有害物质。这些就是猪油渣被诟病的主要原因。

猪油渣以前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现在因为物质极其丰富,买肉人们都不愿意带一点肥肉。所以猪油渣现在不太受欢迎。不过现在很多老人都是吃猪油渣长大的,个个好像都身体倍棒。所以猪油渣做为美味,还是可以偶尔食用的。

我是【惠心小厨】,喜欢美食并享受美食。希望跟大家多交流、多学习,如果大家喜欢我的回答,不要忘记点赞、留下你的评论与建议,谢谢!


惠心小厨


“猪油渣”不是一般的可以吃,而是一道美食。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家里很穷,六七十年代虽然家家不富裕,但是都养着一头“年猪”。每到腊月的时候宰掉过年。

我的奶奶特别会料理家务,每年杀了“年猪”后,她将会把猪板油打成块腌制在坛子里,把猪肠油用锅炸干油,然后把油渣收藏起来作为”美食”。

我们兄弟姊妹七个,那时候家里穷买不起零食,孩子们实在嘴馋了,就偷偷将奶奶藏在罐子里的猪油渣拿两块解馋。

"猪油渣”作为美食可以翻着花样吃,我最喜欢奶奶用猪油渣包的饺子或包子。把猪油渣和韭菜用刀剁碎做馅,包出来的饺子或包子特别的香,比肉馅的还好吃上十倍。

天气冷了,全家围着烧柴火的土炉子吃“火锅”,锅里炖着猪大腿骨,加上大白萝卜或者是大白菜,然后再加一些猪油渣特别的好吃。我们几个孩子猪骨头都不啃,就爱挑猪油渣吃。

猪油渣炒菜也好吃,奶奶炒白菜经常放猪油渣。有时父亲想喝两杯酒,没有下酒菜,奶奶就将猪油渣回锅,在热锅里煎炒一下,酥酥的香香的,父亲有时挟两筷子送到我们嘴里,也让我们解解馋。父亲还用筷子沾一点酒送到最小的弟弟嘴里,辣的迷着眼睛,逗的全家人捧腹大笑。

现在我们已经老了,儿时吃猪油渣的不少事情至今未忘。没想到在异地他乡也能吃到久违的“猪油渣”。两年前,退休后我和老伴到湖南,给儿子们哄孩子。每次儿子带我们在外面饭店里吃饭,都忘不了点一道我们最喜欢吃的菜——青椒炒油渣,既实惠又好吃。(图片来自网络)


言劝


“猪油渣”真的可以吃吗?

大家好,我是餐餐美味,我的问答是:“猪油渣”不但可以吃,而且可以制作非常健康的美食。

在儿时就有这样的记忆,那时农村的生活条件不是太好,家里人为了改善伙食,经常会买一些肥油回来,架上一口老锅,锅中放少许油,将切好的肥油放入锅中,随着温度的升高,肥油慢慢变干、变黄,猪油就练出来了,漂浮在上面的油渣不舍得扔掉,撒上点食盐,就可以当零食吃了,“猪油渣”非常好吃,嚼在嘴里咯吱咯吱的,看肥但不腻,营养又健康,这可是最好的零食,我们可以用“猪油渣”做包子,做的包子太香了。

“猪油渣”是把猪肉中的脂肪组织经过熬制提炼使得其中的多种脂肪酸(即猪油,荤油)与脂肪细胞组织分离,熬制后提取猪油后余下的固体硬块就是猪油渣,其含有脂肪细胞组织与大量无法分离的饱和脂肪酸。

我对每一篇问答都很用心,将自己拥有的知识内容写出来分享给大家。我是餐餐美味,喜爱美食的宅男,获取更多美食知识或技巧,请点击红色加号关注我,餐餐美味感谢您的观看。

【葫芦瓜猪油渣包子——家常正确做法】——特点:香醇可口、酥脆劲道、营养美味、做法简单。

【主料】:面粉2000克 、肥油1000克 、猪油渣300克

【配料】:小葱150克 、虾米300克、葫芦瓜500克

【调料】:花椒粉5克、食盐12克、食用油100克

——【开始制作】——

①:鲜嫩的小虾米放入竹筐中,用凉水来回清洗,一边冲洗一边用手来回搅动一下,在清洗的过程中,要观察是否还有海砂等杂物。

——(注意,清洗虾米用竹筐,后面解释)。

②:将500克葫芦瓜放入凉水中清洗,并放入少许洗菜液,洗去葫芦瓜外侧的灰尘及泥巴,同时也杀去了外部的农药。——(注意,清水中放入少许洗菜液,后面解释)。

③:清洗好的500克葫芦瓜,放在案板上用菜刀切成均匀大小的细条,装入盆中并且撒入少许食盐。——(注意,装入盆中撒少许食盐,后面解释)。

④:将买回来的肥油,在水中要清洗三次,洗去肥肉上面的脏东西,准备一个案板,将肥油均匀的放在上面,尔后切成3x6cm肥油条装入盆中备用。——(注意,肥油放入水中清洗三次,后面解释)。

⑤:锅中倒入300克食用油,将1000克肥油放入锅中,随着油温的升高,锅中的肥油发生变化,从白色慢慢变成金黄色,并且漂浮在上方,用漏勺来回搅动防止糊锅,炸至金黄酥脆时捞出备用。——(注意,锅中倒入300克食用油,后面解释)。

⑥:油炸好的猪油渣,用漏勺捞出来放入盆中备用,锅中留下猪油备用。

⑦:将控干的新鲜虾皮,放入猪油锅中,开始炒制,此时将火调到最小,防止油温过高将虾皮炒糊。——(注意,新鲜的虾皮放入猪油锅中,后面解释)。

⑧:将虾皮炒至七成熟时,放入切好的150克小葱花。

⑨:将放入的小葱来回的搅动,虾皮会充分的融合,既可以去腥又可以提味。

⑩:盆中放入切好的葫芦瓜、猪油渣300克、食盐10克、花椒粉5克。

⑪:将猪油渣300克、花椒粉5克、食盐8克放入,用筷子来回搅动,搅至咸淡适中,不可以出现咸的咸、淡的淡,这样就影响了包子的口感。

⑫:盆中放入28°的温水和酵母粉,搅拌均匀,放入面粉搅成面絮,揉成均匀的面团,用手拍平,封上盖子醒三小时。

⑬:醒好的面放在案板上,放入食用碱揉成有弹性的面团,将面团擀成条状,用手揪成剂子,用擀面杖擀成薄薄的饼状,包子皮就制作好了。

⑭:左手拿着包子皮,右手拿着勺子将调好的馅放入包子中,包子就做好了,醒面半小时。锅中烧水,放入笼屉,盖上盖子,蒸20分钟包子就可以蒸熟了。

出品图:这样一道香醇可口、酥脆劲道、营养美味、做法简单的“葫芦瓜猪油渣包子”就做好了。

——【内容总结之“你问我答”】——

·1、为什么清洗虾米用竹筐?

答:........虾皮都是从海里来捞出来的,肯定或多或少带点泥沙,用竹筐清洗,泥沙很方便洗掉,不至于吃包子时候咬到泥沙。

·2、为什么清水中放入少许洗菜液?

答:........现在无公害的蔬菜不是太多,都是大棚里养的蔬菜,喷洒过农药,用洗菜液能够洗得更干净,这样吃的安全健康。

·3、为什么500克的葫芦瓜条,装入盆中撒少许食盐?

答:.......将切好的500克葫芦瓜条。放入盆中后撒上盐。目的是激发葫芦瓜种的水分。包包子是不至于包子漏底。

·4、为什么肥油放入水中清洗三次?

答:........生猪在屠宰的过程中,肯定有太多的脏东西,只有洗三次才干净一些。

·5、为什么新鲜的虾皮放入猪油锅中? 答:........要想包子香,虾皮放入猪油中,更能激发它的香味。

·6、为什么锅中倒入300克食用油?

答:........炸制“猪油渣”时必须要放油,干锅下肥肉容易糊,不会出现金黄酥脆的感觉。

——》葫芦瓜猪油渣包子之“技术小Tips”:

(1)选择肥油时,一定要选择油质发白上等的肥肉,猪油炸做出来金黄酥脆。

(2)锅中必须放油,不可以直接干锅炸猪油,这样做出来的“猪油渣”又黑又干,放到包子里当馅肯定不好吃。

(3)炸猪油渣时一定要掌握火候,火太大太小都不行,只有适中才可以炸出非常好的猪油渣。

结 语

“葫芦瓜猪油渣包子”是香醇可口、酥脆劲道、营养美味、做法简单的主食,只要记住操作流程,很容易掌握“葫芦瓜猪油渣包子”的制作方法。大家对此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在下面评论区留言讨论哦!如果喜欢我们就点赞关注吧!我们下期再见!


餐餐美味


这个问题应该是个八零后或者九零后问出来的。我来回答你吧。

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大多经历过物质奇缺、凭票供应的年代的。我就是一个六零后。

我家里那时八口人,一直到九零年前,都是还有凭供粮本买粮食、买油的,更早一点,买豆腐、买猪肉、买布匹、买香烟也都是要凭票的,成年人哈,记得一个月就是26斤粮食、4两油的样子,猪肉几乎就是一个家庭凭着户口本子,一年一个人头才有1、2斤的样子。

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为了买点豆腐吃,我跟我姐姐要早上三、四点钟去排队买的,有时排队买不到了,就得空跑一趟,第二天接着更早点去排队。实在无招了,有时深夜十二点就去排队了,一跑过去呢,还是有人抢先了,先去的人也不会白白站一晚上的,就用砖头排在卖豆腐的窗口底下,一溜烟的直线摆着,算是自己排的队了,我和姐姐也学着别人的样子,也用砖头排上了队了,砖头都要做记号的,还时不时去看一看,有没有被人挪动了,找个门边、树下眯一下、打个盹、睡一伙,个把钟头醒过来,去看看砖头,生怕被别人拿走了砖头,生怕有人插队了,几乎就是一夜无眠的。一般要等到五六点钟的时候,卖豆腐的窗子才会打开的,豆腐一出笼,排队的人们就会人头攒动、你争我夺了,像打仗一样的去抢呢。我们年小,还没窗户高,一般都被挤兑的,都要拼了小命去争去抢,去跟个子高的叔叔阿姨说好话,才能勉勉强强抢回两三块豆腐的,有些时候,好不容易抢下来的豆腐,也都被挤碎了,豆腐成了豆腐渣了。

那么猪油渣呢,应该是我童年记忆中最为丰盛的美味了。

我母亲是国营食堂的,我老家又是大蒜盛产地。一般一个月一次的样子,国营食堂都会用肥猪肉炼油的,一米见方的大锅,满满一锅的猪肉片子,估计都有半边猪解刀的样,就在那铁锅上炸,炸了个吧小时,油剩起了,过滤出来了,留下的就是所谓猪油渣了。这些剩下的猪油渣,不怎么好做菜,一般就内部处理了,就给食堂的员工自己买回家了。

我的姑父是个很勤劳的农民,种地能手,姑父种的大蒜一般年年都会丰产的。老家离县城足有六七十公里,姑父都是挑着百八十斤的大蒜担子到县城街上去卖的,如果母亲食堂刚好处理了猪油渣、姑父的大蒜刚好又挑到街上来卖了。那么,猪油渣子炒大蒜,就可以上桌了,都是外婆掌勺的,又香又脆、满口猪油味道的大菜可以把我们整整回味一个星期,每年大蒜上市时节,都是我们做梦都想念着的饕鬄大餐、绝味美食了。

要知道一月4两油,几乎就是一点油花都不见的,家里每年过年都要炸点年货的,都是外婆一勺一勺省下来才有那么一壶油可以用的,平时能见到一点油星子,就算是万幸了,很多时候,就是一两个咸菜、一个豆汁,豆汁在饭里蒸熟的,上面层薄薄油花,我们都如饥似渴用勺子去憋出油来,淘在米饭里解馋的。

猪油渣不仅能吃,还是童年最美好的味觉、最深的美食记忆了。


坐看云起于此时


猪油,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家中必备的烹饪食用油,用猪油炒出来的菜品是非常香的,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少的人会自己去弄猪油了,而是直接购买桶装的植物油。如果是农村的孩子应该知道,猪油都是买来的肥猪肉然后再锅里油炸出来的,属于动物油。炸制出来后,剩下的榨干掉的东西就被称为猪油渣,农村家里会把猪油渣留下来,做成菜品,有的会用辣椒或豆豉一起炒着吃,有的则会用糖拌着吃,口感酥脆。

记得小时候我妈妈经常就这样做,每次留下来的猪油都用来炒菜,味道还是不错的,但是对于猪油渣到底能不能吃,真的健康吗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疑惑,因为猪油渣毕竟是肥肉炸过后剩下的废弃物,虽然吃起来确实香,但是按道理油炸过后肯定热量高,而且还是肥肉油炸过后的残留物,想想都觉得负担重。具体能不能吃,看看专家怎么说吧,其实大多数人都做错了!

其实这些猪油渣里面的热量非常的高,毕竟它本身就是一些肥肉。虽然说被榨干后,热量减少了许多,但是里面多多少少还是有的,所以吃多了容易变胖的呢。当然这个猪油渣吃多会变胖,但是也不是不可以吃,里面含有非常多的特殊物质,而这些物质对身体是有用的呢。估计很多人看到这会,已经就知道这个猪油渣到底能不能吃了吧?其实

小时候挺喜欢吃这个猪油渣,毕竟,味道这一方面真的是特别的美味呢。

如果喜欢甜食的,可以用白砂糖来拌猪油渣吃,趁热最好,吃起来又香又甜。不过一般我家吃不完的猪油渣会密封保存起来,用辣椒炒着一起吃是很不错的。辣椒炒猪油渣的做法也非常简单,猪油渣炸出来之后,将猪油倒入容器里,这个时候猪油渣里还留有一些猪油没有沥干,之后就可以用来炒制了。先倒入萝卜干跟猪油渣一起翻炒,翻炒出香味之后再盛出来备用,之后加入少量的油,将辣椒洗净切好之后倒进去炒香,最后将猪油渣和萝卜干一起倒进去重新翻炒,最后加入酱油、盐、些许味精调味即可,好吃的辣椒炒猪油渣就做好了。

少量的吃一些猪油渣,不仅是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反而可以伫立于身体的排毒解毒,另外,猪油渣还是补充能量的一把手,如果食用适量的话,可以在冬天里,我们补充巨大的热量。就是家用来做菜,那是格外浓香的,而且一般不需要太繁杂的操作,只要配合上你喜欢的其他食材,一起下锅翻炒一下,然后加上一点调味品,浓香的菜品就可以制作完成,味道那肯定是一级棒。

说道这里了你们也都了解了吧,猪油渣的主要功效补虚、 润燥、 解毒。油渣中含有多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当,能提供极高的热量,并且含有的维生素A、维生素E也很丰富,闻起来有猪油的香味。

切记:禁忌人群

老人、肥胖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都应当远离猪油渣


小吖妈咪


猪油渣,是真可以吃。当然,不喜欢者觉得肥腻,又高脂肪,而对喜欢者来说却是美味佳肴,肥而不腻,味香爽口。

猪油渣在我们潮汕这边叫“朥粕”,记得小时候,家里买猪肥肉来炸猪油,炸好后爸爸最喜欢捞一些放在碟子里,然后撒上一层白糖,温热的猪油渣就着白糖,又香又甜,对爸爸来说就是一道难得的佳肴,记得那时候,他经常跟我说试一块,很好吃,但是我看到是白花花的肥肉变成的,吓得直摇头,就是不敢吃。现在爸爸年纪大了,已经不常吃这些,但是偶尔还会吃上几小块,我也不嫌它是肥白肉了,也会跟着吃几块,味道真的不错。

我们汕头这边,猪油渣还能煮粥,也是一道有名的点心:朥粕粥,用糯米和高汤煮成,加上生蚝,猪油渣,香莱葱等配料,一碗香喷喷的朥粕粥都是每个从贫困年代走过来的汕头人最好的回忆。




踏浪凌风


本人六零后,猪油渣不仅可以吃,而且非常好吃,它是小时候不可多得的奢侈品。

小的时候,每年杀年猪的几天后,母亲会把猪板油切成小块,带皮的肥肉把皮登去也切小块,再把一些摘肠子一些碎油都放大锅里,加上几大瓢水。家里的姊妹几个都围着锅台转,帮妈妈拿柴禾烧火。

锅烧开了,屋里热气腾腾的,锅里的热水直翻花,待热气没有了就出油了。妈妈不断的用铁勺往坛子里盛油,油渐渐的少了,妈妈用铁勺使劲挤压没出完油的肉渣。再过一会儿,猪油渣挤不出油了,妈妈用勺子盛出一小碗让我们姊妹们解解馋,锅里的油渣用盆装起来就不许我们吃了,说留着包饺子或蒸酱吃,锅里碎碎的油渣和点滴油,妈妈事先切上一大盆萝卜咸菜倒锅里翻炒。

每次吃饭吃咸菜时,都爱挑咸菜里的油渣吃。家里实在没菜时,母亲都会盛一勺猪油渣蒸上一大碗酱,我们都抢着吃。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年轻人都不爱吃猪油渣了,倒是我们这些从困难时候过来的人,依然爱吃猪油渣。


易海拾贝1965


"猪油渣"可以吃。在我小的时候,记得爸爸经常买大油回来,妈妈就把大油放在锅里烧大火炼油,把炼好的油撇出来放到碗里,等冷却后油就像水冬天结冰似的,最后把油炸从锅里盛出来用刀切成小丁丁,在搅上一点菜给我们包饺子(在我们农村叫圪垯子)包包子吃,在那时就是我们一顿丰盛的饭,可好吃了。


栀子花开-无语


猪油渣在生活水平差的年代可是好东西,解放前更别说了,家里有粮的地主家都是好东西!直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早期,随着物资慢慢开始丰富,才渐渐淡出我们的餐桌!

猪油渣其实就是板油,或者猪肥肉,要很肥的那种炼出来的油才是好油!,以前猪都是粮食和饲料喂养,不像现在提高瘦肉率,所以大多数都是很肥的,四指宽的肥肉很普通,加上人民肚子里根本没油水,连饭都吃不上,哪有肉吃哦,所以炒菜放点油就是条件好的家庭才可以的。

记得我们小时候,那是70年代,全部商品凭票供应,包括肉票,但是没钱买肉,但凡每个月肉票发了后,都是到国营供销社去买,好像是香油一人二两,肉票一人每月一斤,0.7元大概,我们家5口人,但是不可能全部买,因为没钱!

买肉一般是这样,头天老妈准备好肉票和钱,第二天早上我们兄弟几个派一个人早上5点去供销社排队,走到供销社要大半个小时,怕去晚了好肉卖光了,8点开门,但是一般7.30就开始了,挑最肥的肉买,那时候瘦肉、骨头,包括排骨根本没人要,而且正宗板油都是供销社给领导们留下了,老百姓就别想了,也不实惠!买回家后老妈开始清洗干净,剔下瘦肉必须带一点点肥的,否则不好吃,大块的肥肉切成片,然后开始炼油,炸的焦黄焦黄的才完事,炼出来的油装罐子里,这个罐子估计大家都应该认识并且应该印象深刻,全国一个模子,标配!呵呵。

油炼完后,也差不多准备午饭了,买肉基本都是周日,那会一周休一天,全家人都在,瘦肉带点肥的片片配上一大堆菜炒,猪油渣或者放点糖拌米饭,或者放起来,反正炸过后短时间不会坏,要知道当时可是没冰箱,夏天就需要尽快吃完,否则坏了损失就太大了。

这一天是开荤的日子,也是全家最快乐的日子!但是细水长流,不能一天过嘴瘾后面没吃的吧?所以以后找合适的时间就用油渣包包子,或者饺子,反正就不能几天吃完,油渣不管是配着炒菜还是拌馅都是好东西,主要是肉吃不起,供应也少!

炼出来的猪油就是全家这一个月的主要食用油,炒菜前舀一点点,把锅底均匀抹上,多余的油必须舀起来,不能多,否则一个月的计划就不够了,就着锅底的一层油就是一个菜,所以大部分菜都是有点油花花就不错了,配给的香油得攒着,过年或者来客才能吃。

这样的日子到七十年代末期才开始慢慢改变,当然进入八十年代后物资也没有那么紧张了,但是没钱也买不起不是?猪油渣还是常常出现在我们的菜谱里。

到了现代,物资丰富了,肉也敞开供应了,油渣也没人吃了,但是想起来还是很心酸的回忆!

您还有这样的记忆吗?


龙龙剪影


一哥“美食与心之旅”之——

         油渣儿里的年味

好长时间不知道油渣儿的味道了,直到那天一位同事说某饭店供应有烩油渣儿,也同去要了一碗,类同于一般网红的大锅烩菜,只不过五花肉是出了六七成油的,有记忆中油渣儿的味道,但也不全是。

想起当时过年,生产队要杀上一两头猪给各家分的,顶年终分的结余款,分肉是件大事,队长要提前写好纸蛋,从槽头到后腿依次拈阄抓蛋,当时我还是个孩子,奶奶总是让我代替父亲去抓,说我运气好,连续能抓着腰窝子里的号,抓到两头的人家就自认倒霉了,有人还会商量着跟奶奶换号,奶奶总是说孩子爱吃肥肉而婉拒了。为这事也有走后门的,说什么孩子该办事了,准备点“礼条”或是炼点油好待客,大伙都知道各自的情况,经过同意,也会在中间给这户人家留下一刀的,毕竟孩子成亲是大事。

割到肋条肉的人家自然高兴,可不是要炖什么排骨,那时还没有这个概念,炼出猪油仅能备一年之需,全家一年的美食全赖这一瓮油脂。有一年我家也不幸分到了大腿肉,奶奶亲自去了趟城里,食品公司上班的留桥表大爷给奶奶买了整整五斤护肉油,奶奶很高兴,说可过了个肥年,为这事村里人都说奶奶给留桥带孩子没有白带,也很是羡慕一番,以致于后来谁家办事还非要奶奶出马去买肥肉膘,我也会去屁颠儿跟着奶奶去吃上一回大桌,自然能让小伙伴们流了许多口水。

炼油、煮肉在那时过年都是一件神圣的事,一般在年三十的午后,中午已经吃过饺子了,孩子们一般也不来围着灶屋转了,奶奶总是把肥膘、肉脑洗净切片,锅中加一点水下锅,肉片就在嘶嘶啦啦、噼噼啪啪、悄无声息中出油了。奶奶手巧,总是把那油渣儿炼到金黄,透出诱人的色泽与肉香,不像其他人家,要么是出不尽油,要么是黑苦了。后来我想,或许是奶奶用水引子的缘故吧,直到有一年我看到那油瓮之中已经耗干了,才知道奶奶为何用水引子了。

虽说对油管的很严,但对于油渣儿,奶奶却要宽容得多,直接沾点盐就让我们吃上几粒,那香味如同挖了一勺油,香过了一年的清淡。烩白菜萝卜再加点粉条,烩入半勺油渣儿可不是一般的享受,尤其是除夕夜的烩菜是乘着炼油的油锅底烩制的,香味可不是平常的“白水煮鸡”,一股青菜叶子的味道。素馅饺子里加上剁碎的油渣儿末,有一种素菜荤做的感觉。奶奶则更有办法,把炸丸子撇出的绿豆皮、葱胡子、白菜帮子等下脚料加入油渣儿,包出些杂粮包子也是很受家人欢迎的。年味儿也在这油渣儿的香味中飘散,香香的,渐行渐远。

再一次点了新密名小吃,招待所的油渣儿包子,皮薄馅多,咬上一口,不是一般的香,不过考究的馅料多以粉条为主了,况且有加入猪油或是灌汤的感觉,没有了清素中香的衬托,有一家油渣儿烩面也是火了一段时间的,有点怀旧的感觉,可浓油大料的味道已经没有了记忆的苦涩。

过年的时候,想起那油渣儿的美味,也就想着奶奶的样子炼了小半碗,可怎么也炸不出那金黄的油渣儿,更找不到搭配的绿豆皮,全然没有了记忆中的味道,也只好作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